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方案 > 实施方案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通用23篇)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

事故发生后,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各地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编制和完善相应操作规范,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为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现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通用23篇)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要以事故教训为鉴,督促企业全面查漏补缺,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涉爆粉尘、使用煤气(燃气)、液氨等危险化学品的工矿商贸企业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复工复产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设施“三同时”、重大危险源、危险场所和重点部位、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管理等情况。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

二、开展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指导督促有关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开展一次专题教育培训。各地要利用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普及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安全常识和科学施救知识。企业要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二是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严格按照《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等规定要求,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外包队伍管理制度。

三是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演练。督促企业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防护设施、检测仪器、救援装备。完善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加强演练,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三、严格监督检查,切实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审批作业制度不落实、应急管理不到位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各地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以《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xx版)》为监督检查重要依据,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三违”现象突出等问题,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情节恶劣的企业,要列为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监管对象。各地安委会办公室落实情况于5月31日前报省安委会办公室。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诺单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卡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制度汇编

1范围

本制度汇编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本制度汇编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T18664-20xx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3.1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c)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d)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e)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g)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2)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3)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4)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3.2作业负责人职责

a)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b)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c)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3监护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c)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e)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f)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g)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现场应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见附件1)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3.4作业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c)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e)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f)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g)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3.5承包管理

a)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b)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c)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利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检修、处理临时设备故障时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部门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

a)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b)部门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安全许可证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c)部门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d)该安全许可证至少一式三份,一份交公司安全部门存档,一份由施工人员保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主管部门兼职安全员保存,许可证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e)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2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a)设施名称: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对象;

b)作业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涂刷防腐涂料等作业种类,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

c)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必须本人签名;

d)监护人员:

1)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

2)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和沟通;

3)作业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4)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

5)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时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

e)作业负责人:作业负责人应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

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1职责

5.1.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5.1.2化学供水组负责取样分析及数据填报。

5.1.3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制定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5.2管理范围

包括在生产区域内进入或探入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作业。

5.2.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5.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5.2.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5.2.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2.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5.2.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a)《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

1)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

2)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

3)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b)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

c)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部门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公司分管生产领导批准方可作业。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d)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e)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24V以下。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动火动焊许可证”,不得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代替;

f)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

g)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

h)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出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

i)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

j)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k)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实施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l)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吸气口应置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处,并有人监护;

m)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5.2.7其它非生产区域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6.1总则

6.1.1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6.1.2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6.1.3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6.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

6.2.1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6.2.2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d)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e)有关事故案例等。

6.2.3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6.3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

6.3.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6.3.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6.3.3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a)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b)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c)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6.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6.4.1检测

a)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b)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

3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

c)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d)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e)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6.4.2危害评估

a)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b)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c)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6.4.3通风

a)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b)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6.4.4防护设备

a)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b)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c)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6.4.5呼吸防护用品

a)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20xx《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b)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4.6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a)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b)应急通讯报警器材;

c)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d)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e)应急照明设备;

f)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7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7.1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

副组长:安全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应急救援组名单:见附录B

7.2职责

a)组长:

1)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

2)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

3)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

4)指挥现场救护。

b)副组长:

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c)组员:

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

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7.3预防与预警

7.3.1危险源监控

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兼职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7.3.2信息报告与处理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7.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7.3.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7.3.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录C。

7.4应急响应

7.4.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7.4.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7.4.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7.4.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7.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7.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7.5.2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7.5.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7.5.4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项目部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现场人员突发事故疏散路线图)

7.5.5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动员工程项目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7.6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7.7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7.8信息发布

应急救援组长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

7.9后期处置

7.9.1善后处置:

项目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7.9.2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由安委会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

a)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b)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c)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e)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f)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7.10应急物资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7.11培训与演练

7.11.1培训:

应急小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b)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c)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d)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7.11.2演练

根据有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并对预案进行评估,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7.12奖励与责任追究

7.12.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依据法律、项目部及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a)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b)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c)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d)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12.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挡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

a)属于违反公司有关规定的,由公司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b)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c)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8.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8.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8.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8.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8.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8.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8.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8.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8.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8.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8.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8.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8.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8.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8.17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四、有限空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五、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告知牌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2

1.目的、范围

1.1为了使作业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熟悉现场安全作业条件,避免和预防作业人员发生触电、烫伤、窒息、中毒、爆炸、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独山子区房屋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2.定义

2.1有限空间定义:是指进出口受限制但足够容纳人员进入并执行作业,或自然通风受限,空间狭小,不适于作业人员持续停留的空间。如进入或探入塔、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地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有可能集聚的场所。

2.2非常规有限空间(或称特殊有限空间):是指有限空间内的作业环境未达到或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能够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触电、爆炸等人身伤害的受限空间。

2.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即为非常规有限空间作业(或特殊有限空间):

2.3.1氧气浓度低于19%(V/V)或高于23%(V/V)的有限空间;

2.3.2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高于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的10%的有限空间;

2.3.3CO浓度高于30mg/m3的有限空间;

2.3.4硫化氢浓度高于10mg/m3的有限空间;

2.3.5温度大于40℃的有限空间;

2.3.6从进入点计,距离超过20米的有限空间;

2.3.7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伏电压的有限空间;

2.3.8夜间进行作业的有限空间;

2.3.9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新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加剧原有危险有害因素的有限空间,如涂装、除锈或清理尚有残留物的反应釜、油罐和下水井等;

2.3.10进入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

3.职责

3.1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开展工作危险性分析,制定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措施,确定作业人员,指定监护人员现场监护,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证。

3.2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拟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工具、安全应急措施等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作业。

3.3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3.4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工作危险性分析和有限空间作业票进行审批,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监理。

3.5安全监理人员负责每天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上岗证进行确认,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班前活动及相关记录进行检查,对作业许可证进行核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和手续不全的,立即督促其办理和整改。

3.6建设单位应当向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供供水、供气、供电等地下管线和水文地质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支付保证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督促其费用的合理使用。

3.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的职责,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现场存在无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未进行教育及严重安全隐患的,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有限空间的潜在危险:

4.1.1有限空间内施工时采用或产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材料和粉尘等危险。

4.1.2作业现场环境温度和作业时间的控制,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氧气含量。

4.1.3金属容器或潮湿环境的用电设备和人员安全。

4.1.4逃生通道和安全路线指示标识。

4.1.5其他作业可能给有限空间带来的危险。

4.2进入有限空间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4.2.1有限空间作业共分为四级,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的为一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的为二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为三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为四级有限空间作业;其中一、二级有限空间作业为特殊有限空间作业。

4.2.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提前24小时申办《有限空间作业票证》。有限空间作业票证的最长期限为24小时,特殊有限空间作业票证的最长期限为8小时,如作业票已到期限,作业尚未完成,还必须重新申办续票手续。

4.2.3施工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根据现场作业存在的危险和所采取的措施负责对作业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2.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消除,无法排除的加强隔离、预防。

4.2.5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监护,监护人员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并有明显标记。

4.2.6作业现场出入口处必须设置禁止或警示标志和风险标识,将存在的危险告知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

4.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3.1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确保采取以下措施:

设备和工具应可靠接地和固定,以防止产生静电火花。

进入密闭空间前必须进行适当地通风或增设换气设备。

特殊空间必须隔离所有电气和动力源。

有限空间内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金属容器或潮湿环境须采用电压不超过24V的安全行灯。

进入有限空间前一小时内,对氧含量和潜在的有害空气进行相关气体检测(氧气百分比不低于19%,并且不高于23%)。连续作业4小时,应对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再次进行检测。

施工单位必须制定救援预案,所有人员应熟悉救援预案的内容。

在作业场所适当的地方安装安全警示牌和防护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根据作业性质和环境变化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必要时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合适的呼吸面具和设备。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必须接受过呼吸设备使用培训,且考核合格。

动力电缆、焊接电缆、氧/乙炔气的设置应符合安全要求,且不得防碍人员安全通行。

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携带呼吸设备,一旦需要立即穿戴。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无法通视时,必须定时保持联络。

现场至少应备用两套合格的呼吸设备和救援设备。

4.3.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救援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系方式。

不见批准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作业。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符不作业。

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劳动防护着装和工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张贴经批准的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票。

监护人对“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停止作业。

监护人必须对进出有限空间的人员以及运进有限空间所有设备和工具做好记录,并在出入口处张贴相关信息。时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作业期间不得擅离岗位,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查找原因,如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

