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书信 > 检讨书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检讨书1.24W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显示: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站在讲台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0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与意识,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2

这学期的二年级音乐课本上有一课是《童话故事》。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知道孩子对这一课肯定很感兴趣,于是就认真准备想给孩子上一堂精彩的音乐课。。

上课时我先戴了一顶红色手工制作的帽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老师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啊?他们看到我戴了个帽子煞是喜欢。

我说了几句 :“那好,让我们跟老师跳一段帽子舞吧。"学生们立刻假装拿起手中的"小红帽"跟着老师象模象样地跳起舞来。

律动之后,我让学生放下手中的帽子,我问:“你们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那就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听吧!”我请了一位班里成绩好的女孩子。等她说完了我就让孩子们观看了动画片《小红帽》。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盯上了大屏幕。

观看过后,我顺势导入今天学习的歌曲《小红帽》,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致和热情很快就学会了《小红帽》这首歌。

在接下来为歌曲《小红帽》编排音乐剧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设计故事的三个结尾,并分组限时表演。第一组不仅表演的很精彩,而且时间也恰到好处。但到了第二组上台表演时,却出现了严重超时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其他小组失去表演的机会。但是,又必须是不露痕迹的暗示学生。于是,我运用了课堂急救小贴士之二:未完待续法。我轻轻地走上讲台,找准一个悬念点,对大家说:"这组同学表演的是一个电视连续剧的《小红帽》,他们表演的很棒,如果想知 道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看下回分解。在下节课的开头,我们再让他们把下集演完。"这样一来,时间就得到了合理的安排。

紧接着,我又将学生的活动引入高潮,带学生玩起了在《小红帽》的音乐中传帽子的游戏。一顶小红帽在学生手里交替地传,谁要是在音乐停止时手中拿着帽子,谁就得表演一个音乐节目。学生们欢快的笑声充满了课堂,他们的音乐细胞也跟着手中传送的帽子活跃起来。他们边传边唱,兴致可高了。歌曲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

快到本节课的尾声了,我正在把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这时,我突然看见有一位学生正低着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我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发现那位学生正在画"小红帽",而且画得栩栩如生。但是这个时候画画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我又用了课堂急救小贴士三:顺水推舟法。我拿起他的画,来到讲台上。对全班同学说:"x x同学正在为我们班今天纪律表现最好的同学作画,现在他准备亲自把画送给他。"这种一箭双雕的办法,不仅让学生们明白上课的纪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让课上作画者懂得自己错了。而且还很好的顾及了他的颜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最后,我播放了《小红帽》的音乐,让大家唱起歌,跳起帽子舞出教室。( 励志天下 )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课堂上学生反应的变化莫测。有时候常会出乎老师的预料。这时恰当地运用一下课堂急救小贴士,就能让课堂充满活力,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好奇、好动又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学生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沸腾起来。特别是像音乐这样的美感和动感很强的科目,需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课堂。因此,课堂秩序就更难调控。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因势利导学生,将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力引导入"正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带上道具进教室。学生的好玩天性立刻被激发出来, 帽子放下了,但到了自编音乐剧环节,又出现了学生表演超时的问题,教师及时运用学生熟知的播放连续剧方法(未完待续法),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激活了他们的探知欲望。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期待。

此后,我再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到游戏中去,进入高潮。学生体会到了乐学的快感。

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学好,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教态,语言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在课后不断反思,才能进步,这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写下来和大家交流,希望对我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3

《爱我中华》是一首歌词。这首歌词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时的情况进行提问,然后归纳总结出问题,问题一是:文中多次提到“五十六”这个数字,它分别被比作什么?问题二是:爱我中华在歌词中出现几次?表达怎样的情感?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简单,首先我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课文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课文。接着,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课中,有让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从课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从一开始只能读正确,到后面情感投入,朗读也到了一个高潮。最后,让学生在读通、读懂、读会的情况下,仿照课文的“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这部分内容,仿照编写一段话。由于时间关系,就一个小组内的同学这样子说到:“爱我家乡,古朴雅致。爱我家乡,稳重沉着。爱我家乡,神话传说。”通过仿写达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

