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调研分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乡镇真抓实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促进科学发展。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调研分析

一、乡镇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乡镇是人民政权的基石、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政权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着民心向背、事业兴衰、农村发展、政策落实和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乡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上级安排布署的各项工作有许多都离不开乡镇,都需要乡镇去抓好贯彻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工作突破口与发展潜力也在乡镇。乡镇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工作层次和水平,直接关系着全县乃至全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乡镇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各项工作的落实者,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是村级党组织的建设、监督、管理者,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法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保护、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及应急管理、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等职能,肩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意识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的各项决策部署,站在适时的高度,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确立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从三汇口乡、开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汇口乡XX年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三汇口乡地处开县的西北边缘,属全县的边陲贫困山区小乡,与四川省的宣汉、开江两县紧紧相连,西汉北魏时期曾在此设立过县衙,历史久远,源远流长。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全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了市、县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全乡的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推动边陲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乡有8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5900多户、19800多人。XX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000万元,年增长率为15%,农民人均收纯收入2707元,年增长率为26%,乡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00多万元,比XX年净增1000万元,财政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消赤减债近2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40%。全乡工作呈现出发展提速、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是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在中央、市、县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全乡上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规模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上山以花椒、中药材为主的经济带;中山以核桃、银杏为主的干果带;低坝以早熟梨、油桃为主的伏淡季水果带;以三汇水库、杨柳关为中心的库周旅游业的“三带一业”经济骨干格局已具规模,形成了特色突出的产业体系。利用已形成的花椒、干果、伏淡季水果、草食牲畜等新的增长点,推动了现代规模农业的培育和形成。安排资金10余万元,组建规范化的果品专业合作社,开办门市,安排专人管理和服务,为盘强产业,提高应对市场能力、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供了示范,在市场营销、金融、技术、信息、质量标准和产品品牌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引导,培育以种、养、加为主的各类专业大户200个,使这部分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业中创业、致富中发展,成为了发展现代规模农业的主力军。

三是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根据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确立了城镇区、产业区、保护区,按照“量力而行,积极有为”的方针,加快了全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临宣二级出省油化公路、小分水至开江的大分水的硬化油化公路,解决了全乡6个村、15000多群众交通出行和物流等问题,通村、通社、通户的标美公路相继修建改选,实现社社和85%的农户通公路,基本上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靠主公路沿线或靠集镇的6个村规划新修居民新村,使300多户高山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舒适、安全的“小洋楼”;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整治水库大坝和渠堰,修建集中、小型、微型等供水工程,基本上解决了全乡农田灌溉和饮用干净卫生水的问题;为解决边贸农副产品流通问题,采取开明、优惠的发展政策,盘活集镇建设用地,大力发展边贸小集镇,从原1个建成了现在的3个边贸小集镇,修建沼气池300口,城镇化水平由5%提高到28%,成为了带动和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农副产品、信息、人才流和商贸集散中心。

四是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可持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强化依法行政、利益导向、村民自治和生育文化建设,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6%以内;加大对教育的关注力度,主动出击争取资金,整修中心小学,新修基点村校,普及义务教育,使全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99%,真正地体现了最好的房子、最优美的环境、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5%,农民就医报销达2万多人次,报销金额达到130多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无钱看病、看不起病的问题;高度关注困难弱势群众,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惠农、支农、强农政策,将全乡800多万元直补、惠农资金全部落实到了农民手中。利用各种特别是村校的闲置资产改造建设3处、可容纳100名农村“五保”集中居住的场所,建立健全了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居住或供养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制度,全面实施“五位一体”运行新机制,整合安全、司法、调解、治安、信访等资源,实行专人值班,流程规范、分工负责、属地管理、定期排查、预警健全、责任倒查运行模式,出现了民心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乡村文化事业日趋活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五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衣、食、住、行、用全面改观,物质生活较为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从贫穷落后到基本解决温饱,目前正在向实现小康目标迈进。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7元,年增长率实现26%,增长率居全县之前列。农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由30年前的不足10元增加到XX年的32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由30年前的不足15增加到XX年的30平方米。全乡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90%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混楼房。乡、村干部、群众思上、思进、思发展,同心、同向、同努力,出现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勇争一流、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二)开县XX年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XX年,是开县发展过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异常繁重的移民搬迁任务、极具挑战的物价结构性上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克难奋进,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生产总值达到1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82亿,增长率16·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6·87亿元,投资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65亿元,增长25·1%;年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48·72和29·61亿元。

二是农业生产势头良好。农业产值达到25·33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7·3%。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为17%,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1,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为17%,县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0%。

三是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2%,新增硬(油)化公路208公里,完成农村人行便道120公里,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549处,新建沼气池6800口,带动“三改”5000户,农网改造覆盖面达70%,建成康居农房620户。

