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书信 > 检讨书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精选11篇)

检讨书2.61W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1

在蔺润煤业工作期间,我不错过,不浪费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利用闲余时间向领导及同事请教有关矿井一通三防方面的知识,努力煤矿通风和安全相结合,使自己成为适合煤矿工作的通防人员。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精选11篇)

一、在工作期间,经常下井,进行巷道通风及防瓦斯、防尘、防火和气体采样。

在室内,对井下编录资料进行整理。作为一名通风技术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

1、生产通风:过去的一年中,在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矿井通防安全,确保矿井风量满足各采掘工作面的需要,从而为矿山的开采和指导施工提供详细的风量依据。通过矿井通风的设计,风量原始编录、综合编录、气体取样等一系列的工作,曾提交了通风设施、风量计划、瓦斯检查计划、巷道冲洗计划、防灭火计划、密闭检查记录、采空区气体检测等矿井通防资料。

2、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实施了采空区喷洒阻化剂技术,建成并正式运行了KYSC-1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在微机分析与控制、色谱高精度分析、束管负压运载气体,为预防煤层发火提供了依据,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实现井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等气体参数的检测,建立气样数据库,煤矿火灾专用色谱分析仪输出气体分析结果并将采样点气体含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用图表方式非常直观地表现出来,具有气体含量超限监测功能,实现了分析数据的共享,便于领导和调度人员对井下气体的变化情况进行直接检测。该系统的引进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矿井的防灭火水平。

3、协助同事进行数字化矿山模型的建立,矿山数字化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将会推动矿山企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改变,预计年底完成。

二、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

从事一通三防工作以来,深深感受到工作的繁忙、责任的重大;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系统地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刚到临汾这里工作不久,跨地区煤田的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矿体复杂的地段理解不够深。

②、通风队当地人员多,语言沟通上较差,会议上讨论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

以上问题,虽然对工作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我总觉得没有尽到一个技术员的职责,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做到更好。

在蔺润煤业工作的一年里,我对整个矿山的通风系统及防瓦斯、防尘、防灭火情况有了系统的认识,这对我今后在蔺润煤业“一通三防”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还学会了有害气体的化验。理解并掌握了“一通三防,重中之重”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情况,这对我今后在矿山上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通过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加强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时还需要多看书,认真学习好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个人的各项工作。不断的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延伸阅读:

工作总结简介:

工作总结报告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而被上级推广,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书写工作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是谈存在问题,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主要内容

工作总结[1]的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则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都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纠正错误,发扬成绩,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计划。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2

9月16日和9月21日,我区连续发生的两起工伤事故,时值中秋前后,给筹建处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此,我代表____向各位领导作出深刻检讨。

两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区在安全教育、现场安全管理、班组管理还存有漏洞,现场的违章作业现象在个别职工身上表现还相当严重。事故的发生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管理:

1、严格措施施工,抓好安全技术措施学习和贯彻。要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而不是开工的通行证。让每一个职工认识到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不按安全技术措施执行的隐患在哪里,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周二、周五安全学习制度。认真安全技术措施学习和贯彻是区队领导的共同责任,区队领导要齐抓共管,严格按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作为安全严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3、严格执行现场跟班制度,狠抓现场安全管理。每班班前要将各施工地点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跟班副区长必须到达安全程度差的工作地点进行现场指挥施工。

以上所述是我们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汇报和检讨,在此我代表____向各位领导及各职能科室在事故之后给于的积极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3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状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但是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光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思考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思考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就应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用心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就应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光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样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4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到的打击乐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师带给的节奏,一边又一边的模仿练习,直到孩子“学会”为止。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用心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呢中班打击乐《粉刷匠》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动开始,只见王老师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张没有颜色的小猪的新房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小猪的新房漂亮吗”小朋友立刻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没有颜色的”、“不好看,给它涂上颜色才好看”。这时王老师“好,那我们就来做小小粉刷匠,帮小猪来刷新房吧”,短短一句话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动的资料“粉刷匠”。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师此时则是静静地观察孩子的动作,并不时地用鼓励及赞同的眼神回应着孩子。

音乐一停,老师就已经将目光注视在孩子们身上,“谁来试试,你是怎样刷房子的”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一个男孩子上前,随着音乐双手做摸墙状,快速地上下移动,表现八分节奏的动作,“哦,你是这样快快刷的,真棒!请你来教教我们吧!”刚才还有点羞涩的男孩,俨然像个小老师似的教了起来,王老师却像个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间认真地学着。“哎呀,那你们明白哪个节奏在说这个快快刷的动作呢”大家学好这个动作安静下来后,老师求助似地拿出三张节奏卡(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带休止符的八分节奏)。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发表起自己的看法:“__多的是快快刷的”、“__下面有横线的是要快快刷的”、“这张只有2个__,那张有4个__,是要快一点的”。“哦,是这样吗”老师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大家。“我们试试不就明白了吗!”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提议。“你的办法真好,我怎样就没想到呢”被老师这么一说,乐得这个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孩子共同验证了结果。“对了,我们说对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们的小粉刷匠真能干,那你们还能用其它动作来刷这个节奏吗”“能够,老师我能够横着刷”、“我会画圆刷”……片刻,孩子们就巩固掌握了八分节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师关切地说。“那你能够怎样刷让自己放松一下呢”“慢慢刷”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太好了,你来教教大家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家又乐此不彼地学了起来,并且同样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节奏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又掌握了四分节奏。

