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后勤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

后勤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

男,汉族,现年46岁,中共党员。现为干部。到新区工作以来,他认真学习、勤于钻研、吃苦耐劳、忘我工作,在安全保卫、食宿保障、改善办公条件等机关后勤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好评,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素质。

后勤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

一、勤奋学习,提高素质。同志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xx届四中、五中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领会新区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认真书写读书笔记,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思想剖析,使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自身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从事后勤工作的决心和恒心更加坚定,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头绪众多,一定要能忍得住寂寞、吃得下清苦、挨得下劳累。与其他业务工作的轰轰烈烈、众人瞩目相比,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显得默默无闻、少人问津。但作为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又责任重大,稍有闪失就会牵涉全局。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志经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经常熬夜,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亲自安排,尽力把所有工作抓实抓好,做的细之又细,确保不出一点差错。刚到新区的时候,面对新区后勤工作混乱、整个库房空无一物、办公设施配备滞后,而新区各单位、各部门又多次催促增加办公用具的现状,他多次向领导沟通汇报,想尽一切办法,发动一切力量,赊欠10多万元,为各办公室购置了办公桌椅等必备家具,添置了电脑、打印机以及其他日常办公用品,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在短时间内使新区机关整体形象焕然一新。为进一步缓解办公和住宿条件紧张问题,新区决定建设综合服务大楼。从大楼开建那天起,同志就一心扑在工程建设上,从工程立项审批到工程图纸设计等每(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一个环节,他都认真参与。特别是工程建设中因土地权属问题,多次受到秦王川园区办阻挡而无法按期开工,面对日益紧张的工期,面对新区领导尽快开工的要求,他竭尽全力与省农牧厅、秦王川园区办协调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力促项目开工建设,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如期推进。为进一步改善新区办公条件,同志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对新区机关内的部分场地进行了硬化和改造,修建了停车场,进一步方便了来新区调研或办事车辆的停放;与友谊宾馆签订协议,对食堂进行托管,着力加强食堂管理,大力提高饭菜质量;积极改善住宿条件,尽量为干部职工安排宿舍,并在宿舍不足的情况下,协调购买了一辆大巴车,每天接送在兰州市区居住的干部职工,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另外,面对新区繁重的接待任务,同志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次接待活动,确保让领导放心、让客人满意,短短半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刘伟平省长、书记、袁占亭市长以及其他省市领导的调研接待任务,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另外,他还着力加强新区机关卫生清洁和安全保卫工作,使机关整体形象有了极大改善。

三、率先垂范,改进作风。同志深知,群众对党的印象是从党员身上获得的,作为党员就应当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时时牢记党的宗旨,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努力当好“后勤部长”和“大管家”,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细致入微的安排,赢得了来访客人及各级领导的称赞。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实体现着“创先争优”的深刻内涵,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朴素事例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后勤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

在工作中,文明礼貌服务,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安排听指挥, 兢兢业业,不折不扣, 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该同志在鉴二从事的是双重工作,光清扫面积就达 2342m 2 还兼值班,鉴二整栋楼的教学课桌椅都是活动的小课桌和制图桌椅,这就给她的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年以前该楼是两名师傅值班兼卫生,集团编制精简后,减了一位师傅,但还是坚持对在岗的这位师傅正常工资的情况下另加 1 00 元, 从 年开始就只有她一个人了,她没有因为减员,任务量加大而有半句怨言。 该同志的工作原则是:“工作在做得完的情况下力求要完善,在做不完的情况下想办法做完”。据了解整个马区同类工种职工中,数她工作量最大,学生上课的、自习的、搞活动的,每天都把教室的桌椅搬得乱七八糟,每天要把教室清理得整整齐齐都是一件难事。 因此她动脑筋想办法,利用休息时间,把整栋楼的小课桌在考虑教室摆放的情况下,自己掏钱买了铁丝、2 个一组、3 个一组地把桌子脚捆在了一起,共捆桌子 71 6 套, 她说这样一来,桌椅的损坯相对要好得多,(由于同学位把桌椅搬来搬去, 损坏很大)我也相对少搬一些桌椅。

另外,鉴二有一房是制图桌椅,上面还有部分制图板,很容易丢失, 她考虑再三与有关人员商量,说:我一个人,上去做卫生,下面值班就没有人,桌椅丢失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制图板丢失的可能性很大,看能否使制图板不易拿掉, 这就不像小桌椅用铁丝捆在一起就行,因为制图板必须表面平整光滑, 就是四边都不能有任何导物才能不影响同学们的正常使用, 她就把桌子从背面上螺丝,共上螺丝 2720 粒之多,大部分制图桌还是铁制的需钻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就是这样心系学校,心系集体,想千方设法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 保证学校财产不受损失。周翠和同志五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和寒暑假。鉴二的工作量非常大, 要保洁,要保安,还要维修,有时同志们问她的工作是怎么完成的,有什么妙计,她笑着说,也没什么,只要你想把事情做好就一定有办法。他说,平时的工作要靠点滴,发现一点脏物污迹,立即清除,绝不留到第二天。如遇重大活动她就全家总动员,发动爱人和两个女儿都来帮忙,即使是晚上不睡觉也要把工作做完,决不影响第二天的重大活动顺利进行。

