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方案 > 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十篇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乡结合“打造中国甜橙之乡核心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建设醉美橙香·绿色溪头”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努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十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创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乡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工作重点

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均衡发展的原则,以利光村、玛瑙村、红光村作为贫困村示范点,合力村作为非贫困村示范点,优先打造,率先示范,作为样板在全乡推广。

三、工作举措

着力产业兴旺,在园区品牌上取得突破。一是园区提档升级。在园区现有的基础条件上,对园区进行更加科学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管护水平,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二是树立柑橘品牌。充分挖掘柑橘的使用价值,丰富柑橘种类,延伸柑橘产业链,做大做强柑橘品牌。目前,溪头柑桔品牌“本味农业,果橙一号”远近闻名。三是扩宽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的电商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组建营销队伍,每个村设立柑橘经纪人。与当当网和移动“和小宝”农村电商平台签约合作,通过网络进行柑橘销售。

着力生态宜居,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干部入户走访,加大对群众环境保护有关的宣传,使群众牢固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二是要加强管理。将严格管控区域内砖厂等,注重保持公路沿线的清洁卫生、群众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三是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利光村以“醉美橙香,花果利光”为目标,确定了“三区、四景、五湖、六院”(柑桔早熟区、中熟区、晚熟区等3区;果州之源、果海云亭、白鹤展翅、玛瑙出水等4景;白鹤湖、莲花湖、烟霞湖等5湖;橙香人家、荷花人家等6个院落)的规划定位。

着力乡风文明,在干群关系上取得突破。一是开展感恩教育。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QQ群、微信群等开展溪头乡党委政府向溪头人民汇报。二是开展“四大家庭“评比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孝老敬亲家庭、勤劳致富家庭、庭院净美家庭、脱贫志强家庭评比。三是做到三个“马上”,“马上到”:群众有呼求,要求干部10分钟到现场解决。“马上办”:只要符合政策条件,干部要马上办理,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马上改”:工作中有失误、错误,只要群众提出了,就要马上改正,庚即整改。不仅让群众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还融洽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干部和群众的感情。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友爱、向上向善的良好乡风氛围。

着力治理有效,在依法治理上取得突破。一是加大宣传。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大对干部、群众的法制知识宣传,制作宣传单、在主要路口和人群集中地悬挂宣传标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干部依法行政、群众依法办事。二是加强平安建设。大力开展扫黑除恶、红袖标巡逻执勤等活动,着重打击村霸黑恶势力。有效保障我乡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着力生活富裕,在增收致富上取得突破。一是建立贫困户优先入园务工、“631”利益分红、产业周转金和小额信用贷款入股分红、返包管理、托养托管、“飞地扶贫”模式等6种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3.1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品牌、科技叠加优势,致力打造“橙花节”、甜橙“采摘节”和“果州源”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将园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果品变礼品。在已有7家农家乐的基础上,新增15家农家乐,达到22家,进一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扩大游客容纳量。三是打造“醉美橙香,花果利光”—果州源旅游区,充分依托我乡柑橘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柑橘品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现已成功创建“3A”景区。20__年,预计我乡群众纯收入将达到1万元以上;20xx年,群众纯收入预计将达到1.2万以上;20xx年,群众纯收入预计将达到1.5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2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xx年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xx年全线正常运行。

(二)加快理小路、理黑路、理茂路“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一是理小路,力争在20xx年全面完成lx1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xx年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20__年全面完成理小路境内的建设。二是理黑路,力争在20xx年全面完成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剩余标段的招标工作,力争在20xx年全面开工,20__年全面完成黑理路境内的建设。三是理茂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力争20xx年底纳入省州规划,同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xx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xx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xx年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xx年进行—县道12.48公里提档升级。

二是计划20xx年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xx年进行提升改造。

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63.7公里进行提档升级。

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10.9公里进行提档升级。

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77.1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三)严格检查考核。全域旅游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细化分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3

按照县委、县政府x年持续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的决策部署和县委郑朝彬书记在县委十四届第十一次全会上的要求,结合xx镇乡村振兴创建工作实际,经镇党委班子研究,拟定xx镇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亮点打造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汉源县北部,为大相岭山脉西南的高山河谷地带。东北以大相岭山脉同荥经县交界,西南与富庄镇毗邻,西北连九襄镇、东南隔东门河与九襄镇相望,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x米,年降水量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x℃。全镇辖x个村,xx个村民小组。

