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诗(通用28篇)

重阳节1.45W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

九月十日即事

关于重阳节的诗(通用28篇)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与王勃诗同席而作。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3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唐代:杜甫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①《晋书·潘岳传》:岳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转怀令。

②《晋书·书陆云传》:云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

③《月令广义》:晋宣帝时,羌人献桑落酒,九日以赐百官饮。《水经注》:河东郡民刘白堕,采挹河流,酝成芳酎,熟于桑落之辰,故名。《世说》:陶潜九日无酒,宅边摘菊盈把,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便饮醉而归。庾信《蒲州乞酒》诗:“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枝。”又云:“忽逢桑叶落,正值菊花开。

④陶潜诗:“昭昭天宇阔。”湛方生《吊鹤文》:“负清霜而夜鸣。”

⑤《诗》:“跻彼公堂。”陶诗:“朝霞开宿雾。”《世说》:卫瓘见乐广曰:“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⑥《后汉书》:王乔为叶令,入朝数,帝令太史候望,言有双凫飞来,乃举网张之,但得双舄。诏上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4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5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其时正当暮秋季节,天高气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独特的佳处,然而又带点衰疯的气象。古代文人于此时此景,每生悲凉之感。卢挚的这首小令,表现的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情;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铸句,描摹景物,以及酿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见艺术功力。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6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7

自从那次月圆之后

你就是我

在相思之河里的又一根稻草

既然是草

我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有希望

我想还是比没有的好

村旁

那座不算挺拔的山岗

却年年都有白发人

在这一天眺望、眺望……

也不知望穿了有多少秋水

伊人,依旧在

水一方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8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宋代: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①南山:戏马台在彭城县南三里,其地有山称南山(见《太平寰宇记》)。

②骑台:指戏马台。萧子显《齐书》:“宋武帝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

③“寒花”句:李煜诗:“鬓从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杜甫诗:“寒花只暂香。”

④石作肠:唐代皮日休《桃花赋序》:“宋广平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宋广平,指唐玄宗宰相宋璟,封广平郡公。)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0

原州九日明代: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①这首诗选自《宣统固原州志》。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区城关。北魏正光五年(520xx年)始置,因治高平城,盖取“高平”之意名原州。辖今固原地区大部、同心县南部及甘肃平凉、镇原北部。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②咽: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塞笳:塞外的胡笳。

③霜华: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

④入望:进入视野。赊(shē):长,远。

⑤苍蒹:深青色没有长穗的芦苇。

⑥鸿鹄:古人对天鹅的称呼。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1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2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3

终于在重阳后

被压抑的

对家的思念

汹涌喷薄

汇聚着

我的笑与泪

远方的亲人啊

你们是否还在午后忙碌

我想分担你们的劳累

塔里木的阳光

温暖着离家的学郎

躺在酥软的枯叶上

想想

家里会不会换了装潢

我的那张小床

现在换了谁躺

寻梦的大学路上

对家的思恋

谁能淡忘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4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5

生命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靠近,热谈,朋友的心怀不负厚望

独受一方唯美的净空

会意的笑开放春花的灿烂

相约重阳,登高望远

胸窝勃发一股朝气

意志的绳索仍旧坚硬如钢

啊,生命。啊,朋友

我们因幻想的心态

再给生命添几多美丽

秋阳温馨胸怀,老泪洒向红叶

一声仰天长叹振奋你我

踏着不老青春的火轮

来年再叫江山多姿映眼帘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6

大有·九日宋代: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

译文

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

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

①大有:周邦彦创调。

②采花篱下: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

③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

④卫郎清瘦:见前周邦彦《大酺》注。

⑤“帽檐”句:用孟嘉龙山落帽事。

⑥霜前雁后:杜甫诗:“故国霜前北雁来。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7

九日登清水营城明代:齐之鸾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①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亦收录此诗)。清水营,明代堡寨,故址在今灵武市磁窑堡镇清水营村境内。原旧城周回一里许,弘治十三年(1520xx年)都御史王珣拓之为二里。城堡北侧临靠明长城,东北依清水河而建得名,是明长城内侧沿线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在长城沿线众多的屯兵城堡中,清水营城是一座较大的屯兵城堡。

②朔方三度重阳节:在宁夏过了三次重阳节。

③河曲:黄河。干旌: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

④太宰:官名。明朝为吏部尚书的别称。蹜(sù):形容小步快走。《万历朔方新志》作“缩”。

⑤系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8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年代: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19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

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

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

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词作于1920xx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1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2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抒发了思乡之情。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3

那时

镜子里的风景已不再青骢

我们从一个名词出发

秋天很深地漫过头顶

我们开始在一首诗里相互眺望

在一个节日里登高

望远

把前生的愿望走完

那时

一切都已释然

我们开始面对南山

在东篱下种一盆菊

日出时培土

剪枝

施肥且

自言自语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4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前两句说重阳刚登高完毕,小重阳又再来饮酒赏菊。后两句说菊花为何这样命苦,遇到两次重阳,遭到两次采摘。实际是借菊花联想自己遭馋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蕴深远。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6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7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关于重阳节的诗 篇28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作者: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标签:重阳节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