在常人看来,暑寒假是休息时间,她不,她说“ 平时学生上课教室都是满满的,我一心挂两头,假期了,我又不能走正好是机会”,因此她坚持一间教室、一个楼梯踏步逐步刷洗,不留死角,从而使每学期开学教室都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师生面前,也使她工作的教学楼在学校历次检查中都得到好评。雷锋同志说过:“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在日常工作中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师生,把同学当作亲人来看待。一次在鉴二上课的一位同学突感不适,有同学下来喊她,她二话没说,快步上楼,把那位生病的同学扶着坐下,问寒问暖,并且到值班室冲来糖水喂她喝下,待这位同学病情好转后才嘱咐同学们尽快把她送到医院。再则就是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类设计专业研究生考试都在鉴二进行,通常是从早上 8 :00 到下午 6 :00 不休息,不准出大楼,因此总有部分同学中午没有午餐, 她主动承担跑脚任务,只要是同学们需要,她都会到食堂或小卖部去买给同学们吃,而且这一天她总是把电饭煲的饭煮得满满的分给同学们吃。 她说:“这些考研的同学不容易,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复习考试都不想浪费分分秒秒的时间,加上天气又冷,又紧张,又不吃饭,孩子们怎么受得了。他们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心疼。” 她就是这样,以一个母亲的博爱胸怀去关怀同学们。她就是这样一位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的同志,在树后勤形象创服务品牌的活动中,没有半句豪言壮语,只有立足本职,以文明礼貌、热情的服务态度;精通业务、规范的服务,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默默无语的工作精神来保证同学们有一个干净、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我们后勤服务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后勤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3

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至今,她和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走过65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

她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的改革先锋。作为“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65年间她为农村发展持续建言,是当之无愧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

她就是申纪兰。近日,记者奔赴申纪兰所在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近距离聆听这位劳模代表讲述她经历的“65年人大岁月”,感受申纪兰代表的履职进行时和她在新时代的履职新使命。

——编者

初夏的长治,凉爽宜人。从长治市驱车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位于西沟村的纪兰党性教育基地采访申纪兰代表。放眼望去,西沟青山环绕,满目苍翠,空气清新,晴空万里,这里就是申纪兰带领山里人治山治沟、植树造林、兴企办厂、艰苦奋斗探索山区发展道路的神奇土地了!

基地门口的长形大石上醒目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沟考察调研时强调的一句话:“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红色的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闪耀光芒,令人心生敬仰。

据当地人介绍,纪兰党性教育基地也是长治市和山西省党性教育基地,每天申纪兰会在这里接待各方来学习拜访的干部群众。

“申主任来了!”申纪兰曾担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0多年,当地人大工作人员都习惯这样称呼她。听到这句话,《中国人大》记者连忙迎上去。眼前的申纪兰一身白衣黑裤的朴素衣装,满脸的笑容是那样和蔼可亲,和记者相握的双手温暖有力,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真诚与热情。

在会客室里坐定,申纪兰主动问候记者:“昨天来的?先喝点水。”她虽年近90岁高龄,但声音仍然洪亮。“我们想请您谈谈对党的忠诚、对人大的执着、对农村工作的无私奉献。”记者说。听到记者的问题,申纪兰打开话匣子,历史在话语间流淌出来,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后勤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4

覃__,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所有“战士”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而努力。

她,瘦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大大的能量。她总是骑着电动车,为值守关卡的工作人员送水、泡面、纸巾等物资,同时做好考勤、排班、协调等工作。只要镇北社区关卡守护群有人提出需求,她便有求必应,急人之所及,第一时间赶到需要帮助的同志身边。无论刮风下雨,总能看见那一抹穿梭于生活小区、巷口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镇北社区共设置有29个关卡点,做好这些关卡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非易事,但覃__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1月28日以来,覃__和全体镇北社区的所有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街道办同事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备齐疫情防控宣传单、入户登记表等赶往社区各个小区、街道楼幢,街巷进行入户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前期作为社区“防控小组”,主要负责不间断地对社区开展宣传、巡查、排查、入户走访等工作。同时通过移动喇叭,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把防疫知识传递进市场、小区楼幢。为确保不遗漏一个家庭,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每天都要穿梭在每一个楼幢,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住户之间进行采集,排查登记。与此同时,发挥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疫情防控宣导,为疫情防控自愿爱心捐献等工作。

她说:“防疫工作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经过这次的经历与考验,在今年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热情,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社区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的,正如覃__所言,目前,我们仍需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后勤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5

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六一团一名普通党员,自1964年从军区转业到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多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

1982年,一六一团原兵二连交裕民县吉也克镇管辖,原兵二连百余户群众陆续撤离。魏德友主动选择留了下来,买了3头牛、20只羊,在这里放牧巡边。

原兵二连党支部撤并后,魏德友几十年里没少交一分钱党费。“我是一名党员,时时处处要做与党员身份相符的事。”魏德友说。

52年来,魏德友倾力做好一件事——为国守边防。他用实际行动铸成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他和刘京好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52年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堵截临界牲畜上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我就是在放牧时多操了份心,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魏德友说。

退休后,魏德友夫妇原本可以在家享清福,二人每月有近5000元的养老金,儿女们也多次劝他们回山东老家安享晚年。魏德友却说:“我们身板还硬朗,等干不动了再说吧。”

“长年累月在荒郊野外过这样的苦日子图啥哩?”有人这样问他。

魏德友的回答很简洁:“守在这里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