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统计调研报告4篇大纲

本文目录统计调研报告问卷统计与调研报告(辅导)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情况调研报告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在“xxx”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xxx”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统计调研报告4篇大纲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XX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XX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XX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门管理,油料消耗由运输部门管理,其他能源品种具体由相关的使用部门管理,整个企业没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人员只在填报能源年报或能源季报时搜集指标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参考资料。三是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基层单位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的情况,操作技能比较欠缺,还有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的现象,“双基”工作亟待加强。力量配备与工作任务明显不协调,使能源统计工作无力深入开展。四是基层单位工作量大,资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统计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不能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对于各种报表也是疲于应付,加之对能源统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能源统计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统计数据填写随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素质不强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及基层企业大多没有专职能源机构和统计人员,且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统计人员中,大都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极需加强。加之上级业务部门在能源统计知识及业务上培训较少,兼职的统计人员平时工作又较为繁忙,以致对能源统计知识不熟悉、不全面,在报表中出现差错。这将严重影响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1、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充实和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要给机构、给编制、给人员。要加大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统计机构和网络。健全部门能源统计制度,疏通能源统计渠道,发改、经贸、交通、建设、电力、石油、统计等部门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备业务精湛的专职统计人员,各尽其职,切实做好能源生产、消费、流转、销售等多环节的统计工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统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能源统计工作。

2、完善能源统计方法,构建能源统计体系

建立全社会能源消耗统计体系是获得全社会能源消耗量和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主要大类行业能源消耗量的基础,是编制地区能源平衡表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地区能源降耗指标的关键。一要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数据采集体系。在现有面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的基础上,将能源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加大对一产、建筑业和三产的能耗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统计方法分类调查,科学搜集有效的能耗资料。二要逐步建立部门能源统计制度,以重点部门统计为骨干,将部门统计延伸至相关企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建筑业、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在能耗普查的基础上,采取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要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能源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总体把握能源统计数据质量。

3、规范能源统计基础,破解能源“弱基”难题

政府统计是“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的统计者和检验者,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也是能否完成目标的关键。一要成立县级统计部门能源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增强能源统计工作力量。二要规范企业原始资料,统一台账格式,严格上报制度,力争数出有据,来源可靠。三要落实企业能源统计机构和人员。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按时上报各种各类能源调查表,确保企业的能耗数据有据可查。

4、强化能源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水平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市场经济下能源的生产、销售、消费、流转等环节非常复杂,要及时、详尽地反映能源利用状况必须加强对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才能满足对能源统计工作新要求。目前,县级及县以下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配备先进的统计设备。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核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能源核算数据质量。

问卷统计与调研报告(辅导)统计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调研报告格式

(一)结论与建议摘要(不需要图表,只是文叙述)

(二)引言

1.调研背景

2.调研内容

3.调研方法

4.数据采集

5.时间安排

6.最终样本结构

(1)所有制结构

(2)企业规模结构

(3)样本地域或城市分布结构

注意:该条目需要针对被调研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进行简单分析获取,既有图又有表,只是不需要进行分析即可。

(三)主要发现与结论

1.可以分章节阐述如第一章、第二章等;

2.每章的结构为:

(1)名词(解释):只是问卷中涉及到不容易理解或有必要进行解析的名次或术语时才可以设置该部分

(2)针对问卷问题进行的分析

(3)结论分析和阐述

(4)主要建议

3.根据主体问卷的问题设计,分类别描述,如被调研企业的物流设施拥有情况、被调研对象物流服务情况等

4.一般以表或图或表加图加以引导,通过必要的、简洁的分析阐明你的主要发现是什么

5.注意:一定要尊重数据和事实,不用修饰词和进行臆想式的描述和引申发挥

统计技术

一、问卷整理

1.不完善问卷进行再次调研,落实空项。问卷第一轮回收后要分组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认真排查,分拣有效问卷、基本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对于无效问卷应该予以剔除,但要做好登记工作,对于基本有效问卷则要分析缺项或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二次调研或数据确认,二次调研一般可以采用电话调研的方式进行;

2.有的要对已经确定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入档

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每一份问卷都装入一个独立的档案袋里,并在每个档案袋的封面上写上编号。编号规则根据需要,如样本地区(a-z)、样本业务类型(1、2、3、4、----)、样本所有制性质(甲乙丙丁)、样本规模(abcdefg)等表示。(注意要分别界定不同母符号的具体含义)(号码:f3丙g)

二、将所用样本数据登记到excel表格中

1.格式 选项

样本

q1.1

q1.2

q1.3

q1.4

q2.1

q2.2

q3.3

q4.4

qn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2.要求

要求队员分组,每组两名,一唱、一录,还要有抽检和复核。

3.选项是指问卷中所有问题项目以及每个问题下的每个选项,样本是所有被调研的企业名称

4.内填内容

单选问题最好把问卷中的(1)(2)(3)(4)等换成1、2、3、4等;多选问题也分别把选项填入表格中即可;开放性问题精炼样本内容填写.