二、亮点打造

(一)xx镇古城老街提升打造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为新黎村、富民村老街强弱电入地、老街风貌提升、古城老街文化元素打造,富民村老街路面铺设青石板,资金预算x万元,其中强弱电入地x万元、老街风貌提升x万元、青石板铺设x万元、古城老街文化元素打造xx万元。该项目的实施能全面提升xx镇古城老街消防安全等级,有效保护xx镇古县城文物风貌,有力提升老街群众人居环境,持续巩固xx镇乡村振兴创建成果。

(二)万亩贡椒基地与贡椒广场融合提升打造项目。万亩贡椒基地至贡椒广场新建道路工程已经开挖路基,道路建成后将解除贡椒广场道路狭窄的瓶颈,有力促进xx镇农旅融合发展。万亩贡椒基地与贡椒广场融合提升打造项目建设内容为万亩贡椒基地内现有荒地规范化产业提升、贡椒广场提升打造、贡椒文化元素打造,项目预算资金x万元,其中万亩贡椒基地内现有荒地规范化产业提升xx万元,贡椒广场提升打造x万元,贡椒文化元素打造xx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融合万亩贡椒基地和贡椒广场优势,有力发掘贡椒文化元素,有力提升汉源贡椒对外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三)基层治理示范打造。结合基层治理示范打造工作,扩建新黎村活动室、新建富民村活动室,项目预算资金x万元,其中在新黎村x年活动室提升打造基础上扩建新黎村活动室预算xx万元,新建富民村活动室x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群众开会、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等提供固定场所,有力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以上项目建成后,古城与万亩贡椒基地、贡椒广场、同心村相互映衬,形成乡村振兴串联点位,将有效提升xx镇乡村振兴创建成果。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工作队深刻领会、吃透、把准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结合本村实际和驻村工作队职责,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九曲湾村东至辰溪拓溪,西至太平溪村,南至桐木村,北至向某某,离镇府驻地4公里,美丽的锦江河自西向东傍村而过,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主要经济农作物为水稻、柑橘、油菜。全村12个村民小组,381户,1288人,长期外出务工人约670人,主要在贵州、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就业。全村党员29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党员6人。全村有山塘4座,水库1座,地灾点二个。

20xx年以来,新修村级公路18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修建入户便道2.3公里,村民出行方便。全村已完成农网改造,20xx年9月份安装了路灯80盏,村民生活、生产用电均有保障。

20xx年新修了村部,实行坐班制,村民办事方便;20xx年7月完成了村级服务大楼前平台硬化;20xx年新修了村级文化广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配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村医生1名,群众看病方便。

20xx年,村级环境卫生推行整合“五员合一”,共有人员12人,其中村级保洁员5名,特岗保洁员2名,生态护林员2名,养路人员1名。通过开展环境卫生“五员合一”整合工作,明确了责任意识,村级环境卫生明细改善。

二、工作思路与计划

(一)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

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二)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层基础,深入落实“三个五”政策措施,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面提升脱贫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产业扶贫,着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申报危房改造项目,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围绕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的本领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选道德模范、乡贤成立村民议事会,实行由支部会议“提”、村民议事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定”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巩固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建设规划更加科学。结合村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庄改造、产业布局等因素,高标准、高起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把道路建设、环境治理、小型文化活动中心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三、亮点谋划

(一)是推动区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在科学谋划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围绕柑橘园管护,以盘活柑橘种植项目为目的,环环相扣,有机连结,使各个项目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一是实施塘库水产养殖,为柑橘园管护提供便利;二是推进塘库治理,为水产养殖奠定基础;三打造铜矿小镇精品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以此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从规范组织党内生活入手,做到了组织生活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有“亮点”;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和各项章程,确保每项党内工作都在制度内运行。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四不摘”原则,坚持支部书记、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齐抓推进,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重要政策和工作举措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推动。村支部书记要立足本村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注重舆论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包户责任人等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送政策上门入户,同时要引导农户围绕政策谋发展,依靠政策抓生产,享受政策得收益。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主自强意识,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

(三)坚持党建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转作风、结对子、促提升、真帮扶、促发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互促共进。

(四)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九曲湾20__年工作谋划,生动报道乡村振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创新创造和丰富实践,聚集人气、激发活力。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6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xx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xx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xx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xx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xx镇乡村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7

一、目标任务

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二、实施内容

(一)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经费。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按规定落实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工作队按照《xx县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资金管理办法》在乡镇财政所报账,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