四是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12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森林覆盖率达39%。

五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40余项,国家授权量达23项。化解“普九”欠债4121万元,改、扩建校舍9万平方米。创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3个、合格村卫生室93个规范化村卫生室40个,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改善。“四苗”全程接种率97·1%,住院分娩率83·5%。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文化室148个,送戏下乡80场。人口自然增长率3·65%。

六是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33元,年增长19·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9%,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幅度高于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转移农村劳动力49万,劳务总收入30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5万。

从偏僻贫困的三汇口乡、开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可以看出,是全县各乡镇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市、县的方针政策同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发展条件,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的结果,更是全县各乡镇组织乡、村干部真抓实干的具体体现。

对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相比较,在审视市情、县情、乡情和民情的基础上,我认为目前乡镇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思想保守型:个别干部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紧迫感和事业心;个别干部面对工作没有激情,精神不振,面对困难畏首畏尾,工作消极;个别干部无所作为,四平八稳,缺乏干大事、干成大事的勇气和魄力。

二是工作模糊型:个别乡镇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个别乡镇干部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对工作情况掌握得不很清楚,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政策水平不高,真抓实干的力度不大,工作长期没有起色、打不开局面,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推进和真抓实干的实际效果。

三是作风漂浮型:个别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方法简单,服务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对现代农业产业化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个别事业单位服务工作人员上班不到岗、不到位;个别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通,有的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干群矛盾突出,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四是环境驱使型:个别乡镇办公条件简陋,住宿条件差,生活环境长期处于艰苦状况,精神文化设施缺乏,生活单调;个别乡镇财政运行艰难,干部工作难、工作苦、待遇低,不调动、老龄化等问题突出,知识化不够。由此造成干部工作不安心、不尽力,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有走心、无守心,致使乡镇工作被动落后。

五是对象失控型:当今年轻一代的农民思想活跃,与老一代农民相比,集体观念相对淡薄,参与公益事业建办方面积极性不高,再加之近年对对农民教育管理失之过宽,导致乡村公益事业建设十分困难,有的农民在国家实施的重点项目建设中,漫天要价,东阻西挠,向当地政府施加压力,影响项目建设,给乡镇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农村党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由于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致使先进实用技术很难推广,骨干产业开发进展缓慢。

上述存在的这五种类型,是我们发展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既有历史、自然、资源、区位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更有体制、机制、技术、资金等中观因素的束缚,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乡镇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

三、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认识发展、指导发展、实践发展的重大思想武器,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和工作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切实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以乡镇党委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提升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证。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促进科学发展。

一、规范管理,着力探索新途径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分析乡镇工作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使乡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按照“打基础、谋长远,高标准、快速度,抓落实、做到位”的要求,健全完善乡镇工作运行程序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乡镇工作职能及其工作范围,创新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学、不理性、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努力推进乡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综合考核的原则,用新的标准去检验工作实绩、衡量发展成果、引领发展方向,真正形成一套完善的以实绩排名次、凭贡献定奖惩、按发展论功过的综合评价机制。在确定对乡镇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时,应根据乡镇的自然条件、发展基础、资源状况等进行分类,对每类考核排名前茅的乡镇给予重奖,对符合条件的领导干部优先重用提拔;对每类考核排名未位的乡镇实行诫免,必要时应对党委、政府班子进行重新组合,不称职或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实行诫免,必要时应进行降撤职或调离到条件艰苦的乡镇工作。对乡镇领导干部应加大交流力度,坚决打破乡镇、县属单位类别或所谓的级别界限,条件好的要交流到条件差的乡镇或单位工作,差的要交流到好的乡镇或单位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和领导的讲话稿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各项工作不断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

二、发挥优势,着力培育新格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见底,工业发展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和制约明显,加强乡镇工作,促进农业发展,是全县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学发展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举措之一。全县绿色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绝大部分乡镇均以种植粮食、发展畜牧业为主,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特征,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富民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餐饮业、日杂业、物流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园区,培育主导产业,依托各自优势和区位特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分层推进。积极探索把新农村建设做优、经济做强、事业做好、稳定做实的乡镇工作推进模式。调结构、上水平,打基础、谋长远,重民生、促和谐,抓落实、做到位,促进乡镇工作实现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每个乡镇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调特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着力推进“一户一色、一社一园、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高效农业示范片,走名、优、特、新、品之路。充分发挥水、土、光、热等优势条件,努力发展设施精细的农业园区,大力推广城郊服务型、市场带动型模式。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积极构建县城与集镇、集镇与乡村之间的“商品链”、“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交通链”;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园区,推广绿色蔬菜食品供应、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资产、资金,谋划一批项目,建办一批企业,培育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三、深化改革,着力健全新机制