4.4有限空间内的动火作业

4.4.1有限空间内的动火作业要同时申办《有限空间作业票》和《动火作业票许可证》,实施工作危险性分析。

4.4.2作业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检测有限空间是否存有可燃的/有毒气体及氧气含量。作业过程中至少保证4小时一次的检测,必要时增加检测频次。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浓度超标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4.4.3制定通风方案,确定合适的排气口用来排出动火区域的烟气和有害散发物。并不间断地提供持续的和足够清洁的气源。

4.4.4乙炔和氧气瓶必须放置在有限空间外。当由于某种原因暂停工作时,必须将供气软管与气瓶断开或将工具带出有限空间。

4.4.5有限空间内应始终保持整洁有序。所有不必要的材料都必须从有限空间内清除。

4.5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的编制要求

4.5.1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的编制内容:工程概况—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的建立情况—针对拟采用的机械设备管理情况—对各种拟采用材料有毒有害性进场检查验收方法—具体的施工方法及对可能发生事故的防范措施—施工作业现场环境注意事项—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对上述工作在落实时的保障措施。

4.5.2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由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编制出该项工作的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并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项目部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个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都明白该项工作有哪些危险性,自我防护的措施等。

5.附件:有限空间作业票许可证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3

根据邯郸市教育局(邯教基第15号文件)《关于在中小学推行“效能作业”的通知》精神,为纵深推进市教育局“校本革命”号召,为提高作业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解决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校及时召开了校务会议,特制订《邯郸市第十中学“效能作业”管理与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效能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效能作业”就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经过自主设计,体现自身特色,适合学生学习需要,有效检验教与学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作业。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保障;是教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难点和弱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提高作业效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环节;是深入落实“课业革命”的具体体现;是“强力提升能、创建新课堂”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充分认识“效能作业”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各个环节,确保“效能作业”的针对性、目的性和高效性。

二、“效能作业”编制的原则、方法

1、编制原则

“效能作业”要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所有知识的理解、巩固、运用能力,以实践精炼、高效为目标,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作业,拒绝不经过设计的作业、惩罚性作业、低效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编制“效能作业”要符合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校本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科学编制各学科、各年级作业。

——系统性原则:与学生的预习及课堂学习重点的巩固、难点的突破相结合,统筹考虑,统一设计课前预习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巩固和提升。

——多样性原则:作业可设置为知识型、活动型、信息型、口语型、实践型等,突出对知识的'巩固和创新思维的形式,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层次性原则:根据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状况分为必做、选做、思考三个层次的作业,既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又要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和一时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校本性原则:“效能作业”要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实际情况,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作业设计。

2、编制方法

一是形式:“效能作业”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两种。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是作业本形式,也可以是网络公布作业题、手抄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每一学科的“效能作业”都需上交学校(教务处)集印成册,以作业本的形式供师生使用。

二是内容:“效能作业”的内容一般要体现课前预习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课后作业在一般性作业的同时,要有拓展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是总量:严格按照《河北省中小学管理规定》中对作业的时间要求,控制学生的作业量。

四是题库:以学科为单位,通过广泛搜集、研究大量的题型,建立学科题库,做好对习题、作业精选、精炼的工作,以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方式制定基本题库,集体编制本学科各年级的“效能作业”。

三、加强“效能作业”的使用与管理

1、建立“效能作业”编制管理机构和推进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刘俊海

领导成员:刘磊石翠霞乔庄刘国静王志国

管理机构成员:语文:刘国静刘会平张志坡

数学:李素林梁亚英付尚英

英语:石翠霞赵辉胡国华

理综:乔庄王志国段爱华程影雪张学庆文综:张士路贾丽平张忠清王立坡

计算机:甄玉洁

2、各部门“效能作业”分管任务:

(一)领导推进小组职责

(1)建立定期督导检查机制,对“效能作业”阶段性工作推进情况、运行情况、落实情况,以及教师对“效能作业”的运用、批改进行督导检查。

(2)负责“效能作业”推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把推进“效能工作”作为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亲自部署,亲自督导检查,为“效能作业”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3)设立专项经费,确保相关处室对“效能作业”工作的需要,帮助学校完善“效能作业”,增强作业的连续性、实用性、统一性和创新性。

(4)成立纪检监察部门,对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坚决制止借机乱收费行为。

(二)师训科研处职责:

(1)负责制定学校“效能作业”实施方案和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

(2)负责各学科“效能作业”编制工作的理念灌输及工作部署。

(3)负责组织开展各学科“效能作业”实效性研究工作。

(4)负责组建各学科“效能作业”的集体备课检查工作。

(5)负责组建各学科“效能作业”基本题库的检查工作。

(6)负责建立“效能作业”统一使用和完善提高的长效机制

(三)教务处职责:

(1)制定“效能作业”在使用中的具体职责、使用程序及奖励办法。

(2)明确专人负责对“效能作业”的监督工作,确保“效能作业”的正常使用。

(3)设立校长信箱、公示学生家庭作业等方式,接受社会、家长对学生作业管理的监督,提高作业使用的效率。

(4)负责收集各学科“效能作业”并组织监管人员进行检查与验收工作

(5)负责印发“效能作业”投入教学使用工作。

四、迅速启动“效能作业”与严格奖惩措施

1、启动工作

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名教师都充分认识“效能作业”的重要意义,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在20xx年6月10日前完成本学期结束前的“效能作业”编制工作,并进行运用。在今年暑假结束前完成下学期的“效能作业”编制,确保新学期正常使用。

2、严格奖罚

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效能作业”编制和使用情况,邯郸市教育局将每年进行评比表彰和培训,并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氛围,推进“效能作业”的深入实施。对“效能作业”工作开展情况,市教育局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不落实、不实行“效能作业”,“效能作业”不规范、不能严格执行或批改作业不到位的将严肃处理。对校长、主管校长及相关中层人员的处理,实行第一次发现并核实的进行诫勉谈话,第二次发现并核实的取消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第三次发现并核实的进行免职处理。教师在实施“效能作业”中的表现也要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必要条件,实行第一次发现并核实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第二次发现并核实的取消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第三次发现并核实的实行待岗培训。对推进“效能作业”不力的部门,在全市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所有评优评先资格。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4

一、编制说明

1.1本方案为为保证池内防腐人员安全、确保工程顺利按期、优质高效地完工,特编制此方案。

1.2该方案主要体现保证工程安全措施管理,在施工中作到优质、安全、快速、环保。

1.3在该工程施工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提高素质,坚持安全第一;深化管理,确保不断改进;严肃法纪,认真执行规范和标准;恪守合同,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工程和服务”。

二、编制依据:

2.1、现场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方针。

2.2、业主及有关部门相关文件要求及安全管理制度。

2.3、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三、编制原则:

严格贯彻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认真履行合同中关于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以人为本,建立文明和谐工地”。

四、安全管理内容与要求

4.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必须对监护人员和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消减风险措施和应急预案;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紧急救护方法等。

4.2、有限空间内施工如需进行分析应由化验室有资质的`分析人员进行。

4.3、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照明应符合安全电压要求,同时遵守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

4.4、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

4.5、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逃生方法,作业过程中适当安排人员轮换。

4.6、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的方法(30KW轴流风机通风),采取自然通风措施时人孔或洞口等腰挂“此处禁止堵塞”的警示牌,采取强制通风措施时电源按钮与配电柜要挂“禁止断电”的警示牌。作业人员可佩带防毒面具等防护器具;佩带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吸气口应避免堵塞,施工时必须有监护人员定时进入有限空间内部检查佩带情况。

4.7、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严禁携带任何火源及易燃易爆物品,有限作业空间内部不得堆放杂物,施工材料要随干随清理,禁止将施工材料及工具留在有限作业空间内部。

4.8、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设备,应严格按规定固定,保证不发生坠落。并设定安全警戒线,严禁闲杂人员进入警戒区域。4.9、易燃易爆物品应集中存放,妥善保管,并做好放火、防爆、防晒措施,同时做好消防准备工作。

4.10、严禁在非工作范围内自由行走,严禁触摸与防腐工作无关的机械设备、电器等。

4.11、安全员及监护人员现场督察施工,发现违章及时纠正、制止。

4.12、出现有施工人员出现意外情况,现场施工人员及监护人员需将

现场施工人员紧急疏散,并将患者及时从有限空间内部转移至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采取应急救护措施,必要时及时送至医院就医。

五、施工安全职责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采取组织、技术、经济等安全生产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分工,特设立现场安全管理小组、监护组及应急救护小组,明确各组职责保证工程安全有序进行。