不足:

1. 学生的精神是集中的,然而学习的状态却不是饱满的。原因在哪呢?我也是比较纳闷,是不是一上课就抛给了学生不恰当的问题,让他们放不开呢?课的后半段学习状态好多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时,有的学生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似乎还不够深入。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炼,在几个关键点上,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4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四二拍,一段体,F大调式。全曲在简单诙谐的曲调中,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粉刷匠快乐劳动的情景。

思考到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集中,因此本课以节奏00︱︱做为主线贯穿始终线从二声部练声曲导入,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了让学生们为辅线贯穿始终。从充分参与的活动,从学生练习中的伴唱,歌曲旋律渗透中的伴唱,再到歌曲演唱中的伴唱,是层层深入,深化主题。本课以“游玩农场”唱响农场,到舞动农场,再到装修农场,最后告别农场,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的在表现。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首先,我以一曲《去郊游》把学生带进了“开心农场”,该情境的创设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之后让学生扮演小鸡和小鸭,练习简单搞笑的二声部旋律,在简单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和声的效果,为下面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然后,我引着学生进入农场的舞蹈室,律动表演,很自然的过渡到了巧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是歌曲的学唱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装修的本领00|刷刷刷|,透过几次的音乐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个动作,而且也能做到及时调整学生的音色,不再出现像前几次试教时,过分强调学生的动作而忽略了学生声音的统一的状况。紧之后我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介绍粉刷匠的歌词,学生听着这么搞笑的介绍词就迫不及待

的想听歌曲的旋律,老师再范唱歌曲。由于这首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很快就让学生合着音乐练习。再到师生练习(老师演唱,学生用00|刷刷刷|为老师伴唱,随之主角互换),男女生配合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和谐整齐的进行二声部合唱。

最后,我根据《粉刷匠》的伴奏音乐即兴创编结束歌,学生用00|再见啦|与教师合作创编,构成二声部,这个特色告别是对本课重点的巩固,透过二声部练习,提高自己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潜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让学生扮演小鸡、小鸭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训练时没有落实到位,学生从刚开始完全合不起来,到之后慢慢有感觉了,我就赶着下个环节,生怕时间会不够,就这样带过去。在歌曲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聆听的太少了,教唱歌曲时间太短,以至于到最后有一部分学生节奏唱的不是很准。整个教学过程给人感觉很丰富,但没个环节都没有落实到点上。最终导致整堂课30分钟就结束了。本堂课自己也没有完全放开,总担心学生没有唱好或者是不会唱,在他们唱的时候,总是有我的声音。如果在前面节奏学习环节里争取一些时间放在演唱这一环节中,教师改变原有的主动身份,充分展现学生主体,让他们自己唱,使之产生极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入意识,构成了教与学的整合。出现乐句错误时,再单独把错误句弹琴教唱、纠正,那么歌曲掌握的肯定会比此刻好。

整堂课给自己的感觉就是还不够细,透过此次赛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自己的课堂教学还不成熟,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到当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另外,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都没落实好,只是走一个过场,以至于最后提前10分钟下课,在这10分钟完全能够让学生把歌曲学得更好些.经过这次展示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环节落实到位的重要性,再好的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落实也是空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细致到每一点,并且要在学生活动前讲授清楚。这样才能让事情更好的按预期的目标完成。这是我本次团队赛课的最大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5

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一样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一样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6

由于《小螺号》这首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几乎90%的孩子一听便会唱,所以我所选择的内容是《小螺号》第二课时,以运用音乐符号为主的一节唱歌课。由力度记号作为切入点。