当有数据录入软件系统时,可以采用正式的编码方式

(1)前编码

即问卷设计时就将调查表中的文信息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符号,也就是给每个问题答案分配一个代号,通常是一个数,并将其对应值印在问卷上,一般放在最右边或放在某处的括号里等,如:

企业年销售收入:

1000万元以下 ----------------1

1000-3000万元 ----------------2

3000-5000万元 ----------------3

5000-10000万元 ----------------4

10000万元以上 -----------------5

(2)后编码

对于封闭性问题的“其他”选项和开放性问题的各种不同答案事先一般无法预测被调查对象会选择什么,则一般采用后编码方式。

编码还可以通过通用软件进行查错和纠错。如:

性别答案为男=1,女=2,如果答案中出现3、4等编码就是错误;还有可以进行逻辑检查,如年龄1-13岁=1,14-25=2,26-40=3,婚姻情况已婚=1,未婚=2,假如年龄选择编码是1,而婚姻选择是1则就是逻辑错误。

5.本部分也可以用手工登录(用一张大纸制作成表格,认真登录,但当数据量非常大、人手有限时就比较困难了)

三、基本数据分析类型

1.描述分析

用来描述样本数据矩阵,揭示典型的被访问者回答的一般意义和实际。一般方法是均值、众数、频数和频率分布、标准差或极差等。

2.推理分析

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推导出关于母体总体特征的结论和一般意义。方法一般是估计总体值。

3.差别分析

研究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如企业规模对于物流设施拥有水平的差异,如估计一个样本中两组均值的差异。一般运用t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

4.相关分析

审视两个变量间是否有相关或怎样相关的,如物流企业拥有设施的水平与服务质量有关系吗。一般方法是相关性和交叉法。

5.预测分析

对未来市场走向给出模型或趋势界定。

四、统计分析技巧

(一)先统计分析样本结构情况(什么是样本结构?样本结构一般通用指标是什么?)

1.描述性分析技巧

(1)频数分布与统计图表

第一:简单结构:频数与百分率 企业所有制性质

频数f

百分比%

国有

243

43.8

集体

25

4.5

民营

246

44.3

合资

41

7.3

total

555

100

第二:复杂结构:

频率、比重、累计比重

一般格式:

名词(解析或说明)

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图表内容分析

结论或主要建议

附: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ⅰ大标题:样本所有制结构

ⅱ小标题即表头:样本的所有制性质是什么

ⅲ表格格式:

频率(发生数量)

比重(每种占总数量的比例)

有效比重(对比重进行修正)

累计比重(看出部分加总在总局中的位置)

备注

样本的所有制结构

国有

集体

民营

合资

上市公司

其他

total

ⅳ图:柱状图、饼形图等

第三:标准结构:

某厂工人的教育水平 受教育年限

频数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比重

向上累计比重

向下累计比重

向上累计百分比

向下累计百分比

1-3

93

93

550

0.169

0.169

1.000

16.9

100.0

4-6

193

286

457

0.351

0.520

0.831

52.0

83.1

7-9

106

392

264

0.193

0.713

0.480

71.3

48.0

10-12

90

482

158

0.163

0.876

0.287

87.6

28.7

13以上

68

550

68

0.124

1.000

0.124

100.0

12.4

注意:

①向上累计与向下累计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一下知道念过6年书以下的有286人,占52%,而念过XX年以上的有158人,占28.7%。

②标明组限与实际组限

组限是确定每一组界限的两个数,其中较小的叫下限,较大的叫上线。标明组限是表中的数:如10-12,而实际组限是:9.5-12.5

③开放前段与开放末端

13以上为开放末端,而200元以下为开放前段

④组距

是两个实际组限之差:12.5-9.5=3,而非12-10=2

⑤组标(组中点)

(实际上限+实际下限)/2

2.集中趋势测量(单变量分析)

①众数(最大数)

为全部数值中出现频数最多的一个数值

②中位值

将全部数据至小到大排列,处在一群数据中央位置的数值

③平均数

④最小数

⑤哪个优劣

例如:

由5人组成的座谈会,其平均年龄是25岁,其中4人是学生均为16岁,1人是教师,61岁,显然,教师年龄对平均年龄发生了重要影响,这时,平均数就没有了意义,而可以用中位值或众值表示:众值是16岁,中位值为:16 16 16 16 16 61,中位值是16,这样才有意义。

⑥离散程度测量

ⅰ异众比率

甲分布:80 80 80 80 80 平均数为80

乙分布:40 40 80 120 120平均数为80

丙分布:2 18 25 96 259 平均数为80,可其离散程度差别很大

异众比率=(频数总数-众值频数)/频数总数

某学校不同系别学生父亲职业 父亲职业

生物系

化学系

父亲为干部的学生

50

110

父亲为工人的学生

135

152

父亲为农民的学生

295

288

总数

480

550

对于两个系来说众数均是农民,集中趋势是农民,而异众比率不同:

生物系的异众比率=(480-295)/480=0.385

化学系的异众比率=(550-288)/550=0.476

显然:化学系学生父亲职业的离差即分散程度比生物系要大。说明用众值分析不准确。

ⅱ标准差

标准差 在调查报告中,常用标准差对统计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描述。如果一组数据包含着n个数值x1,x2,x3,…,xn,那么它的标准差为

标准差直接地、平均地描述了一组数据差异的大小,是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比较精确的一种差异量数。在同一个指标下,标准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标准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例如,某车间有两个班组10位工人的日产零件数排列如下:

甲组:20,25,30,35,50,70,75,85,90,120

乙组:50,51,52,53,56,60,62,71,72,73

甲=60(件), 乙=60(件)

即甲乙两组在日均产量相等的情况下,甲组标准差为31.46件,乙组标准差为8.6件,说明甲组平均数的代表性小于乙组。

3.相关分析

(1)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两种:

函数关系(确定性关系):即当一种现象的数量确定后,另一种现象也随之完全确定,如园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这种变量关系用数学方法;

相关关系:这种现象的变量关系不是完全确定的,一个现象的数量确定了,另一个现象的变量还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并不随之完全确定。例如,增加工人工资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研究就是要确定现象之间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的密切程度等。

(2)相关分类:

①按照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②按照相关性质分为正相关(一个变量由小变大另一个变量也由小变大)和负相关

③按照相关的形式分为线性相关(一种现象的一个数值和另一个现象的相应数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如果这些点的分布情况大致在一直线的附近两旁,则这两种现象构成线性相关的形式)和非线性相关(如果现象的相关点的分布并不表现为直线关系,而近似为某种曲线方程的关系,则为非线性相关)

④按照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二)统计分析对象属性(主要发现部分)

运用上述简单分析方法进行(同上),原则上每个问题除了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外要逐一统计分析,所不同的是,列出图表后要给出分析和结论,一定要看数据说话,重事实根据,不夸张和臆造。

(三)统计分析主要技术

1.简单分析(同上)

只有或只选择一个单一指标进行的分析就是简单分析,操作简单、指标单一。

2.复杂分析或交叉分析

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进行的综合分析。

格式:

名词(解析或说明)

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图表内容分析

结论或主要建议

附: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1)大标题:不同所有制企业仓库营运水平

(2)小标题即表头:不同所有制企业仓库的平均营运水平是怎样的

(3)表格格式:

国有

集体

民营

合资

上市公司

其他

total

不同所有制企业仓库营运水平

31-50%

频率:

占总数%: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total

(4)图:柱状图、饼形图等(出图的话只用到频率或百分比一个指标即可)

(5)分析与结论:

注意:

(1)该表中的每个空格内需要填写频率和占总数百分比两个数值;

(2)但是在作图时可以只选择一个指标即可,因为二者是相等的;

(3)上表只是选择了两个指标进行分析,这两个指标有主次之分,参考指标是企业所有制性质,主要指标是企业仓库的平均运营水平,在表头的陈述上也有区别。

(4)一般而言只可以选择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信息作为次要或参考指标,而把主体问题作为核心指标,进行二者结合进行统计分析。

(四)三个指标的统计分析

如两个基本统计信息指标:所有制是国有(既定)、不同的年销售额,其仓库平均运营水平怎样

道理同上,只是要根据指标的选择对样本首先进行分门别类。给出各个指标不同的符号,然后把编号一样的积聚在一起进行统计,需要提升的是当三个指标交叉在一起时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在统计时没有必要将他们穷尽,究竟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定。

格式:

名词(解析或说明)

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图表内容分析

结论或主要建议

附: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1.大标题:国有物流企业不同企业规模其仓库营运水平

2.小标题即表头:国有物流企业不同年销售收入其仓库营运水平是怎样的

3.表格格式:

31-50%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total

不同年销售收入

5000万元以上

频率:

占总数%:

XX-5000万元

1000-XX万元

500-1000万元

200-500万元

200万元以下

total

4.图:柱状图、饼形图等(出图的话只用到频率或百分比一个指标即可)

5.分析与结论:

(五)开放问题的统计分析

1.采用简单分析法;

2.由于回答五花八门,则不能把每种回答作为一个结果进行统计;

要把统计数据首先进行归类:如管理类、经营类、机制体制类、资金类、政策类等,后进行分类统计列表图即可,只是在分析和给出结论时再展开加以适当的具体描述即可。

(六)多项选择的统计分析

要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不能漏掉

(七)一般可以在word或excel中进行表图制作。

(八)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与excel应用思考与探索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情况调研报告统计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xx市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又怎样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尽适应,人员素质与质量要求有差距,统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XX年,xx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xx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xx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xx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xx”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5、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温度计。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同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从法律上对乡镇统计工作予以保证。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在统计机构的设置中,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是应当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市乡镇一级均设立了统计信息统计中心,并明确了人员,但均附属于经济发展办公室,人、财、物不独立,工作中掣肘现象严重,专人不专、处境尴尬,难以理直气壮的对辖区内的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管理,建议相关机构进行调研,从立法角度切实加强和提高乡镇统计工作。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统计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XX年,**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XX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XX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XX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标签:调研 统计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