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

暑假里拜读《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 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 200 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 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 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等等,无不个个极尽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 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这句话不无道理。周 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 无数的军事谋略, 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 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 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 长厚的鲁肃, 勇者张飞、 许楮、 典韦, 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 无不个极其态。

其中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 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位人物, 他们分别为两国的重臣, 且皆深谙韬略, 通权知变, 可谓当世之奇才, 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在与司马懿交手之前,他运筹帷幄中,决 胜千里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论才干,论智慧,诸葛亮较司马懿略胜一筹,可二人功业却相反。

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正是因为他的坚忍不拔、锲 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死于五丈原,死在跟司 马懿的对抗当中。

对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却很 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正式出场,大显身手的 时候, 诸葛亮就称赞:

司马懿 “乃世之英雄” 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 。

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 不怕孙权, 当然更不怕周瑜、 夏侯惇之流, 这些人他全不放在的眼里, 唯独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在性格上没有巨大缺陷,他不像曹操、周瑜,这些人 都有突出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明显的性格隐患,像曹操性格多疑, 周瑜气量狭小。这些性格缺陷,易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 易受到致命的攻击。虽然司马懿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 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诸葛亮“六出祁山” ,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甚至让司马懿在上方谷险些丧命。

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 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 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的坚忍不拔才一次一次地阻 挠了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 手。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软磨硬抗的劲 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坚信自 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对付诸 葛亮的战术就是: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 追,反正我粘着你。所以, “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 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 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 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 有什么可挑剔的, 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 就是他的多疑, 特别地多疑, 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 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 虑。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 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 看,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 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古人说:

“料事者先料人。

”要预 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诸葛亮是个聪 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 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所以, “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 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 司马懿的过人智慧。更重要的是, “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 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 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

诸葛亮两大军事战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马懿。

诸葛亮北伐出兵六次,多次无功而返。虽然诸葛亮在北伐中算无 遗策,多次打败了司马懿,但却没有彻底打败他。诸葛亮北伐最大的 难题是粮食。

蜀军的粮食要通过千里栈道运输到战争前线实在非常困 难。所以,时间利于魏不利于蜀。虽然诸葛亮认识到这一形势,但却 没有从战略方针的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司马懿认识这一形势, 采取了软磨硬抗的战略决策,最终活活拖累死诸葛亮。所以说:诸葛 亮是战术高手,司马懿是战略高手。诸葛亮赢得一场战役,却输掉整 个战争。

所以军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

诸葛亮在内政上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 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

在刘备死后,他能继续推行联吴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而司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规模军士屯田,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 而创办的。

司马懿在主政时期更大兴军屯, 广开漕渠, “百姓大悦” 使 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该说诸葛亮面对的困难、事情比司马懿艰难得多,复杂得多, 所以内政方面诸葛亮略胜一筹。 在刘备死后,蜀国人才逐渐凋敝。军事后备人才唯姜维而已,诸 葛亮出师表中提及的文臣,并未做出什么能扭转或延续蜀国的事来。

北伐时,有人曾推荐素有战功的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任用马谡 不当致使兵败。应该说蜀国曾经的人才济济的局面功在于刘备,而非 诸葛亮。

司马懿在世族垄断政权的社会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贱但有能力 的人才担任军政要职, 如后来作战有功的大将邓艾、 石苞, 都出自 “草 根” 。

从用人方面,司马懿所胜应说已非一筹了。

从事实上讲司马懿实现了统一中国。所以我认为司马懿较诸葛亮 更强一些。 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 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被抹杀.他在几年的 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 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 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 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 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 210 年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 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 ,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 时刻.他希望在他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 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 元 214 年和 217 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 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 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 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 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 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 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 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 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子龙------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名将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坡恶战,赵云 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 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 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 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 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 ,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 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 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 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 救了公孙瓒, 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 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 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 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 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 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 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 ,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 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 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 无缺的。 关云长,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 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

“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 中记载:

“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已用,所以待之甚厚。

” 虽如此,仍未能得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 关羽不降曹。

”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

“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 报答曹操款待之恩和放行之情, 不惜违背军令状, 以身家性命当代价, 在华容道捉放曹。当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闻名遐 迩。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所到之处,无人可敌, 无人可挡; “单刀赴会” ,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的气,惊心动魄。

“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万代传颂。

书载: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 酒食肉,全无痛苦之色。

”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 不显形于面的,实属罕见。

古人云: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 使众也。

”关羽为人忠孝,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为刘备之弟,所以事 于刘备; 关羽仁慈勇猛, 所以帐下百万雄兵, 千员虎将, 都听使于他。

但是他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这个缺点导致了他丧命,那就是傲。

关羽的傲, 使他大意失荆州, 后又败走麦城。

最终死于孙权之手。

一代军神就这样死了,我心中很悲伤,关羽如果不是那么傲,他 当初要是听了马良的,守住荆州,就不会遭此大难。

久远的中国,慷慨激昂,人才辈出的大时代,义盖云天的刘备, 耍弄权术的曹操,预谋天机的诸葛亮,还有大叹时不我予的周瑜?? 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 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三国》带给我们的不是表面的群雄割据、尔虞我诈、勾心斗 角,而是内心深处的那种心灵上的震撼、那种感动。

《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 值得我学习。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 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 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 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 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