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书信 > 检讨书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通用26篇)

检讨书3.18W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语文百花园四的口语交际——电话留言,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口语交际课 “交际性、互动性” 的特点。一开始,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电话的经历,学生畅所欲言,为下一步的交际打下了基础。导入新课后,安排两名学生模拟“电话留言”,通过学生的交流、评价,总结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同时让学生明确交际中听说的基本要求。接着,我安排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训练。先明确模拟的内容,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再让学生小组内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最后进行全班的展示,评价、交流,选出优胜小组。整个交际的活动,我实现了小组内生生互动交际,全班内师生、生生的互动交际。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通用26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要愿说、敢说;然后努力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交流。再就是发挥好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增强交际的信心。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

《百花园七》教学反思 赵利娟。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语海畅游”部分的一、二题,学习目标有两个:1、了解多音字;2、学会用音序法查字典。

上课时,我直接引入新课。教学第一题时,我先指几个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读出“乐”、“量”、“转”、“种”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同时纠正错音,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因为以前我跟孩子们说过,所以有的同学说出这叫“多音字”。然后让学生齐读四组词语,加深印象。最后让学生说出“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它们什么时候读什么音?”学生又说出了“长、了、行、少、数、重”等许多多音字,令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教学用音序法查字典。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字典,学生们比较好奇,积极性很高。首先说出在知道一个字的读音,还想知道它的意思,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领着学生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告诉学生它的排列顺序就是《汉语拼音字母表》里字母的顺序,然后以“该”字为例讲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这个环节我让同桌两人小组合作,不会的可以问同桌,进行地比较顺利。接下来再查“往”字在字典的哪一页。同学们按照步骤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到了“W”,又查到了“wang”这个音节,音节后面是“汪”,这时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说“老师,字典上没有’往’这个字!”这时我告诉他们:每个音节后面的字都是按照一声到四声的顺序排列的,刚才查的“该”因为是一声,所以直接在音节后面出现了,而“往”字是三声,我们先要找到“汪”所在的页数,然后往后面去找“往”字,在我的点拨下,孩子们陆续在字典上找到了“往”字。接着放手让学生查“过”字在字典的哪一页。在查这三个字的同时,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3

《百花园七》教学反思 赵利娟。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语海畅游”部分的一、二题,学习目标有两个:1、了解多音字;2、学会用音序法查字典。

上课时,我直接引入新课。教学第一题时,我先指几个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读出“乐”、“量”、“转”、“种”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同时纠正错音,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因为以前我跟孩子们说过,所以有的同学说出这叫“多音字”。然后让学生齐读四组词语,加深印象。最后让学生说出“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它们什么时候读什么音?”学生又说出了“长、了、行、少、数、重”等许多多音字,令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教学用音序法查字典。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字典,学生们比较好奇,积极性很高。首先说出在知道一个字的读音,还想知道它的意思,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领着学生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告诉学生它的排列顺序就是《汉语拼音字母表》里字母的顺序,然后以“该”字为例讲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这个环节我让同桌两人小组合作,不会的可以问同桌,进行地比较顺利。接下来再查“往”字在字典的哪一页。同学们按照步骤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到了“W”,又查到了“wang”这个音节,音节后面是“汪”,这时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说“老师,字典上没有’往’这个字!”这时我告诉他们:每个音节后面的字都是按照一声到四声的顺序排列的,刚才查的“该”因为是一声,所以直接在音节后面出现了,而“往”字是三声,我们先要找到“汪”所在的页数,然后往后面去找“往”字,在我的点拨下,孩子们陆续在字典上找到了“往”字。接着放手让学生查“过”字在字典的哪一页。在查这三个字的同时,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4

课前播放同学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歌曲,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给学生一种情境,后面的几个环节也是以对话式的形式进行学习,而不是一板一眼的,让学生惧怕习作。让他们对自己写出好的童话有兴趣。

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首先想想选谁做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再猜猜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还要让学生具体地想故事情节;最后在动笔之前再一次思考,即打腹稿。学生通过反复思考,选主人公,想大致情节,才能编写出完整的故事。

三、让学生大胆的想象

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激情,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

