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宣传(精选5篇)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宣传 篇1

指出,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现在还要加一条,用得好是真本事。为什么要加这一条?因为归根结底,媒体融合还是要用,要在实践当中检验效果。融得好还要用得好,用不好,融的工作就会失去价值。如果没有用得好的本事,正能量就容易打折扣,管得住也可能变成管得死,所以我们要按照要求,在练就真本事上下更大功夫。主流价值影响力的版图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党的声音是否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是用得好与不好的重要检验标志。我们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坚决不让“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的情况出现,及时传播准确、权威的信息,坚决不让虚假、歪曲的信息扰乱人心;发展壮大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坚决不让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肆虐泛滥。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宣传(精选5篇)

首先要明确谁来用。要回答好怎么用得好的问题,首先必须回答谁来用的问题。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这盘棋局的主导权要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高度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用得好就要上得去。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主力军放在主战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宣传思想舆论战线,多年来培养了一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主力军,我们要按照要求,主力军上主战场,上得去、站得牢,做强主流、占据主导、掌握主动,不断拓展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用得好就要管得住。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原则,也是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不管媒体边界如何延展、延展到哪里,一切具备舆论功能和社会动员能力的媒介和平台,都应坚持一个标准、一体管理,坚决不能“一手软一手硬”,坚决不能借融合之名“去政治化”,坚决不能借技术之名“去意识形态化”,使媒体融合陷入“技术主义”的泥沼。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宣传 篇2

走得再远,我们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路边的风景再美,我们也不能迷乱初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落脚于做强做大主流舆论,必须使主流媒体具有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如果媒体融合把主流阵地做小了,把主流声音做弱了,甚至削弱了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就完全背离了我们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初衷,就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媒体融合必须坚持导向为魂。我们强调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必须以坚持导向为魂为前提和根本。指出,网络影响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媒体融合的方向与路径,也启示我们,必须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提高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技法”“算法”的能力,处理好“技以为用”和“为我所用”的关系,既善于运用又严控风险,做到趋利避害,确保安全。

媒体融合主流媒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媒体是当仁不让的融合主体,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增强主人翁意识,进入主战场,打好主动仗。对主流媒体寄予厚望,要求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求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我们要看到,与资本较充分的商业平台和纷纷攘攘的自媒体相比,主流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公信力和权威性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要通过技术引领和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步伐,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充分发挥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作用。

媒体融合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敢于和善于发扬斗争精神。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国内国际深刻背景和复杂环境,站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牢牢把握媒体融合的方向。媒体融合固然要高度重视信息革命成果的运用,但媒体融合绝不仅仅是融技术、融数据、融算法,而是融人、融思想、融阵地,要把“红色地带”越融越大,要让“灰色地带”在融合中尽快向“红色地带”转化,要大大压缩“黑色地带”。这样一场融合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和善于发扬斗争精神,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媒体如何变化,融合如何迅速,立场都不能动摇,方向都不能改变,原则都必须坚持。同时,主流媒体必须勇于刀刃向内,在体制机制上“动刀子”,破除藩篱,拆除壁垒,既做“增量改革”,更做“存量改革”,进一步激发创造力、释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宣传 篇3

今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在谈到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重大风险时,他特别强调,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

几天后,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短短几天,两次重要会议,两篇重要讲话。联系起来看,我们更能理解其内在逻辑和深刻含义。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媒体格局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力军上主战场主阵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有效应对挑战,主动化解风险,以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党的xx大以来,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站在党长期执政、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多次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亲自谋划和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把主力军放在主战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让网络空间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个大国的领袖,一个大党的,亲自谋划推动媒体融合工作,可见媒体融合不单单是一项业务工作,更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项政治工作、政治要求、政治任务、政治部署。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重要论述,把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当作树牢“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志,当作坚定“四个自信”的自觉要求,当作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传播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主流媒体牢牢占领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人涌入的“舆论广场”。媒体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快中有变、变中有忧。

首先,给我们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最前沿。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互联网和新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训极为深刻。同时,一些社会矛盾和个别事件也往往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放大、发酵,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蓄意操纵舆论,危害社会稳定。  其次,导致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复杂多变。在开放的互联网空间,不同的观点观念生成发酵,不同的思想思潮扩散碰撞,不同的文化文明交流交融,给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活动独立性强了、选择性多了、差异性大了,这无疑为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心同向带来挑战。

再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更加紧迫。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成长环境,成为互联网的“原住居民”。互联网是青年一代重要的成长环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思想,可以说,这也是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的重大变数。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宣传 篇4

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必须采取有效周期性措施,保持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着眼长期经济发展,大力促进经济转型,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采取有效周期性措施,保持经济总量稳定增长,是迫切要求;着眼长期经济发展,大力促进经济转型,推动结构调整,追求高质量发展,是核心诉求。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是处理好中国经济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长短有机结合,有效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是多重矛盾叠加的结果

