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节日习俗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通用15篇)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1

“记者节”定在意蕴着收获的深秋,她的莅临让我们充满喜悦和激情。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通用15篇)

我们举杯祝贺,一起感动着、惦念着,一起回望过去的岁月。我们共同见证了恩施的改革发展,目击了恩施的日新月异;我们也共同关注着社会,感受着生活,也一起在风雨中走过,并且用心记录着。

我们为“记者”这个称号自豪——新闻宣传工作,如同一叶风帆,为全市的发展鼓劲;如同一个号手,吹响奋进的号角。做好全市新闻宣传,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中国硒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恩施的光荣与梦想,都是我们为恩施呐喊助威的铿锵鼓声,都将成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三大战役”、“三张名片”,以及所有的新闻活动,我们都参与了、经历了、见证了、记录了。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我们忙碌,但是我们幸福,因为恩施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悄然萌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深深懂得,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尊重和认同来自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更来自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操守。为此,我们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责任,始终保持着为恩施的改革和发展呐喊、高歌的热情。我们为自己所肩负的参与恩施发展的历史使命而骄傲!

11月8日,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作为记者,在中国是幸运的。是的,在这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这里,30年走完了国外近百年的发展路程。所谓的“幸运”,不仅是事件多、新闻多,也不仅是能记录下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进来,在风云激荡中,成就记者的职业价值,成就作为记者的人生价值……

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面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这是个幸运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是xx大报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因此,不能不提到来自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个比喻,当下中国的记者,尤其该牢记于心。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光荣只属于过去:船头的瞭望者不需要太多行李,他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支善于表达的笔,或许,还需要一副能嚷嚷的好嗓门……从容,是为了自己的脚步,也是为了国家这条大船的征途。

然而,这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人汲汲于名,碌碌于利。刚刚发生的“排队领封口费”事件,虽然只是个别行为,但仍然让人警醒。金钱、权力,总有着大于想像的诱惑力。然而同时,绩效考核、评价稿费、收视大战、末位淘汰……也让“无冕之王”倍感压力。这些,也需要记者们坦然面对,既须谨记记者的节操、坚守道德的底限,也须争取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与做“船头瞭望者”,同样重要。

实际上,记者,像教师、工人、农民或者公务员一样,本来只是一种职业。种种光荣,与其说是人为赋予的光环,不如说是由职业派生的责任。记录社会前进年轮,推动巨轮前进,发现暗礁浅滩……说到底,这些,都不过是“记者”这个职位的基本要求。做得好,是应该;做不到,是失职。因此,更需要看轻光荣,从容迈步。

我是一名编辑,游离于“记者”的边缘,但我想,谨以此与记者们共勉!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2

去年记者节,是因为一个报道没有出来而有感慨,今年的记者节是因为一条祝贺短信而记得,当然,今年记者节也是碰巧,刚刚也有自己一个专题报道出来了,但因为是关于政协副主席之死的,所以一上午领导来电话,还是搞得人有点担心,生怕触及政治,可说,记者节,不是记得是媒体同业者的一个节日,更多是让我们记得,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感慨在当下的这个环境里,媒体的生存,媒体从业者的发展。

记者,是一个让人荣耀的称谓吗?但在体制内,很多人都自谓是记者民工,在社会上又出现封口费一事,真真又是让人感觉有点自甘堕落。记得研究生毕业那会,虽然有很多机会,但作为导师五个弟子的唯一一个去了媒体的我来说,是对自己一个信念的坚持,还是对老师的一个安慰呢!至今,或许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学新闻的,难道理想不是做一个优秀的记者吗?理想与现实,考虑眼前利益,其实也着眼于发展前途。

做记者,不仅在于外部环境,同时也在于媒体自身的环境。面对利益诱惑,面对阻扰,面对重重的探访真相的困难,作为一个有想法,有坚持的记者,或许我们都可以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环境,我们所寄生的媒体环境也是一点都不理想,那我们,工作是否就真是就为了谋生呢?在我身边,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觉,除了养家糊口,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实都还是有些精神寄托的,这一点精神寄托,不仅在于我们在探寻真相,报道老百姓关心的新闻或是满足老百姓的娱乐享受,更实际的,其实还在于我们其实可以帮助到人,我们有一种工作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心里,来自尊重,来自于社会及人们对记者的期望。所以,话说回来,记者行业,这个行业是有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但如果在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生存环境变得更糟糕的情况下,我们的坚守,难道就是能超脱现实的吗?

在对记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对于民众的人心呢?每一个人,除了职业的这个身份之外,每个人也都是社会民众的一员,对家庭,对亲朋戚友,对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们是否又都保持了一份人心呢?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爱心、是人的怜悯之心,是人的上进求尊重之心。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保障,每个人也都希望活得有尊严,所以,对于记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担当,记者与民众有区别,但同样,民众也当有自身的要求。民众媒介素养,或许说的是一个专业问题,是公民素养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点,都想在保障自己权益方面有公正对待之时,那就不仅需要对记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时也在于每个人都希望记者那样一样希望自己,这样,记者不仅可以做得更有希望和更专业,同时我们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希望与失望同在,荣耀与失落同行,记者工作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辛苦,在记者节说记者,不仅在于媒体从业者的要求,同时也在于民众的期望和努力。环境,不单独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3

静悄悄的,记者节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起感冒,今天看到“小二读帖:中国记者也有节”才知道11月8日是连半天假也不放的“记者节”。为此,国内云南26家媒体“宣誓承诺放弃‘灰暗新闻’”:“做负责任媒体,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这当然是个好的方向,媒体、记者,一向有“社会良心、无冕之王”等等的称号,他们若能更清楚的认清自身责任、勇于负起责任,而不是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当然是社会与民众之福。

另一方面,记者节不仅需要强调责任,更需要强调权利而不仅仅是福利。我们至今还时常听到记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传唤、被诬告等等的新闻。在这样的新闻舆论环境下,如果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人身权利还得不到足够保障的话,又如何保证公众可能得到真相和阳光呢?

