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就业事迹材料范文3篇

本文目录就业事迹材料范文流动党支书服务就业先进事迹材料公司再就业中心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社区位于——市最西面,是繁华的商业地带,辖区内有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有住房2892户,总人口7327人。几年来,宏伟社区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抓好政策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市宏伟社区有效地发挥了就业桥梁作用,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较充分地就业,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率达95以上,长期失业现象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部消灭。

就业事迹材料范文3篇

一、狠抓“基础性”工作,解决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前提性问题

1、开展就业与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做到三清: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底数清。通过入户调查,全社区登记就业人员2670人,失业人员75人,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上都实现了充分就业;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状况清。在就业与失业实名制调查中,宏伟社区将各类人员的技能状况分类登记,突出就业能力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实现就业提供了一手材料;三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愿望清。每登记一户,都弄清他们就业愿望和求职意向。 做到三清为有针对地开展职业介绍,做好基础性工作,解决了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方向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开发适合辖区特点的就业岗位提出了决策依据。

2、建立了通信联络机制,为及时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洽谈提供了联系保障。 一是将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通讯号码编制成册,自制了求职用工通讯录。 二是实行了定期信息发布制度。每月的第二个周四为用工信息发布日,把一个月以来筛选的实用就业信息统一发布给下岗失业人员,并帮助他们进行洽谈对接。 三是建立了用工信息库。通过三条渠道搜集用工信息,即:通过就业信息网络搜集信息;通过实行的全市空岗报告制度搜集信息;通过与外埠劳动力市场建立联系搜集信息;现在,宏伟社区的就业信息库中,有可选实用就业岗位上千个。

3、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 在开展好就业与失业实名制调查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各种信息台帐,实行微机化管理;坚持定期走访,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做到下岗失业人员遇到困难时,就马上服务到位,指导到位,对接介绍到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就业服务制度,社区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的贴心人。

二、努力开发就业岗位,解决有人无业就的问题 就业岗位在哪里,宏伟社区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对辖区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到了一批有岗缺人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有相应就业愿望的人员,使74人实现了就业;指导增加了一些有潜力的行当开发了一批,使47人实现了学习性创业就业;帮助一些有一定资金能力的人通过兑铺兑店创业就业一批,有26人当上了小老板。 二是结合辖区实际,呈报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40个,主要是保洁保绿11人,社区管理12人,市场管理6人,治安巡逻11人; 三是在为新办企业服务过程中,为企业介绍下岗失业人员90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解决有业无人就的问题。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偏重于条件好、工资高的倾向性问题,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艰苦创业典型报告会三次,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向艰苦工种要岗位,介绍苦脏累工种就业46人;二是指导一些没有文化、没有资金人员干起一些社区脏差工种,如修下水、淘粪井等;三是协商企业改进劳动条件,提高劳动保护水平,使一批人在家具加工业中实现了稳定就业。

四、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灵活就业,解决好促进就业的政策效能问题 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市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宏伟社区坚持“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的原则,一是为本辖区前来求职的失业人员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税费减免政策咨询860多人次。把宣传资源料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的手中,并对政策进行讲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为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免费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30多本,对那些困难的重点援助对象,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三是落实优惠政策,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与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了解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协调和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中存在的问题。有35名下岗职工享受到了税费减免,有15名下岗职工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实现了再就业。 五、强化创业技术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解决就业能力问题。 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技能培训。积极宣传,动员组织辖区210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美容美发、电焊、养殖等专业的创业技术培训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掌握了一门技术。这些技术人员通过社区职业介绍机构推荐,已有190人下岗失业人员在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工商户找到了工作。其中有90名成功实现外出务工就业。

流动党支书服务就业先进事迹材料就业事迹材料范文(2) | 返回目录

陈庆林,男,**省**市**区支河乡人,1972年生人,1990年参军入伍,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市**区驻杭州市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书记。

近年来,**区驻杭州市流动党支部在书记陈庆林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并建立“双重管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尤其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服务,收到较好效果,杭州电视台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服务流动党员就业”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该党支部被杭州市拱墅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