(二)提升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

三、资金筹措及拨付

工作队办公经费由省、市、县按x:x:x的比例分级承担。省、市财政将及时下达资金到县,由县财政局足额筹措,根据资金使用要求,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审核备案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审核备案机制。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实施内容等,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备案。同时,要指导督促工作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报乡镇备案。

五、资金监管

乡镇组织、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管理。乡镇要定期向县选派协调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8

为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切实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20xx年8月7日,贺州市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案》(贺政办发〔20xx〕44号)。

一、明确具体工作目标。一是力争20xx年前实现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工作县(区)、乡镇全覆盖;实现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点县域全覆盖;实现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全市重点农业领域全覆盖。二是力争20xx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1800户以上,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累计担保规模达5亿元以上。

二、推进四项主要工作。一是按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信息共享、风险共管、责任共担”的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二是加快完善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三是全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工作。四是结合县(区)农业产业特点,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加快扩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规模。

三、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奖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金额财政专项资金,对积极参与辖区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银行业机构和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推进情况的县(区)给予奖励。二是建立财政、担保协同支农机制,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广西农担公司贺州办事处沟通合作,积极支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开展工作,提高财政资金支农精准性和使用效益。三是落实全市农业信贷担保相关配套政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四、切实落实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与方案,建立推进贺州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各县(区)人民政府和涉农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协同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出实效。三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将具体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提高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大宣传发展力度,积极开展农担政策正面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公众对农担政策的认知度。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9

根据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申报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要求,灵璧县人民政府确定以杨疃镇为核心,建设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食用菌产业乡村示范区。探索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促进人才、组织、生态、文化振兴的有效形式,形成皖北推动乡村振兴样板。现结合示范区建设实际,制定实施规划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灵璧县情况介绍

灵璧县位于淮北平原,北依徐州,南邻蚌埠,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3乡16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0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130万,耕地181万亩。先后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GDP由20xx年186.87亿元增至20__年270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年均增长7.16%,人均GDP由20xx年18303元增至20__年25262元,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工业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12.1万元/人和2万元/人,超额完成小康监测目标。财政收入由20xx年10.49亿元增至20__年18亿元,年均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xx年54.21亿元增至20__年140亿元,年均增长10.12%,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保持稳定增长。20__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万元/人,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8以内。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介绍

1、示范区区域范围

示范区建设范围为灵璧县杨疃镇七井村、邱庙村、杨疃村。辐射全镇范围,包括杨疃、杨东、郑庙、邱庙、光明、红光、庙王、张圩、半店、七井、刘圩、大余、大亢、杨集、朱岗、一里王16个行政村。

2、示范区地理情况

杨疃镇东邻禅堂镇,西连宿马园区,北接尹集镇,南与灵城镇相邻。境内泗永高速、徐淮铁路、禅梅县道横贯东西,S201省道纵贯南北,核心区距高速入口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示范区人文情况

全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国办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1912户,贫困人口6781人,20__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杨疃镇民风淳厚,服教乐善。大魏庄狮子舞起始创于民国初年,独创一出“狮子产崽”的表演,节目温顺可爱,充满温情,被列入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示范区社会情况

20__杨疃镇完成财政收入1067万元,其中税收1040万元,财政收入27万元,同比增长1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06万元,同比增长9.8%;全年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772万元,同比增长7%;全年电商交易额12583万元,同比增长20%。

5、示范区乡村振兴情况

乡村组织振兴方面。杨疃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_—20__年)》,紧紧抓住组织振兴这一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和共同致富。目前全镇16个村年集体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一里王村、郑庙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充分发挥了组织振兴引领作用。

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发展,通过“四送一服”、优化营商环境,在保障以正鑫水泥、灵杨农机、聚力搅拌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扩大生产,目前已实现年产量2.5万吨有机肥,年产值达4600多万元;立足本地农业发展,认真谋划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以灵璧县双亚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一里王村跃凯种植合作社和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为核心的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200万元,实现村级项目引领全覆盖;以占地200余亩的张兴宾家庭农场为支撑,采取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模式发展休闲观光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年分红到户60万元,稳定带动50人就业;以占地65亩的邱庙养殖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肉鸭生产模式,年利润120万元;以占地60亩的安徽金秸秆有限公司为标杆带动灵璧禾源秸秆收储、灵璧恒丰收储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年秸秆综合利用及收储达4.8万吨;以投资近8000万、占地约120亩的中利腾晖光伏项目为代表的光伏发展项目,采取光伏板下套种红薯等光农互补方式,给五个贫困村带来每年近5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采取特色农业、秸秆利用、土地优化处置等方式,成为推动我镇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新模板。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杨疃镇20xx年村“两委”换届以来,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年轻化、知识化的目标,85%的干部在45岁以下,专科以上学历接近70%,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同时积极促进致富能手和人才返乡创业,涌现出一批创业致富先进典型。程壮壮等20余个脱贫户被培养为致富带头人。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杨疃镇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村文化。全镇共建设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点共18个,已有15个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两室一场”,成为村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地,借助“两室一场”实现全年“送戏进村”58次,文化演出活动进村16场,组织农民运动会30次,开展乡村春晚2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建立日常生活垃圾收储转运制度,实现全镇公厕建设全覆盖、户厕能改尽改,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和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全面胜利,实现了镇村环境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示范区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2、分项目标