记者是观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角色。

伍皓:“做负责任媒体”

做负责任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负责任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记得《南方周末》上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历史是古代的新闻,而新闻是当代的历史。这一番话,是值得反复引用的。我一直认为,记者应该学习历史,以加强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学家也应该关注时事,以便给材料注入生命。历史与现实,是可以相互对照的。

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今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中国,我们既不能够准确地报道时事,也不善于经常地回顾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既没有新闻,也没有历史。于是,我们沉溺在不断进步的幻觉之中,却走在老路上面。我们自以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直至很多次。我们天天在觉悟,结果却是被新的石头再绊倒很多次。

刘松萝曾说:中国的问题,特别是腐败问题,就是在缺乏报道,缺乏记录并且缺乏对旧闻的回顾的社会条件下日甚一日,直到积重难返。

因此,中国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时事,把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准确地记录下来。在重要的时刻,他们又能够把历史记录拿出来以供社会对照之用。当社会沉沦的时候,他们的是非标准不随着社会沉沦。当社会扭曲的时候,他们的记录不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当社会选择遗忘的时候,当社会在娱乐中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们应该记住那些有可能让自己,让权贵,让大众不快乐的事情。记者和学者,当然应该是肩负这种使命的人。

我不埋怨大众。大众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有权利只考虑眼前的事情。同时,应该有人去考虑长远一些的问题。这是一种社会分工,与精英和民粹没有太大的关联。有些人的虚名,或者因为虚名而产生的实利,就应该来自他们考虑了大众没有考虑的问题,承担了大众没有承担的精神痛苦。

假如有人不愿再承担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可以选择退却,让新来者承担这一社会角色。但是,假如有人不愿意承担痛苦和风险,却仍然以记者和学者自居,这就是在欺世盗名了。至于那些歪曲事实,模糊逻辑,倡导遗忘,麻痹社会,降低社会肌体的疼痛感的人,应该被称为记者和学者中的败类。

把事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无奈,是我们在有些时候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同时我相信,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呐喊》的自序里,鲁迅先生记录了现在已经被熟知的他与钱玄同先生的对话。

鲁迅:“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看似无望的时候,愿意沉睡的人继续沉睡吧。不愿意睡或者睡不着的人们,不妨加入记录者的行列。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社会的记录者正在增加。以前,我们听说过有神话般的西方记者,他们周游世界,又能够随时把文字和图片传到报社,在报刊上发表出来。今天,这已经我们成为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了。唯一的不同,就是大多数人只能在网上发表。可以说,每一位网上作者,都是广义上的记者。很多新闻,就是由他们提供的。

更值得庆幸的是,网上的报道和记录已经起到了作用。周正龙虎照事件,“躲猫猫”事件,周久耕事件,邓玉娇案件,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等等,都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有些还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刘松萝曾在《天价和地王:我们无能为力,不过可以记录下来》中说:“我们无能为力,不过可以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我们要记住:是谁在操纵房价,谁在放松监管,又有哪些专家在为财阀张目。一句话,是谁在祸国殃民。我坚信,报应会来到的。”此外,假如我们把看到的暴力拆迁记录下来,把市政工程中的腐败现象记录下来,把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记录下来,就可以形成威慑的力量,就可以推动中国的进步。

写作本文的时候,我看到了《南方都市报》的社论,《记者: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改造者》。在此,向《南方都市报》致敬。

我们是社会的记录者。我们拒绝强权,拒绝遗忘,拒绝商业霸权,拒绝泛娱乐化,力求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真实的记录。我知道,还有很多网络关注的事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事件甚至在网络上无法讨论。但我坚信,只要有人还在记录,中国就有希望。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4

11月8日,是新中国的第十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   我们向你们———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致敬! 和很多个日子一样,这是平凡的一天。   一切都在缓缓改变,一切也都在缓缓地被改变。不变的,是我们的致敬。

这是几名普通新闻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坚持。 让我们并肩前行!