四、先说后写,积极评价

学生在有了写作欲望时,我鼓励学生先进行口头作文,把故事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补充。看谁说的好?人物间的关系是否说清楚了;内容表达是否完整;想象是否合理……在交流中,逐步把话说好。学生会说了,写自然不成问题。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5

《丑小鸭》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课文,也是安徒生十分有代表的一篇童话故事,寓意是十分深刻的,但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是无论无何也不会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写这篇童话的真正用意的,作为老师我们就应怎样引导孩子理解课文资料,指导他们读好这篇童话才是教学的真正难点和重点。

一、读准读好课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就应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必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必须的语感;默读课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指名读,男女分主角读,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让孩子在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读之间的桥梁

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丑小鸭的朋友你会怎样嘲笑他?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想些什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想象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语言文字积累也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例如: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负、厌恶、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课文中的很多词语课后我也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这样会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6

《地球万岁》这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这首诗以昂扬的笔调讴歌了地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鞭挞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同时希望人类能永远拥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期盼世界和平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情感。本课重点是通过有感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谈感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热爱和平、人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在布置学生预习此课时,我发现同学们对这首诗的兴趣很高,他们不仅仅注重的是诗歌的韵律的美,而且对这首诗所描绘的地球的美好,地球所遭受的人为破坏的现状,及对未来地球的畅想投入极大的热情,而极为关注。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些,我想,是因为在他们通过查找资料、交流资料而得出的感悟。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这一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精美的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尽情地欣赏、感受地球的美;和一些人类破坏地球,使地球污浊不堪的图片,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丑恶行径。强烈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没有逐句分析讲解,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进行。我采取个别朗读、表演朗读、配乐朗读的方式,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采用读读——议议——再读读的方法,先让学生朗读几遍这首诗,读熟之后,再引导学生交流感受。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课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谈谈今后的打算,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7

今年我带九年级语文,我的观点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时间不等人,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经常接触中考题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九年级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最后,要让同学们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8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9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感受到紧紧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三个重点句段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

精彩之处:

1、理解“给予”

其实“给予”即为有形的赠送礼物和无形的给予帮助两个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在一开始便让学生对这个词理解到位,所以也为后来所提出的 “课文中的给予指的是哪些事情呢”这个问题做了很好铺垫,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寻找。

2、体会“给予”。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亚所“给予”的东西,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从理解“盼望”一词入手,什么叫‘一直盼望’?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其实这个洋娃娃不仅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可以陪伴她、可以倾听她的话语,可以带给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金吉亚所“给予”给小女孩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

3、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

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 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注重情感的升华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其实是让学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种方法,即“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充满善良和仁爱的树。”

5、板书设计精巧。

把握了文章的重要内容,并以生动形象的板面展示。

建议:

1、对于“给予”意义的延伸

其实“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课文中提到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沉默不语”、“低着头”,她说话时那种羞愧、难受,说明了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在这里教师是否可以点拨一下“给予”其实是在自己放弃、失去某种东西的基础上带给别人快乐的。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2、朗读的方式可以更多样话

本课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种:教师指导个别孩子朗读和整体朗读。其实可以穿插一些小组竞赛读、男女生读等,激励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情感。同时,多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教师反馈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本堂课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馈很及时,但是比较单调。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回家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会更好。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0

《怀素写字》是苏教版第一册第6单元的一篇关于古人练字的文章。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因为这是一篇与学生有密切的学习体验的文章,所以在课堂上我采用以读为主,重体验,促感悟的教法与比较、实践、探究的学法指导学习本课。

让学生用多种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如轻声读、自由读、齐读、体验性的读等方式,在大量阅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促使学生读懂、读会课文,并读出感受。

课堂上我采取引导、情景模拟、精读多练的教学方式授课。

1、在处理“认真”这一切入点时,我觉得从字面理解非常抽象,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认真”的意思,(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再采用师生模仿学习怀素认真写字这一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理解,读起来就更有感情。

2、在处理“刻苦”这一切入点时,我采用了引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课文插图,并让学生摸一摸柔软的毛笔,再结合想象在具体语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1