通过近几年经济形势的演变来看,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存在的问题。这种经济下行压力,既有短期总量周期波动的影响,也有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在内的中期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还有我国经济转型这样的中长期的影响,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和各个国家几乎同时进入大的调整期,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经济面临多重矛盾叠加的现状。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方面,要积极认识和利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探索其中的均衡区间。我国经济增长中多重矛盾叠加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几组对应矛盾一起出现,其所要求的调节方向和调节措施又往往是反方向的,由此导致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的难度大大增加。例如,从短期来看,要维持经济增长,需要采取比较强烈的总量刺激措施,强调调动现有的供给和需求存量,是依赖现有存量的增长;而从中长期来看,要使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就要求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压缩和淘汰落后及过剩的产能,推动需求升级换代。总起来看,我国经济原有的经济增长点趋于弱化,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花时间培育,经济增长动能支撑力度急需加强。在动力相对不足、压力多重叠加的情况下,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一方面要积极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积极解放高中低端各种经济增长动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市场调节中试错机制的作用,适度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找到有效克服多重叠加矛盾的均衡区间。

另一方面,要重视影响现有资源配置的时间因素,探索长短结合的均衡区间。要保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必然要求做好长短结合,远近协调。由此,在现有资源的配置上,就需要考虑时间因素,考虑时间意义上的均衡区间。资源更多向现有存量增长点倾斜,则近期经济增长会好一些,但难以保证中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资源更多向培育未来增量增长点倾斜,则又会有些缓不济急。由此,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上不搞“一刀切”,不搞急于求成,就十分重要。一是现有的存量增长点仍然有动能可用,有空间可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中低收入群体仍然占人口较大比重的情况下,围绕传统中低端产业的供给和需求,投资和就业仍然具有可观且可持续的总量空间。这一部分总量空间,可能不再能强力拉动新的增量增长,但对于撑起整个总量规模空间却是必不可少的。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导向上,需要适度向这方面倾斜,需要保持适度的“守旧”意识。二是培育新的增量增长点,即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势头是迅猛的,是很鼓舞人的,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所在。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新动能所带来的新经济在总量规模上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由此对资源配置和政策措施的要求十分强烈迫切。在这方面又需要我们保持有效的“创新”意识。总之,克服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兼顾新旧动能。因而,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导向上,就需要兼具“守旧”意识和“创新”意识,既要积极探索空间意义上的均衡空间,也要积极探索时间意义上的均衡空间。

着力落实好长短结合的政策措施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既定的战略目标;保持当前经济稳定,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强化逆周期调节措施,则是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保障条件。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关键是落实好长短结合的政策措施,把握战略机遇,强化逆周期调节。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仅仅等待结构调整效应出现是不行的,强化短期逆周期调节,采取适度的总量刺激措施以保持经济增长稳定,是必需的。无论多重矛盾如何叠加,其最终的效果都会表现到总量上,都会转化为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是从源头上解决经济下行压力,而实施必要的总量刺激措施,则是从结果一端来有效抵御和化解经济下行压力。这两者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协调配套的,而不应是对立起来的。 总量刺激措施是必需的,但总量刺激的方式方法则可以考虑其针对性和可行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原因,从根源上讲,主要不是因为总量规模不足,而是投资和消费的动能相对不足,从而造成总量增长势头显得疲软。因而,总量刺激措施的根本指向应当是调动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指向于更大程度地解放和调动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一方面,积极为旧动能解围济困,另一方面,积极为新动能创造宽松条件。比如,大幅度降低企业和百姓税负,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等等。这样的刺激措施,是把总量宽松的政策更加向降低投资、消费、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成本倾斜,向改善营商环境、消费环境、民生条件倾斜。因此,我们的总量刺激措施,是有指向性、针对性地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是由政府更多地承担起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的成本,而把劳动力、企业、市场放活,使他们在受益于总量刺激措施的同时,更大程度和范围激发经济增长的动能。

从逆周期调节的短期操作来说,激活投资还是比较有效的,乘数作用比较大。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加大,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般说来,消费比重越大,投资的乘数作用也就越大,我国消费的高贡献率,实际上就为更好发挥投资乘数作用创造了很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总量刺激措施可以充分考虑做好激活投资的文章。一方面,有效利用好政府的公共资源投资,更为重要的是大力激活社会投资,包括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激活用好资本市场,在控制好金融风险的同时盘活银行金融资产,等等。总量刺激措施着力于把激活投资与向实体经济的发展倾斜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有效地把刺激总量和推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就会有效地做到长短结合。

从根本上讲,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取决于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机遇。实施必要的总量刺激政策,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的必要举措之一。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大力激发新动能,积极地把战略机遇转化为现实经济增长,把战略机遇所蕴含的发展需要转化为现实经济增长中的需求。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推进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顺利发展,为今后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积极创造条件,由“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新动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所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等等。这些战略机遇都蕴含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需要,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具规模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空间。把长期发展需要转化为现实有效需求,把长期发展目标转化为现实有效供给,正是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大有可为的天地。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宣传 篇5

