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马克思主义建设思想的新时代活力范文五篇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当今时代,是深刻变革、深度调整的新时代,是呼唤伟大思想并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思想的新时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建设思想的新时代活力范文五篇

【思想宣传范文】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在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双向互动中,形成了政党建设价值认知体系和实践推进机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价值指向、原则遵循、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推进政治建设,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xx大以来,xxxx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并明确党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明确其统领性地位,明确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体现党的根本性质、表达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党的政治主张和行动路线、反映工人阶级和其他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思想的显著特点和首位要求,就是强调党的政治纲领在自身建设与价值实现中的根本地位与统领作用。恩格斯指出,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对内它可以统一思想,对外它可以号召和争取群众,将一切可以争取的革命力量积聚到党的周围以达到革命的目的。《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分析了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和目的。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新的政治目标、新的政治力量和新的政治活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新征程的开启,以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从根本上规定了党的建设的价值指向和建设质量。

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就要以党的纲领引领全党行动,把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作为检验党建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标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维护xxxx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推进思想建设,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理论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通达这一目的的条件是理论武装群众。即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他们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他们强调,从理论的角度回答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是理论掌握群众、从而变成物质力量的基本方式。由此,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恩格斯更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看作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他指出,深入考察无产阶级完成解放全人类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新时代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就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以及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把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全部工作之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集中表达,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增强这一思想的感召力、亲和力,使之内化为群众的观念、意识和素养,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推进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xxxx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组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有效性有赖于民主而严密的政党组织体系。由马克思起草修订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明确宣布: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每一支部应对接受的会员的品行负责。尽管第一国际章程没有明确使用“民主集中制”概念,但实际上贯穿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精神。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根源于政党成员是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

新时代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

推进作风建设,以先进性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xxxx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了调研、会议、简报和出访等方面的规定,发出党的作风建设再出发的动员令。

党的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内容。恩格斯认为,开展党内批评无疑会使许多人不愉快,但这对于党来说一定要比任何无批判的恭维更有益处,而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党内矛盾则是党强大的表现。

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深刻把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意识,既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又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推进纪律建设,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从关系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品质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得党心民心。xxxx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强调党的纪律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把绝对保持党的纪律特别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条建党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如果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没有任何力量在一点的集中,也就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坚决反对分裂、反对成立任何秘密团体、坚决与各种形形色色的分裂行为作斗争是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内容。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中央权威、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力则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根本目的。

新时代推进党的纪律建设,要求每个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遵守党章,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加强纪律教育,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遵照执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级党委(党组)要敢抓敢管、严格执纪,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担负起来。

总之,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形成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反映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思想宣传范文】二

xxxx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深刻反映了对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纵观历史和现实,“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政治原则被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刻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所蕴含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首先明确党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党的领导从来不是一个抽象和玄奥的概念,而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本身,贯穿于日常实际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但“一切”和“全面”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有机结合。就普遍性而言,党的领导体现为党始终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实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从其具体性出发,党的领导具有更为直观的时空特性。从时间维度上,党的领导始终和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命题紧密相连。面对“站起来”和“富起来”的时代叩问,党的领导集中解决的分别是能不能指挥打仗和会不会建设发展等课题;而置身于“强起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新时代给出的一道崭新命题。在空间维度上,党的全方位领导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同领域和环境中,党的领导是与具体行业和业务工作的特定规律相结合的,党的领导总是要着眼于具体业务工作的改进与提升,并将其最终作为自身领导加强和改善的判断标尺。正如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总是要和锻造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人民军队相结合,加强党对高等院校的领导总是要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联系,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总是要和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相统一,党的领导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事实上,一些领域之所以还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的虚化、弱化、边缘化等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的领导干部不能具体地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质。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同步推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与能力建设。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xxxx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锻造出一个坚强有力的治理主体,既要靠制度,将党的领导内嵌到各级、各领域的治理体系之中,又要靠本领,真正实现讲政治和懂业务的高度统一。在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优化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责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与此同时,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能力建设也要同步推进。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多次强调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同志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往往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窘境。xxxx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打铁必须自身硬。破解本领恐慌这一难题,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融会贯通到治国理政之中,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做工作。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始终保持自身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正因如此,马克思在与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中一再告诫工人运动不应贪图工资的“不折不扣”而放弃砸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金锁链”。列宁在反对经济派的斗争中也一再强调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才能得到满足。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战云密布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建设时期,“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正如xxxx深刻指出的,“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种考验”依然复杂和突出,迫切要求我们党从政治的高度、用政治的方法加以解决。站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做工作,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又要避免将社会主义逻辑的消解作为践行现代化逻辑的前提。真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以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和严明政治纪律锻造适应新时代要求、更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思想宣传范文】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的影响不止于中国,它对于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事实判断,更是一种自信和担当。自信是对改革开放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是对中华民族光明前景的信心;担当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要自觉承担起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重任。进言之,改革开放不仅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事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命运。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

自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就开始了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和斗争。在170年的历史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各领风骚”几十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8年到20世纪20xx年代末。在大约70年中,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刚刚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刚刚开展,作为新生事物,社会主义一直在发展、壮大之中。