新课标指出:“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不会写的问题,我让学生“以说代写”,通过指导学生用一定句式说一句话等方式,借助文本中规范的语言逐步训练学生达到积累、内化语言,规范语言的目的,以便让孩子们在以后写作文时有序表达。课堂上我设计了多处说话练习:1、( )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2、早晨起来,我先( ),再( )。放学回家,我先 ( ) ,再( ) 。( ),我先( ),再 ( ) 。3、因为( ) ,所以怀素的字进步很快。怀素的字进步很快,是因为 ( )。

40分钟下来,自己感觉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几点是:1、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明明是三个步骤,作者用的却是“先……,再……”这样一组关联词。这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一种误导,尤其是对事物缺乏本质认识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所以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我处理得过于草率了。课堂上导致了学生无法一下子找出怀素写字的三个步骤;2、在时间的处理上没有把握好。对于一年级学生,5-10分钟的写字教学时间是必须保证的。但由于前面部分时间用的过多,学习生字时只剩下了2-3分钟的时间;3、课堂上,我过于关注了师生的互动,再加上这是一节公开课,真的有点紧张了,设计好的板书只写了一个课题,其他的都忘记写了。4、课堂上,有时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更好地加以引导,缺少教学的灵动和机智。这些都是让我遗憾的地方,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使其完善,使遗憾的地方越来越少!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2

“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问题”是《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校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他们喜爱的、熟悉的场景。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做了一些尝试,把课堂内的教学扩展到课堂外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

首先,我以聊天的方式引出学生熟悉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其次,把孩子们喜爱的课外活动通过课件带进课堂,让他们在回忆自己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思考;然后,由学生观察笑脸统计图,使他们初步了解统计图的用途和意义,获得初步的统计知识;最后,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设置情境,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总之,让学生不断经历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更易于学生去感受知识、领悟知识。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3

一)、揭示导入新课

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并找找课文写了哪些人的家乡。

(让学生根据拼音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

学生读后,找到了“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课文的段落结构相似,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力有一定的发展。

)

三)、再读课文,你喜欢谁的家乡,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学生非常高兴,显得兴趣极高,但让他说说为什么喜欢时,显得有些词不达意,或干脆哑口无言。说明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只读了两三遍,生活经验不丰富,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课文,必须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并结合课文插图,全方位理解课文。指导朗读重点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那么……那么……”这种句式,表达了小朋友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4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全诗以:“我想”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亲切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们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个纯真的精神世界与想象世界……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心、童趣。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于是“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朗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像、评读、赛读、对读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我们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我与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升华。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表现能力的不同,同样的一段文字反应在不同的孩子头脑中,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可能是一首短诗;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生活……这些不同的反应,也带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面对优美的文字,有些孩子高声诵读,通过读表达来表达理解;有的孩子拿起画笔,寥寥几笔,文与图巧妙结合,文趣盎然;有的孩子用诗一样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有的孩子默默凝思,在内心深处反复品味……此时,我便趁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如我班王润茁写的:“我想把水彩笔挂在柳树枝上,拿一支支水彩笔,画呀画—— 画出五颜六色的图画,把我们的祖国装扮得更加美丽。”再如王文卓写的:“我想把脚丫连接在大轮船上,伸进清凉的水中,划呀,划——划到辽阔的太平洋上…… 还有好多孩子也都写出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整个教学过程,各种不同方式在课堂上所呈现:一句句优美的小诗,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声声饱含激情的朗诵……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5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言而喻,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本课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上课伊始,我创设情境,自编小故事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认识他们?(随机贴上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图片),迅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为了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我利用字卡一列列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学生积极性很高,几乎都能争着大声朗读生字 。一年级孩子比较感性,教师语言要贴近孩子的心灵。课间我频频用儿童化的语言“小白云”“小禾苗”“快乐的小鸟”“活泼的小鱼”“谁来夸夸你的家”激励学生朗读的欲望,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中来,切身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感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幸福、自豪与骄傲。一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有很强的表演欲,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用形象的动作配合朗读以及背诵,以及让学生戴上蓝天、白云等头饰,表演朗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升化主题:即如何爱护地球。学生纷纷言说“不要乱摘花”“不要乱扔纸屑”“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达到了情感目标。