黄叶飘飞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飞天周刊一个年轻的实习记者曾写过让我肃然起敬的一句话:喜欢这分艰辛,尊重这分使命,所以固守这分责任。

而事实证明,她的确没有把这句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都市新闻人就应该这样,笃信成功的喜悦来自艰辛的采写编,而不是低俗的炒作和无聊的文字游戏。党给了我们使命,不是让我们接到一个热线就急匆匆“打抱不平”,或带着发稿任务满大街找“狗咬人”,更不是让我们居高临下地大喊一通,乱批一顿。为了固守责任,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冷静、平和与辩证,走进都市生活,体察社会现象,倾听市民声音,继而概括又生动地聚焦我们生活着的都市,让相关部门、相关人甚至感兴趣的相关群体,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改进。

———李

在新闻这个行业中干了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我干的是一件很重要、很神圣的事情。正因如此,我觉得我始终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遗漏或疏忽造成大错,以至于晚上做梦都被吓醒。做什么事情一定得做足功课,不然我会特别不自信,怕别人小看我,更怕读者觉得看我编辑的版面、采写的稿件是浪费时间。

———兰

匆忙中,一天又结束了。放下手中的笔,细细回味,十多年的编辑记者生涯,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屈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会儿,我想说,将荣光与豪情稍稍收起,让我们肩负责任,从容前行!

———裴

记者是现实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记者的价值,就在于把这种忠实的记录刻录成一段真实的印记。记者应该是现实主义者,以记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为己任;记者也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总要想像着让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进步。记者这个职业永远是一种人生状态,你必须在一种状态下,在一种学习的状态下,在跑步的状态下做这样一份工作。

———关X

入行20xx年,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渐渐远去。在还不到回忆的年纪回首这20xx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责任的行业,选择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20xx年里,有成功、有遗憾、有欢笑、有泪水,但在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如一、力求上进、感动常在的集体里工作,心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节日来临,面对暖阳,大声说出———我无悔!!!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5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今天非常荣幸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十佳优秀记者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祝福,同时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广电事业的所有领导、各界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与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博学的央视名嘴水均益,因为喜欢睿智的白岩松,喜欢犀利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14岁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20xx年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当年的梦想,走进了广电。这个选择,让远在长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在离他们千里之遥的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能一直在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掐

指一算,今天是我来第490天,回想这四百多个日夜,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没有朋友,语言不通,完全像没有归宿感的浮萍,随风飘零。幸运的是,在领导和

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城市。从第一次采访时因语言不通,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的问答;

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现在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记得今年六月五号那个深夜,那晚我在做的义工特别节目。为了赶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点。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时候,突然,电脑死机了可怕的是,节目没有保存,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

眼看第二天的节目将受到影响,那一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制作室失声痛哭——人们常说记者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记者这个职业

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

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担任栏目制片以来,我结识了一群夕阳老人,他们年近古稀却乐观的自比廉颇,年轻时他们曾为发展挥洒汗水,暮年却仍然为这方热土出谋划策。他今年夏天,在和陈主任,杨哥一起拍教育专题片的时候,小黄鑫悲惨的家庭遭遇张贤亮血气方刚的父亲张圣刚,面对儿子的学费没有着落的失声痛苦,张曼为母亲

还是为自己前途苦苦纠结的辛酸,这些让我震撼。这期间我采访了一位从小丧父,家庭贫困的的优秀学子张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这样的:,来武汉一个月了,大学生活很精彩,这些都应该感谢你。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其实我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是他们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除了这些,还有不向死神低头白血病少女李怡晓,还有为弱势群体积极奔走的义工……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为广电大家庭中的一员,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荣耀,广电前辈给我们新人做出了榜样,他们对电视的执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起了标杆,可以说在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广电人的汗水。

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精彩鲜明的新闻报道,深刻有力系列专题,吹响了快速发展的集结号。

特大洪灾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一线记者的身影,他们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文字奏响了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最强音。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我们记者穿梭在每个街头巷尾,每个基层单位,一个又一个的催人奋进创卫报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里的监督檄文,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热的激情浇注这个城市最美的一抹绿色。

今天是记者节,是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作为电视台记者,我和我的同仁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感到的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笔去描绘发展的美景,用我们的镜头记录发展变化的每一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前进的脉搏。用行动向党和人民,向各级领导,向xx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6

在20xx年的记者节座谈会上,我奉命发言,说了这么几句话:“在经济领域已经基本市场化、而在别的领域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今天,做记者,尤其是做一个好记者很不容易。当一个群体有了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我看也算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了。”

本来,大家在座谈会上谈成绩、唱赞歌、抒豪情、表决心,大言炎炎,其乐融融,我却说记者沦为了“弱势群体”,分明是一声不和谐音符,据说让领导不大高兴。

记者节是在中国是除了“护士节”、“教师节”之外的第三个行业性节日。大凡政府或社会为一个行业设个节日,与其说这个行业非常重要,不如说这个行业非常辛苦。医生与护士相比不重要吗?为什么不设个医生节?为什么不设个“公仆节”、“老板节”?

有人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受了西方歪理邪说毒害的结果,很可笑!在民主国家,媒体掌握着舆论监督权,是相对于立法、司法、行政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记者可以被认为是“无冕之王”,没有问题!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媒体只是党的喉舌,这是比较准确的定位。喉舌,只是喉舌而已,没有脑子,让说什么说什么,让叫几声叫几声。这算哪门子“无冕之王”啊?

目前正值报刊征订之时,报刊办得怎么样,读者和市场的选择才是实实在在的检验标准。媒体的尴尬之处在于,说是机关吧,财政却不拨款,需要自己在市场上觅食;说企业吧,又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路子,一派官衙作风。所以有人说,媒体是还没有倒闭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已经溃不成军、所剩不多,媒体却无法像国有企业那样改制,又不得不面对市场,所以举步维艰。

我向一个同学推销某个定位一直不准的报纸,同学说:“这个报纸白送我也不要!”报纸办到这个份上,我不知道摆成绩唱高调自欺欺人究有何益!