第二阶段,20世纪20xx年代末到20世纪中叶。在这30多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大萧条(1929—1933年)。而在此期间,社会主义则由运动发展为制度,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社会主义阵营的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社会主义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30多年,可谓“东风压倒西风”,一大批西方学者把目光转向东方。

第三个阶段,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步入消费社会,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而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对社会主义理解的偏差和体制机制弊端,错失了发展良机,逐渐拉大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差距,最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些国家共产党失去政权,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一些学者由此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已经大获全胜,人类将逐渐步入自由民主时代。

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的第四阶段。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影响力在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走下坡路。先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波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外围”;后是20xx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从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向外蔓延,从金融波及实体经济,影响全世界,直到今天,世界经济仍然没有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此次危机使得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低增长状态,资本主义国家不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相对有所下降。

与西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始终以高速或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我国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十一位,20xx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xx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xx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xx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xx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的这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实践的成就、中国道路的成功,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可以说,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才使得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运动正逐渐走出了低谷,走到新时代。

改革开放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从1520xx年英国人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开始算起,社会主义已有500多年历史。然而,在19世纪中叶之前,社会主义还停留于空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命运,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使无产阶级运动实现了由自发到自觉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改变自己命运的思想武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要发挥指导作用,必须随着实践、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本土化。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一部社会主义运动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青春的密码,也是社会主义运动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密码。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中国共产党就是因先进理论而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也因理论创新而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但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同样坚信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9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导革命取得胜利,指导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指导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历史已经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的事业就能够不断前进;什么时候我们固守本本、漠视实践,我们就会走弯路、犯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华民族5020xx年来变化最大的时期,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40年,我们党理论创新的脚步始终未曾停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如何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水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时代要求,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境界,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史说明,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源泉和动力。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会不断取得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必将不断被推进到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不断被推进到新境界,科学社会主义也必将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探索出了社会主义新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现代化,每一时期现代化的内涵也各不相同。比如,党的xx大前,中国共产党人理解的现代化就是农业、工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xx大后,又提出治理现代化,并成为建设的重点。与此相对应,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一致。

在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现代化道路是单数,资本主义是唯一的现代化之路,西方人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社会主义产生后,现代化道路成为复数。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似乎“败下阵”来,社会主义似乎无法把一个国家带入现代化。于是,有了“历史终结论”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等。但如前所言,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发展道路、现代化道路碰到了极大难题,需要发挥人类的历史智慧加以解决,需要探寻新的文明发展之路。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更不能邯郸学步、照搬别国的模式。从历史上看,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在200多年历史上,那些成功迈入现代化门槛的国家和地区相对于中国来说体量都不算大。美国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现代化国家,它于18世纪末开始现代化,至20世纪中叶完成,那时它的人口才1.5亿左右,人均GDP在1万美元上下,而中国现在有近14亿人口,20xx年GDP是82.7万亿元。中国是在一个体量无比庞大、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其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其伟大性和创造性前所未有,其冲击力和影响力也前所未有。从现实看,美国以世界4.2%左右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资源的大约25%。按照这样的比例,如果追求同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按照这样的道路实现现代化,那么把世界现有的全部资源都给中国也不够用。单纯从资源角度看,西方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当然也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未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对于这条道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只要认准了、认定了,就坚定不移走下去。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未来30多年的发展,那就是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强国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将出现第一个以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意味着到那时,不仅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社会主义运动将迎来一个高潮,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将高高飘扬。

看来,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单是一个民族再现自己的辉煌,不单是满足13亿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单是影响全球的格局、拉动世界的经济,而且是一种“文明的崛起”,是一条道路和一种制度的成功,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问世和被肯定、被追随,是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主张的吸引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向世人昭示的是,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现代化之路不是单数,而是复数。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就是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大事件”,必将对人类文明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思想宣传范文】四

在近百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党有效聚合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磅礴之力,充分发挥党自身在推进理论创新中的原创和主创作用,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党的思想理论的历史性飞跃,赋予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使其在中国大地和时代高度派生和演绎着新的理论形态,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始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延续和增强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同时也积累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1.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本源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和源,就是“马列老祖宗”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层次,最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的部分,是基本原理。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仍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比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关于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起着整体性的奠基作用和长期性的贯通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是赖以派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论基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渊源,同时又在扎根中国大地、鲜明反映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积淀时代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机活力。

回溯过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同壮丽日出,照亮了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前瞻未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将继续照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必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不渝地予以遵循和坚持。