(1)产业振兴:到20__年,示范区食用菌栽培面积50万平方米,总产量16500吨,销售额15000万元。年处理牛粪和作物秸秆约20万吨,产培养料8万吨,供工厂化生产及农户栽培50万平方米双孢菇。到20__年,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200万平方,补齐补强产业链条,形成食用菌全产业链,打造2个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省级示范基地。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逐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菌类市场主体200个以上、带动2万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增收致富,实现食用菌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

(2)生态振兴: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构建专用粮食、肉牛养殖、食用菌栽培、果蔬种植循环产业链。到20__年,示范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100%。

(3)文化振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创新创业,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广泛宣传产业发展的生动事迹,举办技术和产品大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4)组织振兴:筑牢两块阵地,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机制。到20__年,示范区内的16个行政村党组织负责人培养为主导产业发展带头人、领路人,在村级党组织内筑牢食用菌产业振兴阵地;同时发展非工企业党组织,筑牢企业内党的领导阵地。

(5)人才振兴: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到20__年示范区培养高素质农民300个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50个以上。

3、预期效益

(1)社会效益

①带动农户自主发展食用菌产业。本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之一是发酵隧道,可以生产一、二、三次发酵商品菌料,解决农户分散生产中拌料不均匀、发酵质量不高,导致产量低、风险大的难题,提高菇农产量和收入,提升发展信心,快速带动大批农户自主投资建设普通大棚或温控大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农业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格局,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增加产业整体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②解决菇农销售难题。示范区内建有专业食用菌分捡、加工基地,可以大量收购农户鲜菇,避免常规次菇销售难和产业低谷阶段鲜菇滞销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农业经营机制,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使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③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全县食用菌产业化水平。将大大提升行业生产档次和水平,促进地区食用菌行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同时该项目还将带动本地交通运输业、秸秆回收业、冷链物流、蘑菇深加工、出口贸易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人才培育。同时通过规范的生产流程、先进的现代化管理、丰富多样的营销方式培养一批企业管理、技术、生产人才。

⑤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鲜菇采摘、削菇、分装等环节还不能实现自动化,必须人工操作,但是技术含量又不高,可为农村大量女工和弱劳力就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有效破解“留守妇女”就业难题,20__年可实现20__名留守妇女就地就业,人均年收入2.4万元。

⑥拓展食用菌产业新业态。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后,可以植入双孢菇景观、双孢菇示范生产和菌包制作、双孢菇工坊、采菇活动、双孢菇特色餐饮等教学培训、科普教育、博览展示和休闲产业。一是可以展示宣传园区现代化的双孢菇生产技术,特别是双孢菇产业的全产业链特色;其次也可让园区成为一个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场所。形成“双孢菇产业+现代农业+休闲产业”的共同发展模式,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生态效益

本项目利用畜、禽粪和作物秸秆栽培双孢菇,可以将污染环境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对解决灵璧县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农业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双孢菇采摘后所剩余的培养料又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可以100%还田,形成农业资源的生态循环模式:“土壤——农作物——牲畜——粪便——食用菌——有机肥——土壤”,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通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因此本项目是一个环保型的好项目。

3、经济效益

年销售收入=蘑菇年销售收入+一次发酵料销售+有机肥销售收入=2903万元+2264万元+87万元=5254万元,扣除总成本。麦草+鸡粪+草炭土+石膏粉+辅料+菌种+水电+采菇人工+汽柴油+设备维修+管理成本=2710+200=2910万元。项目运营期(10年)内年均实现利润5254万元-2910万元=2344万元。投资净利润率=平均净利润/项目总投资=2344万元/8000万元=29.3%、静态投资回收期8000/2344=3.41年,含建设期约为5年。