高-潮过后,老师提出那张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节奏卡(休止符用红笔画),这是只听见孩子开始窃窃私语:“哦,这么难的!”。这让我们几个下面听课的老师也一阵心揪:“这个节奏这么难,让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学习,老师要如何解决呢”。只见王老师神态自若地将节奏卡贴到刚才的八分节奏卡下面,用挑战的语气问:“你会这个节奏吗它与前面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呢”室内一片寂静后,又立刻沸腾起来:“老师我明白,那里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红灯”、“下面有横线”,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活动也相当投入。“有线的有红圈的这个节奏要怎样刷”老师追随着孩子的回答紧之后问。站起了一个小男孩,他镇定地说:“刷房子的时候有一个装颜料的桶,那个0(指休止符)像桶一样,刷的时候先把刷子在桶里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来快来做小老师教教我们怎样刷!”伴随着音乐,师生开心地玩着、学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节奏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

最后,老师请小朋友完整欣赏音乐,回忆音乐的那里是快快刷哪里是蘸一下、刷一下哪里是慢慢刷经过完整的动作练习后,用上乐器进行伴奏。整个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简单地完成。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5

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资料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资料,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必须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一样,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必须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骑着毛驴进教室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我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能够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我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一样,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我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潜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6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到的打击乐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师带给的节奏,一边又一边的模仿练习,直到孩子“学会”为止。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用心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呢中班打击乐《粉刷匠》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动开始,只见王老师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张没有颜色的小猪的新房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小猪的新房漂亮吗”小朋友立刻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没有颜色的”、“不好看,给它涂上颜色才好看”。这时王老师“好,那我们就来做小小粉刷匠,帮小猪来刷新房吧”,短短一句话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动的资料“粉刷匠”。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师此时则是静静地观察孩子的动作,并不时地用鼓励及赞同的眼神回应着孩子。

音乐一停,老师就已经将目光注视在孩子们身上,“谁来试试,你是怎样刷房子的”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一个男孩子上前,随着音乐双手做摸墙状,快速地上下移动,表现八分节奏的动作,“哦,你是这样快快刷的,真棒!请你来教教我们吧!”刚才还有点羞涩的男孩,俨然像个小老师似的教了起来,王老师却像个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间认真地学着。“哎呀,那你们明白哪个节奏在说这个快快刷的动作呢”大家学好这个动作安静下来后,老师求助似地拿出三张节奏卡(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带休止符的八分节奏)。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发表起自己的看法:“X多的是快快刷的”、“X下面有横线的是要快快刷的”、“这张只有2个X,那张有4个X,是要快一点的”。“哦,是这样吗”老师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大家。“我们试试不就明白了吗!”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提议。“你的办法真好,我怎样就没想到呢”被老师这么一说,乐得这个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孩子共同验证了结果。“对了,我们说对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们的小粉刷匠真能干,那你们还能用其它动作来刷这个节奏吗”“能够,老师我能够横着刷”、“我会画圆刷”……片刻,孩子们就巩固掌握了八分节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师关切地说。“那你能够怎样刷让自己放松一下呢”“慢慢刷”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太好了,你来教教大家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家又乐此不彼地学了起来,并且同样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节奏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又掌握了四分节奏。

高-潮过后,老师提出那张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节奏卡(休止符用红笔画),这是只听见孩子开始窃窃私语:“哦,这么难的!”。这让我们几个下面听课的老师也一阵心揪:“这个节奏这么难,让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学习,老师要如何解决呢”。只见王老师神态自若地将节奏卡贴到刚才的八分节奏卡下面,用挑战的语气问:“你会这个节奏吗它与前面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呢”室内一片寂静后,又立刻沸腾起来:“老师我明白,那里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红灯”、“下面有横线”,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活动也相当投入。“有线的有红圈的这个节奏要怎样刷”老师追随着孩子的回答紧之后问。站起了一个小男孩,他镇定地说:“刷房子的时候有一个装颜料的桶,那个0(指休止符)像桶一样,刷的时候先把刷子在桶里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来快来做小老师教教我们怎样刷!”伴随着音乐,师生开心地玩着、学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节奏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

最后,老师请小朋友完整欣赏音乐,回忆音乐的那里是快快刷哪里是蘸一下、刷一下哪里是慢慢刷经过完整的动作练习后,用上乐器进行伴奏。整个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简单地完成。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7