一、积极融入流入地党组织体系,通过“双重管理”模式,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争取“主动权”。XX年11月,**市**区驻杭州市拱墅区流动党支部正式揭牌。自此,陈庆林针对家乡外出人员增多、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统一党支部一班人思想,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为己任,主动融入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之中,经常与拱墅区委组织部保持联系,自觉在所在地祥符镇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党员“周学习”、支委“周例会”和党员“传、帮、带”制度,建立并落实党支部“双向联系”、党建工作“双向汇报”制度,定期向当地和家乡党组织汇报党支部自身建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所属党员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以及服务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等情况。主动邀请驻地镇、企党组织领导为党员上党课,积极参与当地治安联防联治、党员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特别是在拱墅区组织党员向汶川地震灾区义捐活动中,党支部积极响应并发动支部全体党员为灾区捐献13000元“特殊党费”,陈庆林本人还四到家乡,通过党组织捐款5000元,充分体现爱心。陈庆林担任支部书记一年多来,通过自身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党支部从各项工作的有效参与到组织体系的有机融入,赢得了当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争取了主动权。同时,党支部还积极贯彻流出地党组织的文件政策,注重在优秀务工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吸纳外出务工党员,党员已由当初的7名发展到13名,壮大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引领力,进而成为带动和服务就业创业的坚强堡垒。

二、主动承接流出地党组织重托,建立“双向联系”机制,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当好“代理人”。为帮助家乡实现有序劳务输出,做大做强“劳务经济”,陈庆林采取“双向联系”的方式,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提供务工信息和就业门路,并郑重承诺:“不让一名流动党员离散,不让一名务工人员失业”。一方面,与外埠企业建立稳固的联谊关系。通过发放名片、走访企业、用工推介等形式,先后与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台州等地400多家企业建立经常性联谊关系,建立用工单位名录,广泛搜集就业创业信息和项目资讯,并将搜集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家乡劳动部门和乡(镇)、村。另一方面,与家乡党组织保持定期联系。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设立个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两个“咨询服务热线”,并安排专人值班,接受务工咨询,提供就业服务。及时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劳动力就业状况,并结合当地的用工需求和项目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家乡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牵线搭桥”。11月,他得知“浙江商会”在江苏镇江投资8亿元,创办镇江市亚太五金城的信息后,专程赶往镇江,与商家联系,寻求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了10多名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同时,还成功洽谈了一项广告宣传业务,争取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切实提升流动党支部引领力,定位“双向服务”功能,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畅达“直通车”。一是鼓励党支部成员带头创业。陈庆林本人领办的杭州市东杰运输有限公司,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共吸纳家乡务工人员24人,月工资4000元左右,公司上缴税金达110多万元。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一年多来,先后有3名支部委员在杭州市创建娃哈哈纯净水配送中心、小商品运输等经营实体,为家乡赴杭务工人员提供70个就业岗位。其中,支部委员刘军因表现突出,还被杭州市政府授予“十佳外来务工者”称号。二是提高服务就业能力。根据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提供就业创业服务。陈庆林依托杭州市东杰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了“流动党员之家”,先后开展了“党旗在心中”、“维护**形象从我做起”、“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等主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党员和员工自觉维护好党员和家乡“两个形象”,提高了党支部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度,在杭州市成为推介农民工就业的“名片”。三是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定期邀请当地组织、公安、劳动等部门为所属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宣讲党的十七大及三中全会精神、党和国家惠农惠民政策以及职业道德、劳动法规、安全防护、农民工维权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教育和引导流动党员和家乡赴杭务工人员依法务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树立新时代农民工的崭新形象,从而实现多途径就业、多领域创业。一年多来,他先后帮助**区及周边县560多名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解决就业问题,遍布杭州、宁波、湖州、台州等大中城市的运输、纺织、餐饮、服装加工等行业,人均月工资1800元,最高月收入4000元以上;带动21名家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其中有13人在家乡购置或自建楼房;帮助200多名家乡务工人员依法追讨拖欠工资70多万元。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区一度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和“就业荒”,陈庆林充分发挥党支部人缘地缘优势,主动为家乡党委、政府分忧,及时与宁波北仑港、湖州“小鬼当家”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联系,为160多名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就业门路。