1户农民种菇600平方米,若采用隧道发酵培养料单产20公斤/平方米,总产12吨,公司以保护价9000元/吨收购,总值10.8万元,扣除4万元成本,农户增加收益8.8万元/亩。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双孢菇生产中心项目

建设“发酵隧道”18条:一次发酵隧道9条(6×40×8 m(宽×长×高)),二、三次发酵隧道9条(4×40×4.3/5.2m(宽×长×高));智能控制菇棚24间(24间菇房自用,1栋种植面积1间1008平方米,共计24192平方米)。配套建设食用菌分拣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综合科研中心700平方米(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300平方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200平方米、云菇数字化管理中心200平方米),配套建设云菇平台。

(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20__年高标准农田杨东村8000亩;20__年高标准农田一里王村10000亩,邱庙村5000亩。

(三)养牛基地及食用菌基地生产建设项目

20__年度实施邱庙村、郑庙村养牛基地,朱岗村、七井村、一里王村、杨集村等食用菌基地。

(四)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1.20__年修建郑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3公里,邱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2公里;2.20__年度修建通村公路5米宽混凝土道路6公里;3.郑庙村污水管网治理1.2公里,邱庙村污水管网1公里铺设;4.大亢村美丽乡村建设;5.镇区内户厕改造500户;6.汪塘整治50面;7.18万小麦秸秆离田项目。

三、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安排

(一)投资估算

1、估算依据

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费用标准、定额和材料预算基价进行投资估算,明确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和各分项投资。

2、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

示范区建设项目投资约25531.80万元。

(1)双孢菇生产中心,总投资16531.80万元。

一期投资8000万:建设发酵隧道9条:一次发酵隧道9条(6×40×8 m(宽×长×高)),智能控制菇棚24间(24间菇房自用,1栋种植面积1间1008平方米,共计24192平方米)。其中: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00万元(资金与20__年7月前到位),省级衔接资金1555.00万元(资金目前已到位),南陵县域“帮扶结对,合作共建”资金1445.00万元(资金目前已到位)。

二期投资8531.8万:建设发酵隧道9条:二三次发酵隧道9条(4×40×4.3/5.2m(宽×长×高));配套建设食用菌分拣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综合科研中心700平方米(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300平方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设云菇平台等一些配套设施。

(2)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万:高标准农田3700万元:20__年度杨东村8000亩;20__年度一里王村10000亩、邱庙村5000亩;20__年小农水治理朱岗村8000亩约1300万元。

(3)养牛基地及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0__年度实施邱庙村、郑庙村养牛基地投资约420万元,朱岗村、七井村、一里王村、杨集村等食用菌基地投资约580万元。

(4)人居环境提升工程3000万:其中道路铺修总投资1000万元:1.20__年度新建郑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3公里,邱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2公里;2.20__年度上报修建通村公路5米宽混凝土道路6公里。铺修污水管网总投资700万元:郑庙村污水管网治理1.2公里,邱庙村污水管网1公里铺设。美丽乡村建设400万:大亢村美丽乡村建设400万。户厕改造投资60万:镇区内户厕改造500户。汪塘整治总投资300万:汪塘整治50面。18万小麦秸秆离田项目总投资540万元。

(二)建设时间安排

项目培养料发酵基地建设安装周期为6个月,可以根据大棚建设数量、推广进度分期建设。种植大棚建设期较短,24个大棚全套施工建设安装工期为6个月,大棚可以分区同步建设,6个月内全面完成。项目方案确定后,12个月内可以上料投产,45天后能产出首批蘑菇,进入市场销售。预计项目建设至20__年底可完工。

四、管理措施

(一)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强化责任落实

成立灵璧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等副组长,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乡村振兴局,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县政府成立农业投资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实施。杨疃镇负责用地征用、租赁和地面附属物清理,负责在全镇各村建设食用菌基地,推广应用商品基料。

2、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在全镇开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活动。积极把村干部培养为食用菌发展带头人,目前全镇19个村都有村主要负责人在发展食用菌项目。同时选拨在食用菌等产业方面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有发展有思路的经济合作社带头人,培育为村组干部。通过组织生活会,远程教育等党建学习平台,以用为本创新学习方式和内容,让党建学习平台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载体,在群众中赢得了声望,提高了党组织形象。以党史的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全村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创业,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参与发展。通过订单生产、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推行“三统一分”发展模式(统一制料制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分户栽培管理),降低农户生产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避免环境污染,稳定产业收益。