5.1、监护人的职责

5.1.1、监护人应熟悉设备的工艺及作业人员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得急救知识。

5.1.2、监护人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完善时,有权提出停止施工作业。

5.1.3、监护人应掌握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数量,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并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5.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

5.2.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5.2.2、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各项规定。

5.2.3、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权不进入有限空间内部。

5.2.4、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得作业。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5

一、演练组织单位:

鸿通电子EHS部

二、主办单位:

惠州大亚湾鸿通电子有限公司

三、演练地点:

中水处理站旁

四、演练时间:

20xx年12月22日

五、演练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

六、演练程序:

1、领导讲话、学习受限空间作业基本防护知识

2、事故演练

3、演练总结

七、责任人员安排:

1、指挥员(组长):事故现场负责人或后续救援组织赶赴现场后的负责人员(各1人):

2、救援器材领取、发放各1人;

3、伤员抢救、救护人员2人;

4、负责疏散、警戒人员2人;

5、监护人员1人;

6、伤员1人

八、救援器材:

1、便携式煤气报警器、氧气检测仪各1台;

2、防毒面具2个;

3、警戒带1卷

九、演练过程

以公司有限空间工伤事故为假想事故现场。

1、一名(或多人)人员在罐内因不明原因倒地被发现(现场),监护人员凭经验初步判断作业区域存在有毒气体或缺氧,不敢贸然进入,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拨打电话报告。

报告人:“,现场有人受伤,可能是煤气中毒或缺氧窒息,内部原因不明不敢贸然进入,快来处理。”

项目负责人:“不能冒险进入,保证自身安全,现场监护,等人到来。”

2、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申请提供防毒、隔离防护器具并迅速赶至事故地点,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成立临时救援小组,疏散现场闲杂人员,布置警戒任务,了解事故大致情况,合理安排初期救援(包括现场安装大功率通风设备)。同时,向公司领导、EHS部报告(讲清事故地点、人员伤害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初期救援等情况)并通知甲方安全管理部门。

项目负责人:“EHS部,施工现场发生人员中毒,受伤人员在中水站污泥池中,解救需用隔离式长管呼吸器,快安排人员送来,具体情况稍后汇报。”

“x、x、x、x你们4个人疏散闲杂人员,周边拉上警戒带。去工具房领取轴流风机按上。”

“汇报事故情况”

3、EHS部接到报告后,立即根据现场要求安排人员领取并运送防护器具,迅速成立应急救援小组领取相应器材赶赴现场,同时通知救援领导小组成立事故指挥部并简介事故概况。根据事故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由组长安排通知相应的医疗、消防及监察、管理部门。(EHS部接到报告后的组织安排、通知、汇报、联系等工作均作为假想,现场不再实施)

4、救援过程:

救援人员人戴上隔离式长管防毒面具、安全带,连接救生索,佩戴检测仪器、对讲机,入池。入口处设专人监护并开启大功率通风设备。及时汇报内部检测数值(一氧化碳含量和氧含量)。将受伤人员用绳索绑扎,通知拉人并迅速将伤员转移至通风空旷处,立即展开现场救护工作。

项目负责人:“下去救人,佩戴好防护器材,注意保护自身安全,时刻保持联系。抬人时注意别磕碰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氧含量?、CO含量?”

5、人员救护及心肺复苏:

伤员仰卧,头部尽量后仰。解开脖领处纽扣,清除口腔杂物以保持气道畅通。捏住伤员鼻子,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大嘴,紧包住伤员口唇,尽力将气体吹入伤员肺腔,松开鼻,大约3秒钟再重复一次。胸外按压定位: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沿一侧肋弓向内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向上两横指处。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两手臂伸直,垂直向下,均匀按压。下压深度为4~5cm,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直至自主呼吸恢复或有人替换,应尽力坚持,直至医疗人员赶到。

本次演练以现场救护为重点,救护结束,实际演练即停止,其余过程均在现场讲解。演练应适用于鸿通公司有限空间的事故。所以,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应让参演职工充分领会到,深入了解、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中的防护技能,提高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能力。

十、演练总结

对此次演练进行分析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修订预案中不适合项,归纳总结演练效果,宣布演练结束。

编制:叶主敏

审核: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6

一、 副总指应急救援的组成及职责

〈一〉组织

总指挥:白班;夜班:值班干部

副总指挥:

组 员:

〈二〉职责

1、 总指挥:负责整次事故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

2、 副总指挥: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 组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各工段长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职责是:

1.炼钢工长:负责炼钢工段现场指挥工作;

3.连铸工长:负责连铸工段现场指挥工作;

4.机修工长: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5.电修工长: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6外围工长: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7.工程师:负责抢险抢修现场的技术指导;

二、 应急通讯:

在处理事故时,所有参与抢险抢修人员需保持通讯畅通。如果发现信号不稳定或中断时,应立即运用厂内固定电话或手机及时与总指挥取得联系,并明确说明所处位置。

三、 事故处理预案:

1、 当发生停电事故时,水泵房主控工千万不要慌张,要镇定,南区安全水塔可以大约15分钟的水源,在这期间内主控工完全可以送电后重新启动水泵;

2、 北区在正常情况下,柴油机在停电后可以自动启动,水泵房主控工只要到控制箱操作面板上按下结合离合器的按纽,然后按住升速按纽,直到在速度仪表上显示的转速不能再上升为止;

3、 如果柴油机没有自动启动,可先按一下复位按钮。若再不行,就把转换开关打在手动位置,这时只要手指按下启动按钮,柴油机就可启动

4、 当成功启动柴油泵以后,水泵房主控工应立即将情况汇报当班调度长,并通知转炉主控室及连铸主控室。

5、 转炉主控室接到水泵房的报警电话后,应立即提枪停止冶炼,并立即将该情况通知当班调度,由当班调度长向上级进行汇报。

6、 连铸主控室接到水泵房报警电话后,应密切关注二冷水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在浇钢包内的钢水拉完。

7、 水泵房主控工在柴油机启动完毕后,可适当调节入口处的手动阀门来增加或减少水的压力,以达到设备所需的安全用水。

四、 预防措施与考核

1、 水泵房主控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密切监视安全水塔的水位高度,如有情况要立即报告当班调度长,便于及时处理以消除隐患;

2、 安全水塔的出水管的手动阀门要随时观察、以防有人误动;

3、 每班人员要巡视柴油机的操作箱面板的各开关、指示灯的指示情况。如:选择开关要打在自动位置;电源的钥匙开关要打开;浮充电指示灯是否亮,报警灯是否亮,如亮应及时复位。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7

1.目的、范围

1.1为了使作业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熟悉现场安全作业条件,避免和预防作业人员发生触电、烫伤、窒息、中毒、爆炸、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独山子区房屋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2.定义

2.1有限空间定义:是指进出口受限制但足够容纳人员进入并执行作业,或自然通风受限,空间狭小,不适于作业人员持续停留的空间。如进入或探入塔、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地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有可能集聚的场所。

2.2非常规有限空间(或称特殊有限空间):是指有限空间内的作业环境未达到或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能够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触电、爆炸等人身伤害的受限空间。

2.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即为非常规有限空间作业(或特殊有限空间):

2.3.1氧气浓度低于19%(V/V)或高于23%(V/V)的有限空间;

2.3.2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高于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的10%的有限空间;

2.3.3CO浓度高于30mg/m3的有限空间;

2.3.4硫化氢浓度高于10mg/m3的有限空间;

2.3.5温度大于40℃的有限空间;

2.3.6从进入点计,距离超过20米的有限空间;

2.3.7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伏电压的有限空间;

2.3.8夜间进行作业的有限空间;

2.3.9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新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加剧原有危险有害因素的有限空间,如涂装、除锈或清理尚有残留物的反应釜、油罐和下水井等;

2.3.10进入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

3.职责

3.1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开展工作危险性分析,制定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措施,确定作业人员,指定监护人员现场监护,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证。

3.2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拟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工具、安全应急措施等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作业。

3.3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3.4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工作危险性分析和有限空间作业票进行审批,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监理。

3.5安全监理人员负责每天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上岗证进行确认,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班前活动及相关记录进行检查,对作业许可证进行核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和手续不全的,立即督促其办理和整改。

3.6建设单位应当向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供供水、供气、供电等地下管线和水文地质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支付保证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督促其费用的合理使用。

3.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的职责,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现场存在无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未进行教育及严重安全隐患的,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有限空间的潜在危险:

4.1.1有限空间内施工时采用或产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材料和粉尘等危险。

4.1.2作业现场环境温度和作业时间的控制,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氧气含量。

4.1.3金属容器或潮湿环境的用电设备和人员安全。

4.1.4逃生通道和安全路线指示标识。

4.1.5其他作业可能给有限空间带来的危险。

4.2进入有限空间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4.2.1有限空间作业共分为四级,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的为一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的为二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为三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为四级有限空间作业;其中一、二级有限空间作业为特殊有限空间作业。

4.2.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提前24小时申办《有限空间作业票证》。有限空间作业票证的最长期限为24小时,特殊有限空间作业票证的最长期限为8小时,如作业票已到期限,作业尚未完成,还必须重新申办续票手续。

4.2.3施工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根据现场作业存在的危险和所采取的措施负责对作业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8

一、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组织各类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和全面自查自改。进一步摸清有限空间底数,建立健全管理台账;有限空间涉及的安全生产风险要素得到全面辨识和管控;通风、监测、监控等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装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等全部配备到位;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全部培训上岗;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建立,并严格执行;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促进有限空间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整治范围

此次专项整治范围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行业,以及矿山、化工、市政工程、物业管理、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电力、通信等行业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

三、整治内容

(一)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对有限空间进行确认并登记建档,完善有限空间名称、地点、类型、危险因素、负责人等基本信息。

(二)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有限空间教育培训制度、作业审批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应急管理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外包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外协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三)配齐有限空间安全设备器材。按规定配备有限空间快速检测设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防护设备。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等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

(四)加强作业前准备工作。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由相关技术人员审查通过后,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同意方可实施作业。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聘请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二是必须组织作业前培训和应急演练,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救援要求,避免盲目施救。三是必须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五)强化作业过程安全管理。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设置现场专职安全监护人员,监督作业方案执行情况,始终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不得在作业期间离开现场。二是必须在作业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三是必须采取强制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四是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或连续检测,发现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标准规定限值时,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五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

(六)做好作业后的清理确认。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必须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对因实施作业临时移动或者拆除的设备设施进行恢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共同清点人数、工具等,确认无误后方可撤离作业现场。

(七)强化和规范应急救援。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险情后要按应急预案规定实施科学救援,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问题发生。

四、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自即日起至20xx年12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摸底排查阶段(20xx年1月底前)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按照职责分工,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再排查再摸底,进一步完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台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

以深入推进“双控”机制建设为契机,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进行认真、全面、精准辨识,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管理台账。

20xx年1月底前,各地要完成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台账更新工作,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完成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更新工作,以后每半年更新一次。

(二)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2月至10月)。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0xx年3月底前,涉有限空间生产经营单位要完成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工作。

2.配齐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20xx年4月底前,涉有限空间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按规定配齐快速检测、强制通风、应急照明、应急通讯报警、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和呼吸防护等装备、用品。

3.强化教育培训。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开展系统性教育培训;编制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料和简便易行的作业手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和作业能力及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20xx年5月底前,各地、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实际,通过专项培训、专家授课、警示教育、观摩演练等方式,组织一次有限空间培训。

4.实施风险诊断。以县级为主,统筹开展第三方危害评估或检测,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对各类有限空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以及浓度、数量等进行分析,掌握危险聚集规律,结合作业周期和作业要求,实施精准化管理。20xx年6月底前,各地要组织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完成评估检测工作。

5.深化“双控”机制建设。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以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为主线,精准分析判定每一个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的中毒、窒息、燃烧、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和危害等级,其中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涉爆粉尘的有限空间,一律按照重大风险等级实施重点管控,制定针对性强地消除和控制措施,改进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并及时将有关内容更新至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20xx年6月底前,相关规模以上和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必须完成“双控”机制建设;10月底前,相关中小微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完成“双控”机制建设。

6.加强应急管理。要监督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有关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的认识。20xx年9月底前,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至少要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演练。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

1.严格组织验收。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分级监管的要求,组织企业或者聘请专家开展整治验收,逐一对纳入整治范围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验收,填写《有限空间验收确认表》。市安委办将对验收情况进行抽查。20xx年11月30日前,要完成对涉有限空间企业整治情况的验收。

2.全面进行总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报市安委办。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要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于20xx年12月15日前报市安委办。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市的工作部署上来,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列入重要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应急管理、住建、工信、市场监管、城管、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并要经常深入一线开展检查督查,督促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搞好自查自纠。所有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做到动员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自查整改到位,确保专项治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二)严格执法,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以重大事故隐患、中毒窒息和燃爆事故风险控制为重点,将执法检查贯穿专项整治始终,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企业有限空间辨识、检测、评估存在遗漏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立即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排查治理不认真、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给予上限处罚;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到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坚决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市有关部门要对直属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各县工作落实情况及企业进行抽查执法;各县要对辖区内高危行业企业和其他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其他企业抽查不少于30%。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全过程参与整治工作,督促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要按照“六查六看”的要求自查自纠,对排查出的隐患,列入隐患治理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做到“五落实”,确保按期整改到位。

(三)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有限空间宣传教育作为强化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有限空间的`管理特点和广大作业人员文化低、流动性大、管理松散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同时,要加大新闻媒体曝光力度,及时将典型案例、反面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举报渠道,鼓励企业职工举报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

(四)严厉问责,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安委办将加大对各地、有关部门有限空间专项整治的明查暗访力度,狠抓反面典型,对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地区、部门,进行约谈通报。对有限空间作业整治责任不落实,不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不认真、走形式以及验收不合格的企业,相关的标准化创建、“双控”机制、诚信等级评定等一律不得通过,并依据省政府2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厉处罚。专项整治期间,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9

随着四季度生产旺季到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昨日市安委办印发《佛山市深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称“《方案》”),要求企业主体与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做好各项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市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11日,陕西省安康市恒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发生一起6人中毒死亡事故。“虽然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复杂多变,辨识困难,整治效果容易反复。”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出台《方案》,规范我市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工作。

《方案》明确指出,我市将针对有限空间辨识情况、涉及易燃易爆介质和有毒有害介质等有限空间作业,以及停复产、检维修等特殊时段有限空间作业环节等六项工作开展重点整治,并进一步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动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方案》要求,各区和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督促本地区、本系统负责监管企业再次开展有限空间辨识,全面掌握有限空间数量、类型、危险程度,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础情况表》,逐级上报至所在区对口监管部门。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强调,各有限空间作业企业作为本次专项整治主体,除了要依法配备合格的有限空间作业检测、通风、应急救援等安全设施设备,在有限空间处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外,还需认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作业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作业条件确认,确保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遵守操作规程。

下一阶段,市安委办将深入各区开展强化督导工作,确保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0

1范围

本制度汇编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本制度汇编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58-20__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Z2.1-20_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T18664-20__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3.1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c)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d)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e)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g)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2)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3)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4)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3.2作业负责人职责

a)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b)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c)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3监护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c)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e)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f)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g)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现场应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见附件1)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3.4作业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c)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e)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f)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g)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3.5承包管理

a)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b)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c)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利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检修、处理临时设备故障时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部门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

a)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b)部门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安全许可证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c)部门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d)该安全许可证至少一式三份,一份交公司安全部门存档,一份由施工人员保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主管部门兼职安全员保存,许可证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e)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2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a)设施名称: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对象;

b)作业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涂刷防腐涂料等作业种类,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

c)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必须本人签名;

d)监护人员:

1)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

2)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和沟通;

3)作业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4)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

5)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时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

e)作业负责人:作业负责人应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

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1职责

5.1.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5.1.2化学供水组负责取样分析及数据填报。

5.1.3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制定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5.2管理范围

包括在生产区域内进入或探入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作业。

5.2.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5.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5.2.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5.2.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2.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5.2.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a)《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

1)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

2)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

3)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b)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

c)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部门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公司分管生产领导批准方可作业。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d)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e)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24V以下。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动火动焊许可证”,不得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代替;

f)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

g)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

h)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出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

i)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

j)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k)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实施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l)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吸气口应置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处,并有人监护;

m)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5.2.7其它非生产区域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6.1总则

6.1.1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6.1.2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6.1.3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6.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

6.2.1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6.2.2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d)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e)有关事故案例等。

6.2.3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6.3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

6.3.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6.3.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6.3.3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a)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b)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c)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6.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6.4.1检测

a)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b)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