公司再就业中心主任先进事迹材料就业事迹材料范文(3) | 返回目录

从1998年就开始担任**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的**,十年寒暑,他带领中心28名员工,接待下岗职工及家属上万人次,到困难职工家访3000多次,先后帮助15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这样说——

“帮扶困难职工,就是我们的职责”

1996年前后,**三角债高达30多亿元,生产工艺严重落后,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实施了精干主体、剥离辅助、实施再就业工程等一系列改革。

公司领导亲自嘱托**:“这3000多名下岗职工为**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所以企业再困难也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你的任务一是努力为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的机会,二是要保证做到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上过不去”。

**以一名共产党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困难职工视为自己的父母兄妹,以耐心、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换来了这个群体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再复杂再棘手的问题他们都不退缩,因为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

“要把企业的关怀切实送到困难职工手中”

上任伊始,**就带领工作人员加紧开拓社会用工市场,积极与大型用工单位联系,多次举办招聘会和用工信息发布会,当年就安置860多人找到新的工作。还通过公司内部替换农民工、季节工的方式,解决了150人的再就业问题。

**要求大家“换位思考”,提出了“三心五好”工作准则,“三心”是指:耐心、热心、爱心;“五好”是说:门好进、人好找、脸好看、话好说、事好办。这些年来,再就业中心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有眼泪也有欢笑的故事。

一天,下岗职工董国信的邻居找到再就业中心,说董国信住院了,情况很危险,**等人立即带着公司工会特批的救济款赶到医院,当时的董国信已经昏迷。他的妻子患病不能自理,四个兄弟姐妹八年都没有来往。

**来到董国信的家,看到屋里又脏又冷,看到董国信的妻子围着被子坐在床上,他的眼睛模糊了,他立即组织人清理打扫,还买来被褥和电暖气,让董国信出院后又有个温暖的家。**又和居委会协商,由企业每月出资300元钱,雇佣街道大娘给他家做饭,料理家务。

4个月后,董国信走了。但在他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享受到了亲人的照顾、人间的温暖。处理完后事,家属把两面锦旗送到中心,锦旗上写的是:“尽心竭力,救困解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下岗职工孟祥生,患有严重肝硬化,经济负担沉重,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孩子上学还等着一大笔学费,妻子感觉生活无望,多次自杀,曾一次吞下88片安眠药。**对老孟的妻子说:“大姐,你别想不开,有组织在,有人在,咱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医药费尽快给他报销,不能当天报的,再就业中心的同志就先拿自己的钱垫上,又想法儿给孩子解决了两年学杂费,组织的关怀重新点燃了一家人的生命之灯。孟祥生的妻子感激万分,给公司领导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家现在又听得见笑声了。我总教育孩子,要学做你们这样的好人,将来报答国家,报答组织。”

救助的是一人,拯救的是全家。关心的是小家,感动的是大家。有这样一名党员,带领这样一支团队,还有什么样的河不能淌,什么样的山不能攀!

随着**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壮大,公司党委先后构建了特困帮扶机制、大病医疗救助机制、职工子女助学机制,每年拨付200万元作为特困救助基金和大病救助基金,这些是再就业做好帮扶解困工作的坚强后盾。如何办好这些事,怎么花好这些钱,**的态度很明确——

“既要公正,更要廉洁,公正廉洁才能赢民心”

**重情,为困难职工办事,他意若情牵、废寝忘食;但在原则问题上,他更有“无情”的一面。

一次查档案时,**偶然发现十几个老厂职工每月领20到30元补助一领就是十多年,他觉得有点蹊跷,一查名目竟是买痣疮膏、蚊香、凉席等生活用品。他便逐一家访讲清政策,当即停止这项近10年的“特补”。为了规范管理,再就业中心对一些名目繁多、不尽合理的补助,都进行了调整;对超期享受抚恤金的,在讲明政策的基础上,立即停发。

XX年,再就业中心忽然间又喧闹起来。这回来的人不是下岗的员工,而是再次上岗的员工。**东移工程项目全面展开,公司抢抓机遇,重焕新生,这时怎能忘记那些老职工?!公司领导首先想到下岗人员,重新录用了956名5年前已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对于有再就业能力,符合用工条件,本人也愿意回来的,企业都张开双臂。

有些下岗职工想找个好工作来送礼,有些出于感激要“谢谢”再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这些人等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等到企业有起色了,等来了上岗机会,咱绝不能拿人家的钱!”并郑重宣布:“谁收了钱,我就让谁下岗!”