苏派教学强调情感朗读,只有在入情入境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精髓。本课是一首抒情性较浓的儿童诗,所以我设计以读为主,以导助读,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示范、评议等方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读的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促进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思维能力的发挥和语感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愿望很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分层次练习,让学生们当一回小作家,分组合作编一首诗: “蓝天是( )的家,( )是羊群的家,泥土是( )的家,( )是( )的家。” 让学生充分说谁的家在哪里,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上完课后,我觉得学生思维空间是广阔的,需要我们去开拓。从整堂课来看,学生身上所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我倍受鼓舞。虽然课已上完了,但学生的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还在等待老师们去满足他们的欲望。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比如:在回答如果小鸟、鱼儿、种子、白云在家里会怎么样?孩子的回答只有:快乐、高兴。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

教师缺乏课堂机智,在处理生成性问题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让学生回答“小鸟在家里会想什么、干什么”时,学生回答“会想妈妈”“肚子饿了,想找虫子吃”,显然这样的回答已偏离了主题,这时就应引导学生说说“小鸟的家怎么样”,才不会导致学生不着边际的想象。可见教师的应便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至关重要。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6

本课下来总体感觉还不是很理想,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时语速要再紧凑一些。但是我认为认认真真地去准备这样的一节课,加上各位名师指导,老师之间互相讨论,能够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所以这次的课上下来,让我受益良多。

在教学本课之前,一直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左思右想,绞尽脑汁。并且看了许多有关本课的教案,以及网上的一些教学视频,并吸取一些认为适合自己教学的设计方案。就教学设计而言,原本打算以“骄傲”一词作为导入,先让学生用“骄傲”说一句话,预设:我当了班干部,妈妈为我感到骄傲!这里的骄傲就是自豪的意思。或者学生说:“虽然我这次考试考到班级第一名,但是也不能太骄傲。”那么这时老师可以说在这里,骄傲又翘尾巴的意思,有些洋洋自得。另外可以用课件补充第三种意思。但是最终考虑到,学生可能在用词说话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不一定能达到老师所希望学生说出的各种不同含义的骄傲,于是将这个方案舍弃,直接由教师送“骄傲”如题。至于当时一位老师提出学生可能会不明白这里的骄傲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教学完本课,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骄傲就是自豪的意思。并拓展骄傲的其它意思。我的一位师傅告诉我,先不要考虑怎样将课堂上出新花样,而是要知道这节课你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不要只考虑自己要怎么教,而要考虑教会学生什么。以这个为中心加入一些花样,这样就是锦上添花。我认为说得很对,于是先做好达成目标的这个任务。但最终还是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上了一堂家常课。

课堂中还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我自己认为其中在生字词教学中虽然花的时间很多,但是课后想想,发现自己只落实了学生对生字的读音,欠缺落实记住字形。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归纳的不是很好,还有评价语还需要丰富起来。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7