当然,过节了,为了“鼓劲”,大家说说场面上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认为,如果大家都能讲讲实话,更为可贵。我相信“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认识不到不足,即使认识到了却不敢承认、不敢正视,尤为可悲。

按说,大家无论从事哪个职业,都是靠劳动谋生,职业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别,又何必为某个职业设个节日?如果为某个职业设了节日,大概是因为这个职业既重要又辛苦,而且充满了风险。媒体和记者遇到的风险很多,也很复杂。一是容易遭罹政治风险,如因为信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结果犯了“政治性”错误;二是容易遭遇人身危险,如因为揭露某黑幕而得罪某团体或个人,轻者被打,重者锒铛入狱;三是易犯技术性差错,别小瞧这技术性差错,一字之误,轻者被降职罚款,重者会丢了饭碗……

从这一方面来看,设个“记者节”,也算是社会对这个高风险行业的一种抚慰。在第8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就“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发出通知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似乎给了记者们一柄“尚方宝剑”。但我认为,就这么空泛的一句话,不可能有什么法律效应,也不会真正能够保障记者的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宪法第三十五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呢!

尽管传统媒体目前处境艰难,但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用不着说那些漂亮的口号,为了生存,也要将报刊办好!毕竟,读者才是媒体的衣食父母。都说南方的一些都市类报纸思想解放、敢说真话,与其说他们“铁肩担道义”,不如说他们是为生存所迫。走向市场的报纸,必须敢于报道真相、说出真话、为人民代言,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否则,你的报纸就订不出去,就没有影响力;影响力小了,商家谁还来做广告?

今天是记者节,匆匆在博客上拉杂瞎扯几句,算是个人感言,只与二三博友交流,实不足与外人道也。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7

父亲节,是舶来的节日,源自大洋彼岸美国,习惯地把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当做父亲节。

其实,国人也悄悄地过起了父亲节,但没有母亲节过得那么红火。父亲和母亲一样,是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人。父爱,却往往没有母爱那样来得直接,父亲对子女的爱,总是放在心灵的深处。母亲大多关注的是日常吃穿冷暖细节,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把心思放在教子女如何为人处世。父爱厚重无声,却如无声的阳光,温暖着子女的心。

父亲,是家里的一棵参天大树,家中老幼才得以隐蔽。父亲是家里的一片天,他晴朗,全家上下才阳光明媚;在单位是大山,虽不是官,却让别人仰视;回到家里是大厦,给家人遮风挡雨。有了这样的温馨港湾,家人才有了安全感。

作为父亲的丈夫,是家庭的顶梁柱,父母的心,妻子的山,孩子的天,家人的伟岸。你的安危和健康,牵扯着亲人的心。你的存在,才是一个完整的幸福家庭。

当自我做了父亲,你是家庭的根基,尊老爱幼是家庭的美德。对高寿长辈,要竭尽孝老之心。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孝顺,贵在顺,不仅仅让吃好、穿好,更应重精神抚慰。当长辈含笑离世后,即不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后悔。

应对自我的子女,他们是家庭的未来,古有“养不教,父之故”之责。你是子女的第一老师,自我要做出表率,传承好家风家规,虽不能企盼他们“治国平天下”,但也要教会他们读书明志,自立自强,诚实做人,不贪不占,与人为善,融入社会,才能回报社会。这样教育出来的后代,以彰显父母的德行,留下一个被赞美的好名声。人类的延续,亦是感恩父爱的延续。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8

直古至今,清明节前后,阴雨绵绵。像似老天也知道人间悲痛,飞飞扬扬的眼泪,轻轻洒落,大地低沉,乌云阴郁如一坨铅浮在人们心里,人人脚步匆匆,神情凝重,忙着扫墓,祭奠亲人。

我站在父亲的墓前,泪水涟涟,“爸:儿来看您啦!您好吗?"良久没回音,只有风儿轻轻停下,抚摸着悄声安慰我,只有雨儿轻轻滴落,和我一起流泪。泪眼朦朦中,我仿佛看见,父亲笑着向我伸手:你都多大了,还怎么爱流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说着用手给我擦泪。,这是我在上小学时,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受委屈。回家见了父亲,父亲这样说的,时光漂移了吗?我嘀咕着,眼前已无父亲的影子。雨依然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墓地一片死寂。我的心陡然一紧,如万剑穿过没了跳动。泪水又流满脸颊,悲悲切切,肝肠寸断。

在我的记忆里,幼时,父亲是一座山。高大坚强,高不可攀,神圣不容侵犯。儿子需仰视,心中靠山。儿时,父亲是一颗大树,高高在上,绿荫满地,神圣不容小视。为儿子遮风挡雨,心中支柱。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一生没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于儿子他却是伟大的。他把博大父爱给了儿子,虽然他不会表达,他的行动证明一切,他的言行举止告诉一切,这些儿子已复印在心。父亲是个坚强的人,一生没向艰难困苦低过头,生活困难时,他咬紧牙关苦着求乐。每日吃糠咽菜,仍笑迎生活,又只身独闯新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十六岁,随舅舅学木匠,三年苦熬,终于学成。每每说起,父亲只是谈谈一笑,像似在说别人的事。到老疾病缠身,仍锻炼于病魔抗争。直至坚持最后一刻。