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对力度记号作用的了解,学会将力度记号运用到音乐当中,并且从中感受力度记号所赋予音乐的表现力。因此,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四个教学环节。1、通过感受、运用力度记号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赋予音乐的表现力并试着用音乐符号来表现歌曲。这个目标的实现我是用模仿海声;游戏:涨潮、落潮让学生来感受力度记号的表现力,让学生讨论如何将力度记号用到歌曲中,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赋予音乐的表现力,在音乐中起的作用。2、通过想象大海的表情、模仿大海的声音、聆听《海》《大海风暴》和表演《小螺号》,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力度对音乐形象、情绪、情感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与神奇,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7

《大海啊,故乡》是一首3/4拍的抒情歌曲。属于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歌曲的音域跨度为九度。教学重点为附点、切分节奏。音乐元素朴实无华,难点是对祖国、大海、故乡的眷恋之情的表达。

教学中我不仅关注了爱母亲——爱故乡——爱祖国,这条爱的主线。更关注了附点、切分节奏元素的演唱技法。用乐曲内在的元素精准的表现歌曲情绪,教学特色是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全课的始终。整个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听海”,“激发情感——唱海”,“表达情感——演海”,“升华情感——团圆”四个版块的链接,使课堂教学逐级推进,层次分明,纵深发展。根据学情的进展,任强老师不不时的点燃学生的感情之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与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突显了“提升了教学品质,推进高校课堂”的教研主题。

关注音乐元素,关注音乐自身的律动和强弱规律为朴实的歌曲插上了爱的翅膀。但单纯的技术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在教学中我用了几朵浪花来表现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的强弱规律,形象的浪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用较深的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歌曲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切分音的唱法。

重点难点:

1.以情带声演唱歌曲,用较深的气息支持演唱歌曲。

2.掌握切分音、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弹琴,学生伴着音乐进入教室

二、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欣赏小品《一张邮票》片断,内容:一个中国台湾姑娘为自己在中国台湾生活50年不能回家见亡母的爷爷寻找风筝邮票的故事) 学生回答。

2.讲述半屏山一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师: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听歌曲)

三、新授课:

1.切分节奏学习:

教师讲解、教授节奏时值,打法。

2.学习歌曲:

a 请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b 听录音,熟悉旋律。

c 学生跟琴视唱旋律,错处老师指导改正;在熟悉 乐谱的基础上,跟琴演唱歌词。

d 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略) 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完美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意味深长,感人至深。中国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的心愿,我们这节是音乐课,但是请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乐唱歌课,在歌曲中同学们一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在这首带着无数中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9

一、“游戏”带领学生趣味学习音乐。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本堂课我设计了“读名字”、“转圆圈”、“呱呱琴”等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

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音乐新课标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体验、理解音乐,如今教师就是一个设计者的角色,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通过各个活动的参与,学生会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寻、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到的,这样他们更有种满足感。

三、点燃了创造的火花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其实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长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碰铃发出短音。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0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本节课以聆听音乐为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歌(乐)曲的风格。上课伊始让学生聆听绿箭口香糖广告主题歌曲,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投入状态。在学习弱起小节的演唱及附点四分音乐的演唱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了游戏法——闯关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化难为简的解决了难点。在歌曲感情处理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图片,感受美国朋友热爱家乡,愉快的情绪,并让学生用歌声和表情来体现美国朋友的心情,学生马上就掌握了对家乡热爱的情绪。为了让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风格,在这节课上我结合教学内容以聆听为主题,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基础上表现,在表现的基础上升华。学生在聆听的时候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情感、演奏乐器、总结乡村音乐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再次演唱《牧场上的家》。

在这里,课堂教学从单纯的师唱生学的模仿、记忆阶段的灌输式已经走向了以聆听、感受为主的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歌颂自己家乡。愉快地学习,我和学生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在本节课中,我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力求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把体验感受音乐贯穿与于学习的始终。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团结协作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不够多,学生对歌曲的总体感受不够深刻。在今后中的教学中我会将教学工作做得更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王国中去尽享学习和创造的无限快乐。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1

