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十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十篇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除了包括精读,速读,视听,课外阅读指导等,还新增加了两个质疑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阅读和表达两大块。

三、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消息、通讯、抒情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插嘴”似乎使课堂秩序显得乱,但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活跃了课堂,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搞摘抄札记,多背诵精美的片断,有条件的时候让他们观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5、学习方法指导。

学会预习,具体任务要明确,对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初步自读提示部分的基本内容;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的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学,教师重在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四、五两班的语文教学,这些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八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半学年来的指导和训练差距逐渐缩小。平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辅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了解,这四班五班两个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一部分优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他们不仅写作水平高,而且朗读能力也很高是班级中学习语文带头人,如王艺林、邢子娜、韩冰、黄文章、张小辉、钟敬梅、闫晴晴、王迪、钟振华、孟子杰、王晓芹、王文燕、杨晓龙等。但是后进生的比例也不少,约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黄敬龙、宿祥星、庄雪梅、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马政鹏、钟友民、毛民英、黄元富、寇永祥等这些学生中有的连小学中巩固训练的汉语拼音都没有掌握,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如: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等;有的同学书写极差,有的写连笔,有的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结构安排不紧凑,如毛民英、黄元富等。还有的同学日记内容不真实,把小学中的一些命题作文又搬上来了,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而是记“流水帐”,没有主次,详略不当,缺少个人的一些想法、见解,文章不生动,语句不通顺。可见,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还有“两本”的利用也不够好,生活积累运用不经常,即使运用也是应付,根本达不到练笔的目的,阅读积累的运用也是如此,积累的内容没有经过精选,只是随便记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四、五班语文。学生来源于原初一的六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欠活跃,这是一种不正之风,今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由于受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课下只顾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造成“作业堆成山”局面,最后干脆不交作业了,这样长期下去会出现厌学的兆头。在作业的书写方面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及时上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对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鼓励措施,多一份帮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加强养成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扬起知识的风帆,努力把学习搞好。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语文的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零碎,考试以课外阅读能力为主,因而许多同学反映学好书本知识,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大部分同学不会学语文,机械记忆知识,学习上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对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套路。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今后教学中要好学生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构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两个单元都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这两个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

(二).编写的具体特点

(1)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在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明确提出对文体方面的要求。但是文体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古人说“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阅读记叙、说明类文章中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与要求,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提供学生一些死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文体而文体,而是意在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所选文章丰富多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便于进行比较阅读,编者有意在记叙文单元中选入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一篇带有论说性质的书信,在说明文单元中选入《桥之美》《说“屏”》这样带有一定说明性,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的小品文。

因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只是教学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编者在选编课文的时候,突破了旧有的束缚,大量选入文学作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把文学作品作为记叙类作品的典范来对待,正是对课程标准的顺应与尊重。当然,作家并不一定在道德素质上高于普通人,但是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总是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与追求,给读者以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作品的内涵,体味其中深长的意蕴,而不只是让学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简单,主要就是“我”和老王,叙述的事情也不复杂,主要写在特殊时期“我”和老王互相关照(老王更多关照“我”)。事情很琐细,但我们在被那种质朴无华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质,并且始终不泯灭?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礼。

(2)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七年级教材出于和小学衔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考虑,文言文分量较轻,只占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培养文言语感,必须集中学习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即古人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目前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而要使这种新的教学观念见成效,学生就必须接触较多的文言诗文。当然,学习文言诗文,意在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诗文中所含的应该被扬弃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记》表现出的对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现出的文人孤芳自赏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本册教材中为课程标准推荐篇目的诗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游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与各单元学习重点

1.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这五个板块来具体说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阅读提示、文本、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几个部分组成。有的篇目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语文知识短文。如《阿长与》一文后,就有《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的语文知识的介绍;还有说明文单元中也有关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介绍。我的看法是,对知识短文,应该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过去的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编排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识记、背诵。

阅读提示。一般都给学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节、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等,给学生预习提供了指引和帮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好材料。

研讨与练习。课后的练习题目在数量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减少了,但是信息量与科学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题目难度的层递性与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有文体知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重难点解析和开放的习作训练,兼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如《新闻两则》中,第一题就是相关的新闻体裁知识的介绍;《阿长与》第三题就是课文相关重难点的分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最后一题就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体会。