在XX多名劳务工的招用过程中,再就业中心有记录退回礼金、购物卡、礼品达80多次,价值5万多元。**经常这样说:“我做再就业中心主任是一时,做人可是一辈子。岗位就是人格,我要用人格来干好工作,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别人。”

善待生命,恪尽职守,**和**再就业中心的同志用十年春秋,不懈耕耘,在解决困难职工生活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留下爱的种子。情系职工冷暖,构建和谐企业。一路走来,**和**再就业中心的同志“与和风播洒春晖,以平凡抒写丰碑”!

再就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19就业事迹材料(4) | 返回目录

转变择业观念彩凤再展双翅

在xx盟全盟下岗职工技能培训班上,一位眉清目秀、中等身材的中年女子走上讲台,向学员们作了自己下岗后转变观念、自谋职业的经验介绍。她的现身说法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位中年女子就是x自治区再就业明星xxx。

xxx,汉族,1960年12月出生于x盟x旗,原x盟皮件厂下岗女工,现金源畜产品有限公司经理。因为她下岗再创业,安排下岗职工成效显著,1996、1997年连续两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再就业先进个人,在全区劳动暨再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1998年被评为全盟再就业先进个人;1999年3月8日,被x妇联、劳动厅评为全区巾帼创业带头人。

观念一变天地宽自谋职业度难关

1994年,x盟皮件厂依法破产,xxx一下子由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变成了一名下岗职工,就像一只落佩的凤凰,搭拉了翅膀。端了十几年“铁饭碗”的她,同其他下岗职工一样,都有一种“失落感”,思想转不过弯来,一心想着再到国有企业找个“铁饭碗”,但终因没有岗位而告失败。求职的失败,使她对当时的企业现状,就业形势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转变了过去那种“一次就业定终身,一生工作终不变”、“宁在公家吃不饱,也不自己把活找”的旧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她重新振作起来,牵头筹集资金7000元,租赁临街房屋20多平米,又在家中搬来一台缝纫机,与另一名下岗女工合伙开办了“新颖皮件加工部”,坚定地迈出了自谋职业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时,xxx的困难很多。一是资金不足。维持生产运行的只有自筹的7000元资金,去年电费、房租费、卫生费、城建费、税金和管理费等等,用于生产的所剩无几,经营场地朝不保夕,房租费稍一晚交几天,房主就要关门或另外出租;二是原料不足。加工部的原料只有另一名下岗女工带来的一捆价值近千元的皮子。针对这种情况,xxx确定了以修旧为主兼做皮手套、皮书包等小型皮产品的经营策略;三是没有经验。在开业的最初时期,她们坐等顾客上门,收入甚微,有的月份甚至没有收入。怎么办?xxx及时调整经营方法,一人在家生产,另一人去寻找顾客,变消极等待为积极主动服务,从而使生意红火起来。随着顾客的增多,活儿多了,为了赶时间、创利润,又出现了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和重新修理产品的顾客日益增多,生意日渐冷落。xxx对此进行了认真地思考,深刻领悟了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于是主动地接受顾客的退货,保质保量地为顾客进行重新修理,从而再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回头客不断增加,新顾客也不断光临,生产又红火起来了。

经过风风雨雨和辛勤的劳动,xxx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当年年底,新颖皮件加工部共加工、修理皮件280件,获利1万多元。当时,她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因为这1万元凝聚着自己勤劳的汗水,体现了一名下岗女工自身的价值,xxx这只落佩的凤凰又振翅高飞了。