照《新课标》的精神,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占着主动地位,霸着讲 台照本宣科给学生满堂灌,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 者,是平等的参与者,就教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 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 备,对课堂设计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并且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和 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

我们教师只有以温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语 言,平等的态度,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 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让思想的溪流汇成浩 瀚的江河,让思想的火花汇成灿烂的礼花。还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永远不要 低估学生的智慧,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花被点燃,他的的 精神世界所迸发的精彩,往往超出我们教师的想像,也是我们的一个大脑所 望尘莫及的。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2

《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情绪比较欢快,活泼,这也是我选择这首歌曲上公开课的原因之一。下面我就对我备课以及课后做一个反思。

第一,刚拿到教师公开课的时间表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课被安排在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刚好是圣诞节,我就开始想“怎样才能把课与圣诞节联系在一起”。后来我选择了《苏珊娜》这一课,歌曲的情绪非常欢快,学生必定喜欢,而苏珊娜是一个美国小姑娘的名字,因此,我联想到由苏珊娜这个人物贯穿整个课堂,由苏珊娜带领大家去参加神秘的“圣诞舞会”,这样不仅与圣诞节联系在一起,而且学生也会喜欢。

第二,《苏珊娜》这一课讲述了苏珊娜长途跋涉的寻找自己的朋友,其中“找朋友”是一个关键词,我立刻联想到了学生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找朋友》,之后我用找朋友的游戏做一个情景导入:一位同学拉着苏珊娜(娃娃)的手并且要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依此类推。这个游戏正好可以点题《苏珊娜》,又可以点到歌曲中找朋友的内容,学生也比较喜欢,效果还不错,但是游戏的时间过长,使导入有点拖沓,我想可以减少几个同学参与游戏,这样时间会安排的更合理。

第三,由于这首歌曲是英文翻译过来的,歌词特别的拗口,里面还有两处美国的地名“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州”,学生先有节奏读歌词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我排除了先读歌词。还有一处难点就是弱起小节,弱起小节又称不完整小节,这个难点要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学生也未必能听得懂,还有一处重点就是跑跳步和邀请舞的学习,怎样才能把这些串在一起呢?我想了又想,可以用闯关的方式,用苏珊娜贯穿这一课,用找朋友的游戏导入,然后苏珊娜要带大家去参加圣诞舞会,但是大门需要学生完成三个任务才能开启,第一关:考验同学们的耳朵,听音乐说出情绪,第二关,考验眼睛与歌喉,由于歌词比较难,我先从旋律开始学起,让学生找不同的旋律并且学唱谱子,然后我用了一个“拼一拼”的游戏,让同学们把歌曲的谱子拼了出来,并用“啦”唱出来,之后再读歌词,学生就学得很快了。而弱起小节,我运用了在每一句后面拍两下手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开头是怎样从前奏过渡到歌曲的。这一点学生完成的并不太好,拍的有一点乱,我应该讲得慢一点,把方法再说的准确些就更好了。最后的一关是舞蹈的展示,我加入了男女不同邀请舞的动作,学生学得很快,气氛也很活跃。最后在大家学完歌曲,“大门”开启后,我用了几张好看的图片吸引着学生的目光,之外还有一个简短的自编歌词,学生也完成的比较好,整体来说流程比较顺畅。

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但是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歌词还需要给学生说得再细致一点,导入时间过长,而且总结性的语言不够准确,在以后的时间里还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与其他老师多交流,才能累积自己的教学经验。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3

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教学生课本上的内容和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学生总不能认真上课,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神情;而当我偶尔唱些流行歌曲时,学生则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在音乐课上不认真唱歌的学生也来凑热闹。这种情况下,我便想把课外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恰巧,我们音乐教材上的第一课欣赏内容中就有《大中国》这首歌曲,我认为,课外流行歌曲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对音乐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

