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派出所社区民警个人事迹材料

古城荆州,宾阳楼下,一名整天穿行于大街小巷的“草根民警”,却被640万荆州市民评为“荆州好人”;一个年过五旬的且在家并不称职的父亲,却收养了106名“儿女”;一个既没破过大案也没亲手逮过重大逃犯的警察,XX年却被公安厅荣记二等功……

派出所社区民警个人事迹材料

他就是被困难儿童称之为“刘伯”、被社区居民尊为“好人”的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东城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刘建平。

刘建平是湖北荆州人。今年53岁的他,1976年参军,1993参警,1978入党。 16年来,他“扎根社区,守护社区,情洒社区”,在治安管理的最基层,与民同作,与民同乐,与民同歌。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承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着一名普通基层民警的平凡与崇高。刘建平对社区的爱、对社区居民的爱似春风,刘建平对困难的儿童的情、对“儿女”的情如春雨,他心系人民的光辉事迹一直温暖着社区居民,滋润着社区居民的心田。

管一方 安一方

16年心血倾洒12个社区

从军营走向警营,16年来他一直扎根在社区,他所管辖的12个社区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只要是居民需要,要我干啥都愿意”走街串巷,家长里短,帮忙、谈心、劝架……处理婆婆妈妈的各类繁杂事,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疲倦,日子久了,人们都亲切称他为“刘伯”。

听起来是稀松平常的称呼,实际上为了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刘建平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因为他毕竟不是天生就是社区民警的料,而恰恰曾是军营带兵营长,昔日发号施令指挥他人的人,可从警后的他却当起了辖区居民的勤务员。面对这份琐碎的差事他不但没有松懈,反而是用真诚羸得了居民的信任。

自1993年担任“片警”以来,辖区12个社区都留下了刘建平的身影,迎宾、草市、南门这三个原来让所领导头痛的社区,都是因为他的接管而改变了面貌,但每个社区的变化都倾注了他的心血。每次“换防”,社区的群众总是对他依依不舍,大家都说他实在,没有架子,肯帮助人。这是居民的心里话。从警这么多年以来,只要是工作需要,他从来没有上班、下班之分,不知不觉中,他用自己的言行坚守着诚心为民排忧解难的誓言。

刘建平管片居民放心。XX年8月,社区一女子因被人无故拖欠赔偿金,一时想不开爬上楼顶要寻短见。一时间,消防武警、民警集体出动:有人爬上楼顶劝说,有人在楼下张开防护气垫……折腾了半天,可跳楼者仍旧是誰也不理:“我只跟刘伯说。”被点名的“刘伯”爬上屋顶,苦口婆心的和她聊了半个多小时,神情激动的跳楼者这才被劝了下来。

刘建平管片善交朋友。辖区某公司陈总读初中的儿子,整天沉溺网络游戏、逃学、打架,家长万般无奈时只有把他引到了“刘伯”的面前。刘伯与他谈了三次话,那孩子竟像是突然开了窍,不仅没逃学了,还远离了网吧,成绩也渐渐赶上来了。后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改变是因为刘伯和他成了朋友。

刘伯在社区朋友很多,不仅有老人有孩子,有干部有清洁工,还有“没人敢惹”的“劳改犯”。

辖区40多岁的李某原来是社区“街霸”,因其坐牢回来,所以人们都不敢惹他。

“既然你没人管,那么,我来管!”刘伯自告奋勇,

“你管,哼,你不仅要管我吃管我穿还要管我住……”那人轻蔑的对他说。

言出必行,刘建平立即在他原单位帮他找了间仓库,自己用板车拖来沙石灰帮他整修房屋,当李某在新居里吃了几星期刘建平送来的饭菜后,李某纵是铁石心肠也被感动了,终于忍不住要刘警官帮忙找了份拆迁房屋的工作,几年下来,昔日的劳改犯,如今已经成了小老板,后来在刘建平为困难儿童募捐学费时,他就一口气捐了XX元。

刘建平管片不搞花架子。南门社区老南门洞口,由于人口密集,交通不便,一直是案件高发地段,一是扒手多,二是治安纠纷多,三是车祸事故多。社区居民后来谈起老南门变化时说,“为了改变其治安状况,刘建平没唱高调,也没拿方案做计划搞什么花架子,他就是采取他实打实做法,带着两名联防队员,在上午8点到10点、下午6点到8点发案高峰守在那里,一个月下来,秩序彻底改变了。

见一人 帮一人

16年大爱托起106个“儿女”

XX年,在湖北荆州市640万市民参与的“荆州好人”评选活动中,作为一名年过半百的社区民警,刘建平以绝对优势的选票独占鳌头,荣获年度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荆州好人”称号。XX年这位“荆州好人”又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十佳政法干警”,XX年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