乡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县域经济、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乡镇工作,促进科学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科学理性的态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乡镇改革,切实转变职能,完善发展机制,应把乡镇的主要职能转变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上来。加快完善以乡镇管理为主、行业部门业务指导为辅的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整合现有乡镇事业站所,建立服务优先、依法行政、上下协调、运转顺畅、廉洁高效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不断完善县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推行“乡财县管”、“村财乡代管”、“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五项制度”等,提高乡镇财力保障水平。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在锁定旧债、杜绝新债的前提下,分类进行处置,对公益性债务积极争取政策逐步予以补贴消化;对生产经营性债务按照市场原则协商解决。积极探索农村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把国家投资与群众投资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把责、权、利有效统一起来,把各类项目资金、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结构调整、产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解决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健全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认真研究制定乡、村干部管理意见,突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县、乡之间、乡镇之间和乡镇内部干部管理的交流、轮岗,健全完善乡镇干部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用人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行村干部公开竞选制度。对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农村经验丰富的村干部,要招聘为乡镇干部,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逐年予以提高。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村官”行动应在3年内完成,优化村干部结构,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优化环境,着力打造新平台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靠乡镇来推动,党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靠乡镇来落实,老百姓的利益诉求靠乡镇来解决,保障民生民计各项工程靠乡镇来实现。因此,必须把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作为重点来抓,不断增强乡镇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实施服务工程,着力提高生活质量。高度重视解决乡镇干部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多渠道筹措资金,下大力气改善乡镇政府机关生活服务设施,推行乡镇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努力使乡镇干部的生活条件有明显提升。市、县财政要挤出资金,建立乡镇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基金,每年应给乡镇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改善困难乡镇干部生活补贴,切实为乡镇干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实施扶助工程,着力改善文化生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文明乡风,着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保障。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由县属单位(部门)一对一帮扶乡镇,共同推进乡镇政府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确定帮扶的单位(部门),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乡镇建好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购置一批生活、文化、娱乐等必备的生活学习用品,有效改善乡镇干部的文化生活条件。乡镇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完善图书阅览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综合活动中心和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施,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机关文体活动,丰富乡镇干部的业余生活。三是实施改造工程,着力完善工作条件。加快乡镇政府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办公场所不足的,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抓紧建设;办公场所陈旧的,积极进行整修改造;办公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安排采购添置,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抓好乡镇政府机关院落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化工作,着力建设园林式庭院和文明卫生机关。市、县政府对办公楼用房差的乡镇,要按照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优先的原则,安排资金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共同推进乡镇办公楼建设步伐,努力为乡镇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实施培训工程,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训乡镇干部,在一、两年内使全县乡镇干部普遍到县委党校接受一次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培养更多的有利于搞好乡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上述工程的实施,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生活、福利待遇、综合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使干部在乡镇能够住得下来、安得下心、干得成事,促使他们真正地面向农村、服务基层,想百姓事、谋发展计,尽心竭力为农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五、关注民生,着力构建新关系

科学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乡镇干部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与农民群众联系最紧密、工作最直接,必须牢固树立“为谁工作、为谁发展、为谁服务”的理念,每年办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让人民群众真正获得实惠。坚持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化解民困。问政于民要问得深,问需于民要问得真,问计于民要问得实。从“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等方面入手,全力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加强以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乡容村貌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把农民增收与产业开发、设施配套、环境改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用上放心的药品,在良好的人居环境中生产生活,确保人人过得去,力争人人过得好。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对群众要有真情,视群众为衣食父母,赢得群众的信任;对群众要有真心,真心实意听取群众的呼声,维护群众的利益,赢得群众的拥护;对群众要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假话。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的示范带头和科技入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政策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培养新型农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问题,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产业开发、市场营销对接起来,着力解决生产经营中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在农村深入开展“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热爱公益事业”和“提高致富奔小康本领”的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活动,解决好意识形态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构建密切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六、改进作风,着力提高新水平

乡镇干部长年奋战在农村第一线,在实践中锤炼出了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精神,要用这种崇高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把科学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求真务实上,认真开展“干部作风年”活动,扑下身子,用心干事。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作加快发展、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牢固树立“不勤政就是腐败”、“只要用心、就能干好”、“寻找成功办法、不找失败借口”的理念,切实担负起“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重任,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统筹、高水平推进,做到工作亲自布置,问题亲自过问,矛盾纠纷亲自协调,落实亲自督办,彻底改变遇到问题熟视无睹、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工作避重就轻、面对困难束手无策的状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集中精力抓落实、做到位,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进村入户民情日志”等,做到项目一个一个狠抓、难题一项一项破解、事情一件一件实办,高效率、快节奏地促进工作落实,真正在抓落实上作表率、创实绩、促发展。

标签:乡镇 调研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