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节日习俗

立夏后养生指南大纲

立夏后如何养生保健?立夏正是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转换的时间。这个时候人体会不适应与两个季节的转换,而产生不适。所以在立夏的这天我们需要更加的注意,从生活的习惯,以及日常的饮食中应有所改善,而这就是立夏养生。那么立夏后应该怎么做才能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呢?接下来小编告诉你立夏后如何养生保健。

立夏后养生指南大纲

一、立夏后如何养生保健

1.顺应夏“长”,注意营养

夏天主“长”,需要增加营养,以满足人体代谢需求。但夏天气温炎热,又易夹有湿邪侵扰,容易导致脾气耗损,运化呆滞,消化能力下降。因此,大鱼大肉、油腻醇厚的饮食不宜多吃,煎炒烹炸、过于辛辣的食物也应少吃,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同时也可减少上火助热的情况发生。《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不生。”是说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简单的饮食,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清淡的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为主。清淡饮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对肉类烹饪应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肉类食物最好选在午餐时食用,食肉时可将肉皮及油脂去掉,以减少脂肪含量。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以10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

2.顾护“阳气”,勿过寒凉

夏季酷暑当令,气温炎热,容易引动内火,对人体造成伤害。此时可选食性凉的冬瓜、黄瓜、西红柿、苦瓜等蔬菜,西瓜、香瓜、柚子、葡萄等水果,以及适当的冷饮等,有助于降温避暑,但不可过食冰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中说过:“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就是讲夏季人体外热而内凉,不可过食寒凉食品以伤阳气,否则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病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气温高,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热的生理反应。出汗多,饮水多,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就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违背“春夏养阳”的原则,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过食生冷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热湿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淇淋、饮料等,极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

3.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

夏季人们往往易于贪凉饮冷,食用瓜果较多,但这时细菌等微生物也生长活跃,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容易患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夏季胃肠道疾病的最主要措施。瓜果蔬菜注意清洗干净,食物最好不要长时间放置,夜晚睡眠时注意腹部保暖。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4.适应个体体质

顺应自然的变化是一个总的要求,但还需要结合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简单来说,根据阴阳可对体质不平衡的人来分类,粗分为阳气亏虚或阴血亏虚两大类。阳气亏虚的人群,夏天“长”不足,应补阳气以助“长”;阴血亏虚的人群到了夏季,外热易于引动内火,致使病理之火旺盛而损伤阳气,调养目标是滋阴养血,使之不碍阳气的正常生长。

就饮食调理而言,阳气亏虚的人,在夏季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养生网利用夏季适时进补助长阳气的食品,气虚为主的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山药、大枣、猪肉、牛肉等;阳虚明显的,可食用有一定补养阳气作用的食品,如花椒、生姜、羊肉等。

对于血虚的人群,饮食调养可食用桑葚、荔枝、黑木耳、大枣、猪肉、甲鱼等食物;阴虚的人群,可多吃些杨梅、葡萄、西瓜等水果,以及鸭肉、牛肉、鱼类等食物,对葱、姜、花椒等燥热的调味品应少吃。

二、夏季养生的四大禁忌

1.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2.忌空腹饮茶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阴凉处饮茶消暑,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过多饮茶, 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 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3.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4.忌夜卧贪凉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 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 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 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 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三、什么方法可以对抗暑热

1.温水澡,消暑胜过冲凉

天气热,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用凉水洗澡降温,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庄乾竹表示,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因此,伏天最好还是洗温水澡,水温在35℃~37℃为最佳。这个温度比皮肤温高,却比体温低,非常适合消暑散热。

不过,需要我们主要的是,有的老年人是非常的害怕受凉的,所以都会有热的水洗,这样也是不正确的。如果温度太高的话会降低浴室中的含氧量,这样就会出现因为缺氧而导致的晕倒。所以,我们洗澡的时候用温水是最好的。

2.绿豆,祛湿又健脾

伏天湿热较重,容易导致脾虚,要注意健脾护脾。沈雁英表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绿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我国传统医学还认为,绿豆煮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应适当多吃些蔬果,特别是一些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果,如西红柿、西瓜、黄瓜等。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需要注意,这个季节要少吃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速皮肤对于光的敏感性,加重对紫外线的过敏。

3.绿茶,补水同时去火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沈雁英说,补水时,可以选择喝点绿茶。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绿茶不仅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此外,绿茶能够消除倦意,提神醒脑。如果不宜饮茶,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儿盐,也可以通过吃西瓜、喝绿豆汤等方式来补充水分,但绿豆性凉,对于小孩儿来说,不宜大量饮用。

4.风扇,降温要比空调好

空调可以迅速降温,但常吹空调会影响人的排汗功能。杨力告诉记者,排汗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降温过程,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人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中枢调节能力下降,会引发各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用风扇代替来降温。还可以多开窗,加速空气流通也有助于降温。特别是老人,由于机体衰弱,对温度的调节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调,出门可带把扇子。还需要提醒的是,即使吹空调,也不要整天整夜地吹,可以开一会儿再关,温度也不要调太低,保证室内外温度不超过7℃,同时注意不要让空调直吹身体。

5.棉质衣裤,排汗能力强

根据研究调查发现,夏季穿衣服凉不凉爽和我们穿的衣服的吸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的。棉质衣服穿起来不仅很舒适、柔软,而且它的吸汗能力也是非常的强的。所以,夏季我们穿棉质的衣服能够加速吸收身体排出的汗水,能够快速的讲身体内的热量带出来,从未起到降低的效果。

但是,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宽松的衣服也能让汗液迅速离开体表。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可以选择颜色较浅的衣服,如白、浅黄、淡粉、浅蓝等颜色。睡觉时,不要赤膊,要身穿睡衣,这样可以护好腹部,防止“风邪”进入体内,伤及脏腑。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穿得少就一定凉快,当温度高于37℃的时候,皮肤反而不能散热,还会吸收外界的热量,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夏季男性不要赤膊出门,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