如今父亲与我已是阴阳两隔。梦中相会,他依然微笑如初。我惊喜之余,然梦已醒,又泪洒枕巾。我常想父亲如若在,该多好。苍老的母亲有伴,我有父亲。然而冷酷现实,是我再也没有父亲,空空的屋子,空空的心。过去美好回忆,只留在梦里。心中苦乐,向谁去诉说呢?绿绿小草,轻轻摇头。清清小溪,悲声戚戚。

清明的雨,点点洒洒,落在心里,凄凄苦苦。眼前土丘,冰冷如旧。“爸您在里面冷吗”?无声悲痛袭上心头,我拿起铁锹轻轻地培土,千言万语拥上心头,不知如何倾诉,“爸您就放心吧!您的嘱托,我永记在心”。我哽咽了说不下去。阴雨茫茫的天空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我的泪水和着雨水,在脸上横流。想起父亲的话,擦干泪,我向着前方大步走去。

我连一岁时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就像是昨天发生过的一样听到这儿,你会说:那你肯定是吹牛!算你对了。我为什么这么会吹?那当然受之于我老爸的遗传基因嘛!说起我老爸吹牛,可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牛吹上天的。

我记得我曾经,我孝顺过爸爸,而且那是我第一次孝顺爸爸。记得是父亲节前夜。我睡不着,起来去客厅找几本有趣的书看,我突然听见了一阵沙哑声,是爸爸!他和妈妈聊什么呢?我听听。爸爸首先说了: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把我们大人当回事。

许久不曾出门的我,对外界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每当走出院门心就发慌,腿也发软,似乎门外有很多妖怪似的。父亲问我是不是累的,我嘴上答应是,可心里明白并非如此。这话要从六年前说起了。

感恩父亲节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爸爸我在心里有好多话想对您说。我为我有一个关心我的爸爸感到荣幸,为我有一个虽然没有宫殿般豪华的家,但却很温暖的家感到自豪。

有一种爱伟大而平凡,有一种爱只知道付出这种爱就是父母的爱,是我们永远贴心的爱。这种爱是妈妈一个甜蜜的亲吻,这种爱是爸爸一双有力的大手,这种爱是妈妈温暖的臂弯,这种爱是爸爸宽厚的双肩。这种爱就是包裹着我们的亲情的爱。

看到父亲节节,首先想到的是朱自清的《背影》。父子之情有时候就像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普通友情,通常是淡然的男人之间的友谊,藏得很深,的体现在行动上,互相默契的配合,而不是频繁的感情交流,两个成熟的男人不会勾肩搭背,形影不离...

今天是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父亲节。我作为父亲的女儿,给父亲尽一点孝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我去找母亲商量怎么让父亲高兴。可是,我和母亲两个人商量了好一会儿都没有想出办法来。后来,还是我灵机一动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爸爸真懂我的心我相信,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妈妈才对孩子们好,还有一个默默地守护你们和珍惜你们的人,那是谁?这个问题也许只有我才能够真正地领略到固中的玄机。世间中,除了妈妈以外,我的爸爸更是无怨无悔地了解我,真正地懂我的心。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9

爱!何为爱?问世间爱为何物?

爱有很多种,有父爱、师生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可我要说的不是那似海的母爱,也不是那师生之间伟大的爱,而是那沉沉的——父爱。

在别人的眼中妈妈是温柔的,爸爸是严厉的,上小学时我也这样认为,可上初中后才感受以,虽然说爸爸是严历的,但也有温柔的一面,只是那温柔的一面是不为人知的,有的人说父爱如册,儿女是这山上的草儿;父爱如海,儿女是这海中的鱼儿。但是我并不是这山上的小草,也不是这海中的鱼儿,而我是父亲的负担。

父亲有三个儿女,老大和老二是女儿,老三是儿子,然而在这三个儿女中,我是最不争气的一个,很多人说过,老大是最懂事的,是最不让父母操心的,可我是父母最头疼,最操心的一个,而且经常让父母为了我而吵架,我也很想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但总是事与愿为,当每次下定决心要改的时候,命运总是和我开玩笑,让我在父母和朋友之间做选取,而我每次的选取,都会让父母为我担心。

父亲每一天早出晚归,为生活奔波着,为儿女的成长操劳着,我记得有好几次晚上我没有回家,父亲很担心我,而我却在同学家玩得很开心,就连打电话回家的事都给忘了,害得父亲为我担心了一晚,第二天回到家,父亲没有骂我,只是说了一句,下次不回来,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好让我和你妈放心。我明白,虽然父亲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是很担心的,从那以后,我每次出去,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家里,让爸爸妈妈放心。

法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句话:“父亲,就应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这句话用在父亲身上是最适宜但是了,父亲对我的宽容、对我的教育、对我的爱,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因为父亲的爱是女儿生命的所在。

父亲常教导我要诚实的做人,好好的学习,把成绩提高比什么都重要。

爸爸在我心中就是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但是我不愿错过书中精彩的情节,闪烁着忧伤和高贵的光芒。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10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来的太快。到车管所更换了自己的驾照。驾照的更换期限是6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六年。新版的驾驶执照是20xx年,毕竟在驾照上没有不良记录吧,由六年延长至十年,给了一个奖赏吧!