3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

c)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d)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e)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6.4.2危害评估

a)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b)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c)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20__《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20_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6.4.3通风

a)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b)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6.4.4防护设备

a)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b)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c)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6.4.5呼吸防护用品

a)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20__《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b)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20__《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4.6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a)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b)应急通讯报警器材;

c)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d)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e)应急照明设备;

f)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7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7.1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

副组长:安全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应急救援组名单:见附录B

7.2职责

a)组长:

1)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

2)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

3)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

4)指挥现场救护。

b)副组长:

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c)组员:

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

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7.3预防与预警

7.3.1危险源监控

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兼职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7.3.2信息报告与处理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7.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7.3.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7.3.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录C。

7.4应急响应

7.4.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7.4.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7.4.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7.4.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7.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7.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7.5.2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7.5.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7.5.4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项目部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现场人员突发事故疏散路线图)

7.5.5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动员工程项目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7.6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7.7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7.8信息发布

应急救援组长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

7.9后期处置

7.9.1善后处置:

项目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7.9.2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由安委会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

a)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b)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c)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e)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f)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7.10应急物资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7.11培训与演练

7.11.1培训:

应急小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b)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c)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d)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7.11.2演练

根据有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并对预案进行评估,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7.12奖励与责任追究

7.12.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依据法律、项目部及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a)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b)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c)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d)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12.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挡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

a)属于违反公司有关规定的,由公司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b)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c)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8.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8.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8.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8.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8.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8.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8.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8.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8.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8.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8.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8.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8.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8.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8.17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1

全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自即日起至10月15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摸底排查阶段(8月20日前)

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台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要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进行认真、全面、精准辨识,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管理台账。8月20日前,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完成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台账更新工作,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完成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更新工作,以后每半年更新一次。

(二)集中整治阶段(10月8日前)

1.深化机制建设。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精准分析判定每一个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的中毒、窒息、燃烧、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和危害等级,制定针对性强地消除和控制措施,改进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并及时将有关内容更新至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8月底前,各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必须完成改进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应急预案和风险告知等工作。

2.加强应急管理。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监督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按规定配备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定期进行检验、维护,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有关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的认识。9月15日前,要督促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至少要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演练。

3.开展执法检查。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以控制中毒窒息和燃爆事故风险为重点,将执法检查贯穿始终,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对辖区内、系统内、行业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

4.强化宣传教育。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针对有限空间管理要求和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殊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广泛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开展系统性教育培训。要针对广大一线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松散、思想麻痹大意、违章作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9月15日前,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通过专家授课、警示教育、观摩演练等方式,组织一次本辖区、本系统、本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专项培训。

(三)验收总结阶段(10月15日前)

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组织企业或者聘请专家按照标准,逐项对有限空间台账更新、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警示标识等开展现场验收。县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各单位验收情况进行督查问效。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县教育局有关作业改革的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升教学效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作业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刘俊民

副组长:李成银 张金华

组员:董燕 田家英 王明芳 霍玲玲

三、改革目标

1.通过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总结与提炼,逐步形成校本化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评价、辅导和检查等体系。

2.学科作业布置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学习方法及能力的拓展,做到作业数量少、质量优、效率高。

3.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能够整体规划,科学选题,加强指导,做到实践有收获,研究有创新。

4.作业评价科学高效,针对性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作业布置要坚持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情况,建立作业的自主选择机制,给予学生选做各类作业的权力。

2.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作为学生学习形式的延伸,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应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在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3.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基础巩固性作业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对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倡导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博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基本内容

(一)作业改革涉及的学科

作业改革主要涉及语文、数学和英语,其它学科不留书面作业,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布置口语性、活动性和实践性作业。

(二)作业量及作业时间调控

低年级(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除语文、数学和英语外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和英语书面家庭作业应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三)作业设计的改革

作业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是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前者必须精谋,才有后者的巧练,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活动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探索者

活动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实物现象、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这种作业能彻底改变作业简单重复的弊端,使作业由以往的单调、枯燥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2.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成功者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在作业的提供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3.设计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协作者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学生与家长合作,一来让学生有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父母对孩子的监督作用。生生合作,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我们定期布置学生合作性作业,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合作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4.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解题方法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题目答案开放,对同一道题目有多种方案的可能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5.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做知识的建构者

由学生自编自做作业。指导学生自编作业,既可合作编写,也可独立编写,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编作业过程中学会了知识运用、归类和整理,编题后的自做,又巩固了知识。

6.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研究者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原理的启发下,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设计探究性作业。它是面向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7.设计童趣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爱好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各科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知识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爱好者和主动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四)作业布置的改革

要使精心设计的作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方式,讲究技巧。

1.以第一人称布置作业

方法:用第一人称来布置作业,如:将“抄词语4遍”改成“我要抄词语遍”,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做作业前考虑一下:我抄几遍可以掌握词语?优点:可以激发学生这样一种主体意识:学习是我的任务,我要学会,我能学好。这样布置作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分层布置作业

方法: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由教师指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3.让学生自选作业

方法:老师按教学内容提供适量的作业,只布置一个完成作业的最低量,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特点:学生自由选择,可改善作业效果,让学生享受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4.由学生自编自做作业

方法:指导学生自编作业,既可合作编写,也可独立编写,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特点:学生在编作业过程中学会了知识运用、归类和整理,编题后的自做,又巩固了知识。

(五)作业批改的改革

1.注重作业的两次批改

一次批改即学生上交作业的第一次批改,二次批改指一次批改后教师将作业反馈给学生,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矫正然后上交,老师对学生的矫正进行再次批改,若还存在问题的则进行面批,直到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2.符号批改与文字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写上评语,其实所有学科在平时作业本上加点评语也能收到很不错的效果。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些鼓励性评语:“你虽做错了,但字写得有进步”、“你的表现真让我惊喜”等。这些评语对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如在在做得好的地方加一个笑脸等等。这样的评价可让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种乐趣,教师的一个钩,一个评语,一个图标都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源泉。

3.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册

教师要研究性地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发生差错的原因,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册,就是在每次批阅作业时简要记录下典型的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感想,以加强作业评价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

(六)作业评价的改革

作业评价关系到作业布置的成效,要采取多样的作业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我校的作业评价工作从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和学生的作业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ABCD四个等级。评价检查被评为后两个等级的教师和学生,学校将对其提出批评,并要求其立即整改。

1.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完成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各学校要针对作业特别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过程记录表、评价表等,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过程,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评价结果呈现与反馈

评价结果的采用等级呈现,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出改革与完善的建议。评价结果的反馈既要反馈作业质量等级,也要反馈发展建议;反馈的形式根据作业的特点,可以书面反馈,也可以口头反馈。

六、激励机制

学校制定作业评价办法,每学期两次对作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学期末组织作业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提高教师积极参与作业改革的积极性。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3

1.目的

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在医院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部门和岗位适用。

3.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有限空间作业责任制

4.1科室负责人、管理人员、班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4.2职责

4.2.1科室负责人职责:科室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为有限空间作业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2.2科室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2.3班组负责人职责:

(1)在安排有限空间作业前,认真研究布置操作方案,如对操作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反映暂停作业,不得有误。

(2)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向科室负责人、管理人员报告,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

4.2.4作业人员安全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符合要求后,进入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5.1通风

5.1.1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5.1.2发现通风设备故障停止运转,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5.1.3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后方可进入。

5.2照明

相应部门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燃性粉尘时,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5.3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6.1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科室管理人员、班组负责人在对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作业。

6.2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6.3有限空间作业前,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6.4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6.5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7.有限空间作业外包管理要求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施工作业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4

1事故风险分析

1.1作业现场风险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有限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 18%或者存在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时,可能造成中毒事故、缺氧窒息事故。

1.2事故征兆

1.作业人员缺少个体防护用品。

2.作业前未采取送风设备对有限空间送风。

3.虽送风但未检测有限空间氧气含量而进入作业。

4.监护人员与作业人员未约定或缺少联络方式。

5.未配戴防护用具抢救。

1.3地点或装置名称

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有限空间本身具有进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特点,其作业环境易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中毒,在有限空间环境下作业是危险的。可能发于前处理清洗池、污水池、消防水池、电梯井道、隧道烤炉;化粪池委外清理,同时不允许下池作业,故不列入。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班组长和工作人员组成,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任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班组长任副组长。现场负责人不在现场时,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

2.2工作职责

(1)工作人员职责

①发现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停止设备设施运行;

③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④报告班组长或现场负责人;

⑤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班组长职责

①接到工作人员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②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立即上报现场负责人;

④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①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②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如果伤者伤情严重需送医院治疗时应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④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应急处置

