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实习 > 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精选11篇)

野外实习报告 篇1

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13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野外实习报告(精选11篇)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强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两边近于直立,根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判断可能为正断层。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较活跃。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察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现开始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判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复杂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后,我们来到武江边观察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可观察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察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察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判断为逆断层。返回出口的路上观察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芙蓉湖岸边,我们观察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判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的阳元石景区。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交叉,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在阳元石的表面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岩石的沉积层基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体现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行观察,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知识。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察大峡谷,光有观察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当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磨练人的一个过程。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可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

野外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意义

(一)野外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一门与自然和社会密切想关的科学,资源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所以,不论是地理专业还是资源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从学科的角度,要求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获取科学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

所谓科学研究,简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发现的事实修正现有结论为目的而进行的大量调查和实验。因此,收集和占有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科学资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只有资料丰富才能提高科学的生产能力。地理资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资料外,地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tm磁带)、幻灯片、录像磁带等也是地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资料有很多方面,诸如教师讲课、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文献阅读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既要收集室内文字图件资料,博览群书,选读文献,尤其是外国文献原著,经常做笔记、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劳动成果,作为我们从事研究的基础,又要有拓宽和纵深,学会从实践中获得资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坚持做科学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实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环节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学广阔而富有生机的实验室,是内容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教育环节之一。野外实习是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的不可多得的机会,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地学和现实问题,将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学野外实习,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峡谷,或是寒风凛冽的高山冰川,在这种严酷环境下要测量准确的地理数据,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往往需要经历艰苦的劳动,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是综合素能的提高,均会起到非凡的作用。

总之,野外实习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为以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参加实习的教师和同学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二、野外实习的主要阶段

地理学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可划分为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图1-1)。其中虽以野外工作为重点,但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时间,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准备工作或不进行野外工作的总结。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视了这两个环节,实习才能得到圆满的效果。

为了使野外实习取得预期效果,出发实习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十分必要。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一般要求在实习前的几个月内进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

(1)确定野外实习的地区、路线和主要实习点。指定实习队负责人,负责实习的准备工作。初步确定实习的时间、地点、主要路线和主要实习内容,初步做出经费预算。

(2)收集有关实习地区的文献资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有关专业图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区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了解实习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尽量将实习内容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进行野外预查。通过预查进一步确定实习地区和实习路线。专业指导教师要通过预查进行备课,选择的实习方案,确定观察路线和实习点上的实习内容,包括教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观察与操作的内容。预查中要尽量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一方面通过他们了解区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求得他们对野外实习的支持。

通过预查,还要落实实习队的野外后勤工作,包括落实实习队的食宿地点、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给养条件、气候条件、卫生条件及安全保证情况等。

(4)野外实习计划。根据教学实习目的,确定详细的实习日程,写出每一天的实习路线、地点及主要内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虑实习内容的合理顺序,又要考虑交通和路线的条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实习中要保留适当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学生容易疲劳的情况下,休息之后可以收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实习计划应写明各阶段对学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对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实习和独立观察判断。实习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查阅实习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状况的历史和现状等有关文献资料和图件,包括前人的调查报告、论文、专著、地形图、各种专业地图、航片、卫片、tm磁带等。

(6)其它准备。

1.体能准备。

野外实习经常需要连续地坐车、大剂量的运动,对参加的每个人都是体能和精神上的考验,所以,保质充沛的体能和精力是圆满完成实习的基本保证。

2.物质准备

第一,实习过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实。

第二,实习中所需的设备、器材等的准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罗盘等。

第三,常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准备。

第四,个人生活用品以及与野外实习相适宜的着装准备。

第五,为预防突发事件,请遵循前人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两条训诫“穷家富路”和“冬天出门带干粮,夏天出门带衣裳”,后者对干旱区域更具现实意义。