1、有些流行歌曲可以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学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课上,我让学生聆听《大中国》,学生很多都会演唱了,于是就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之后我问他们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么的?学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我便乘机开导他们:“看来我们歌唱祖国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刚才这首不就很好听吗?”从课后的学生议论来看,效果好于以往的音乐课。

2、课外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没有兴趣,不管干什么也无论怎样去干,也得不到预期效果。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人,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去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是能事半功倍的。在学生音乐鉴赏力还不高时,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再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这样形象地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就会稳步提高欣赏能力了。

3、流行歌曲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进行培养。

教材上的内容虽比较全面,但对于音乐这一大的范畴来讲,其范围过于狭小,适当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学,可拓宽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引入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如果死抓住教材不放,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就容易被束缚住,发挥不出他们能发挥的水平,也发展不到他们应该发展的程度,那么,对于教者来说也就会有误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给学生加入一些课外内容,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4

《音乐家海顿》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安排的内容是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交响乐之父”——奥地利音乐家约瑟夫·海顿的作品。在音乐家故事中,以本课的两首听赏曲目《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和《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为线索,讲述了两首首作品命名的由来,并根据这两首交响曲在力度上的突出特点,穿插了“力度术语和记号”的学习,使学生在交响曲的听赏中,获得关于力度表现力的第一印象,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运用力度记号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孩子们对于“听赏”的兴趣不甚高昂,特别是像本课的这种无歌词的交响乐作品,我采取了由故事中的曲名由来听赏音乐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

在导入本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看故事,了解音乐家小档案。学生一看是“听赏音乐”,都露出了颓丧的表情。于是,我从孩子们争议的作曲家国籍“奥地利”的“地”入手,纠正读音后再将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到音乐家上,进而开始音乐家的故事。并事先告诉孩子们故事中介绍了音乐家海顿两首作品命名的由来,读故事后告诉我是哪两首作品。让孩子们有针对性的读故事。

《第四十五交响曲》为什么叫《告别》?孩子们用语言简述后,我让孩子们带着介绍的一知半解听音乐,说说初听后的感受。很多孩子都发现了曲首的音乐旋律强,好像有很多乐器在演奏,快结束时音乐旋律很弱,好像都没有演奏者了。我在肯定孩子们的发现后,我要求孩子们再听音乐,在听到有演奏着的离开时“举手”示意我。有了针对性,孩子们听的自然也就认真了。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将听赏曲目引导到《第九十四交响曲》上,从它的别名《惊愕》上来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为了保持学生们的兴趣,我没有要他们听全曲感受为什么叫“惊愕”,而是让他们先听乐曲短小的主旋律。旋律中的ff记号,让孩子们“惊愕”的不得了,对乐曲的听赏兴趣也有了。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书上书写的主旋律中,是什么记号让他们觉得“惊愕”,从而引入对力度记号的学习。通过“拍手”和“模唱”干活搜力度加号的变化后,再来听《第九十四交响曲》,学生对力度记号改变乐曲风格的表现方法也有了一个了解。

这堂听赏课,孩子们参与是非常积极的,在对力度的表现上也是非常的有兴趣。教师通过讲解、提示,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听赏兴趣。无聊的交响乐也能静下心来听赏了,音乐知识的学习也不再枯燥,为孩子们今后的感受和鉴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5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透过看图说话,说:我还能帮妈妈做什么?继而唱一唱、演一演。期望巧妙的置疑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构成了教与学的整合。学生能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用旋律,把自己平时会做或做过的事情编成歌词唱出来。既贴合了一年级孩子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又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同时激发、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但是,我有忽略了他们仅仅是一年级学生,创编整首歌难度太大,学生一下就没有了兴趣。

最后,我觉得整堂课缺少一根主线。就应围绕“手”或者“劳动最光荣”来开展教学活动。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6