3.1应急程序

1)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应急处置人员到现场救援。

2)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一旦产生,该方案即启动。

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一步扩大时由现场指挥员或理级主管宣布启动应急响应升级

3.2应急处置措施

(1)抢险救援:

1)现场应急指挥员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正压式或长管或空气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3)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动物(如白鸽、小鸡、鸭子等)试验方法或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4)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个救援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5)发现有限空间有伤害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

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部位。

6)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2)伤员现场救护:

中毒急救

1)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3)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医生处理。

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通风处新鲜空气。

2)视情况对窒息者供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送医院处理。(打 120 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2.充分自用救援器材,不得冒险蛮干。

3.对所有中毒、窒息事故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抢救。

4.作业过程保持连续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离所有作业人员。

5.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中毒、窒息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6.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应注意首先清除中毒、窒息者口中的异物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落实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着力解决我县工贸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政策法规知识不足、安全操作技能差、现场危险辨识不到位、管控措施落实不力、应急处置演练不够、审批制度执行不坚决以及各项防护装备不足等问题。以三项制度为抓手,建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层层落实的有限空间作业机制,使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坚决杜绝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和场所

(一)整治行业: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四大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单位。

(二)整治场所:企业涉及作业人员进入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不能长期在内工作、自然通风条件不良等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区分为: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清理浆池、沉淀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涉及有限空间内容见《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

三、工作重点

(一)健全安全管理

1.企业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安全审批管理。

2.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进行充分辨识,全面掌握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对有限空间风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基础台账,并及时更新完善。

3.企业应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并有完整的培训记录。

4.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和救援技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二)规范作业现场

1.企业应在有限空间出入口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保持出入口畅通,并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有一名监护人员。

3.企业应按规定保证安全投入,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通风设备、呼吸器、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并定期检测维护。

4.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应当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管理制度,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要进行安全交底,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对作业安全负主体责任。

(三)落实条件确认

1.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履行审批手续。

2.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并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3.必须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

4.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3月—4月)。各企业要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做好安排部署工作,要通过会议、发布公告、媒体宣传等形式,使企业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要摸清有限空间作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企一档”,明确分级分类监管职责。确保每一家企业、每一个有限空间均纳入监管范围。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5月—7月)。企业要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自查)表》(见附件2)内容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并及时将本企业执行有限空间作业有关规定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落实情况整理汇总备查。

第三阶段,检查督查阶段(8月—10月)。各科室按照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对企业自行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特别对涉及冶金煤气管道、水泥窑炉、纸浆池、酿酒池、腌渍池、污水池、电解槽等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整改情况。认真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自查)表》、《工贸企业附属污水处理系统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专项检查表》(见附件3),对排查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各科室和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前将《冶金等工贸行业重点监管工作(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季度统计表》及时上报经信委安全办。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12月)。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分别于6月18日前、11月18日前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报县安监局安全监管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整治工作,我委成立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明确检查范围、实施步骤和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经信委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监督、指导,督促系统工业企业开展工作。

(二)加大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传媒作用,通过事故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大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及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职工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爆炸事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消除因施救不当、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或引发次生事故。

(三)坚持统筹兼顾。各企业要把有限空间作业违规、违章行为作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重点之一,要抓住企业有限空间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部位、场所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要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四)严格责任追究。通过检查、暗访抽查等方式,加大对有限空间作业的检查力度,将有限空间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对不认真开展专项治理的,要公开予以通报;对存在违法行为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从严处罚;对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严肃追究企业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6

一、目标

所有高空作业做到无人员伤亡并减少损失。

二、指标

人员伤亡为零

三、控制措施

1、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准上岗,其他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在高于3米的作业时,必须系安全绳,必须戴安全帽;

3、在高陡斜坡、冰冻及泥泞的地方作业,应注意防滑,严禁在同一根安全桩上系几根绳和在一根安全绳上拴几个人。

4、在高空作业时,应配带安全带,设有防护网,防护栏等必要的防范用具。

5、禁止野蛮施工,对违反操作规程的指挥,实施人员有权拒绝执行。

6、机械在高空作业时,必须遵守安全技术交底规范,应熟知机械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做到安全使用,安全施工。

7、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

8、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9、在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用具结构必须牢固可靠,使用必须正确。

10、各类手持机具使用前应检查,确保安全可靠,洞口临边作业应防止物件坠落。

11、施工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严禁在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行走。

12、高处作业时,所有物料应该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或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13、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都要及时清理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保持作业走道畅通。

14、高处作业时,不得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15、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应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拆卸作业要在设有禁区、有人监管的条件下进行。

四、应急措施

1、成立应急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配备急救车辆一辆,面包车两辆。

3、与当地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保证“绿色通道”畅通,联系电话:民和医院120。

4、成立临时急救组配备急救箱及所需急救药品。

5、加强岗前和运行中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高空作业人员认识到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负责高空作业的'各部门负责人,要对员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做到勤检查、早发现、早治理、早整改,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

五、应急响应

1、如发生突然事件,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采取抢救措施。24小时值班电话()。

2、领导组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

3、抢救人员立刻送往医院抢治,不能拖延时间。

4、查明事故原因,对事故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总结、评估和处理。

六、资金投入

1、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帽、工作服、手套、防护用品等),金额元。

2、消防器材3000元。

3、培训考核特殊工种人员3000元。

4、急救设施(救护箱、氧气袋、药物等)1000元。

5、其它(体检等),金额3000元。

总计投入金额元。

七、职责与权限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实施。

3、项目经理:张和平负责预案资金的监督、实施。

4、财务部长:赵严征负责抢险物资资金到位。

5、材料部杨钧负责各类物资的购进,严把质量关。

6、安全员:董国才负责组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八、实施阶段

整个项目工程始末、从起始到工地转移。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内容

第二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二)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

(三)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四)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生产办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

(二)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

(三)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四)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应取样,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GBZ1—20x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五)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票,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八)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生产办批准;

(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十一)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

(十三)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人员亲自监护,并进行定时监测;

(十四)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十五)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十六)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车间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第四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一次全面检查,凡是取样分析不合格、无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实和工具行灯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均不准进入内部作业。

第五条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应打开设备的所有手孔、人孔、风门、烟门,保持设备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向设备内通风;对于通风不良、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要进行间歇作业,不准强行连续作业。

第六条进入罐、容器、塔、井内作业时,应按作业点的高度或深度搭设安全梯或配备救护绳索为应急救离使用,在作业中严禁向外投掷材料,以保证作业安全。

第七条进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要按要求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第八条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应清理衣兜,禁止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所带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须登记清楚,作业结束后应一一清点,防止遗留在设备内部。

第九条在清理设备容器内的可燃物料残渣、沉淀物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碰撞且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第十条作业中断时间在150分钟以上或作业条件发生改变,需继续进入内部作业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作业者要严格按照作业票规定的时间进入内部作业。

第十一条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共同对设备容器内外进行检查,双方确认无问题,且均在作业票上签字后,方可封闭人孔。

第三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8

(一)提高思想认识。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广、行业部门多,从业人员大都是体力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差,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且施救不当极易造成事故后果扩大。今年下半年我省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将有限空间作业作为安全生产检查必查项目和风险防控重要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范有限空间事故发生。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坚持把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专项整治的核心,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全过程参与整治工作,督促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三)坚持统筹实施。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应急管理,切实提升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与标准化作业能力,特别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避免盲区施救发生。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存在问题隐患的,要立即下达整改指令,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

(四)严格责任落实。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于每周四下午17:00前将本周工作开展情况报县安委会办公室,县安委会办公室将持续加大有限空间专项整治明查暗访力度,对发现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单位,将及时按照县纪委监委《安全生产线索双向移交制度》要求,将有关责任人、责任单位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问责。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19

为认真汲取以往受限空间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教训,全面落实受限空间作业审批流程,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在实处。针对受限空间事故发生暴露出的问题,各战区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以发现问题,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突发事件现场各部门协同能力为目标,开展由战区总经理亲自参加受限空间作业和演练活动。截至到今日,暂未出现受限空间伤亡事故。

一、成果主要内容

此次应急演练真实地演示了污水区、集粪蛟龙池、猪舍地沟等受限空间作业标准流程、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流程及救援过程,同时展示了各战区内部救援与社会外部救援有效结合流程,整个演练,预案充分,部署周密,环节紧扣,有序开展。面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反应迅速、各部门团结一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现场井然有序,取得预期效果。使全员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的`理念,提高了对安全隐患排查“零容忍、全覆盖”和超前防控重要性的认识,为新形势下有效防范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各级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夯实安全责任,护航安全发展。

