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学习思想品德个人思想总结(通用3篇)

学习思想品德个人思想总结 篇1

首先是思想认识上,思品课的教学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追求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追求上进心,对业务要执着追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才能去掉教龄长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使自己的心很年轻。

学习思想品德个人思想总结(通用3篇)

其次是教学上,据专家的报告,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首先要认真学习课标,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用教材落实课标,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要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再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享受课堂”。教学要按照“活动——体验——感悟——成长”的思路,以“德育无痕”的指导思想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当代中学生不再满足教材中的简单结论,他们思想活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颇为关注。为此,老师必须把学生带入社会这个大背景中,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的同时多体验社会生活,既拓宽视野,又能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便更好地把握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不断确立学生的实践意识。

一堂好的思想课,首先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思想,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大特性,体现思想的深刻性,是我们的追求;二是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观点和行为规范。三是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尊重与关怀。贴近学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文化。思想品德课,如果没有文化含量,课堂就会显得单调、缺少色彩。课堂上力求实现心灵对话,要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亲近”起来!生、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程改革的倡导。四是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智慧。教育的过程既是获取智慧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展现智慧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习思想品德个人思想总结 篇2

我在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时深切体会到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和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艺术,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形式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

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重视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感悟。

(三)加强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国情等内容的整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进行了科学设计。据此,教学要注重内容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主题或专题,把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合起来,加强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渗透,突出重点,发挥内在整合的教育优势,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四)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

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

(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总之,新课程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强调与生活实际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加强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学习思想品德个人思想总结 篇3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之中的艺术是个省略号,如果能做到在适当的时机,在适当的学生群体中综合运用学科间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那教与学就是美与美的相映,从另一角度上说,教与学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如何实施呢?下面是一些肤浅的看法: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不但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要有美的观念,做美的传播者。

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同本课程的美感,因为美能使视野明亮,心情怡然,情感升华,思维活跃,才有在教学艺术上创新的可能。怎样才能拨响学生情感上“我想学,我要学”的弦音,需要从人的心理入手,激发他们的美感,让“美”照亮他们的心灵。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审美,树立美的观念。

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坚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坚持美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导行;坚持美的愉悦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和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学生愿学乐学。

细心观察生活,学会创造美,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的特点让结合之美熏陶学生的心灵。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的挖掘利用,发挥其美的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下面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师生共同欣赏各自培育的苗苗,讲述培育的经过,体验生命萌动成长的过程。从培育的成功与失败方面引导他们感受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但生命更是美丽的,世界因生命而变得活力、精彩。接着让学生展示或说说美丽的生命,并要求他们互相微笑彼此面对,欣赏人的真、善、美。在此基础上向他们展示剪纸拼图(鲜艳的花朵,花蕊由立体的草状‘生命’两字组成)不须多说,但他们可以感受生命如花。请一位学生朗诵(伴音乐),一段夏雨后的夜晚,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听,从听觉上感受生命的活力,有生命,世界才不会沉寂。接着展示自然灾害片段,让学生在声形色中感受生命受伤害的沉重,指出生命的保护神主要是人类。最后以青铁开通的绿色通道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当疾奔的藏羚羊伴随着高亢的音乐通过桥洞的那一瞬,学生对生命的感受得到理性的升华,生命是什么?是一副极品的画,是一首高亢的歌,一切皆以美的潜移默化。

谁说思想品德不美?太严肃?关键是思维方式、理解角度的差异罢了。我看,它就很美,魅力无穷的美,很有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