过去的6年也算还是顺利的,套用一句话说“过去是辉煌的,今天是幸福的,未来是光明的”!起码,开车也算安安全全,有惊无险度过了一个驾照周期!未来的十年希望也是辉煌的。但是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辉煌,也还考虑到青年——我们这一代应当有什么样的辉煌,还能建设什么样的辉煌,如何建设共同的辉煌!

建设新生活的希望被这一个时代烙上时代的印记。我我们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改变自己改变社会。伟人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你们就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理应肩负起建设社会改造世界的责任”!孔子也说过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语。在2620xx年后的青年应该又怎么办呢!

也许,有人说,社会责任是我们的社会精英应当担负的责任。可是社会精英在哪儿呢?在清华?在北大?在政府的高级机构?或许是的。但是现在清华北大毕业的精英当中,又有几人留在了国内呢?留在国内的又有几个精英担当起了对社会负责的重任了呢!大多数宁愿到欧美、到澳洲、到新加坡、到香港工作,去当少数民族,也不愿意留在国内。

最后应了伟人的一句话——世界是我们的,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青年们的。理应由生活在此时此地的我们当代青年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我们不应有狭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能只会考虑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薪水、自己的生活,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得、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自己的房子多大,不能仅作房奴、孩奴、卡奴。整天只生活在狭隘的天地里。如果青年一味地考虑自己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会发生缺陷:三聚氰胺混合的牛奶被喝到我们的下一代的肚子里的时候,很长时间很少人会关注,因为生活在一个国度里的陌生人的陌生孩子我们没有负起监管的责任;当大量的房价出现膨胀的时候,青年们很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去讨论怎么办;........

当我们青年们大多数人对邪恶的现象、丑恶的行为、变态的规则沉默的时候,拜金主义、侵犯大众主义、新排挤大众主义、个人至上主义就迅速蔓延而得不到治理。大多数公司或个人只要发财,不惜侵犯公众的土地、豪夺社会公共资源、污染公共环境,而没有那个机构或个人敢于发出正义的声音和干净利落的铲除。部分个人利益至上和另一部分人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而联手放弃了大众的利益。而大众中的个体又惧怕失去小的利益,终至大多数人的利益权益受损,甚至国家利益受损。

我们担当社会的责任,就应当树立大众利益观、社会价值观、国家价值观、长远价值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一种朴素的社会价值观。相信我们每一个青年能够负起发展社会的积极地责任,未来是美好的。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11

父亲节感悟 转眼过了母亲节,父亲节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我们的爸爸妈妈总日操劳,为家庭,为儿女,付出的心血数之不尽。而我们有了父亲和母亲的专属节日,在这一天里为自己的爸妈庆祝,可是我们想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可只是一天?因此作为儿女应该把父母的节日作为生活中的每一天。

对于父母,我们作为孩子的回报,从来不要远离。不论是母亲节,还是父亲节,我们都要时刻想着二老,因为没有父母的辛勤劳苦,就不可能有儿女的幸福。母亲节、父亲节,这两个节日尽管是分开的,但是节日的真谛是让人们孝顺父母,不忘传统的孝敬之理。一生不忘养育之恩的父母。作为儿女的应该把爱的真挚,爱的奉献,叠加在父母身上就可,生活每一天都是父母的节日,无须再设置更多的'节日。

世界上最伟大,最感恩的人是父爱和母爱。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多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我曾做过专题问卷调查,答案显然是不太乐观的。母亲节、父亲节,并不是告知我们作为儿女的别忘了只有到了节日才会想起来厚爱一下二老。其实,爱的方式多种多样,认为不要只等到节日来临的时候,才会忽然想起该给父母买点好吃的,喝的,用的……父母亲并不需要儿女做些什么。特别是年老的父母,儿女不在身边,平时多打几个电话,多回家看看父母,多陪父母聊聊天,就是这么的简简单单,这就是最好的孝顺,这就是笃爱的回报。父母养育孩子几十年,到了晚年孩子理应当然的赡养老人到终生。

一个懂得义务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理由做好人,走正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己的将来晚年生活,才会得到同样的孝敬。孝敬老人,是我们作为孩子的生活中必做的行为之一。

不管是母亲节,还是父亲节,不能表面功夫,要让父母每一天都是感到爱的温馨围剿着父母。让父母生活在爱的幸福之中。每一天都是父亲节,母亲节,这是生活上的爱。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12

重阳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人们在重阳节当天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望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是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亦是重阳。重阳节寓意为健康长久,中华民族向来又有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因此,重阳节又被定为老人节。

今年的老人节将要来临,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呢?我的思绪渐渐回到上年秋天······那天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刚进庭院,就看到奶奶伫立在风中瘦小的身躯。她的衣襟随秋风左右摆动,仿佛身子也要随之倾倒似的。“奶奶!”我大声喊道。奶奶转过身,我忙走上前去,奶奶花白的头发在风中更显凌乱了,黝黑的脸庞仿佛又多了几条深深的皱纹,高高的颧骨使脸显得更消瘦了,我微微有些心疼。