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是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落实到文本的字、词、句的掌握上,因为谁都知道语文重在积累。教师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实施,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对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相对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单元的是相对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编者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3

一、复习内容(以单元为单位):

1、语言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

2、现代文阅读,含课内与课外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含课外文言文阅读。

4、作文复习,专题讲座。

5、专题训练及综合测试不少于三次。

二、重点: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学生背诵诗文过关。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三、难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四、策略与措施:

1、根据学情制定好单元复习计划并认真落实。

2、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谈话指导。

3、练习要扎实,讲练结合。

4、进行模拟测试。

5、通过练习、模拟教给学生答题、审题的方法以及训练他们的答题速度。

五、具体安排:

第一、六单元+名著阅读+诗词背诵+综合学习李培军(第一、六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一试卷)。

第二、五单元+积累与运用+课外文言文程晓丽(第二、五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二试卷)。

第三、四单元+课外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二次朱玉洁(第三、四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三试卷)。

要求每位教师完成:

1、单元复习课件,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归纳概括性强。

2、重点课文跟踪小练习,突出考点,重在落实。

3、一套两单元试题(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名著专题训练题、诗词考查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消息、通讯、抒情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插嘴”似乎使课堂秩序显得乱,但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活跃了课堂,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搞摘抄札记,多背诵精美的片断,有条件的时候让他们观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5、学习方法指导。

学会预习,具体任务要明确,对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初步自读提示部分的基本内容;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的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学,教师重在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四、五两班的语文教学,这些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八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半学年来的指导和训练差距逐渐缩小。平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辅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了解,这四班五班两个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一部分优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他们不仅写作水平高,而且朗读能力也很高是班级中学习语文带头人,如王艺林、邢子娜、韩冰、黄文章、张小辉、钟敬梅、闫晴晴、王迪、钟振华、孟子杰、王晓芹、王文燕、杨晓龙等。但是后进生的比例也不少,约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黄敬龙、宿祥星、庄雪梅、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马政鹏、钟友民、毛民英、黄元富、寇永祥等这些学生中有的连小学中巩固训练的汉语拼音都没有掌握,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如: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等;有的同学书写极差,有的写连笔,有的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结构安排不紧凑,如毛民英、黄元富等。还有的同学日记内容不真实,把小学中的一些命题作文又搬上来了,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而是记“流水帐”,没有主次,详略不当,缺少个人的一些想法、见解,文章不生动,语句不通顺。可见,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还有“两本”的利用也不够好,生活积累运用不经常,即使运用也是应付,根本达不到练笔的目的,阅读积累的运用也是如此,积累的内容没有经过精选,只是随便记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四、五班语文。学生来源于原初一的六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欠活跃,这是一种不正之风,今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由于受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课下只顾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造成“作业堆成山”局面,最后干脆不交作业了,这样长期下去会出现厌学的兆头。在作业的书写方面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及时上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对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鼓励措施,多一份帮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加强养成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扬起知识的风帆,努力把学习搞好。

3、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语文的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零碎,考试以课外阅读能力为主,因而许多同学反映学好书本知识,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大部分同学不会学语文,机械记忆知识,学习上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对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套路。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今后教学中要好学生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构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两个单元都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这两个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

(二).编写的具体特点

(1)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在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明确提出对文体方面的要求。但是文体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古人说“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阅读记叙、说明类文章中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与要求,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提供学生一些死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文体而文体,而是意在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所选文章丰富多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便于进行比较阅读,编者有意在记叙文单元中选入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一篇带有论说性质的书信,在说明文单元中选入《桥之美》《说“屏”》这样带有一定说明性,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的小品文。

因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只是教学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编者在选编课文的时候,突破了旧有的束缚,大量选入文学作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把文学作品作为记叙类作品的典范来对待,正是对课程标准的顺应与尊重。当然,作家并不一定在道德素质上高于普通人,但是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总是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与追求,给读者以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作品的内涵,体味其中深长的意蕴,而不只是让学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简单,主要就是“我”和老王,叙述的事情也不复杂,主要写在特殊时期“我”和老王互相关照(老王更多关照“我”)。事情很琐细,但我们在被那种质朴无华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质,并且始终不泯灭?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礼。