(二)野外工作阶段

野外阶段是实习过程的主体部分,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要按实习计划进行。在路线调查或沿途观察中,要随时对照地形图,在图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把观察到的特殊现象和地理界限等标记在地图上。在途中停歇或到达观察点时,要将沿途看到的主要现象、主要认识和主要问题记在野外记录薄上。

(1)实习记录。它是实习的最基础成果,是编写实习报告与习作论文的基本依据,因此要及时真实地记录下来。记录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实习点的观察与描述。

(2)照相与素描。照相已成为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记录自然环境特征。素描是自然地理实习的重要补充,它可有意识地取舍,突出重点,达到照片无法表现的效果,尤其是对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条件的同学可充分发挥特长。

(3)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实习,是从要素观察描述开始到综合分析归纳结束。因此,野外实习要注意每一个实习点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的性质、过程、方向和发展规律。

(4)互相帮助,安全第一。野外情况复杂,要时刻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段活动,登山涉水,要注意上下游的变化,任何情况下不能一人单独进行野外活动,以防不测。大家除了学习上互相切磋之外,生活上也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实习队是一个整体,要防止掉队发生。

(三)总结阶段

野外实习的总结,一般在野外工作结束返校后进行。首先要对野外记录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等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对野外搜集到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清理、统计和分析;对野外摄影进行洗印与扩印;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整理,并抓紧进行必要的室内分析与测试。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要对实习地区进行系统的区域综合分析。主要包括:实习区地理位置的分析,实习区地理现象的描述,对类型、区域分异及其内部联系的描述和分析,对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因素、动态过程及发展历史的描述和分析,对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等等。明确实习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学生应根据实习计划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实习报告作为野外工作的主要成果。

野外实习报告 篇3

说这一次实习,其实也不是一次实习,因为这次实习中有一天,而且是在野外进行的,没有直接参与到公司工作中去,不过这次实习的收获还是不小的,虽然不是很正式的,但是总是有收获的!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两天,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不是地质专业的,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我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一来做到心中有数,二来防止实习完了之后书已经被借完了。到要写报告的时候,我去图书馆没有借到一本书。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图也会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前两个学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当然这要在你知道实习报告要写什么的前提之下(可以问上一届)。如此一来报告也就很轻松了。不想这一次那么狼狈,还晚交了。实习报告时手写的,这一次算是对一年到头没机会手写的一个补偿吧,也给我一个警告:需要练习手写了。我那个字看起来真别扭,不像一个大学生的字,歪歪扭扭,与涂鸦有得一拼。而且平时也发现很多字居然在电脑上面能够打出来却不会写,这是一件悲哀的事。

总之,这一次实习尽管过程比较好,但是结果比较惨(自己的感觉),当然惨的同时也意味着收获教训。但是教训一定要牢记心中,并针对性的付诸行动。希望我下次总结的时候不要出现遗忘这一条!!!

这一次实习总结的教训有很多,我还是需要不断的进步的,我知道自己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可是我不会就因此而放弃,我会更加的努力的,只是这种努力不一定会实现,但是有想法总比得过且过好的多。

野外实习报告 篇4

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十天天童实习在我们刚沉浸于其中的乐趣时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

第一天 大部队出发

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

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 踏查地形,率先砍树

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实习过后会考认植物,所以从第一天起,大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一路上,紧跟着老师,记录笔记,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采,(不过不能乱采,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新叶老叶皆有,不能单采一片叶子,花期的最好有花,结果的要有果实,蕨类最好连根一起)几段路下来,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把的植物。虽然记得模模糊糊,但是大部分植物的名字,都已经存入记忆了,只等慢慢的一一对应。

下午,各组分组实验,我们组首先做植被实验。跟着大小两位师兄,来到古天童的采石场附近。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生物量。测定的树种是木荷和马尾松。每种树选择3个不同胸径的个体,将其砍下,测量胸径(1。3m处直径),地表直径,0。3m处直径,1/10高处直径,树高,树冠直径,第一活枝高,第一叶层高。然后测量叶片鲜重,新枝和老枝的鲜重,树干重量,分别采样,以备进一步实验。看似简单的实验,却是一个高强度的重体力活,才开始第一天,我们就觉得好累,十天的实习,相信不会轻松。