跟随奶奶进了屋,奶奶要洗手为我做饭,我心里一动,要帮奶奶洗手,她几次推却,我却执意要洗。我打来温水,将水潦向奶奶的手,并用手轻轻抚摸着。奶奶的手指弯曲,手背黒黑的,稍稍有些褶皱。再看手心,几个暗黄色的老茧一下子映入我眼帘,摸上去硬硬的,手指上还有好几个小裂纹······这就是我奶奶的手啊,一双历经几十年沧桑的手!过去的时间里,奶奶受了多少苦累,而我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多关心体贴奶奶一些呢?鼻子已有些发酸,我匆匆给奶奶洗完手。奶奶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脸上写满笑意,紧握着我的手说:“没事孙女,奶奶没事,只要你好好学习,奶奶就很高兴了!”泪眼朦胧中,我紧咬下唇,狠狠地点头,会的奶奶,一定会的!

虽然说,冉冉时光留不住,老人们终究会老去,但只要我们每天都关心老人,哪怕只是一次洗手,一个鼓励的话语,一次满意的微笑,都能够使老人们感动许久,使他们苍老的心灵更欢欣,生活更多彩!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13

一张相片,定格下的身影,久久凝望,心中泛起一阵阵涟漪。

父亲的肩上,扛起的不仅仅是一把甘蔗,而是一个家,我温暖的港湾;听他说,他有一米六的个子,和他站在一起,我还比他高,我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是那么高,只是时间,只是流年,慢慢磨损;听他说快五十岁了,而我还却不知道他的生日,我惭愧;听母亲谈起他以前开过拖拉机,去过矿山;听奶奶说太爷很疼他,每次街日都会买鸡腿给他,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太爷离去了,他是从中学一直哭着跑回了家,而现在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买很大的炮仗,买很大的蜡烛去祭奠;父亲是一位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家那边有那么一种说法“进英德是进城,进了广州才是市”;看,前面的那座山,也许那可以定义为“大山”,生活在大山里,很多时候他都呆在田里,那一条老水牛,那一张犁,那一把铲,那一顶帽,那一双鞋;每一次回家,父亲来接我,坐在摩托车的后面,慢慢发觉他的白发越来越多,现在看那些较细的东西都用上了老花眼镜,和他坐的近的时候,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皱纹,每每目睹着这些,我沉默了,心里来了一阵阵的心疼;在他的身上,述不完历经过多少的坎坷,数不清多少的日晒雨淋,我只知道,黝黑的皮肤,那是岁月划过时,留下的,或深或浅的印记

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那么一个崇敬的人,在我的心中,父亲是一位英雄,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我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农民而自卑过,我为有那么一位父亲而自豪,那是上天对我最好的眷顾;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为了支撑起家,他很早就开始种田,我知道那是无奈的选择,读最多书要数小姑,要供自己的妹妹,要顾着自己的弟弟,又是农民,要承担有多少?要付出的艰辛汗水有多少?生活要有多节俭?父亲的话虽不多,向我很少谈他以前的艰辛,但从他的眼神,从他的表情中,我可以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也许那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切尽不在不言中,也许那就是父与子心灵上的交流;在我的理解里,父亲很善良很善良,心地很好,很有责任感,很能吃苦,有些人称他为“铁人”,在他的身上我学会了该怎么去做人,特别是做一个男人!

是谁,弃学务农,挑起家里的重担

是谁,省吃俭用,供妹读书帮助弟

是谁,日晒雨淋,伫立于田里忙活

是谁,张开双臂,守护这温暖的家

是谁,苍白双鬓,供养起两个儿子

是谁,苍老容颜,铸造起温暖港湾

是谁,呕心沥血,为着孩子铺着路

是你,我人生的导师

是你,我心中的英雄

是你,我伟大的父亲

父亲,多少语言都无法描述对你崇敬,多少的文字都无法写尽我对你的感激,我能望的远,是因为站在你的肩膀上,此时才深深理解“一生中男朋友或女朋友可能会有很多个,而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只有一个”;在大学里我只有好好的努力,多掌握些东西,才能稍稍的对得起父母的付出,让他们过上舒适的生活,我相信我可以,啊东是可以的;父亲,我们会接过你的担子,做你们的守护伞!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14

五(3)班家长感言

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前一天,我下班后回到家,儿子看到我就郑重地对我说:“妈妈,明天下午你一定要到我们学校来参加活动,老师说了,是要妈妈来的,不能爸爸来。”说实在的,由于工作忙,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儿子,身为母亲,对于儿子我更多的是愧疚。所以,我想明天我无论如何都要争取参加儿子学校组织的这个活动,不能让他因为妈妈的缺席而失落。

于是,在那个特别的午后,才有了和孩子一起玩踩气球游戏的快乐;有了和孩子深情相拥的感动;有了和孩子头挨着头包馄饨、吃馄饨的温馨……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在这里,我也祝愿所有的妈妈对孩子们都能多一点文明,少一点责骂;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强权;多一点沟通,少一点淡漠;多一点机会,少一点包办;多一点爱心,少一点自私,和辛勤的园丁老师们一起,站在教育的同一起跑线上,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以爱护航!