本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的舞蹈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日喀则的美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以游戏的方式,趣味化的童谣语言、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在接下来的跳藏族舞蹈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的欲望,在学歌曲的过程中小的律动也是坐着的,时间太长了有些坐不住了,我想这个环节也可以让学生站起来适当地动一下。在教学中,还应该跟钢琴来唱歌曲,这一点疏忽。最后跟老师跳藏族舞蹈动作要定下来。在学生们学会了这首歌后,我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结合自己的家乡,进入了创编歌词的环节,利用这首歌的曲调、问问好朋友的家乡在哪里、在音乐衬词处让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和好朋友交流、(拍手、转圈等)这样既增加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又彼此了解了对方的家乡,进一步巩固了歌曲,开拓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提高了学生们编创歌词的能力。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8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

前段时光,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向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能够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那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职责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状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但是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光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思考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思考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就应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用心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就应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光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样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来接待教学资料(那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潜力),才能出现我国自我的真正好处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我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资料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资料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光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资料,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务必思考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好处的音乐作品又透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样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光听录音。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9

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师对自己一学期的表现有个整体的回顾,现将我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谈谈:

一、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节课之前,都会在心中把要上的环节演一遍,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每一堂课结束后,都会进行反思,考虑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闪光点是否被我抹杀。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这些也有可能是拓宽我们教师教学思路最有价值的东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下、促引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二、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

理论是让一个人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由此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孩子不是认知学习的工具,他们是具有鲜活生命,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到课堂生活中,课堂教学道德应该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却成了次要的问题。当我们把认知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时,课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没有兴趣,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时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人都是感情动物,只有感情到位,兴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执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我没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声音教唱,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能把小乌鸦对妈妈的感情体会到,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成功在于学生懂得了要爱妈妈的思想,也有许多学生在这节课想到自己的妈妈,唱的泪流满面,谈体会也很深刻,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就要在思想上真诚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要能从学生的眼里读出愿望,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要能唤起他的力量,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精神脉搏始终与他们一起欢跳!这才是充满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想,我只希望以后再通过教学实践多摸索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10

对于护理工作来说,规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督导方法,要想把护理工作做好,还需要我们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将其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真正运用到临床工作当中。比如学习六步洗手法,是要使大家在掌握方法以后,在工作当中养成一种正确洗手的自然习惯,可是大多数人在检查时会按照步骤来,实际操作中为了省时省力,经常忽略这些细节,工作忙时更为突出。而其他的操作呢,注射、取血、给药我们都遵守操作规程了吗?我们是否用慎独的精神来规范了我们的护理行为呢?

巡视病房、病情观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精神科。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和自知力的缺乏,患者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行为,因此,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及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预防护理差错及意外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防止养成重操作轻观察、重有形事物轻无形事物、重表象轻实质,重机械观察轻分析思考的不良习惯,避免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重点不突出,不知道患者可能发生哪些潜在问题。此外,护士还要熟记各班工作流程,对新入院、五防、病情变化等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察言观色中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对整个病房做到运筹帷幄,防患于未然。怎样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察技能,当好患者生命的守护神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沟通是各项治疗的前提,沟通能力是医学模式转变对护士这一社会角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护士的一项重要技能,如同会打针、输液、插管一样,是每位护士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良好的沟通能解除患者由病痛带来的焦虑、恐惧、紧张等消极心理情绪;能取得患者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在与患者相互理解中妥善解决各种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练硬“沟通”这项软业务来优化我们的服务,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来化解家属的疑虑、担忧和恐惧,用真诚适度的表情获得他们的理解、信任与配合。对受精神症状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折磨的患者更需要我们用倾听包容患者,用爱心感动患者,用移情理解患者,用真诚赢得患者。我们做到了吗?

临床工作中许多应急情况护士是首当其冲地面对着。许多应急措施需要的不只是勇气、冷静、热情、乐观,更需要知识、技巧以至于技能的配合,因此对护士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危重患者抢救中能否沉着、冷静、果断、有序地配合医生抢救?面对突然冲动的患者能否机智、勇敢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当患者家属用挑剔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工作,矛盾一触即发时,能否一语中的,化解矛盾,营造______?在这些关键的时刻,妥善处理事件的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煤矿工作反思总结 篇11

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师对自己一学期的表现有个整体的回顾,现将我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谈谈:

一、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节课之前,都会在心中把要上的环节演一遍,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每一堂课结束后,都会进行反思,考虑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闪光点是否被我抹杀。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这些也有可能是拓宽我们教师教学思路最有价值的东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下、促引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二、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

理论是让一个人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由此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孩子不是认知学习的工具,他们是具有鲜活生命,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到课堂生活中,课堂教学道德应该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却成了次要的问题。当我们把认知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时,课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没有兴趣,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时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人都是感情动物,只有感情到位,兴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执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我没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声音教唱,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能把小乌鸦对妈妈的感情体会到,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成功在于学生懂得了要爱妈妈的思想,也有许多学生在这节课想到自己的妈妈,唱的泪流满面,谈体会也很深刻,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就要在思想上真诚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要能从学生的眼里读出愿望,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要能唤起他的力量,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精神脉搏始终与他们一起欢跳!这才是充满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想,我只希望以后再通过教学实践多摸索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标签:反思 煤矿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