(2)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七年级教材出于和小学衔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考虑,文言文分量较轻,只占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培养文言语感,必须集中学习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即古人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目前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而要使这种新的教学观念见成效,学生就必须接触较多的文言诗文。当然,学习文言诗文,意在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诗文中所含的应该被扬弃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记》表现出的对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现出的文人孤芳自赏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本册教材中为课程标准推荐篇目的诗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游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与各单元学习重点

1.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这五个板块来具体说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阅读提示、文本、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几个部分组成。有的篇目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语文知识短文。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后,就有《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的语文知识的介绍;还有说明文单元中也有关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介绍。我的看法是,对知识短文,应该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过去的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编排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识记、背诵。

阅读提示。一般都给学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节、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等,给学生预习提供了指引和帮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好材料。

研讨与练习。课后的练习题目在数量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减少了,但是信息量与科学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题目难度的层递性与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有文体知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重难点解析和开放的习作训练,兼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如《新闻两则》中,第一题就是相关的新闻体裁知识的介绍;《阿长与<山海经>》第三题就是课文相关重难点的分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最后一题就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体会。

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是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落实到文本的字、词、句的掌握上,因为谁都知道语文重在积累。教师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实施,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对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相对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单元的是相对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编者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除了较多的写“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练习外,也有写作记叙类和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如《阿长与<山海经〉》《苏州园林》课后的写作练习等。出现在补白里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则是对本册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的补充。如写作部分,补充了关于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知识和要求,而课后的练习中也有这些方面的练习。如《蜡烛》一课的练习中要求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老王》一课的练习中要求改写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等。口语交际训练安排在课后及综合性学习里,而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指导则在补白里。

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学习、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我所能知道的是,每册教材推荐三部名著,总计近

20部。包括:《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飘流记》《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等。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条件的限制应该是我们面临的直接困难。现在许多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相应的名著学生读本,我们可以为学生推荐,允许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另外,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给学生讲名著的有关内容和主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进行自主阅读。

附录

新教材前四册在这一板块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书法和书法欣赏为一个部分,汉语知识为另一个部分。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本册教材“附录”最后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杜甫诗三首》后的练习第三题有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对偶句。因为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对联等相关题目的设计。所以学生应该掌握一点相关知识。至于汉语知识体系的简化,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提倡的“淡化语法”是一致的。

2.各单元学习重点

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重点。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重点如下。

(1)一、二两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2)三、四两个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3)五、六两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彩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这些学习重点简明,针对性强。如第一、二单元的课文主要是记叙类文章,第一单元就记叙文的特点提出要求,即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至于随后提出对默读的要求,则是由于《芦花荡》《蜡烛》等文章篇幅较长,教学中要经常使用默读这一手段。第二单元换了一个角度,让学生在对记叙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结合以前所学过的记叙类文章,把握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另外,仍需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二单元虽然都以记叙文为主,但学习重点上有递进,有循环,各有侧重,形成一个小整体。第三、四两个以说明文为主的单元也同样如此。第五、六单元指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教研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莲山课~件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握常规教学,提高各个环节的质量,注意教改难点的挖掘和讲授。

2、全面贯彻教学常规,努力提高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订好计划,上好课,认真批发作业。

3作业布置适中,搞好课外辅导,利用自习课,课外活动的时间,搞好优生优培,差生转化工作。

4、 搞好教研教改,定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加说、讲、评一体化活动。

5、 精心进行单元策划,定出单元知识的处理方法,设计好过关测试题,并作评析,总结,及时反馈、纠正。

6、 充分利用图书橱,加强学生课外读书量,并且加强学生的练笔活动,大作文8篇,并设生活、材料积累本。

7、 作文命题,结合单元学习精心命题,力求扣住教材,全面训练。

8、 平日上课注重电教手段的运用,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使用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室,以调动学生学生语文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本人承担的教研教改任务:

第一、四单元课文的备课

第一、四单元的单元策划工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单元。七个单元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面五个单元是现代文章,一是后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本册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洋溢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兼美的新课文。只要很好的引导,学生一定会感兴趣。

三、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本学期的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担任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的教学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还有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和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6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消息、通讯、抒情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插嘴”似乎使课堂秩序显得乱,但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活跃了课堂,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搞摘抄札记,多背诵精美的片断,有条件的时候让他们观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5、学习方法指导。