(二)项目耦合效应

通过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补齐示范区短板,结合现有优势,不断推进“五大振兴”融合发展。

1、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示范区产业振兴

依托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双孢菇生产中心、10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超强带动性的作用,延展产业链条,向上游推行标准化生产,向下游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深入开展示范区食用菌等产业全产业链示范建设,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实力强劲农业“链主”企业。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2个以上。积极推广“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将示范区农户纳入园区特色产业体系,分享加工、物流等环节增值收益。组织举办农民丰收节和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推动园区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产业有效衔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示范区人才振兴

以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为契机,成立灵璧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激励机制,结合目前在示范区内实施的人才培育方面的项目(本次项目以外正在实施的项目),进一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1)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同步推进,建立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

(2)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乡村振兴示范区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建立内外联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在示范区双孢菇生产中心中的科研场所开展人才培育、培训和孵化工作。项目实施后,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培训不少于12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1500人次。

(3)健全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示范区文化振兴

依托本次项目建立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突出阵地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示范区文体中心建设,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二是继续完善提升示范区村服务中心,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三是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每村藏书不少于200册。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

(2)丰富文化活动。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民间艺人才艺选拔赛、我们的节日、送(影)戏下等系列活动。

(3)开展文明培育行动。完善充实适宜本村村情的《村规民约》,结合“一约四会”相关要求,各村成立村民自治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村级协商理事会,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道德评议组织实现全覆盖,在示范区开展“文明家庭”“我们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制定《乡风文明超市积分管理细则》,规范群众行为。

4、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示范区生态振兴

在本次项目外,大力开展“五清一改”清洁行动,有序推进农村“三大革命”,逐步补齐人居环境短板。重点推进示范区内美丽乡村完善提升工作,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开展房前屋后综合清理及环村绿化。示范区内全部村庄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系统。从源头上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科学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箱,到20__年,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分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工程。

5、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促进示范区组织振兴

项目实施后,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引导和调度,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坚持党组织活动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坚持农村党支部实事承诺制和“双述双评双体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完善党员联户“1+10+N”制度,开展党员创先争优点评日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十佳”评选,激发村干部活力。强化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建设,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构架健全。有效发挥示范区各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在处理村务事务,尤其在推进本次三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2)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X”(“1”即资源型增收路径;“X”为多种形式的非资源性增收路径)模式,打造3个以上村集体经济强村,村级财务支出合理,无不良债务。

(3)打造党建示范升级版。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基础上,统筹规划、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集中投放,全力打造党建示范升级版和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农村志愿者队伍。项目实施后,示范区服务群众更到位、基础设施更完善、集体经济更富裕、群众生活更美好,示范带动全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项目工程管理

按照规划、实施、资金、效益、技术到企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__)等文件。规范要求,建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

1、项目实施

项目建设实行法人负责制,县农业投资公司为项目法人,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规定进行,并实行标前审计制度。县乡村振兴局对项目进度进行督查、调度,保证项目按照方案要求有序实施。县农业农村局对项目实施进行业务指导。

2、项目质量和资金监管

项目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投资控制进行监督管理。乡村振兴局定期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3、项目验收

项目承建单位在项目完工后组织初验,在20天内向项目法人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应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时整改。

4、招标采购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令)、《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6号)等文件要求,对主要工程、货物、服务执行招标采购规定。

5、绩效评估

乡村振兴和财政部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和项目法人负责编制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乡村振兴局和财政局定期对预算和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现实际执行与绩效目标偏离时,及时予以纠正。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要及时开展绩效自评,组织有关专家和评估机构,对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后评估。

6、责任追究

在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和监管等过程中,出现违规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的;未按规定拨付建设资金的;强令或者授意项目建设单位违反有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重大损失等违纪违法行为,由县纪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后续管护

1、明确管理运营主体责任

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资产由县国资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管。项目运营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专业运营团队,实行绩效管理,建立规范企业化运营模式。建成后项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以项目养项目”的原则筹集项目运行管护费用。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项目工程受损,原则上由项目运营单位修复。项目收益折股量化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产业振兴事业。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把示范区建设和运营管理纳入“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库,作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省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强化投入,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补链、强链要求,完善项目上下游关联产业投入机制。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支农的协调机制和招商引资支持力度。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农民合作互助投入为主体,商业银行投入为支撑,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融资机制,保障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二、总体目标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xx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20xx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管理、约束、监督、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