第三天 继续砍树,辨认植物

还是清晨六点,不过这次李老师改用他洪亮的嗓门喊我们起床,因为我们在前一天将他的扩音器藏了起来,直到最后一天才还给他。由于昨晚烘干样品时不慎起火,我们的样品损坏一部分,所以加重了我们今天的任务。不过一回生二回熟,同样的工作,更多的工作量,反而我们用了更少的时间,早早的结束了早上的工作。正当我们快体力不支的时候,我们的砍树任务终于结束了。

下午,我们跟着王希华老师,开始植被的另一个实验,拉样方。今天才是试手、学习。先到了离基地不远的一片林子,认清楚其中的所有的植物,然后就开始了。首先是用卷尺拉一个20*20m的正方形,要求精准。再将其分成四个10*10m的样地,每一个样地在其同一个方位(比如一个样地的10*10m在左下角,那其他三个也必须在左下角划分)划出一个5*5m的样地,再在其中的同一方位划出一个1*1m的样地。在10*10m的样地中辨认乔木的种类,数量,高度和遮盖度;在5*5m的样地中辨认灌木的种类,数量和遮盖度;在1*1m的样地中测量草本的盖度。

在盖度测量上,运用多盖度综和级(5=不论个体多少,盖度>75%;4=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50%~75%;3=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25%~50%;2=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5%~25%,或者盖度虽然<5%,但个体数很多;1=个体数量较多,盖度为1%~5%,或者盖度虽然>5%,但个体数稀少;+=个体数稀少,盖度<1%;r=盖度很小,个体数很少;)那天下午,我们还走了一下“传说中”的防火道,一向以陡峭著称,可是老师只让我们走到了1/10高度处。但是既然来了,我就不想错过机会,在经的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带足水,带上手机,和另一位同学一起上了顶峰――太白。不仅欣赏到了一望无际的美景,更对自己的体力、毅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验,值得。

第四天 走陡坡,做土壤

仍然是清晨六点,大家按时起床,一阵忙碌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今天早上,还是跟随王老师拉样方。那个地方比一般的要陡一些,在70年代被砍伐过,现今长成为木荷-栲树林,最大的特点是以萌枝为主。同样,对其拉样方,然后测定。植被实验做完了,到了下午,开始了土壤实验,以王秀芝老师为指导。第一天也是练手,着重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首先是选地和挖剖面,要求选择受人为影响小的土壤,用铲子竖直铲出一个剖面,用小刀轻轻挑土,显出自然面根据颜色划分层次,一般分枯枝落叶层(A0)、腐殖层(A1)、淋溶层(A2)、淀积层(B)和母质层(C),也会在中间出现AB、BC等过渡层。同时用罗盘测坡向和坡度。

在测坡向时,人背对剖面站立,北向正对剖面朝向,调节罗盘上的气泡使之到中间,瞬时按下按钮,固定指针,读数。测坡度时,正对剖面,用手大致笔划出坡度,将罗盘侧向竖立,南向朝上,按坡度方向摆放,调节内侧气泡到中间,记下读数。接着就是一系列并行实验,有测PH值,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湿度,根系及侵入体和新生体。测PH时,用小刀取土先预擦一下白瓷板,然后取少量,滴入试剂,混匀后与比色卡比色读出数值,过程当中注意不能用手接触。测颜色时取土壤细小颗粒撒在比色卡上比色,区别颜色。测松紧度用小刀插试土层,分松散、疏松、紧实和极紧。测湿度是用手紧握土壤感觉,分湿、润、稍润、潮和干。测结构时用铲子去土,抖匀,观察大块,块状,碎块状和颗粒状的多少。测质地时取部分土,加少量水,揉搓,看是否能成球,成条,成环而划分不同土质。侵入体一般指人为垃圾,石块等。