学会预习,具体任务要明确,对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初步自读提示部分的基本内容;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的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学,教师重在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四、五两班的语文教学,这些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八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半学年来的指导和训练差距逐渐缩小。平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辅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了解,这四班五班两个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一部分优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他们不仅写作水平高,而且朗读能力也很高是班级中学习语文带头人,如王艺林、邢子娜、韩冰、黄文章、张小辉、钟敬梅、闫晴晴、王迪、钟振华、孟子杰、王晓芹、王文燕、杨晓龙等。但是后进生的比例也不少,约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黄敬龙、宿祥星、庄雪梅、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马政鹏、钟友民、毛民英、黄元富、寇永祥等这些学生中有的连小学中巩固训练的汉语拼音都没有掌握,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如: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等;有的同学书写极差,有的写连笔,有的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结构安排不紧凑,如毛民英、黄元富等。还有的同学日记内容不真实,把小学中的一些命题作文又搬上来了,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而是记“流水帐”,没有主次,详略不当,缺少个人的一些想法、见解,文章不生动,语句不通顺。可见,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还有“两本”的利用也不够好,生活积累运用不经常,即使运用也是应付,根本达不到练笔的目的,阅读积累的运用也是如此,积累的内容没有经过精选,只是随便记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四、五班语文。学生来源于原初一的六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欠活跃,这是一种不正之风,今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由于受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课下只顾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造成“作业堆成山”局面,最后干脆不交作业了,这样长期下去会出现厌学的兆头。在作业的书写方面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及时上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对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鼓励措施,多一份帮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加强养成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扬起知识的风帆,努力把学习搞好。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语文的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零碎,考试以课外阅读能力为主,因而许多同学反映学好书本知识,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大部分同学不会学语文,机械记忆知识,学习上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对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套路。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今后教学中要好学生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构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两个单元都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这两个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

(二).编写的具体特点

(1)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在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明确提出对文体方面的要求。但是文体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古人说“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阅读记叙、说明类文章中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与要求,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提供学生一些死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文体而文体,而是意在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所选文章丰富多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便于进行比较阅读,编者有意在记叙文单元中选入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一篇带有论说性质的书信,在说明文单元中选入《桥之美》《说“屏”》这样带有一定说明性,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的小品文。

因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只是教学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编者在选编课文的时候,突破了旧有的束缚,大量选入文学作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把文学作品作为记叙类作品的典范来对待,正是对课程标准的顺应与尊重。当然,作家并不一定在道德素质上高于普通人,但是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总是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与追求,给读者以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作品的内涵,体味其中深长的意蕴,而不只是让学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简单,主要就是“我”和老王,叙述的事情也不复杂,主要写在特殊时期“我”和老王互相关照(老王更多关照“我”)。事情很琐细,但我们在被那种质朴无华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质,并且始终不泯灭?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礼。

(2)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七年级教材出于和小学衔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考虑,文言文分量较轻,只占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培养文言语感,必须集中学习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即古人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目前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而要使这种新的教学观念见成效,学生就必须接触较多的文言诗文。当然,学习文言诗文,意在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诗文中所含的应该被扬弃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记》表现出的对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现出的文人孤芳自赏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本册教材中为课程标准推荐篇目的诗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游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与各单元学习重点

1.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这五个板块来具体说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阅读提示、文本、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几个部分组成。有的篇目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语文知识短文。如《阿长与》一文后,就有《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的语文知识的介绍;还有说明文单元中也有关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介绍。我的看法是,对知识短文,应该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过去的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编排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识记、背诵。

阅读提示。一般都给学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节、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等,给学生预习提供了指引和帮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好材料。

研讨与练习。课后的练习题目在数量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减少了,但是信息量与科学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题目难度的层递性与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有文体知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重难点解析和开放的习作训练,兼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如《新闻两则》中,第一题就是相关的新闻体裁知识的介绍;《阿长与》第三题就是课文相关重难点的分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最后一题就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体会。

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是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落实到文本的字、词、句的掌握上,因为谁都知道语文重在积累。教师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实施,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对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相对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单元的是相对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编者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

《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

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3、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下阶段准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5、每周阅读报纸、杂志、名著等有益内容,摘记精彩片断内容不少于三百字,坚持写周记随笔,坚持美文鉴赏,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除此还包括:初、高中课文背诵篇目识记,课外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常识的积累;语音、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6、作文训练以随笔和大作文两种形式为主,写作内容有任务性和随意发挥相结合,主要训练议论文和散文,倡导抒写真情实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8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下列词语读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琐屑