课文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小时候因专心看书,把米饭烧糊了的故事。课文围绕“神童”的“秘诀”展开,说明陈毅学习成绩优秀,成为“神童”的“秘诀”是勤奋,从而揭示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文 中的主人公——陈毅,是建国后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学生对他却不大熟悉,所以刚开始上课,我简单地对陈毅做了一些介绍,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本。整 个课堂围绕“秘诀”展开,学生们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来了解这位勤奋好学的“神童”,在这个过程中,借助陈毅的榜样作用,学生不仅了解了他的学习方法,更从字 里行间体会到了陈毅那刻苦勤奋的精神。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方面。首先从导入课题上,我采用了先从“秘诀”着手,通过理 解词语的方式直接引入课题,我自己觉得是比较自然的。再进入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对课题进行质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看课题质疑,学生从不同角 度提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即“秘诀”到底是什么?因此,就由找“秘诀”入手,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知的积极性,解决学生最需要的,帮助 学生有效地学习课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从陈毅的学习方法引入到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汇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从而更明白陈毅成为“神童”不只是因为他学习勤奋,还因为他掌握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学生的学习。最后我比较满意的是在这节课中我对词语理解的教学。 在这节课中我比较关注词语的教学,在这节课中学习了“秘诀”、“名列前茅”、“总是”、“总算”等词语,我用了找近义词、查字典、造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但是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仍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就是学生的指导朗读方面的指导。朗读这方面一直以来都是 我班学生的弱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朗读的拖沓、缺乏感情,所以这也是一直以来我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可能自己没有给予比较有效地指导,虽然学生在朗读 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需改进。再次就是我在进行点评时的语言缺乏,这一直是我自己想改进但是好像又无从下手的地方。每一次学生给了一个答案,如果是对 的,我总是说“好的”、“不错”、“你真聪明”等词语,但是当学生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我却不能很好的给予点拨,引领他得到正确的答案,我好像遇到这种情 况,总是说“你再好好想想”,我自己也意识到其实这样根本无法使学生理解问题,但是我自己可能因为教学经验比较浅,无法给予他更好的点拨,这是在接下来的 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观察、向有经验的教师所学习的地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做到有效地点评。最后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是 很好。我观察了我们班学生的表现,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是比较少的,也许他们是中年级,不像低年级的学生那么活跃。但是我也观察过其他班 级学生的上课情况,我发现我们班学生活跃性还是较低的,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我了解要懂得多鼓励、夸奖学生,激发他们学 习的积极性。

这些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8

《我们的校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由于聆听了东师附小薛春波老师一节《走进世博---百分数的应用》数学实践课,因此很受启发。仔细阅读《教师用书》了解到它是在学生有了对新教材内容认知后进行的综合运用活动并含有统计思想的渗透。本着《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谈话的方式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生带进课堂之中。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体验、参与。在学生互动中,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会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时在学生的合作中初步感受统计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情”、“趣”开路。

老师以聊天、谈话的方式引出学生熟悉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为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开端。

2.学科交融,易于学生情感的渲染。

由于课堂教学呈现方式上的变革,使单一的数学课与体育课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的身心以美而舒展的渲染。把学习活动延伸到体育课堂,给学生属于自由活动的时间……让“统计”成为游戏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这节课人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喜爱数学之感油然而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室内室外相结合,和学生一起学习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19

1、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经常上网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顾我听过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两年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0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1

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这篇课文,我反复琢磨了许多遍。如何设计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

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很好,这可能得益于趣味性设计(如摘苹果放进纸船、苹果给老师、同学们说悄悄话),让孩子们以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语言文字,问题的设计等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我的情感投入深深的影响了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和小熊、松鼠一起同欢乐共痛苦。尤其是学习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的部分,孩子们都读哭了。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真正走进了文本。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2

这次的月考我考得很糟糕,创下了历史最差成绩,遭遇了滑铁卢。其中,语文是四门中最不理想的一个科目,仅仅刚刚达到80分,连85分都没有上。

这次的语文考试中最大的问题和以前一样,那就是作文。光作文失分就占了总失分的一半,我的作文总是写的枯燥,缺少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等一些精华之处,就是简单的叙事,记流水账。此外,我的课内阅读也没有全对,这是不应该发生的,这说明我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另外,我的课外阅读扣分较多,这一点同样十分重要,这表现出我的课外知识缺乏,对语句的理解不够透彻。

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我明白了一些关于学习的方法。以后,我应该在作文方面多加功夫,多看一些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词汇,并且要在写作文的时候多用些修辞和细节描写,增加文章的精华之处,不再是一篇流水账。其次是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不是简单地背答案。最后是加强课外文章的理解,要联系全文理解文意,做题时不要仅仅看句子的前后,而是要仔细阅读全篇文章,这样不仅能加快做题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加题目的正确率,可谓是一举两得。

用这样的方法比我原来的方法一定更加有效,让我有所进步,发挥出让我满意的水平。不久,期末考试就要到来了,我要用这样的方法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3

1、本教学设计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情而来的。在教学中通过“读、想、议、写、吟”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积累诗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诗。从他们那兴奋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情感。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本节课我运用画面、朗读、音乐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诗句,谈理解和感受,达到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走进诗心的目的。