野外实习报告 篇5

一、绪言

实习时间:XX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

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XX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 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

实习记录:

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 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

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1)梁滩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岩石不易被冲蚀,软性的岩石容易被冲蚀,从而产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别,经过对那里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是砂岩,下面是泥岩,总体是一个长形岗地。从瀑布的形成来看,那里还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围的那个小发电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冬天,还可以明显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从地貌学的角度来看还涉及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叫“裂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新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形成。在这里侵蚀基准面都是地方侵蚀基准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侵蚀后退。

2)小磨滩:陇岗 沟谷 陇岗 砂岩——山岗 泥岩——沟谷 从河床延伸是砂岩到页岩,小磨滩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于岩性的不同,下面泥岩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慢慢减少,于是后来形成了砂岩的河床。

3、青木关:石灰岩菱形盆地,石灰岩土壤肥力差;有温泉,同缙云山温泉形成原因相同,地处一山两岭一槽,缙云山南坡。

4、中梁山: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内发育有地表河,古时自北向南流动,直接注入嘉陵江,后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沟溯源侵蚀,切传后300余米的须家河组砂岩,在代家沟南的土地垭袭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断流,向南至文星场地表始见小溪,并形成文星场地表溶蚀洼地,宽500米,溪河两侧尚存古河道的两级阶地。2)、水库污染严重,XX年时水还可以饮用,后来就逐渐被污染了,这两年来污染是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歌乐山上的工厂将大量的工业废水陫到水库,由于水库地处歌乐山长条带状与平状高丘(寨山平:从下到上紫色土、黄土所以上面栽桃树) ,整个地貌形态是一个向斜。因此,污染非常严重,原来面积大约有500亩,现在也只有400亩了。

(二)21日—22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记录:1、缙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质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西缘华蓥山褶皱带,走向北北东—南南西。褶皱带系一复式背斜山脉,向东南分出沥鼻、温塘、观音三支背斜,构成“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二岭一槽”地貌地点,背斜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

2、缙云山土壤为酸性黄壤。

3、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植被类型分布的垂直带普表现。在人为作用与生境条件下,发育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如下: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以壳斗壳、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为代表。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春、夏季相变化明显,上层乔木树冠浑圆,林冠波状起伏。群落包括四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层间植物。2)常绿针、阔混交林:这是一类次生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度类型,它的乔木层一般含2—3个亚层:第一亚层多由高大挺拔的马尾松构成单纯的层片:第二、三亚层则为种类较多的常绿阔叶树种组成,并含有少量杉木。3)亚热带暖性针叶林: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四季长青的针叶林型,是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区指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个群系,共同特点是群落层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林相稀疏。4)竹林:竹类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适生于温暖湿润地区,广布热带及亚热带范围内。我国竹类丰富,近300余种,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类分乔木状和灌木状两种生活型,但竹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和树木有明显不同,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短不定,开花后易死亡。竹类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殖方式,根据竹类地下茎分生繁殖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和复轴型。5)灌草丛:灌草丛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次生植被,北碚地区灌草丛的种类组成,受母岩性质的影响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代替的进程。演替包括“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涵义。

(三)23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水文站

实习记录:1、北碚水文站建于1993年,由长江水利委员领导设立至今,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发生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来水及时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二、防洪当好耳目为国防洪抢险服务。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帐”(有多少水量经过)和“沙帐”(多

少泥沙经过).