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从警16年来一直扎根在社区。让荆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和市民最感动的是:16年来,没添置一套房屋、没买一部好车、没添一件像样的衣服的他,身边却增添了106名“儿女”。16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帮扶这群“儿女”,帮助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上学问题和就业问题,同时还帮助其中10余名“儿女”改掉了坏习气。这些“儿女”都是来自社区特困家庭的少年儿童,他们有的家庭遭遇天灾人祸;有的父母双双下岗;有的是被遗弃在马路边的弃婴;有的是留守的困难儿童。

从拾荒老人之举悟出爱的真谛

截至XX年1,他共收养帮扶了社区106名困难儿童,现有建档继续帮扶的困难儿童58名。这些困难儿童都亲切喊他“大伯”、“伯伯”、“爸爸”,刘建平呢,也把他们当作亲生儿女一样看待。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帮助一个困难儿童并不难,难的是帮助10名、20名甚至上百名困难儿童,那就真的不简单了,可这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他这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

刘建平帮扶困难儿童的故事,得从两个拾荒老人对他的感染说起。熟识刘建平的人都知道,今年15岁喊他“爸爸”的宝宝虽然姓刘,但与他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他从一对拾荒的老伴手中“抢”来的。

1994年7月3日,出生才几天的宝宝被丢弃在新南门的一棵大树下。荆州监狱的6旬老人刘索瑞在拾荒时,发现了这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小生命和写着她生辰八字的包裹。刘索瑞没有子女,这个柔弱的生命激起了他的怜爱之心。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且与老伴生活清苦,但他还是决定把这个女婴抱回家。可谁知,刘老汉的这位“掌上明珠”后来却被当警察的刘建平“抢”去了。

刘建平第一次见到宝宝是在1995年。那时,还是他刚从部队转业到派出所的第2年。一天,刘索瑞抱着一岁多的宝宝来到辖区东城派出所,想给孙女上户口。刘建平早就听居委会的人说起过辖区这对特殊的爷孙,便热心地帮忙安排起来。刘建平有些心疼这个苦命的孩子,望着两位已不能自食其力的老人,担心的他半开玩笑地对刘索瑞说:“您孙女这么乖,就把她交给我来抚养吧。”这个提议,遭到了刘索瑞的拒绝,后来刘建平便多次上门送钱送物,看望宝宝。

两个年届花甲且衣食毫无着落的拾荒老人,倾其所有帮扶一个弃婴,这种大爱深深感动了刘建平。他心想: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有责任和能力来帮助她。于是,刘建平就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替他们照顾好宝宝。后来,当宝宝8岁的时候,爷爷刘索瑞离开了人世,留下她和6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就在这个时候,刘建平担任了南门社区的片警,宝宝和她的奶奶就属他的管辖。从那以后,刘建平对宝宝更加关注了。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些好菜和衣物送给她们。

随着奶奶年纪越来越大,宝宝的生活和教育都成了问题。见老人一直舍不得将宝宝交给他抚养,刘建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实,那时的刘建平已经在资助帮扶着10多名困难儿童,可宝宝的事一直悬着,让他很是着急。最后无奈之下,他只得委托东城街道办事处雷锋互助社的成员上门做工作,最终刘建平才从刘老汉老伴手里把宝宝“抢”过来。两位老人之前无私帮助困难儿童的大爱之举一直感染着他,激励着他,至此,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了两位老人的爱心接力棒。

把帮助困难儿童当成自己的责任

军人出身的刘建平做什么事都讲个理,认准了理的事他干起来劲头十足。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只要发现谁家的儿女有困难,谁家儿女没钱读书,他都会管。后来辖区居民一发现弃婴和生活无着落的流浪儿童,都领着找刘建平。刘建平总是把辖区的困难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看待,他把一腔爱心都倾注在他们身上。

在刘建平办公室的抽屉里,放着一个透明的文件袋。里面装着他“儿女”们的花名册。花名册记录的第8个“女儿”叫瑶瑶。瑶瑶也是一名被遗弃的女孩。刘建平夫妻将无家可归的她带回家同吃同住了2个多月。

那是1997年一天,某学校老师在校门口发现了瑶瑶,随后就把她送到东城派出所找刘建平。刘建平二话没说,当即就将瑶瑶带回了家。已习惯了帮丈夫带“儿女”的妻子不仅给瑶瑶买了新衣服,还给她洗了热水澡。当天晚上,这个2岁的孩子竟然在刘建平夫妇的枕边乖乖睡着了。