3、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因此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本节课我就把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读熟诗歌、感悟诗意最终都是为了体悟诗情。这种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

4、语文课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诗面的信息”来重构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何更主动地走进古诗,与诗人共呼吸?是否还有更适合与学生对话的切入点?这是课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4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还是教师自己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下面以苏教版六下第21课《莫泊桑拜师》为例,谈谈这一课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课堂评价语的洗炼。

当莫泊桑初次登门求教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指出:“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既表现他对莫泊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能一眼看出,又表现了他毫无保留,直言不讳,本着真心指点的精神讲话,不愧是莫泊桑精神上的导师!作为今天的语文教师是否要学习福楼拜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明察秋毫的专业水平?在日常的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

第一,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而不应该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或不置可否;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扬,也不能一味的批评,既要让发言的学生知道好在那儿,还要让听的同学知道怎么向他学习思考;错在何处,应该怎么修改,怎么补充。如“是的,‘热爱’和‘酷爱’都是写莫不桑喜爱写作,但哪个词形容“爱”程度深?你再从上下文中的‘孜孜不倦’‘焦急万分’体会体会。”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能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就会对此处的学习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今后遇到类似的学习情况时,就会心有灵犀,信心百倍。

第二,评价要及时。当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之时,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点评,以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领悟力会更强。如要学生读一大段文字时,有时就可以中途适时的点评哪句读得好,哪个字或词读出了味,甚至可以要其领同学们读一下,不要等学生辛苦地读完再点评。如读课文第7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福楼拜“滔滔不绝”的语气、动作、神态。

第三,评价要有启发性。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有时会陷入困境,甚至走进死胡同,此时,教师只要稍微点拨启发一下,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结合课文让学生观察介绍两个人时,就会有“你是从他俩的高矮上介绍的”、“你是从他俩脸型上介绍的”、“你是从他们服饰上介绍的”等启发、指引的评价,学生就会顺着搭起的思维之梯,自己摘取学习的果实,收获甜美的佳酿,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第四,评价应情真意切,不能过分夸张,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师竖起大母指) “你读得很流利,没打结,没添字,没漏字,就是过快了点,如果能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会更好”、“你每个字音咬得很准,句子读得再连贯些更好”……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这对全体学生也是有益的。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第五,评价应多层次、多角度,并配以肢体语言,一个眼神,一个颔首,一个耸肩,一个大拇指,甚至一句俏皮话都是给学生的评价。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仍以读第7自然段为例,“三个‘不’读得好,读出了一位毫不留情的严师。”“你‘九个’问句一气呵成,读出了福楼拜的‘滔滔不绝’。”“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福楼拜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啊,你还有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的神情。”“你读出了一位写作经验丰富,指导有方的福楼拜。”……

二、加强自己的言语表达修炼。

针对莫泊桑第二次求教“没有什么好写的”错误看法,福楼拜首先以三个“不”字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接着连用了九个问句既包含了作为老师的严厉,对莫泊桑的轻微责备,而更多的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从“继续说”、“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可以想象出福楼拜在指导时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水平、会指导的老师。不是吗?“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所讲内容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使用的言语也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决不能讲错。如不能把课文中的“情节、细节”“写作特点、写作方法”“材料、素材”“身材、姿态、面貌、衣着”“手法、方法”等说法混为一谈。

其次,话语要具有深刻精辟的思想,要饱含真挚浓烈的情感,才具有令人折服的威力,动人心弦的魅力。教师讲话时 的喜悦或悲愤、赞誉或贬斥、激动或低沉……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使他们向往真善美,鄙恨假恶丑。如果教师言不由衷、虚情假意或冷漠麻木,教学效果必定不佳,甚至会起反作用。

第三,表述要留有余地,力求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争论探讨。不讲空话套话,杜绝陈词滥调,不断地以社会上的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讲话内容;不断地以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新语义等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才能使教师的讲话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第四,讲话要流利通顺,不夹冗字、废话或口头禅,既不能断断续续、停顿太久或罗唆重复,让学生厌倦不耐烦,也不能连珠炮般一口气说到底,让学生过分紧张,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提出问题或讲完一层意思、一段话之后,要留有给学生以思索回味的余地,讲话也不能过于简略或大幅度跳脱,以免学生听不懂或误解。

