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节日习俗

烈士纪念日设立最新消息:学生不了解 专家称这就是设立意义所在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这一决定引起社会公众对烈士纪念现状的思考。中国青年网记者今天采访部分高校学生及相关专家,探查当代青年人对烈士纪念的看法。

烈士纪念日设立最新消息:学生不了解 专家称这就是设立意义所在

学生:从来没有去过烈士陵园祭奠

89年出生的女生李薇今年夏天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专业毕业,现在在复习准备公务员考试。当记者问起她知道的烈士,她想了想说:“董存瑞吧。”

“我从来没有去过烈士陵园,平时也没做过什么纪念这些先烈的事情。我感觉烈士这个话题离我们挺遥远的,平时也不用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里。在特定的纪念日参加一些纪念活动就可以了,它本来就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李薇现在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宿舍两点一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北京,对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的事情并不关注。

北师大在校生、出生于94年的小王也赞同李薇的看法,她对烈士的定义是“为国牺牲的军人”。她向记者说道:“小的时候学校组织过这样的活动,但自己平时不会去烈士陵园。也不会跟同学谈论这个话题,在一起聊的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小王说现在“宅文化”盛行,自己也比较宅,“学校不组织活动,自己就不会做什么。”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校大学生对烈士的概念模糊,知道国家设立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的非常少。大部分学生都只能说出董存瑞、刘胡兰等先烈的名字。

烈士纪念教育现状 改变呆板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大多感觉自己离烈士太遥远,很难产生共鸣感。我自己本身也只知道像小时候说的邱少云之类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办公室主任、出生于1983年的青年讲师刘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而伴随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西方价值观如潮水般涌入。经济腾飞、社会飞速发展,在两代人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独生子女缺少艰苦的成长环境,没有危机感,意识不到肩上所担负的重任。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日渐模糊似乎已成为时代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

原国防大学训练部副教育长纪明葵说:“现在的年轻人受西方价值观影响较大,比以往更看重自身价值,不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国家、社会对他们所做的工作。他们缺少集体和团队精神,更不愿为别人付出,理想信仰的缺失成了对牺牲、奉献的最大障碍。”

而呆板的说教也成为在教育青年了解烈士、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这一过程中的短板。刘慧说:“可能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用青年人常用的媒体,青年会更容易接受。比如微信、微博这样的自媒体,在青年人中的宣传认可度可能更好。”她提到,现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已经有这样的计划,也有一些媒体之前已经开展过“网上祭英烈”之类的活动,收到青年良好的反响。

法律形式确定烈士纪念日 体现治国思路的新变化

“青年人了解越来越少,正是我们设立这个烈士纪念日的意义所在。在烈士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用法律的形式做一个适当的提醒其实是非常好的。”今天,记者就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致电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祝捷,他这样对记者说。

“对烈士的定义有两个法规,一个是国务院通过的《烈士褒扬条例》,一个是xx和国务院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这两个法规对于什么是烈士有一个明确规定,可以分为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实质条件是在生产生活、革命斗争中作出了贡献牺牲。形式条件是需要有关部门的认定。法律上所说的烈士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烈士有区别,这中间有一个评定的过程,不是说只要牺牲就都是烈士。此次设立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具有法律性质,所以要从法律角度来理解。”祝捷解释说。

据悉,除了此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之外,此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也已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由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纪念日越来越多,提醒当代青年居安思危。

祝捷说:“纪念烈士是一个很庄重的事情,应该给人一种仪式感。让大家记得还有一群人为了我们的生活奉献出生命是很重要的。由法律形式来确定纪念日,也体现了中央依法治国、于法有据的要求。这一方面提醒我们纪念烈士,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治国思路的一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