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工作方案 > 策划方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精选1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精选16篇)

1、在交流、讨论中分享有关蚱蜢的经验与信息,产生进一步探究的的愿望。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并进行记录。

活动重点:幼儿分小组进行探索,并进行记录。

活动难点:交流质疑:蚱蜢是怎样长大的?

活动准备:蚱蜢、投影仪、幼儿用书《认识蚱蜢》。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说说捉蚱蜢时发生的趣事。

2、探索活动:

(1)、提出探索的任务,如蚱蜢怎样跳高。

(2)、幼儿分小组进行探索,并进行记录。

(将发现的秘密记在纸上,将问题记录在有问号标记的纸上)。

3、交流质疑:

(1)、每组推派代表进行介绍。

(2)、根据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提出预设问题:蚱蜢是怎样长大的?

(4)、结合图片,小结蚱蜢的生长过程。(蚱蜢妈妈产下卵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变成幼虫,经过5——6次蜕皮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蚱蜢。)

4、留疑:

把幼儿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探索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坚果的外形特点,了解坚果的作用。

2.品尝坚果,懂得与同伴分享。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坚果、介绍坚果作用的ppt、各种果实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篮子,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谁来摸一摸,猜猜看摸到的是什么?(核桃、花生、开心果)

幼儿摸坚果,说一说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它的壳怎么样?

二、品尝坚果。

1.提问:你们吃过这些吗?

2.每人选一个坚果品尝。

3.谈话:你吃的是什么?吃起来怎么样?

4.师总结:坚果是植物的一类果实,它由坚硬的果皮和种子组成,一般我们吃它的种子,就是坚硬的外壳里面的果仁,坚果的果仁香香的,里面油。

三、幼儿交流讨论:你还吃过哪些坚果?

四、欣赏ppt,了解坚果的作用。

1.观看ppt,了解榛子、松仁、葵花籽、开心果、核桃、杏仁等几种常见坚果对人体的作用。

2.T:认识了这么多的坚果,你们知道坚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

3.小结:多吃坚果有美容补脑、还可以防止衰老、补充微量元素等好处,不过小朋友也不能贪吃,避免营养过剩引起发胖。

五、游戏:《我是谁》

游戏规则:教师发各种果实(有坚果、有水果、还有其他干果)的图片,幼儿选择一种贴在胸前。幼儿分2组传球,音乐停则停止传球,球在手里的小朋友就介绍自己的图片!例如:我是核桃,核桃是坚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号、减号、等好卡片,动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活动过程:

介绍新朋友:

1、教师出示"+"、"-"、"="符号。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掉一位。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挽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本来有2只小鸭,这时游来了1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1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着两个数字合起来,2+1=3。""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游戏"奇妙的口袋":

3、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请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到'-'号从圈里出来;看到'='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动物午睡PPT

2、地面游戏棋,筛子

活动过程:

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吗?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势吗?观看PPT,幼儿讲述  讲诉孩子们几种睡觉的姿势:趴着,咬被角,蒙着头,蜷着……

二、人需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

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述。

蝙蝠:倒挂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觉的。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丹顶鹤:单脚站立睡觉。

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小刺猬:变成球睡,刺猬睡觉时,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还把身体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这样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小金鱼: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鱼儿睡觉时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节奏地变换一次。

马:站着睡,马是站着睡,如果马躺倒睡觉,说明这匹马已经有病了。

乌龟:缩到壳里睡,更好的保护自己。

小狗: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觉,这是因为它的鼻子特别"珍贵",所以要好好保护。

小猫:猫是侧着头,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2.集体讨论: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逐个讲述小结: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3.动物睡觉方式一样吗?

哪些是站着睡觉的?马、鸳鸯谁倒挂着睡?蝙蝠谁是趴着睡的:小狗、小猫

三、游戏棋活动《动物睡觉的秘密》。

(1)出示游戏棋教师:今天,黄老师还带来了一副关于《动物睡觉的秘密》游戏棋,你们想不想玩?

(2)认识游戏棋谱,了解游戏棋规则认识起点终点,行径路线游戏棋规则:走到有小动物图片的格子里时,必须模仿小动物的睡眠姿势,模仿对的小朋友可以往前进一个,模仿的不对的请后退或停止。

四、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午睡?"教师: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些小动物睡觉的样子,你觉得有趣吗?自然界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睡觉的方式,也很特别,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继续去观察,小动物睡觉的方式。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活动区继续探讨小动物的有关知识,丰富幼儿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四:蜡烛燃烧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幼儿: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师:小朋友,下面请你们点燃桌上的蜡烛,和蜡烛宝宝一起来唱歌吧!