3、水文测站布设:1)测验河段的选择;2)断面、基线、高程点和测量标志。的布设。

4、测验项目:水位、水温观测、漂流流量观测、漂流悬移质泥沙观测、漂流泥沙颗粒分析、降水量观测、水质水污染观测,水文水情、降水量播报、水文资料整编、新仪器设备煌研究,比测验试,测验方法及研究。

(四)24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天府煤矿

实习记录:

1、t3sj、t1j、t1f的岩性、岩深槽谷的形成。

2、观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点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观察龙潭组各段地层特征。石灰岩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岩中才能称之为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钙质页岩,地层坡度与岵层坡度决定等高线向下弯程度。

4、山顶垭口处:认识“”地貌。槽的宽度,以及相关的走势。

5、东阳坝乔种场:观察嘉陵江一级阶地堆积物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和生产问题的关系。二级阶地的特点及生产问题,注意砾石的成分、形态、大小、定向性及成层现象。

四、实习感受与体验

通过几天的实习,我们认识了重庆常见的几十种植物,使我们对植物学课本中含糊的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实习中经过过老师的细心知道,也使我对植物得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在植物方面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是较清楚的了解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及水文、地质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这使我们完善了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地理科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这次野外实习也对我们每个同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五、建议

1、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能更确切地按小组形式进行,这样在过程有利于每位同学 都清楚地掌握知识。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

展望: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

2,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

3,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野外实习报告 篇6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____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____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野外实习报告 篇7

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 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 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实习时间: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实习地点是黄山的最南端——汤口,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是我们进行野外实习、学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实习人员:20xx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学生

4、指导教师:耿学侠、查岭生、李学明、丁建华

三、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 (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昆虫)的野外观察、采集、分类鉴定、标本制作与保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昆虫采集工具

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2、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和灯光诱捕法,介绍

(1)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2)灯光诱捕法:利用某些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夜间在驻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树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盏电灯。昆虫会趋光而至,多数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镊子夹入毒瓶或纸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备制作标本。主要对象为蜉蝣目、广翅目、鳞翅目(蛾类)、襀翅目。

其它的辅助方法有振落法,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搜索法,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毒杀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虫。

3、昆虫的分类鉴定

(1)参考:指导教师的讲解、徐亚君和唐鑫生《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2)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和形态对比进行鉴定

4、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 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野外实习报告 篇8

1.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崂山属于山地丘陵生境类型。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还准备了蛇伤药等药物,以应急。

3.采集认识的动物种类简介

昆虫纲:异色灰蜻、半黄赤蜻、(蜻蜓目)螳螂、大刀螂(螳螂目)山东雏蝗、红褐斑腿蝗、笨蝗、中华负蝗、土蝈蝈、斗蟋、蟪蛄、寒蝉(同翅目)稻大蚊、牛虻、食蚜蝇(双翅目)硕蝽、菜蝽、谷蝽、环斑猛猎蝽、裙腹猎蝽(半翅目)中华草蛉(脉翅目)、铜绿丽金龟、亮绿彩丽金龟、白星花潜、栗山天牛、黄带蓝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巨锯锹甲、中华长毛象、臭椿沟框象、谷象、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双七瓢虫、异色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中国虎甲、艳大步甲(鞘翅目)、蜜蜂(膜翅目)地鳖虫(蜚蠊目)中华斑鱼蛉(广翅目)

4.详述数种半翅目昆虫的形态特征

半翅目,又称异翅目。前翅为半鞘翅,质部相互重叠;后翅膜质,短于前翅;静止时,翅平覆于腹部之上。刺吸式口器。渐变-态。无尾须。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半翅目昆虫的特征。

1环斑猛猎蝽:猎蝽科,简要特征为触角第一节最长,身体有两个浅色环形斑纹;

2熊蜂:熊蜂科,体大粗壮,触角膝状,黑色密被杂毛;双斑圆臀大蜓:蜻蜓科,头顶触角黑,额黑,近前缘脊有黄白色横斑。

3、金绿宽盾蝽.体宽椭圆形;金绿色有光泽,体背有红褐色斑纹。前胸背板有1个近横置的日字形纹,小盾片几乎全覆盖腹部,背面隆起似龟背,有花纹。腹下侧缘金绿色,余部黄色。足黄褐色有金绿色光泽。