第五,对学生说话要生动有趣、具体形象,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和手势。特别是当教学内容难以使用直观教具时,言语直观尤其显得重要。当教师使用描述性言语时,要让学生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教师使用讲解性言语时,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摹声等手段,把抽象变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为有趣。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解规则要领,搬出一堆专门术语,学生必然不爱听,也不易听懂。

三、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

当莫泊桑把老师第二次指导以后完成的作品给老师看时,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几篇,可见福楼拜是很严谨地对待的。然后福楼拜及时地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但他也语重心长地告诫道:“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然后提出了新的要求——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独特。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容易理解,福楼拜还举了描写篝火和绿树的例子,更形象的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层层深化,有观点,有例子,非常有说服力,从中,我们再次看到福楼拜悉心指导学生的风范。也告诉我们:广泛的语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中高年级学生课文后问题用笔回答。现在我们已很难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用笔回答课后问题了,好多人认为课后问题只要学生思考思考就行了;课堂上集体讨论讨论就行了;口头回答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笔答批改麻烦……殊不知,高年级学生,笔答一个问题相当于一次小练笔。独立思考是必要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需要大家讨论、补充、完善;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一般比较零散,你一言,我一语,需要总结、筛选、提炼;笔答时,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全面性都会有所培养与提高;还是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课堂听讲与记忆的一次检验……希望多一些语言实践操作,少一些“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天桥把式”。

第二,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每个星期组内交流一次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看谁读得透,评出优秀小读者。有数量才有质量,没有量就谈不上质。每学期都能读十几本名著,几十首诗词,几十篇文章,这就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第三,鼓励学生写日记、办班报。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或记录当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组织班级学生每四人一小组,每组每月办一期报纸,要求报纸要真实的反映大家的生活,刊登同学们的习作,发表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各小组办完之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就这样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了语文水平。

第四,开故事会、辩论会。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职中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可以通过开故事会,辩论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包干,也不随意放羊,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语文学习,就是语文实践的结果! 

以上所述意在抛砖引玉,目的是让我们教师明白课文不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思想滋养的极佳原材料,我们要从文质兼美的课文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反哺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语文课的魅力。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5

《我选我》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一课。课文中的主人公王宁,在劳动委员的选举中充满自信地“毛遂自荐”,他的信心和爱心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故事的情节很简单,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我决定在讲这篇课文时,注意学生的自主体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感受、思考、通过角色朗读让学生在那种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同时,有爱心、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是非常宝贵的美德。

下面我就这篇课文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一、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请班长介绍班里的班干部,说说你们是怎么当上班干部的?从而引出课题。

二、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在前一阶段比较注重方法的指导,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作为低年级的孩子,特点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如果强迫孩子四十分钟都认认真真、规规矩距地上课,这是违反教育学的规律的,教学效果肯定也不会很好。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我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小老师带读、出示字卡开火车读、摘苹果游戏读, 通过趣味性识字的方法进行生字教学。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总能想出很多方法来记字形,比如:加偏旁、换偏旁等。最后做巩固练习,让学生用词语造句。既让 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里学习,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张扬个性的学生。在生字书写指导时,首先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先认读。接着,区分字形。让孩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让他们有对生字的整体感知。然后,教师范写生字,生书空跟写,最后,学生书写生字。由于有很多孩子写字不注意姿势,我特别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我想,以后能不能采用这个方法。希望在短时间内纠正孩子的坐姿,以利于今后的保持与尽早形成习惯。

二、理解课文

班级选班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易于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选自己的事情却并不多见。教学中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事有自信,学会正确的自我表现。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朗读形式,使学生流利地读课文,体会情感,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为班干部,你准备怎样为班级,为同学服务这个问题具有全面性,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树立服务观念,学会为他人服务。

不足之处有:

尽管识字教学依然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但阅读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发展儿童语言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得较少,达不到目标流利朗读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加强学生语感的训练,注重朗读的语气,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同时,加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特别是形声字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字印象的加深。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 篇26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要想从孔繁森抚养孤儿,献血为其交学费这一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知其优秀,我觉得难度较大。文章末尾诗歌的渲染在感知上学生更觉得有高度。但我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是无穷的,等待着去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是灵动的,等待着去点燃。我用什么去开发、点燃呢?当然是文本这个媒介。本节课上我着力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亲近文本,不仅要知其表面意义,更要领悟出深层次的内蕴,从而很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精神,并对文中难点——歌词的感悟能有了突破。个人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深入浅出,高潮迭起。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 解读教材的深入浅出。

1、读厚教材。

于永正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这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教材,只是择取了孔繁森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高大形象,怎样把教材读厚,丰满人物的内涵呢?课前,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孔繁森的资料对本课进行反复还原解读,他的其他很多事例让人感动,最后一个自然段藏民们深情唱的歌词中的“光明”一词,也就深刻起来,让我出现了灵感。如在教学难点文中的歌词时,我先以“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引子,多元化地读出“深情”的不同内涵,(感激、热爱、自豪、团结等)。再适时地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走进孔繁森,对孔的优秀品质有更深的感受,激发情感进一步升华。接着问:听了这些故事后,你认为孔繁森为西藏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为:富裕、爱心、无私、奉献等,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师:是呀,这些美好的东西带给了藏胞们无限的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光明”,所以他们唱到(生深情地读)。这一环节,对全文的难点进行了有效地突破。文字力透纸背,带给学生的是强烈心灵冲击。

2、读薄教材,抓精要。

把教材读厚了只是我的感悟,如何让学生感受得到呢,我又尝试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引导孩子抓住课文精要之处,把教材读薄,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思维。(1)把这篇课文读成两个词“优秀”“感动”。如以“哪些词语让你感动”贯穿全文,抓关键,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品位朗读。(2)对教材进行重组。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导出第一小节的“优秀”。此时的“优秀”,在学生眼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是有着学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为支撑的“有情物”,学生朗读地释放自然更加精彩,学生在一笔一画地跟着我写优秀这个词语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敬佩和感动。(3)抓关键词,品味阅读,抓住“恳求”“深夜”“悄悄地”“亲生儿女”等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易接受,学生品读得也较为精彩。

二、语文教学要朴实扎实。

这节语文课我想充分体现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真谛是高屋建瓴,但又朴朴实实,可以模仿,可以借鉴,没有故弄玄虚,不要花枝招展,有的只是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我想借助的仅仅是图片和文字而已。如课堂上我以关键词“亲生儿女”为契入口,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回味体验,填补课文空白,发挥想象,活化感动,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深入体会孔繁森的优秀精神品质。再如课堂上我结合语境,多角度地思考“悄悄地”,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人物有全面地了解。在理解“再三恳求”时采用换位阅读的方式,把自己假设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我只是自然地引导,这样学生离文本最近,最容易读懂。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想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的登台亮相提供了一个个平台,学生的精彩来源于课前精心设计的训练,也想让课堂因扎实的训练而精彩。

三、着力体现“语文味”。

本节课着力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积累语言,因为我知道将语文的工具性夯实了,语文的人文性就跑不了了,语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多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多读也是教师教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重点句子“像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再三恳求献血”以及歌词时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入境,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反复地读中对句子的体会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读出了不同的理解。教材是有生命的。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需要“语文味”。我必须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开始以“地图“导入到一个个过渡语和评价语以及描述性语言的设计我都注意激起学生的情,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

此外在这节课上我还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我也进行了有效地利用。如在教学中我问学生: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可是你们看?(出示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看到了什么?这样有效利用插图资源,反衬突出了人物的高贵品质。在过渡到第三小节的教学时,同样借助插图的内容导出: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孔繁森的爱和关怀,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了,他们从不会想到,为了帮助他们上学交学费,他竟然去(献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化。思维的启迪。

当然,这节课也有感觉不到的地方,如有些地方的处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过于深入,要求是不是拔得过高了,还请专家评委们给予指正,谢谢!

我们呼唤有活力的课堂,我想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定力”,更需要老师有“定力”,“宁静以致远”我需要的守住一颗平常心,在活力课堂的追求中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