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儿的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的解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儿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儿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3支蜡烛上,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幼儿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冒泡泡。

幼儿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瓶子,火又变旺了。

幼儿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儿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而且变黑了。(若有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师可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热的,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哪种现象自己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种有趣现象都做一做。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6

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欢出去旅游,每次旅游回来都希望把自己见到的、好玩的事情说给老师、小伙伴听。结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我班开展了“快乐的旅行”这一主题。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一次孩子们在进餐中窃窃私语,老师蹲下身仔细倾听孩子的对话,才知道他们有一个新的“发现”:食物在肚子里会“旅行”吗?多有趣的问题呀!孩子们都关注着呢。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食物,孩子们总是吃不够、说不完。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食物的旅行”主题活动由此生成展开。为体现新课改精神,我们以整合的观念,目光短浅是让幼儿在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同时,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合作能力。为使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注意灵活采用教法: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从孩子们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观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消化过程)操作法(以孩子喜爱的操作形式展开——动手动脑拼图、“构建”消化系统图)等等。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亲手制作课件,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生动且有趣味性。

教学目的: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幼儿对身体的了解,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卡片数套,小兔布偶一个,食品、白板纸、油画棒、大小塑料软管等材料若干。

2、课前与爸爸妈妈讨论及查找有关资料。

3、主题环境创设(人体模型、人体各结构图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萝卜片,谈话关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测,引出课题“食物的旅行”。

1、讲述故事“萝卜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点提问:萝卜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幼儿自选食品(糖、饼、果等),再次体验食物在身体里的感受。

三、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1、教师演示课件,帮助幼儿认识消化器官的名称。

2、重点讲解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让幼儿明白不良饮食习惯对胃的伤害。

3、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讨论:辨别哪些是健康的饮食行为?哪些是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教育幼儿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分组操作活动:加深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分组玩拼图游戏。幼儿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体消化系统图。

2、部分幼儿躺下将人体外形轮廓勾画出后,自主选择大小、长短不一的塑料软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3、分享交流:教师与幼儿共同将做好的人体消化器官图布置在室内主题栏目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式制造“彩虹”。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制造“彩虹”的材料: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七彩颜料等。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有个小朋友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看到过一条美丽的彩虹,可是它一会儿就消失了。这个小朋友感到很遗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

――启发幼儿为这位爱彩虹的小朋友想办法。

2.人造彩虹的诞生。

――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尝试制造“彩虹”。如:房间里的彩虹。在浅盘里装上水,把镜子斜放进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使太阳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的角度,“彩虹”就会出现在墙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盘水上放一滴油,也会有产生“彩虹”效应,但这需要耐心调整观看的角度。

笔杆彩虹。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虹”了。

3.交流实验结果。

――制造出“彩虹”后,请幼儿互相欣赏。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

――我们不仅帮助了那个小朋友,而且连我们自己也能轻松地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了。

活动建议

1.人造彩虹的制造方式多种多样,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他们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若幼儿对制造彩虹的过程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延长活动时间,允许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制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雾器,能形成“彩虹”:将七种颜色的油画颜料滴进水里,用小棍轻轻搅动,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花纹,将白纸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颜料印到白纸上,晾干后成为彩虹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人体的兴趣。

2、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触觉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不受到损伤。

活动准备

1、课件-人体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热水、夹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绒毛玩具、木块、放大镜、印泥、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互相找身上的皮肤,知道皮肤的重要性。

1、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人体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2、请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肤。

(幼儿观察议论,得出人的身体上每个地方都有皮肤。)

3、教师:皮肤是我们人体的器官,那我们如果没有皮肤会怎么样?

小结:皮肤就象我们的外衣一样,人身上不能没有它。

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

1、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材料安排

第一组 冷水、热水

第二组 夹子、羽毛

第三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组 绒毛玩具、木块

第五组 放大镜、印泥、白纸 第六组 记号笔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小结:皮肤上有细细的毛孔和绒绒的汗毛,热了,毛孔能帮助身体排汗、散热;

冷了,毛孔就缩小,不让冷空气进入体内。手上有指纹和手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和手纹是不一样的;

它还能感觉出冷、热、痛、痒,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皮肤还具有弹性。

4、小朋友去玩一玩刚才没玩过的材料。

三、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1、启发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要勤洗澡、洗脸、洗头、换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损伤皮肤,伤了要及时擦药,要加强锻炼,

使皮肤更健康。

五、游戏:对与错

请小朋友仔细听,如果我说得话是对的,就举起手中的红卡,如果是错的,就举起手中的绿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们的皮肤变得不健康。 (错)

2、喝水对皮肤有好处。 (对)

3、皮肤被划破了,就再也不会好了。 (错)

4、小朋友用了化妆品能使皮肤变得更漂亮。 (错)

5、最薄的皮肤是嘴唇,最厚的皮肤是指甲。 (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

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有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活动过程:

1、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①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②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③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2、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①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及其照射角度有关)

②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①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③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针对幼儿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到室外作进一步的探索。

2、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除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在镜子上贴物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斑的形状。