一天、两天、三天……

他们天天逗她玩逗她乐,瑶瑶渐渐地开始把刘建平夫妇喊爸爸妈妈了,可她的亲生父母还没露面。本以为可以很快找到瑶瑶的父母,没想到一连2个多月没有进展。刘建平工作繁忙,他的妻子只好边带瑶瑶边做生意。一天,跟随“妈妈”在武德路菜场玩耍的瑶瑶,竟然远远看见了自己的母亲,转眼又不见了。刘建平得到消息后,立即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驮着“母女”二人往附近的菜场寻找。时值夏季,汗流浃背的刘建平载着焦急的妻子和“女儿”寻遍了卖菜的小摊小贩。终于,当他们进入金龙路附近的一个菜场时,一位卖菜的奶奶认出了瑶瑶。在她的指引下,刘建平和妻子终于帮瑶瑶找到了妈妈。

看到“从天而降”的女儿和两个陌生人时,瑶瑶的母亲惊呆了!当得知“车夫”是一名警察,女儿还在他们家度过了愉快的2个多月时,瑶瑶的母亲痛哭流涕,坦言是自己因家庭原因将孩子丢弃的。刘建平狠狠批评了瑶瑶的母亲,临走时却又忍不住亲了亲瑶瑶,掏出500元钱递给了她们,后来,刘建平对瑶瑶坚持帮扶。

在刘建平“儿女”档案中,有5个类似瑶瑶一样捡回的“儿女”他不仅把他们送回了家,而且还一直奔走游说一些企业对他们进行定向帮扶。

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情大爱

东城派出所南门社区民警刘建平是个好人,在荆州古城已家喻户晓。辖区只要谁家儿女有困难,他都会搭帮上一把手,他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真情大爱。

刘建平的第1个“女儿”魏姗姗,就是他一直扶持着她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年刘建平在社区走访,发现时年9岁的姗姗和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挤住在向阳社区一间破落的平房里,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只破旧的电饭煲。因付不起学费,姗姗读完小学便辍学在家。当即刘建平就提出帮助她,并在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下与姗姗鉴定了帮扶协议,随后刘建平又四处奔波,让姗姗重返学校直到其初中毕业,毕业后刘建平又托人帮她找了份工作。姗姗走上了工作岗位却怎么也不会忘记,不是刘伯伯的帮助,她就没有今天。

辖区12个社区都留下了刘建平的足迹,他对辖区情况十分了解。在帮助困难儿童的过程中,刘建平对警察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警察不只是除暴安良,更多的是要多为群众做好事。从此,他把帮助困难儿童作为自己的事业,16年来从未间断过。现在,东城街道辖区内现有的58名特困儿童,都是刘建平一一登记在册的帮扶对象。帮助辖区特困儿童他是理所当然,帮助外地遭遇困难的青少年他也是义不容辞。今年中秋佳节,刘建平收到了一份寄自贵州的礼物,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包核桃。原来这是两名贵州“女儿”亲手从山上采摘的礼物寄给这位湖北“父亲”的。

XX年5月,贵州省贵阳市2名少女被人拐骗到荆州,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离魔掌。因身无分文,又担心遭到坏人报复,2名少女在他人的帮助下向东城派出所求助。民警试图与女孩的家人取得联系,让她们平安返乡。然而,2人因对家人心怀愧疚、害怕受到责备,始终不肯透露家庭地址,也不愿说出遭遇,民警们无计可施。最后,大家想到了刘建平,社区居民信任他,同事也信任他。为了保证2名少女的安全,刘建平自已掏钱立即安排她们在一家宾馆住下,同时又一边以一位长辈的身份对她们加以劝说引导,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她们吃饭、谈心。最后,当两名少女得知,面前这位一直把她们当女儿看待的警察曾经帮助过很多象她们这样的人时,两人终于相信了这位警察伯伯,说出了家里的地址。于是,刘建平迅速与她们的家人取得联系。

2名女孩的父母赶到东城派出所后,6人齐刷刷地跪在了刘建平面前,连声说着:“谢谢好人”。后来,刘建平又经常为家中比较贫困的她们寄书寄学习费用。每年春节,刘建平便会收到来自贵州的“女儿”的祝福和问候和她们自己从山上采摘的核桃。贵州“女儿”用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荆州这位警察“父亲”最崇高的敬意和真心的祝愿。

16年善举感动一座城市

一个人帮助解决106名困难“儿女”的生活、学习费用,刘建平纵有万贯家产,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刘建平一个月工资才XX多元,下岗后帮别人打工的妻子每个月也只近1000元的工资。渐渐地,他已为“儿女”的开销感到力不从心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继续帮扶困难儿童,刘建平除了自己尽心尽力,他又想到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派出所和南门居委会的支持下,他筹措成立了荆州南门社区“建平特困儿童帮扶协会”。