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项目(以下简称杭海城铁项目),系财政部20xx年公布的首批30个国家级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首个轨道交通PPP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xx年9月全线开工,建设线路总长46.38公里,工程概算141.92亿元,采用PPP模式运作,建设期为4年,20xx年建成通车。自20xx年以来,杭海城铁项目公司党委立足于嘉兴海宁,致力于“党建+PPP项目”创新实践,探索党建联盟品牌的发展路径,明确把“一个项目、一个章程、一套方案、五项联动”作为载体,通过“六个在一起”活动机制,凝心聚力,带动项目全线联创共建,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项目建设发展优势,努力打造“红船边的党建高地”。

杭海城铁项目现有参建单位31个,党委1个,党支部(含联合)22个,建设人员2649人,党员299名。PPP项目党建具有“四特三难”特性。“四特”首先表现为所有制关系复杂化,项目管理人员来自不同所有制关系的单位,管理融合是个大问题。其二,参建主体多样化。工程建设的五大主体,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连同融资银行在内,建设高峰期有40多家单位参与。其三,党建工作周期化。工作人员因项目建设而聚、项目建成而散。项目制工程建设的党建工作以项目为周期,存在着“固定+非固定”党员流动问题。其四,项目管理一体化,整个项目涉及投资、建筑、工程机械、建材、机电、金融、信息、检测、咨询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协作单位通过合同约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PPP项目党建还面临三大难题。其一,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同管理难。在实际工作中,参建单位党组织垂直管理不便,横向管理薄弱,区域党建缺失。若组织关系直接划转,需变更参建单位上级党组织权属,实践中难以操作;若建立准社会组织,又要涉及民政部门的审批。其二,各参建单位的党建工作因具体规范标准不一致,统一考核评价难。中铁方、银行方等参建单位党建评价体系与指标不同,评价难以统一。其三,开展组织评价与推行工作约束难。由于不具备处理各参建单位干部的人事权,因而在人才管理上制约手段只能依靠合同。

经多方调研和专家咨询论证,杭海城铁项目公司党委逐步摸索出一个项目、一个章程、一套方案、五项联动的“1115工作法”作为党建联盟的实践路径与工作载体。“一个项目”是指杭海城铁项目,“一个章程”是《党建联盟章程》,“一套方案”是《党建联盟创建实施方案》。而“五项联动”则是在组织共建、工作共促、人才共育、活动共办和资源共享等五方面共同发力,开展党建工作。具体来说,在组织共建上,依托项目平台,出台《党建联盟章程》《党建联盟创建实施方案》《党建联盟考核管理办法》三个文件,选举联盟机构,明确党建工作的任务与评价指标;在工作共促上,整合项目资源,携手推进工程形象进度、立功竞赛、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党风廉政、项目宣传等各项工作;在人才共育上,一起开展党务履职培训、BIM应用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在活动共办上,注重党建一体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党课、业务学习、文体比赛、工作研讨、集中宣誓、集体参观等联创共建活动;在资源共享上,搭建共享平台,推动项目全线在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师资力量、工作场地、工作信息上互通有无。

同时,杭海城铁项目公司党委创立“六个在一起”工作保障机制,即一起开展集体参观活动,一起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起开展党建工作业务知识培训,一起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一起开展百日大会战,一起参加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公司党委先后组织开展了15项重大活动,如参加“百日攻坚战”文艺汇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参加“诗话红船”纪念建党97周年活动、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交流、宣讲《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

杭海城铁项目公司党委通过党建联盟这一品牌为PPP项目的党建工作作出了积极探索。

党建联盟壮大了基层党组织力量。作为“粘合剂”,党建联盟有效破解了党组织关系隶属不同的难题。通过签署联盟共建协议与章程,把松散的党组织聚集起来、固定下来、组织起来,构建项目大党建格局,整合资源,推动合作,极大增强了PPP项目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与战斗力。

党建联盟提升了党建工作品质。有效增加党建活动的频次与强度,党建活动出现倍数级增长。最关键的是,联盟平台上各参建单位之间实现了互比互赛,央企与央企,央企与地方国企,建筑业与银行金融业,企业、党校、地方之间互动交流,极大地开拓了党建工作者的视野与思路,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品质。

党建联盟促进了联盟成员融合。联盟单位倡导“项目一家人”理念,在短短6个月内,联盟活动涉足嘉兴南湖、杭州、海盐、海宁文化宫、斜桥镇等多个地方,先后开展了15项活动,组织了2场大型文艺演出。跨区域、跨行业的联盟成员之间,从不熟悉不认识,到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有效增进了工程建设矩阵中的成员融合。

党建联盟扩大了学习共享。杭海城铁项目公司党委编印《党建缩略语速查手册》,利用问卷星开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测试题库,邀请红船学院专家进行党支部书记培训,在项目全线实现文件共享、组织联动。同时,借用海宁建行大会议室开展全体党员主题教育,协调中铁大桥局标准化梁场筹办浙江省总工会大型巡回演出,突破了单个参建单位党支部在党建资源、人员结构、活动组织、场地设备上的限制,党建活动从一家到多家,活动人员从少数人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