4.双斑圆臀大蜓大蜓科腹与后翅长,。雄虫唇前缘黑色,有2个小斑。头顶、触角黑,额黑近前缘脊有1个黄白色横斑。复眼褐色。合胸黑色具黄色毛,两侧有黄色条纹,上端膨大、圆形、接近合胸脊,下端尖、斜向两侧达合胸领端。翅透明,翅痣及翅脉黑色,翅下方黄色条纹宽而倾斜。足黑色,基节外侧具黄色长形斑。腹部第10节及肛附器黑色,第2~8节前半部环状斑纹黄色。交合器前钩片扁阔,后钩片细长、向后弯曲。栖息于近水岸边草丛中。

5鹰翅天蛾天蛾科体、翅橙褐色。触角间及胸背两侧绿褐色。下唇须及胸部的腹面橙黄色。前足胫节外侧白色。前翅基部有1个小黑点,1条不显著的纹和上下2个褐绿色斑组成内线,褐绿色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危害枫杨等。

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0.2ml,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5.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6.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7.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野外实习报告 篇9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 20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 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20xx医药公司出库员实习报告)(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实习时间

20xx828

20xx829

20xx91

野外实习报告 篇10

20xx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20xx年5月26日

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

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

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

(一)辨认标本

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

被子植物:

木兰科:木兰

榆科:朴树

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

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

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

锦葵科:大红花、赛葵、黄花棯

含羞草科:中国台湾相思,含羞草

椴树科:布渣木

大戟科:细叶洒金榕、土密树、大飞扬、小飞扬、毛果算盘子、叶下珠、蓖麻

炸酱草科:炸酱草

无患子科:龙眼、荔枝、倒地苓

炸酱草科:炸酱草

葡萄科:爬墙虎

茄科:少花龙葵、水茄

茜草科:龙船花,九节,白花蛇舌草

菊科:白花鬼针草、银交菊、加拿大飞蓬、一点红、胜红蓟、长柄菊

裸子植物:

杉科:杉树

蕨类植物:

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

实习总结:

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这次因为天气恶劣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着雨衣冒雨前行,穿梭在植物丛中,没有丝毫的退宿。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认植物的种类,如先观察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看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看果实的类型…在采集标本时,不同种类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对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茎、叶都要齐全,而对于木本植物,则需要花、果还要完整的叶子生长,能够让我们辨认出其叶子生长类型,而且在采集标本时,我们不呢不过选取那些比较嫩的植物,因为如果植物太嫩,在压制标本时不好压,很容易变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够明显,因此,选取植物标本,一定要选取其特征明显的部位,这样既方便我们辨认标本,而且在压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容易压成标本,而那些果实就可以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标本夹内,等制作标本时在放回原位。

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压制标本而言,蕨类植物是相对比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它的叶子容易脱落,容易发霉……

野外实习报告 篇11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植物学野外实习,巩固和丰富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实习时间

20__年5月9号到5月11号

3.实习地点

洛阳栾川龙峪湾森林公园,国家植物野外实习报告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级风景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是在龙峪湾林场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洛阳市第二大森林公园,该公园地处伏牛山主峰,以其丰富的资源、优雅的环境、独秀的山峰闻名于世。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据调查龙峪湾有各种草本、木本植物 1900 余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有 42 种,龙峪湾有各种野生动物、昆虫类约 400 余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有 48 种,被称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王国”。龙峪湾还是中原地区的“中草药宝库”,有很多是国家中药的保护品种,有山珍 20 余种,野生水果 50 余种。

4.实习的组织形式

本次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有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6至7人组成,其中一半的小组进行植物实习,另一半的小组进行动物实习。在双方实习期满后交接实习用具,进行角色对调。在每次的外出采集之前,会由带队老师首先确定好路线。在实习的过程中,会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大家,并且会有老师殿后以保障大家的安全。