二、分工明确,准备充分,方案完善

各战区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各战区成立应急演练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安全管理人员在战区总经理的指挥下,按照“零容忍、全覆盖”的原则全面排查潜在风险点,并制定防控措施。逐细节反复推敲、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方案》。战区安全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履职,认真做好应急演练现场布置、进行演练筹备等工作。将预案印发各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员,明确各自在预案中的角色和职责。

三、各战区演练完成情况

目前12个战区总经理已参加受限空间作业或演练,其中海外战区由于战区总考察推进菲律宾项目并未开展,本月将会完成此项活动。

于此同时,各分子公司总经理也积极参与其中,已有41位战区总经理参加受限空间作业或演练,剩余分子公司将按时间节点开展此项活动。

四、亮点及推进计划

1、通过本次活动,所有参与人员对受限作业空间安全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对作业时提高了如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组织急救能力,对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在模拟救援现场能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并做到按照程序进行。

2、各战区间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做出指导:包含配置标准,培训频次,培训资料,经验教训总结分享以及巡检时的现场指导,各战区充实了相关安健环管理知识库。各战区分享大量受限空间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经验,小到如何使用氨气检测仪、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等故障排除,如何佩戴检测仪器更方便高效等大量的科学总结和经验分享,为年度复产洗消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无事故零伤亡顺利完成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财富”。

3、持续开展受限空间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一是进一步促进分子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促进直接作业环节管控,促进全员安全意识提升。二是要强化应急演练,做到常态化,提高自救能力,配备足够应急资物;三是树立综合应急救援意识,完善应急预案。

五、发现问题

1、现场应急物资配备不足;

2、演练现场劳动防护物品穿戴不规范,如未佩戴安全帽等;

3、持续使用高压水枪对地沟进行冲洗,面罩/护目镜存在溅上污水或内部生成水汽,影响人员作业视线;

4、模拟对中毒昏迷人员进行心肺复苏,部分员工未掌握正确方法;

5、方案学习不到位。演练过程中部分人员对应急救援演练方案不熟悉,不清晰掌握自身职责,行动迟缓、自身工作任务不清楚;

6、临场紧张,当事故发生时不够冷静、镇定,主要表现在向上级汇报或者报警时表述不清、要素不全面或条理不清晰。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20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排查整治工贸行业领域和建筑施工、市政工程、电力、水利建设等行业领域重大生产安全隐患,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施救,促进我市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坚决防范此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整治时间

20xx年5月20日至12月15日。

三、整治范围

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建设、垃圾余热发电、燃气、热力、排水、环保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

四、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内容

(一)整治有限空间辨识和条件确认不到位的问题。针对企业有限空间场所辨识不到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识别不充分,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识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的问题,一是要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认真开展有限空间企业再排查摸底工作,认真开展有限空间再辨识和条件确认工作,务必做到排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掌握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企业、单位的真实数量,防止存在有限空间企业、单位的失控、漏管。二是对于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要纳入有限空间监管台账,建立“一企一档”。三是对于辨识出来的有限空间场所,要纳入企业有限空间管理台帐,要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树立危险告知牌。

(二)整治有限空间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的问题。针对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培训,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四类人员(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缺乏的问题。一是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对企业、单位进行督查、检查时,重点要对企业三类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知识测试来检验企业安全培训效果,对于培训不到位达不到培训目的的企业、单位要责令整改,务必做到培训测评合格方可上岗作业。二是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县区级及行业领域内的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聘请专家授课,参与人员要覆盖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四类人员,有效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三)整治有限空间企业检测设施设备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不到位的问题。针对未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具不符合要求,检测设施未按规定校验等问题。一是摸清各辖区、各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二是要求企业配备长管呼吸器,配备防坠落用具(安全带、安全绳、自锁器,缓冲器、三脚架等),安全器具(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安全梯等),其他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三是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规范佩戴。

(四)整治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问题。企业是否制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现场管理制度等,是否存在与本企业、单位实际不符、制度不健全、制度不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未按规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内容不全、填写不规范,作业票要素记录不全、防范措施不切实际、气体检测记录不规范等问题。一是严格要求企业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二是指导辖区、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充分利用好省应急厅印发的《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三是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实施。

(五)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是否存在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的有限空间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是否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未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或演练走过场,造成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所属企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的督促检查,着重查看企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情况以及应急演练开展情况;二是大力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教育;三是督导所属企业、单位树牢杜绝盲目施救的应急处置理念,提升科学施救能力。

(六)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落实不力的问题。目前我市有限空间监督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对辖区、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还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还不到位,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落实不力、认识模糊、监管台帐底数不清,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仍没有打通,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是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好省厅印发的《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规范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做到有限空间辨识全面、管理台账标准规范、作业审批制度严格执行、警示标识和危险告知牌风险提示到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齐全;二是加大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问题突出的企业、单位要进行通报、曝光,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涉事企业、单位违法违规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形成监管执法威慑力,推动企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有限空间作业风险。

五、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20xx年5月20日-5月31日)

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监管范围内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全覆盖排查,掌握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底数,建立涉及有限空间企业、单位信息表(见附件3)。(5月31日前,各县区、各有关单位上报整治方案和涉及有限空间企业、单位信息表)

(二)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6月1日—11月30日)

企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条件确认,开展隐患自查自改,建立有限空间条件确认清单(见附件4)、管理台账(见附件5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本情况表)、隐患整改台账。各县(区)应急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全面执法检查,填写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专项检查表(见附件2),有限空间作业执法检查表(见附件6),对企业、单位排查的隐患跟踪指导,集中整治。(7月30日前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报第一轮企业有限空间条件确认清单、管理台账、隐患整改台账、专项检查表、执法检查表;11月30日前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报第二轮企业有限空间条件确认清单、管理台账、隐患整改台账、专项检查表、执法检查表。)

(三)互查、督查阶段(20xx年7月30日至8月15日,11月15日至30日)

市安委办组织各县区开展交叉互查,并成立督查组,对各县区、各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四)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2月1至12月15日)

各县区、各有关单位于12月1日前向市安委办报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市安委办总结通报全市专项整治情况,研究分析重点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深刻吸取近期省内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教训,充分认识有限空间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守住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聚焦主业主责,认真查摆问题、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拿出过硬措施,研究制定本辖区、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方案,稳扎实干,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市安委办统筹指导、督查专项整治工作,各牵头部门具体组织落实本行业领域的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工贸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住建部门负责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建设、排水、燃气等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发改(能源)部门负责垃圾余热发电、热力、油气管道等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环保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其他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内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

(三)强化主体责任。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建设,加强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各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外委外包作业安全管控。

(四)强化安全监管。要督促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档,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要加大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安全管理松弛、隐患突出、基础较差的企业开展精准检查,发现问题的要责令整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要依法查处。今后凡是发生此类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的,一律提级调查,造成人员死亡的由市级以上调查,对发生事故的企业、单位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专项整治阶段,对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县区和行业主管部门从严追责。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21

1范围

本制度汇编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本制度汇编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T18664-20xx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3.1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c)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d)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e)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g)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2)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3)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4)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3.2作业负责人职责

a)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b)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c)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3监护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c)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e)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f)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g)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现场应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见附件1)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3.4作业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c)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e)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f)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g)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3.5承包管理

a)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b)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c)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利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检修、处理临时设备故障时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部门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

a)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b)部门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安全许可证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c)部门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d)该安全许可证至少一式三份,一份交公司安全部门存档,一份由施工人员保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主管部门兼职安全员保存,许可证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e)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2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a)设施名称: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对象;

b)作业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涂刷防腐涂料等作业种类,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

c)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必须本人签名;

d)监护人员:

1)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

2)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和沟通;

3)作业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4)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

5)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时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

e)作业负责人:作业负责人应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

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1职责

5.1.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5.1.2化学供水组负责取样分析及数据填报。

5.1.3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制定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5.2管理范围

包括在生产区域内进入或探入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作业。

5.2.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5.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5.2.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5.2.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2.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5.2.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a)《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

1)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

2)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

3)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b)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

c)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部门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公司分管生产领导批准方可作业。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d)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e)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24V以下。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动火动焊许可证”,不得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代替;

f)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

g)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

h)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出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

i)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

j)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k)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实施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l)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吸气口应置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处,并有人监护;

m)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5.2.7其它非生产区域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6.1总则

6.1.1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6.1.2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6.1.3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6.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