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3

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轻重,让幼儿感知、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2.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

3.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1.衣架一个

2.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三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

3.一大一小积木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按3、6、10数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篮球、铁球、苹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天平

幼儿园教案活动过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挂衣服用的)现在我挂在前面,它处于什么位置?(水平)。请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侧挂上一袋橡皮,你们观察衣架有什么变化?(挂橡皮的一侧下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挂橡皮一侧重,另一侧没挂物品的轻),你们在看,我在衣架另一侧挂一把尺子,你会发现什么变化?(挂尺子的一端下垂,挂橡皮的一端翘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或这说明了什么?(挂尺子的一端比挂橡皮一端重)

师:小朋友非常聪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挂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轻的一端上翘,衣服架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二、出示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来比较轻重

(一)

1.教师:我这里有三个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子)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装满水的重;装半瓶水的轻;空瓶子的最轻(利用目测)

教师:请幼儿验证,用手掂一掂,感知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

2.按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排序

教师:现在,小朋友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你按由轻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轻排序。请个别幼儿操作

(二)

1.教师:矿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轻,我这里还有三个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们怎么分辨哪个罐重?哪个罐轻?(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一个装半罐)并按由轻到重顺序排起来。

2.一大一小的积木

3.大小、形状相同、块数不同的积木(3块扎一起;6块扎一起;10块扎一起)

4.幼儿自由看、玩、掂,比较轻重并排序。

5.师幼一起验证幼儿操作,总结: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轻,装半瓶水的较轻,装满水的最重;相同的积木,大的重,小的轻;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数多的重,块数少的轻。

三、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个沙包重,哪个轻?

2.篮球、铁球

师:这两个球,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3.大小几乎相同的苹果、桔子、梨

师:这三个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难比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三个水果的轻重呢?来小朋友动手玩一玩。

(二)幼儿玩

1.集体讨论:为什么大的棉花沙包轻,小的豆子沙包重?为什么大的皮球轻,小的铁球重?

2.请个别幼儿验证怎样比较苹果、梨、桔子的轻重(用天平秤,称一称)

四、比赛

两组比赛:不同轻重的物体混放,每一种两个,每组幼儿协商每人排一种,比较同类物体的轻重,分别摆放在两个写有轻重的箱子里,快、对的那一组为优胜组。

另换两组比赛:不同轻重、不同类物体混放,请幼儿用掂、称等方法,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为优胜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探究物品的溶解速度与物品的颗粒大小及水的温度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透明的杯子、塑料瓶、小勺、筷子、记录表、笔若干。

2.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做过的溶解实验,引出新的探究问题。

教师出示一盆水,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品。

2.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大小的关系。

(1)出示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请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猜猜哪种溶解的速度会快一些。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

请幼儿分为三人一组,用小勺取一平勺白糖和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对应的三个杯中开始搅拌,看看谁杯子中的糖溶化完。

(3)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并记录。

小结:物体的溶解速度与它的颗粒大小有关。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解得越快。

3.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水温的关系。

把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拿冷水杯,一组拿温水杯。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同时放进方糖,并一起轻轻地搅拌,看哪一杯水中的方糖溶解的速度快。

小结:水温越高,物体溶解的速度越快。

4.请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物体的溶解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欣赏、观察风筝,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欲望,学习风筝的简单制作方法。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风筝。

2、风筝会现场的录像。

3、录音机、录音带。

4、教师制作的风筝作品一个

5、制作风筝的材料(楟秆、不同形状的纸、彩带)若干、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引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

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

小朋友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为小朋友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欣赏、观察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制作过程。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风筝,想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哪些是你们见过的,哪些是你们没见过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欣赏)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把它拿过来。

提问: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

2、你知道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样做成的吗?(引导幼儿发现风筝的对称美)

(三)看录像,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愿望。

引导语:小朋友这么聪明,表现的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件礼物,你想

不想知道是什么?在给你们礼物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风筝会是哪一天吗?闻名世界的风筝之都是哪里呢?每年的4月20日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都会来潍坊参加国际风筝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就是风筝会现场的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放录像)提问:录像里有什么样的风筝?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吗?

(四)尝试制作风筝,体验合作的愉快。

引导语: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风筝会了,你想不想也制做一个美丽的风筝

去潍坊参加风筝会呢?那么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筝?(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新)那还等什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尽量制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制作有困难可以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制作,制作完毕以后,请将垃圾收到小盆里。(幼儿动手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放轻缓、优美的音乐。

(五)展示、欣赏作品。

引导语:小朋友,请将你们制作的风筝带过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

制作的是什么风筝,是怎样制作的?咱们来个风筝展示表演吧。

(六)结束部分:

引导语:小朋友制作的风筝这么漂亮,我们赶快到外面放飞一下,练习

练习,过几天在风筝会上大显身手。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几个人一起制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