5.实习内容

(1)实习用具

本次植物实习的用具有:高枝剪,枝剪,掘根器,手锯,放大镜,卷尺,指北针,野外采集记录本,编织袋,背包,自封袋,铅笔,工具包(大钝镊子,小钝镊子,尖镊子,剪刀),绳子各一个,标本夹一套,白面线,标签(号牌)若干

(2)准备工作

在实习开始前一天下午,指导老师对大家进行动员和实习指导。

①老师们为大家介绍了龙峪湾的基本情况,包括海拔、气候、植被分布等情况。

②教授了大家怎么采集标本、保存标本、记录标本

Ⅰ采集标本

应选择以最小的面积,且能表示最完整的部分,即选取有代表性特征的植物体各部分器官,一般除采枝叶外,最好采带花或果。如果有用部分是根和地下茎或树皮,也必须同时选取少许压制。每种植物要采2-多个复份。要用枝剪来取标本,不能用手折,因为手折容易伤树,摘下来的压成标本也不美观。不同的植物标本应作不同的采集方法。 (1)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剪取或挖取能代表该种植物的带花果的枝条(木本植物)或全株(草本植物),大小掌握在长40cm、宽25cm范围内的。有的科如伞形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如没有花、果,鉴定是很困难的。 (2)对一些具有地下茎(如鳞茎、块茎、根状茎等)的科属,如百合科、石蒜科、天南星科等,在没有采到地下茎的情况下难以鉴定的,因此应特别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 (3)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以便研究时鉴定。 (4)采集草本植物,应采带根的全草,如发现基生叶和茎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基生叶。高大的草本植物,采下后可折成“V”或“N”字形,然后再压入标本夹内,也可选其形态上有代表性的部分剪成上、中、下三段,分别压在标本夹内,但要注意编同一的采集号,以备鉴定时查对。 (5)乔木、灌木或特别高大的草本植物,只能采取其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采集的标本应尽量能代表该植物的一般情况。如可能,最好拍一张该植物的全形照片,以补标本的不足。 (6)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面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如金鱼藻、水毛茛、狸藻等。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从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就可保持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7)有些植物,一年生新枝上的叶形和老枝上的叶形不同,或者新生的叶有毛茸或叶背具白粉,而老叶则无毛,如毛白杨的幼叶和老叶。因此,幼叶和老叶都要采。对一些先叶

开花的植物,采花枝后,待出叶时应在同株上采其带叶和结果的标本,如山桃,由于很多木本植物的树皮颜色和剥裂情况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依据,因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上。如桦木属的一些种类。 (8)对寄生植物的采集,应注意连同寄主一起采下。并要分别注明寄生或附生植物及寄主植物,如桑寄生、列当等标本的采集。 (9)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要采2―3份,给以同一编号,每个标本上都要系上号签。标本除自己保存外,对一些疑难的种类,可将其中同号的一份送研究机关。请代为鉴定。他们可根据号签送给你一个鉴定名单,告诉你这些植物的学名,若遇稀少或奇异的、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还须多采。 以上所说的采集方法,采回的标本只能适用于腊叶标本的制作,如果将花或果实用药品浸制保存其原来的形态用作示范材料或实验材料。采集时必须将花和果实

放在采集箱中带回室内浸制。。

③老师们特别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安全问题,实习地区是一个风景区,来往车辆比较多,且山路曲折,不容易发现危险

任务分工

每天实习情况

①第一天

②第二天

③第三天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制作

6.成果展示

7.心得体会

我们于5月9日——11日在洛阳市栾川龙峪湾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植物野外实习,主要实习内容为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我们组共制作植物标本129种,有菊科、大戟科、山茱萸科、天南星科等植物。我在组内的分工主要是负责在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野外记录。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植物、掌握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了如何对植物标本进行保存;而且也深深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小组里各成员分工明确,大家目标一致、互帮互助,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同时,实习过程中和老师们同吃同住,一同上山采集,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老师们的博学和亲切,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