6.2.1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6.2.2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d)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e)有关事故案例等。

6.2.3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6.3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

6.3.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6.3.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6.3.3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a)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b)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c)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6.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6.4.1检测

a)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b)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

3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

c)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d)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e)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6.4.2危害评估

a)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b)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c)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6.4.3通风

a)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b)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6.4.4防护设备

a)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b)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c)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6.4.5呼吸防护用品

a)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20xx《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b)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4.6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a)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b)应急通讯报警器材;

c)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d)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e)应急照明设备;

f)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7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7.1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

副组长:安全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应急救援组名单:见附录B

7.2职责

a)组长:

1)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

2)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

3)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

4)指挥现场救护。

b)副组长:

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c)组员:

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

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7.3预防与预警

7.3.1危险源监控

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兼职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7.3.2信息报告与处理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7.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7.3.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7.3.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录C。

7.4应急响应

7.4.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7.4.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7.4.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7.4.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7.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7.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7.5.2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7.5.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7.5.4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项目部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现场人员突发事故疏散路线图)

7.5.5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动员工程项目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7.6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7.7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7.8信息发布

应急救援组长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

7.9后期处置

7.9.1善后处置:

项目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7.9.2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由安委会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

a)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b)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c)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e)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f)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7.10应急物资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7.11培训与演练

7.11.1培训:

应急小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b)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c)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d)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7.11.2演练

根据有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并对预案进行评估,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7.12奖励与责任追究

7.12.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依据法律、项目部及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a)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b)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c)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d)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12.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挡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

a)属于违反公司有关规定的,由公司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b)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c)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8.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8.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8.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8.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8.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8.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8.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8.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8.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8.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8.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8.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8.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8.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8.17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四、有限空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五、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告知牌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22

一、演练的目的

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演练是为了检验、和保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能力及有效性。

二、演练的作用

1、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2、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人力和设备等);

3、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4、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救援意识;

5、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三、演练时间和地点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演练时间和地点。

四、演练类型

全面演练:针对运输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运输科应急组织的应急能力。

五、演练范围

1、对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2、物体打击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3、吊装设备倾覆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 )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六、演练参与人员

1、参演人员: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作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义务消防员。

人员组成名单:

任务:救助伤员

2、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程的人员。

人员组成名单:救援组长(副组长)

3、模拟人员:在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人员组成名单:救援成员(扮演受伤人员和扮演外部的救助部门的人员)。

4、人员:负责观察演练进程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人员组成名单:救援组长(副组长)

5、观摩人员:来自公司各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观看演练过程的员工。

上述人员在演练过程中应佩带有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标志。

七、演练过程

1、准备阶段

A、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配备救援器材。

B、演练人员明确、熟悉各自在演练过程中的任务、职责。

C、演练参与人员佩戴识别标志。

2、实施阶段

A、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B、物体打击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C、吊装设备倾覆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时,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八、演练结果的

应急演练结束后,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演练记录进行,详细说明在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集合 篇23

为加强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及燃爆、火灾等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促进全省(河北省,下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范围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燃爆火灾事故,确定此次整治重点是轻工行业:包括造纸、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加工、油脂加工、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酒类制造、纺织印染、皮革鞣制等涉及有机废料处理的企业;其它行业包括焦化企业、高炉工艺铸造企业以及市政工程、污水管网、污水处理企业。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摸清存在中毒窒息、燃爆火灾风险的有限空间底数,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台帐;有限空间涉及的中毒窒息及燃爆火灾风险要素得到全面辨识和管控,通风、监测、监控等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全部培训上岗,有限空间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省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燃爆、火灾事故及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三、重点内容

(一)提升风险管控等级。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必须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对有限空间重新开展一次系统辨识,确认风险并登记建档,完善有限空间基本信息。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涉爆粉尘的有限空间,一律按照重大风险等级实施重点管控,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有限空间管理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精准辨识,进行评估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专门管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二)实施风险要素监测。企业自行组织或聘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原料、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厂区布局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特别是结合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得到各类有限空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以及浓度、数量等参数,并依据量化指标,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规程,实施精准化管理。同时,要将检测评估结果、精准化管理措施等内容,及时更新至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便于一线职工获取和使用。

(三)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对日常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污水处理池等有限空间,必须加装强制通风装置,必须在内部适当位置加装监测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将监测参数和监控视频联接至操作室或休息室内,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有限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通风、监测、照明、监控等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要严格门禁管理,严禁擅自进入或者检测不合格进入封闭式有限空间。(四)规范现场作业管理。存在中毒窒息、燃爆火灾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审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经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必须聘请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实施作业必须落实监护和应急措施,组织作业前培训,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规定,对有限空间氧含量、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或连续检测。

(五)严禁盲目实施救援。企业要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险情后要按应急预案规定实施科学救援。同时,企业必须深刻汲取由于盲目救援造成事故扩大的惨痛教训,要把事故案例作为安全警示教育学习资料,宣贯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知晓盲目救援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坚决杜绝盲目施救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为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调查摸底(20xx年8月1日至9月30日)

1.召开动员大会。各市、县(市、区)要按照分级监管的要求,组织召开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将整治内容及要求传达到纳入整治范围的每家企业,聘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讲解。各市安委办要派人参加所属县(市、区)的动员大会,汇总召开动员大会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于8月31日前报省安委办。

2.全面调查摸底。各地及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整治范围,按照职责分工,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确保不漏一家,组织企业认真全面辨识本单位有限空间并建立台账,对企业上报的台帐进行复核后,填写《有限空间汇总表》(附件1),于9月30日前报省安委办。

3.开展现场指导。各市、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各县(市、区)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开展调查摸底的同时,由监管执法人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切实解决好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企业按照整治方案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

(二)自查自改,集中整治(20xx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1.对标自查自改。各企业对照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责任和时限,组织开展有限空间风险要素辨识、检测,细致排查隐患,制定管控措施,完善监测、监控、应急处置手段。没有相应能力的企业,要通过市场化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指导,由技术服务机构帮助做好有限空间条件确认、隐患排查、制订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检测评估、应急演练等工作。20xx年11月底前,各企业将自查自改情况报属地监管部门备案。

2.健全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按照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完善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通风检测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外包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开展装备普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于20xx年11至12月期间,对本行业领域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开展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装备及个体防护用品为重点的安全装备普查,对未按规定配备相应安全装备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配备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期满未按要求配备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三)验收考核,全面总结(20xx年1月1日至3月31日)

1.认真组织验收。各地按照分级监管的要求,组织企业或者聘请专家开展整治验收,逐一对纳入整治范围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验收,填写《有限空间验收确认表》(附件2)。省安委办将对各地验收情况进行抽查。 2.严格工作考核。将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列为对各市和有关省直部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和督导,通过查企业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情况,并将日常督查、执法以及事故情况作为考核重要依据。

3.全面进行总结。各市以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报省安委办。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要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于20xx年3月底前报省安委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关协调机制,组织应急管理、住建(含市政、城管等)、工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列入重要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并经常深入一线开展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认真搞好自查自纠。所有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要做到动员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确保专项整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二)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把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专项整治的核心。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将整治方案和工作部署要求传达到每家企业,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全过程参与整治工作,督促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专项整治期间,发生有限空间事故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严肃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三)坚持统筹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整治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教育培训、应急处置等有机结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督促企业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改进安全设备设施,细化岗位操作规范,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标准化运行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提升。对有限空间作业整治责任不落实,不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不认真、走形式以及验收不合格的企业,相关的标准化创建、“双控”机制、诚信等级评定等一律不得通过,并依据省政府2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厉处罚。

(四)加大执法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以重大事故隐患、中毒窒息和燃爆事故风险控制为重点,将执法检查贯穿专项整治始终。检查中,发现企业有限空间辨识、检测、评估存在遗漏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立即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排查治理不认真、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给予上限处罚;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到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坚决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同时,按规定将有关执法信息及时予以公示,将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

(五)强化宣传培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有限空间宣传教育作为强化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有限空间的管理要求和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殊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广泛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全面系统开展教育培训。要根据有限空间的管理特点,特别是针对广大作业人员文化低、流动性大、管理松散的实际情况,编制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料和安全作业手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负责有限空间管理的负责人为安全教育第一责任人,涉及到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教育培训,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和作业能力后方可上岗作业。要保证所有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实施作业前再进行一次安全告知和岗前培训。企业未开展教育培训或者相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不具备有限空间管理知识的,必须责令企业停产整顿,依据省政府2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安全管控措施不落实实施高限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