《春天》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幼儿都很喜欢学习音乐,而且也很喜欢游戏。游戏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幼儿可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才不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中的乐趣。所以如果在《春天》的活动中加入游戏,他们就跟能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学习歌曲也就更快,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内容。首先,我让孩子知道今天要学习唱歌。只是简单的出示了几张图片(杨柳、蜜蜂、蝴蝶、小白兔和花),让孩子认识,并让孩子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我对孩子的动作进行总结(运用歌曲中的语词)。看见孩子的积极性,我说:“孩子们的动作真美啊,这么美的动作需要每秒音乐来伴奏哦。”就这样引出了歌曲。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内容。紧接着我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中理解歌曲中歌词的内容。在后面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再不断地反复,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歌词,记住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活动中,我还带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在表演歌曲中,我积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让幼儿积极参与,提供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表演歌唱使幼儿感受音乐,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初步学会欣赏和审美音乐。由于托班的幼儿年龄还小,身心发展还不全面,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音乐活动《春天》中,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幼儿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这对托班的幼儿来说稍难了些。所以,这节活动之前我要帮助幼儿建立一些初步的社会经验,活动中我还要适时的引导和指导幼儿参与活动。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现在,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唱歌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教师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7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将用音乐去渲染。

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我选择了《一只小老鼠》这个音乐教学活动。本活动是以歌唱为重点,游戏为辅。本活动共分四个环节:引出主题—学唱歌曲—师幼游戏—结束。

活动一开始,是由一罐白米而引起幼儿兴趣的;请幼儿说说白米是用来干什么的,由什么作用,从而引出主题。教师讲述“小老鼠偷吃白米”的故事,边演示边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对故事由很大的兴趣,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活动的原因。

然后,引出本活动的重点—学唱歌曲,也是本活动的第二环节。在这一环节演示中,目的是想让幼儿记住歌词,为歌唱部分作铺垫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接着,进行游戏表演环节,播放音乐,边唱边表演。根据歌词的内容教师带领一部分幼儿扮演小猫,请另一名教师带领其他幼儿扮演小老鼠,幼儿可根据此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最后,以猫捉老鼠的形式去外面游戏。

整个活动下来,对托班幼儿来说,表现得已很出色。特别是在第一环节中出事白米后,我提出的问题幼儿都能很积极地回答。教师对问题提的有点啰嗦,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浪费了时间。在第二环节我边演示边讲故事,大部分幼儿都能记住其中的内容,因此在在第三环节歌唱活动中基本上都能唱出歌词,只是还不够大胆、自信;为了让他们跟自信,我分别分男生女生歌唱,请个别幼儿上前面歌唱,有点效果。在游戏环节中,幼儿表现得有点生,对刚学完歌曲而没有完全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幼儿能基本了解游戏的过程,已经很棒了。游戏也可延伸至下一课时。最后就以去外面游戏结束。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孩子们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给幼儿创造一些表演游戏的机会,从而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虽然在本活动中,幼儿在常规方面有些混乱,但让幼儿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8

《妈妈的心》是人音版五册第五课的一首充满童稚、朴实无华的赞美祖国母亲的歌曲。在进行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我首次尝试了用诗歌朗读的办法进行导入,选择了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起来朗诵。刚开始很多学生特别害羞,但是音乐一响起,全体学生都安静了下来,在一定氛围的感受下,表现欲望亦然旺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或乐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共同完成朗诵。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悄然形成,为下面歌曲的学习做好的铺垫。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在导入部分,我用一段阅兵式的片段做引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这样的情绪培养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不断的提出来。同时,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把有效地聆听、感知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加入律动。只有对歌曲有了整体认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才能有效、积极地进行。

整首歌曲的学习相对顺利,歌曲旋律优美,许多学生都非常乐意学唱,在歌曲最后一句的学习上,有点困难。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重难点,首先是空拍的处理,我教学生边拍手边唱,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拍手和唱不能很好的合上,于是我又让他们把前面的八分音符用“空”读出来,这次虽然好一些,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领会这个八分休止符到底怎么运用,所以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我想起了前几天在河南省小学音乐课教学评比活动上,老师在公开课上处理空拍的方法,在空拍处,让学生点头来学唱,即“点头不唱抬头唱”,于是我效仿这个方法进行指导练习,果然学生们领会的很快,也调动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八分休止符的难点迎刃而解。