刘建平帮助特困少年儿童的事迹,经中、省、地市等媒体关注后,在荆州引起了一种“好人效应”。有数千名市民自发地加入了爱心团队,其中有28名民警、机关干部、企业老总已成为“建平特困儿童帮扶协会”骨干会员,并结对与特困儿童达成了长远帮扶协议,在社区形成一种良好扶贫帮困的风气,辖区老百姓称这叫“建平现象”。

通过历年来的帮扶,刘建平的106名特困“儿女”已逐渐的解决了温饱和读书问题,可随着岁月更递,刘建平发现这群“儿女”虽然温饱和读书问题已得到解决,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道德思想却由于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歧视等种种原因也落后于其他学生,于是,“建平特困儿童帮扶协会”又主动结盟长江大学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对这些“儿女”实施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道德思想的跟踪辅导,最终让他们跟上了同龄人的步伐。

这位普通而平凡的社区民警,一直用他的爱心默默感动着荆州古城。同时,他的“好人”事迹也牵动了所有荆州人的心。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爱心早已影响到了他身边的人。

XX年刘建平帮扶困难儿童的事迹已传遍大街小巷,中、省、地市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刘建平感人事迹,荆州市又将他评为XX年度“荆州好人”。随后,荆州市公安局又发文号召全体公安民警向他学习,刘建平成了“名人”,他的身边也开始流行起“好人效应”。一些企业老板找到他,表示希望有机会献上一份爱心。

爱心队伍中,有刘建平在部队的兵。现在从事个体经营的李老板找到他说,“我们为有您这样的老领导而自豪,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让我也加入你的爱心团队。”XX年儿童节,他不由分说地赞助了XX元。战友聚会上,湖北华夏水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刘建平道出了心中的感动。刘建平向其介绍辖区10多岁的王琳、王芝双胞胎姐妹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后,第二天该负责人就安排专人到居委会了解情况,并签订了定点帮扶王家姐妹直到她们高中毕业的协议。

爱心队伍中,还有刘建平的家属。“大走访”中,刘建平了解到辖区群众徐某家庭困难,其6岁的女儿面临上学难题。面对他们一家三代5口人挤在一间46平米平房的困难情况,荆州澳柏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老板、刘建平的舅倌向徐某伸出援助之手,将他特招进自己的公司,并对其子女进行帮扶。

他的爱心行动,影响了很多人。XX年儿童节前夕,刘建平在辖区走访来到成功汽修厂,当老板发现他对该厂抵现回来撂置在旁边的上百件童装感兴趣时,老板爽朗的说∶“把这些衣服都拿走吧,算我送给你“孩子们”的节日礼物”。

……

真是“一花引来百花放”。有数千名市民捐款捐物加入了他的爱心行列,

刘建平的爱心之举已带动了东城辖区12个居委会爱心助学、爱心帮抚困难的活动。在刘建平倡导下,给不少热心人都发了一本“雷锋互助社爱心储蓄卡(本)”,谁做了好事,就在小本上记上一笔。而刘建平的爱心储蓄卡(本)已经用完了3本。南门社区主任南丽萍说,“我们社区救助困难儿童的工作能够做得这么好,正是因为有了刘建平这个好心人,他长期无私奉献着,并且用行为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行列中来”。

在基层帮扶困难儿童10多年,如今刘建平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要帮助特殊儿童解决问题,让他们真正健康成长,就必须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经过他的建议指导,东城街办12个居委会都有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和台账。目前,他要以“建平困难儿童帮扶协会”为平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更多的企业老总和爱心人士吸引到爱心队伍中来。“大庇天下儿童尽欢颜”,让荆州区乃至荆州市的好人们都来关心帮助困难儿童。

目前,刘建平和他的“建平特困儿童帮扶协会”帮扶的106名困难少年儿童,已有近一半的对象已脱困,还剩下的58名“儿女”在刘建平的奔波努力下,有40多名也已找到了新的“爸爸妈妈”。在刘建平办公室的台帐上,记录着“儿女”们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学习成绩,他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督导新的“爸爸妈妈”们履行签约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儿女”的吃饭穿衣读书的问题,他不用愁了。但这些“儿女”的学习成绩和道德思想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歧视等种种原因也或多或少的落后于其他学生,刘建平便结盟长江大学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对这些“儿女”实施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道德思想的跟踪“帮扶”。 XX年5月23日,经过刘建平两个月奔波组织,在荆州人民剧院上演了一场名为“弘扬延安精神,帮扶弱势群体”的义演晚会,吸引了数千名爱心市民,同时也陶冶了“儿女”们的思想情操,激发了他们自信、自强的拼搏精神。

从警16年来,刘建平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带头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扎根基层、坚持默默奉献。由于他工作成绩显著,年年被评为分局先进工作者,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XX年被评为“荆州好人”,XX年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十佳政法干警。XX年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