3.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

1、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2.指导学生的朗读。

3.学习文中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章蕴涵的父亲对儿子的真情挚爱,儿子对父亲的深深眷恋,启发学生感恩父母,激发学生的报德之心、报德之行。

二、教学重点:平淡之中的浓情;对"背影"深情而细致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四、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讨论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懂你》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母爱。自古以来人们都歌颂母亲的慈爱和温柔,歌颂父亲的刚毅和坚强,可是朱自清却用细腻温婉的散文,写出一个同样细致入微,温婉如母的父亲。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背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第一次读课文,建议大家做两件事:

1.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勾留  赋闲 蹒跚

2、用一句话说出本文写的事

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依依送别的情景。

三、再读课文,感悟真情

1、朱自清曾说过:“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阅读课文,看看《背影》中作者哭了几次?

四次: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我的眼泪很快又来了。第三次,我的眼泪又来了。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2、比较一下,四次落泪,文字是否雷同?四次写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呢?

第一次是作者从北京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刚逝,父亲失业,祸不单行,于是一股忧伤袭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次车站,望父买橘,这是全文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步履蹒跚买橘时的背影 映入我的眼帘。父爱的感动撞击着我的心灵,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

第三次是车站别离,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回想起过去种.种,回想起父亲的关怀体贴,一股愁绪袭上心头,于是流下了怅惘的泪。

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亲的来信,特别是“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去之期不远矣。”的话语又一次牵动作者的伤感的思绪,想到父亲的颓唐,家境的惨淡,晚景的凄凉、抑郁的情感一时迸发。心酸的泪水又一次的流出了眼眶。

概括、板书:

徐州见父--难过的泪 望父买橘--感激的泪

父子分手--怅惘的泪 北京思父--心酸的泪

3、总结

作者四次流泪,感情是丰富真挚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散文就是要写真情,以情动人。四次流泪,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这四次流泪,造成感情上的波澜迭起,一次又一次强烈的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现在,请同学们默默的翻开书本,诵读课文,让我们透过那晶莹的泪光,去体味文章中那真挚永恒的父子之情吧。

四、三读课文,理解背影

三读《背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现在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修饰的定语,谈谈你对不同背景下的背影的理解。(学生同桌讨论)

可以从内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角度去思考、探究。如:“探”,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总结: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自己对背影的理解,有内容的、有情感的。从文本中,我们不难看出:“背影”既是文题,也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文章中背影总共出现四次:开篇最不能忘记的背影,写出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中间车站买橘时的背影,写出了父亲的一片亲子深情;车站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写出了惜别时对父亲的无限怜惜依恋;结尾泪光中的背影写出了别后对父亲的深切思念。文章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既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形”的方面的特点,也向我们展示了父亲“神”的方面的本质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

父爱如山,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父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请用一个比喻句,说说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或作用。

示例:

父亲

你是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航程;

你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六、布置作业(播放背景音乐《父亲》)

父爱是一把结实的伞,你有困难了,为你遮风挡雨;父爱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你冷了,为你抵御严寒;父爱是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父爱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父爱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感激,哪怕是给父母夹次菜,倒杯水,道声辛苦……好吗?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9

一、班级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班有2位学生非常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姿势不够正确、有4位学生基础较差,对生字的掌握较慢,对课文的朗读有困难、有5位学生特别优秀,他们能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至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政治思想方面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遇事多动脑筋和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从小养成环保意识,热爱科学技术。

2、语文知识方面

(一)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学习、生活,将班级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

2、教会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目标逐步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从而实现大目标的做事方法;

3、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提高阅读和背诵能力;

4、教会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学习方法,进而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指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珍惜来自父母亲人和师友的关爱,并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懂得感恩。

三、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已初见成效。但是,仍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知耻、明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3、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4、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5、强化作业管理,逐步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6、口语表达训练活动(约3分钟),教育学生懂得自尊自强,争取做一个有志青年。踏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做好纠偏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9、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网络手段学习,将班级博客利用起来,指导学生利用每周的信息技术课写一篇随笔或感言,发表在班级的博客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0、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3、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1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1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

五、本学期个人提高计划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5、黑板上的板书争取大方简练,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六、教学进度表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