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论文评比小结

一、活动意图

论文评比小结

为了更好地配合1999年南昌是中学生政治小论文竞赛活动,决定先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从中选拔一些较为优秀的小论文,以备推荐参赛。3月初至今的活动为在学校范围内的初评,以为南昌市竞赛参与的前奏。

二、活动进程

1999年3月份高一、高二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学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撰写政治小论文,3月底完成并收交。其间政治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范围,并给以政治小论文的写作指导

4月份高一、高二政治教师依据《小论文撰写与评比标准》对授课班级学生的小论文认真审阅、批改,初步掌握在各班抽选出若干篇文章参评。标准包括:1、立意新、见解新、取材新;2、观点与材料统一,材料紧扣观点,有典型代表性;3、文章短小精悍,一事一议,小中见大,字数在1000~XX字之间;4、文章结构紧凑,语句通顺,逻辑性强,论证合理。

5月份成立小论文评审小组,组长罗亦奇,全体高中政治科任老师为评神9小组成员,包括刘顺昌、林朝晖、潘恬、俞韶民、王小明。评审小组就各班送上上来的参评小论文作最后衡定。标准是:(1)文章论析深刻,逻辑性强,能事理交融;(2)材料翔实,论据充分,富有说服力;(3)理论功底扎实,能对所学的理论观点有深刻的理解,在文章论析中能渗透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评比结果与反馈

经过三个月的认真组织和严格审核,高一、高二年级共评选出36篇较为优秀的小论文,其中高一年级16篇,高二年级20篇,就这36篇小论文评出了一等奖5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20人。请求学校拨出一定经费购买证书和奖品对获奖同学给予奖励,并张贴喜报予以公示。(获奖名单、文章标题见附表)

四、活动建议与体会

这次收交上来的小论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关心经济建设,思考热点问题。学生或谈经济体制转变,或议论企业增效,或谈抗洪抢险,或谈国际争端,无论是轻声细语,还是侃侃而谈、慷慨陈词,都表现出当代中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精神风貌。

我们认为要搞好小论文活动,须紧扣四个“一”:

1.要明确一个目标:培养一代新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小论文活动,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2.要坚持一个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开展小论文活动的生命。

3.要突出一个特点:学生自治自理。小论文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一项集文、理知识和多种能力训练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开展小论文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身、动手、动脑,学会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能有效地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能力。

4.要抓住一个关键:加强组织协调。包括:开展读书活动,进行社会调查,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用大课堂丰富和完善小课堂;组织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写政治小论文,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思考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安排专职政治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小论文写作活动,积极争取学校等有关方面的协助和支持。

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证明,小论文活动是中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好形式,是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积极性的好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一代新人的好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高纪辉、兰维主编《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如何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宗丰智《小议小论文活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年第三期

3、左爱乡《中学生撰写小论文的技巧》,《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年第二期

附录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小论文评比结果(略)

附录二:优秀小论文欣赏

吸收和给予

——绿树的启示

江西师大附中高二(1)班 李艳萍

人们喜爱绿树,因为绿树使大地充满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五公斤之多。绿树是值得赞叹的,因为它在吸收和给予之间找到了自己的正确位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人,它的生存也是要靠许多的物质来维持的。人从呱呱坠地之时刻起,便开始不断地消耗大自然的和他人创造的物质资料:衣、食、住、行,也就是说,开始了他们在物质上的索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又开始向学校、向书本、向社会索取知识;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受教育,不断地吸收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当然,这些吸收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奉献。所以我们今天坐在课堂上学习,就更应该刻苦努力,积累点点滴滴,向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前人学习,向社会学习,把知识吸收得饱饱的,把脑袋装得满满的,为将来奉献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创造最雄厚的条件。正如树要吸收大量的、足够的水分才能够长得枝叶繁盛。

绿树能够完美地做到吸收和奉献的统一,那么人呢?自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而且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像鲁迅先生“我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老黄牛似的勤恳,老黄牛似的无私奉献,创作出了许多光照千秋的篇章。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人,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们,他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很少或压根就不打算奉献点什么。他们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凡对自己有利则干,无利则不干,把手中掌握的知识,作为向党向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这种人,只有索取没有奉献,他们“吸收”得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社会也不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最终为世人做唾弃,被社会所淘汰。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正处于长知识的阶段——即“吸收”的阶段,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前人栽树,后人纳凉”,“别人栽树,自己纳凉”,只知道一味地吸收,不知道“吸收”的最终目的是奉献,而要趁着大好时光,更多地吸收,更刻苦地学习,为将来根更好地奉献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知道,我们不仅仅是前人的后世,还是后人的前人,我们要用我们将来的奉献来证实我们既无愧于古人,更无愧于后世!

标签:小结 评比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