这不禁让我反思,在小学音乐的教育中,我还是应该继续俯下身子,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枯燥的乐理常识交给他们,让孩子在“玩中学”,我想这应该是我以后乃至整个教学生涯中都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19

二年级教学内容《小红帽》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巴西儿童歌曲,这个童话故事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小红帽》;学唱唱名;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为了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方式展开教学:

1、童话导入,创设情境。

《小红帽》是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在导入环节中,请一名学生来讲一讲《小红帽》的故事,其他同学来补充,使学生走入到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并且总结出小红帽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2、理解故事,学唱歌曲。

学生在理解《小红帽》的故事后,将部分故事内容以歌词的形式出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学生也能够较容易朗读出歌词的情绪。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自主学习歌词,并能够较好地听唱歌词,对于歌曲音高、节奏把握较好,能够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红帽快乐、活泼的形象。

3、借助旋律线,学习歌曲唱名,理解歌曲形象。

本首歌曲的前四乐句都采用了1 2 3 4 5 3 1自然音阶的形式,我将这些音符标注在

黑板上,请学生将音符用一条曲线连接起来,形成旋律线,学生一边用手划着旋律线,一边听唱音符的唱名,我提示学生:这条旋律线起伏有什么特点?感觉像什么?大多数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体会出这样旋律线像是小红帽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要去探望外婆,这种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在一、三乐句中都出现了 1—1的八度大跳音程,旋律线也呈现了大跨度的上行,我提示学生:在高音1的位置出现了哪些歌词?(“郊外”、“僻静”)表现出外婆家远而偏僻,因此用了大跨度的音程。学生能够理解歌词形象,并通过听唱较好地把握音准。借助旋律线的形式,不仅使歌曲唱名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形象。

4、即兴创造表演,增强表现力。

在学唱并理解歌曲形象的基础上,请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歌词的内容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在创编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更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表演,但不够形象、生动,我提示学生:小红帽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她走在路上是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表现?要按照歌曲节拍表演。学生在我的提示下表现出多种动作形式,效果较好。再引导:当她担心要遇到大灰狼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表现?学生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并用双手环抱肩膀、小碎步来表现紧张的情绪。最后,我又引导:小红帽探望外婆后平安地回家了,和妈妈一起进入甜蜜梦乡后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表现?学生表现出甜蜜、幸福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能根据歌曲的内容,创造歌表演,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演唱上没有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空间,学生没有演唱充分在指导通过旋律线理解歌词以及歌表演上用的时间较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起注意,更加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初一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篇20

教学完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感触最深的就是:时代在发展前进,当今 是信息时代,资讯传媒发达,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 速度非常迅速。我们教师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智慧。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 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资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 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 程的独特体验。我们在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 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关注学生 的内心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他们不同的理解。只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给 学生提供表现、思考、创造的机会,他们都乐于学习。尤其是在教学过程和 设计上,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采用合作与会话的方式,使每个学生把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受、理解得到了 丰富与完善,使个人在自主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了解决。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占着主动地位, 霸着讲台照本宣科给学生满堂灌,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 和促进者,是平等的参与者,就教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 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充 分的准备,对课堂设计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并且具备较强的随机 应变和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以温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 励的语言,平等的态度,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 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让思想的溪流 汇成浩瀚的江河,让思想的火花汇成灿烂的礼花。还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永 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花被点燃, 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发的精彩,往往超出我们教师的想像,也是我们的一个 大脑所望尘莫及的。

有时,我感觉自己是一名平和的节目主持人,引导着学生说出自己的感 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故事;有时,我又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有精辟 的见解与阐述,为学生点拨和补充,能够给学生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