2.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文化视角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和魂。这个根和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数千年的珍贵历史遗产。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里更尖锐地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只会记诵马、恩、列、斯的成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系列的老祖宗,即“马列老祖宗”和中国自己的老祖宗。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中国化,既是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也是与中国自己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有中国自己的老祖宗的思想和智慧,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已经融为一体。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智慧和精神,这种智慧和精神内在地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相契合,用来表述这种智慧和精神的词句,也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本色体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继承了“马列老祖宗”,又高度重视继承中国自己的老祖宗,使飘荡在神州大地上的思想旗帜始终激荡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3.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

xxxx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就是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最鲜明品格,就是为了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根本目的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同时,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并将这一立场转化为群众路线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高度一致的。“群众—领导—群众”同“实践—认识—实践”这两个公式统一在一起,反映的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规律:党的各级领导依据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经过系统加工和理论升华,再到群众中去指导实践。群众和领导、实践和认识的链条,均如此循环上升,以至无穷。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人民群众的实践需要是“结合”的动力之源,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创见是“结合”的智慧之源。由此可见,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作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载体。

面向未来,我们在xxxx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在依靠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呼声作为代表理论发展走向的时代精神,坚持把人民的智慧作为催生理论创新的思想火花,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汲取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有优势。

4.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法宝

马克思主义认为,其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各国人民必须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条件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也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所在、优势所在。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作为客观基点,纵览天下风云,洞察时势之变,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持续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生长点最深、立足点最实、创新点最多、成果最为丰硕的理论形态。

回溯历史、环顾世界,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登上政治舞台,初始阶段也能与时俱进,但随着执政日久,惰性和傲气就慢慢增长起来,固守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理论观点,思维取向封闭保守,思想观念严重僵化,最终被历史所淘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要始终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打破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束缚,决不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个别论断。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5.必须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自己的思想武器,必须由自身没有任何私利、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来领导推进其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不被改变,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为人民造福。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进行理论创新的先进政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先进政党。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看,正是因为坚持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地位和领导地位,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权才始终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谋福祉才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才能始终不断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着强有力指导。历史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不仅会使马克思主义在创新的旗号下变质,还会犯颠覆性错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丰硕果实和宝贵经验并引领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领导地位,坚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引领中国伟大社会革命中的指导地位。

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强大力量。

【思想宣传范文】五

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是在历史继承中形成的,这种历史继承既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传承。传承好伟大团结精神需要有伟大目标指引、伟大道路落实和伟大政党带领。发展好伟大精神要继续推动党的伟大团结、人民的伟大团结和民族的伟大团结。

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就要回答这一精神是如何培育、继承和发展的,也就是要回答从何而来?处在何方?将走向何处?

形成伟大团结精神的历史底蕴

伟大团结精神从何而来?马克思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人们的创造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历史继承中创造。历史的创造是这样,精神的形成同样如此,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就是在历史继承中形成的,这种历史继承既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传承。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伟大团结精神。中国是个大一统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也发生过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五代十国等短期割据,但是团结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要方面。之所以能形成大一统,从文化角度来说,就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伟大团结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团结的基因,这一点从个人和家庭,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就可看出。中国人在讲到家时,经常说:家和万事兴,而和的前提就是团结,没有团结就不可能和。讲到国时,倡导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把公放在私之上,而追求公,就要以团结为基础,没有团结,没有对共同体目标的认同,就做不到先公后私,公在私上。

其次,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了伟大团结精神。马克思毕生追求“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他认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他认为唯有通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所以,马克思强调团结,联合是团结,联合体是团结的共同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征程中,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各种失败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认识中国社会的矛盾,在解决矛盾中把中国人团结起来、凝聚起来。

再次,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是团结的文化。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红色文化。这种文化是团结的文化。讲团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多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讲到各民族团结时,他说:“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讲到国际团结时,他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讲到如何团结时,他说要使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邓小平也很重视团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就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就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xxxx同样重视团结的作用。讲到民族团结时,他说“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讲到对外交往时,他说“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

传承伟大团结精神的实践基础

伟大团结精神处在何方?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好伟大团结精神?传承好伟大团结精神需要有伟大目标指引、伟大道路落实和伟大政党带领。

伟大团结精神需要伟大目标指引。讲团结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人民凝聚起来,正所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第一条就把我们党的名字命名为“中国共产党”,所谓共产党,也就是以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所以,我们党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当然,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共产党立足现实,既讲最高理想,也讲现实追求,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起点上。现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团结人民,带领人民,凝心聚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伟大团结精神需要通过伟大道路落实。目标一旦确立,就需要通过道路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因为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通向目标。伟大团结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中国道路上,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是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也是一条团结的道路。

伟大团结精神是在伟大政党的带领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就在于彻底结束了民众的“一盘散沙”现象,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xxxx就指出:“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弘扬伟大团结精神的时代内涵

伟大团结精神将走向何方?也就是如何发展好伟大团结精神?发展好伟大精神要继续推动党的伟大团结、人民的伟大团结和民族的伟大团结。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团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早就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当然,团结是有核心的团结,没有核心,没有主心骨,就团结不起来,因此,我们每个党员都应当将增强“四个意识”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的伟大团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以民族利益为重,妥善处理“西安事变”,唤醒了全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和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不分男女老幼、东西南北,积极抗日。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表现出了伟大团结精神,在对抗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同样展现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中国人民在面对地震、雪灾、洪水、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也充分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

民族的伟大团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面对领土广阔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创造性地施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了数十年来的不断实践与努力完善,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团结自治之路。我国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未来,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