追求服装新款式面对困难再冲刺

创业的初步成功并没有使xxx沉浸在喜悦之中,她又在考虑如何继续发展生产,如何多吸收一些失业、下岗职工,帮助他们度过暂时困难的问题。为此,在1995年初,她增加了皮革服装加工项目,扩大了生产规模,又吸纳了1名失业人员和4名下岗职工。

生产皮革服装除质量过关外,款式也是影响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刚开始生产皮革服装时,因为xxx不会新款服装设计,所以订货的客户极少,生产出的样品也无人问津。为了使新颖皮件加工部的服装真正达到款式新颖,她十分注意街上流行的服装款式,然后照猫画虎地学着设计,有时为了准确掌握服装尺寸,她把穿服装的人请进加工部,好烟好茶招待,以求量到合适的尺寸,人家若不进来,她就追着看、追着问,人家还以为她有精神病呢0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摸索,她终于掌握了新颖服装的设计技术,生产出的样品一挂出,就引来了许多顾客。这一年新颖皮件加工部生产皮革服装300件,实现生产经营总额26万元,获利2.6万元,工人月平均工资在300元以上,最高月份有的达1000元。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6年,x皮革总厂又依法宣布破产。新颖皮件加工部失去了材料来源,这对一个刚刚起步的私营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xxx没有气馁,经多方咨询、考察,终于在河北省蠡县找到了货源。而进货对xxx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个女人出门在外,多方不便,每次进货至少要带5万元的现金,为了保险,她常把钱缝在腰带上、内衣里。为了不被人看出来,还要穿上厚厚的外套,天再热也不脱,结果身上捂出了很多痱子。为了省钱,去蠡县时是坐班车,坐车累了,也不敢睡觉,实在困极了就狠狠地掐自己,吃饭吃最廉价的,住店住最便宜的。经过千辛万苦,总算及时购回了原材料,使企业继续发展。1996年,新颖皮件加工部在原材料短缺、费用加大的情况下,生产皮革服装360件,实现生产经营总额30万元,获纯利3万多元,工人月平均工资提高到400多元,高于当地许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最高月份有的工人能拿到1400多元的工资。这年,xxx又吸纳了2名失业人员。

xxx自强自立,主动安置失业、下岗职工的事迹,受到了上级劳动就业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95年,原盟委书记xxx亲临新颖皮件加工部视察、指导,并把新颖皮件加工部定为他的联系点。1996年底,她作为全区自谋职业的先进典型,光荣地参加了全区劳动暨再就业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回x后,又受到了盟行署领导的赞扬,鼓励她把企业办得更好,安置更多的失业人员、下岗职工。

艰苦创业不停步扩大规模闯新路

事业的成功和领导的期望为xxx注入了新的动力,加上受报刊、电视上有关文章、节目的启发,她已不满足小作坊式的小生产,她认为,要想事业的大发展,要想安置更多的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就必须创办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她的

想法得到了爱人陈英的理解和支持,夫妻俩共同筹集资金近百万元,于1997年4月创办了x首家由个人集资的劳服企业—金源畜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x绒毛资源优势,主营梳绒、皮件加工。1997年,梳绒车间梳绒5吨,产品除供应x毛纺厂外,还远销包头、天津等地,实现生产经营总额200多万元,实现利税8万元;皮件加工车间加工皮革服装200多件,销售额达20多万元,获利3万多元。金源畜产品有限公司在发展生产的同时,xxx还把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公司创办之时,就无条件地接收了盟就业局失业保险科介绍的12名下岗职工。平时,凡有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来求职的,只要生产需要她就留用。截止目前,共录用失业人员、下岗职工60多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工人的工资也不断提高。梳绒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由开始的300元逐渐提高到450元,有些人还达到了600多元;皮件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工人月平均工资在500元以上,有的工人的月工资最高达到1600多元。

在全盟下岗职工技能培训班的讲台上,xxx最后满怀信心地说:“兄弟姐妹们,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各项优惠政策,市场经济又为我们提供了再就业的广阔天地,只要我们转变择业观念,积极生产自救,就一定能撑起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是的,我们也衷心祝愿xxx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展翅翱翔。

XX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