2022年第18个记者节感言 篇15

又是一年淫雨霏霏的时节,星星点点的细雨落在脸上,凉凉的。不知是雨还是泪?顺着脸颊滑落滑落……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心都会被一总思念占据着,沉沉的。人们说,思念是一总痛,那无尽的哀思更是一总无以言表的心痛。

今天,在我静坐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之时,您又回到了我的记忆里。

还记得您去医院的那天早晨,家人早早准备好了一切,可父亲却迟迟不动身。您半倚半靠地坐在床边,微闭双眼,好像在沉思,又好像在忍受病痛。妈妈催了好几遍,父亲才起身,但步子很慢,几乎实在挪动。我们的心里都不好受,所以谁也没说话。父亲走到门口时停下了缓缓的步子,转过身,我看见您用因病痛变得浑浊的目光向室内扫了一眼,那目光中分明流露着眷恋和不舍。我的心也掠过一丝酸楚,默默地目送您下楼去。

父亲住院期间,因为工作忙孩子又小,陪他的时间并不是很多。那仅有的一天一夜陪护却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那些日子,他的病情加重,连起身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屋内有些闷热,他静静的躺在病床上。我坐在床边,给他轻捶已经瘦得皮包骨的腿,以减轻他的疼痛。不知不觉地困意袭来我竟睡着了,当一丝凉意让我清醒时,父亲正在有气无力地摇晃着手中的报纸为我扇风。自责与感激之情让我的双眼湿润了。

晚上,我怕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就一边照看父亲,一边看杂志。父亲双目微闭,一直没有睡意。夜已深,他又在催我:“快睡吧,明天还要上班,有事我叫你。”不知是疲倦还是被父爱所感动,我静静的睡了。睁开眼时天已经亮了。我看见父亲依旧微闭双目,脸上又添了些许倦容。

第二天上班时,我的心总是怦怦地跳个不停。临近中午,接到了姐姐的电话,说父亲病危了。我的头呼地晕了一下,这是真的吗?

我飞速来到医院。只一上午的间隔,怎么会是这样?父亲脸色蜡黄,睁着浑浊的双眼,干裂青紫的嘴唇不停的抽动着,几缕花白的头发散在额前,使整个人显得更加苍老无力。他呼吸微弱,浑身插满了管子。医生和护士来回地忙碌着。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亲人急切中带着悲伤的目光,我知道医生在实施抢救。

忙了好一阵子,父亲的表情显得平静了许多,我们悬着的心也放松了一些。

他忍受着持续的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的。我们买来了冰放在他的腋下,脚下,手里,想让体温降下来。可是此时的儿女啊,是那么无用,那么无助,那么无奈。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他的嘴唇泛着青紫色,舌头表面都干得像有一次薄纸贴着。看着病痛中的父亲,我的心在煎熬,我帮不了帮不了我备受病痛折磨的父亲。如果可能我真的愿意替您受苦,别让我眼睁睁的看着您遭罪。

这是曾经给了我们生命的父亲,这是曾经把如山的爱给了我们的父亲啊。我找来杯子,用棉签蘸少许的水,轻轻地轻轻地浸着他的嘴唇和舌的尖。另一只手握着他发烫的左手(爸的左手受过伤)。

只有片刻的停歇,父亲又一次的抽搐,我们手足无措的喊来了医生,恳求他们救救病痛中的父亲。

医生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说:药物已经打不进体内了。这句话等于告诉我们————-。亲人们顿时哭声一片,我使劲的抓着他的手,声嘶力竭的哭喊着:“爸,你别走啊,别走啊——”那双曾经给我温暖,曾经给我鼓励,曾经给我疼爱的父亲的手却渐渐冷了下来————

尽管用上了最好的药物,尽管医生竭尽了全力,尽管亲人们的千呼万唤,都没能留住他匆匆离去的脚步。他走了,走得那么安静,没留下一句话;他走得那么安详,因为他无牵无挂。

在父亲离去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不相信也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我不敢在妈妈和姐妹的面前提及父亲的任何情况,因为我思念之情已经脆弱到了极点。哪怕一句有关父亲的话都会让我泪如泉涌,我不想因为我的情绪引起亲人的悲伤。

上班的路上,我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在搜寻与父亲年龄相仿的老人,不自觉地深深看上几眼,我想从他们身上找到父亲的影子,甚至幻想着有一天在哪个地方突然出现他那让我日思夜想的身影。

多少次的梦中相见,多少次的泪眼朦胧。这份无尽的思念在我的心中压抑了好久,总想把它写在纸上,念给父亲听,可又不知从何写起。

清明前的晚上,我梦见了父亲,他依旧带着那慈祥的微笑与家人欢聚在一起。那情景温馨而又美好!闲暇之时,我总会想起父亲,而此时心中便又多了一份遗憾。父亲辛辛苦苦地为我们姐妹操劳一生,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之时,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之时,在他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之时,在他应该得到儿女回报之时,他却走了。“子欲养而父不待”的彻肤之憾让我的思念倍增。

如果父亲有在天之灵,但愿他能体会女儿的拳拳之心。如果上天真的有眼,希望下辈子能让我们相见,以此回报他今生对我平凡而又伟大的父爱。

父亲,下辈子我还能遇见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