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导游词精选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通用6篇)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 篇1

在我闲暇时翻阅课外书,知道宋代欧阳修这么一个人物,写有传世之作《醉翁亭记》,我虽没曾读过,但也给我留下深刻记忆,使我对琅琊山醉翁亭充满了神秘向往之情。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上午没有什么课外课,老爸决定带我们到滁州琅琊山一游。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通用6篇)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郊,城山相连,离市区不远。而滁州位于安徽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秀美的地级城市。它距合肥市120公里,距南京才59公里,我们是全家自驾游。为避免长江大桥的拥堵,老爸带我走了一趟万里长江第一隧道,8点半钟才出门到滁州市也就10时。经当地人热情指点,自驾车可直接开进山门到景区,很容易也很快地找到了琅琊山风景区。

琅琊墨苑是进入琅琊山胜境的第一个风景区。园林似飞檐翘角,白壁漏窗,方砖青瓦,料想景色不错。但因下午四点还有一节辅导课,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没进去,此游的主要目标也是为醉翁亭而来。我们做着观光车直奔山顶古琅琊寺。琅琊寺依山傍林,建筑雄伟。寺内最大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大雄宝殿雕梁画栋,十分壮观。藏经楼则居高临下建在寺院的最高处。大雄宝殿旁是玉皇殿,是座无梁殿。上大雄宝殿或玉皇殿,均需通过高高的石阶而上,很壮观。寺内还有不少自然名胜,如归云洞、雪鸿洞、石上松等,各具特色。如是一一细看,得化很长时间。

我们随之往下走来到醉翁亭,醉翁亭布局紧凑,建筑别致,亭台小巧,风格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不大,却有九处风格各异的景致,如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称“醉翁九景”。游览醉翁亭的游客最多,熙熙攘攘,很热闹。我们在此拍了不少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意在亭很别致,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出意在亭,沿石阶而上,是影香亭。有百年古梅,傲立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游人在此可赏梅闻香。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潺潺小溪,溪水清澈见底。亭中有宋代大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为“欧文苏字”。

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为“玄帝宫”。我们登台环视,只见群山青翠,林涛阵阵,犹如置身画中。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眼青山秀水,感其言简朴而意境深远。

但我们只游到琅琊寺为止,没有再上南天门,好多景点我们照例是走马看花,以“到过、看过、知道了”为原则,粗粗一游,只求大概,不求深意。

一点多了,我也有些累了,肚子自然也叫了。我们来到市区宋城美食街,痛痛快快美餐一番。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 篇2

山环滁州以竞秀态,琅琊深秀渐闻水声,一片碧波环绕的醉翁亭已化作乐趣的统一,已留下雨打风吹的痕迹,深深地刻下了当年醉翁的足迹。

与民同乐,乐在山水,领会在心。山水相映之美,将绿水与青山环绕。树的绿是没有边缘的,仿佛在向四周扩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绿的气息。水的秀不在于是怎样清澈,而是倒映着天空与山的影子,这绿色与蓝色调和,勾勒出另一片天地。酿泉水在山间倾泻,弥漫着酒香的诗情在酿泉水中流淌,与水一道迎面倾泻而来。人醉在景中,仿佛是人正在水汽中弥漫。

与民同乐,乐在宴酣,畅爽在酒。在溪水中捕鱼,用泉水酿酒,这是生活中最真、最醇、最清新的滋味。野味山珍,杂乱摆开,美酒前陈,游戏欢乐,没有拘束,撇开身份,这就是太守的酒宴。没有名贵的酒菜,没有拘束人的礼节,有的仅仅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一片热闹轻松的气氛。于是,连滁州的人民都这样轻松地生活,快乐地游玩,酒气弥漫了整座城市。

与民同乐,乐在其乐,以人为乐。朝暮变换之美,树林禽鸟和鸣,在这一派自然之景中,太守与游人共同欢乐。人民因视与太守同游为荣幸而快乐,而太守却以人乐而乐,将醉与乐统一,从中便得到了精神的升华,于是便练就了醉翁与民同乐的旷达。

四季更迭,朝暮变换,伴随着日升日落,云归云散;花开花落,水落石出,无穷尽的变化,变化着的角度,一同演绎着无穷的乐趣,将山水之秀丽发挥到极致。

三乐归一,便是与民同乐。

乐到极致,终归还与山水。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 篇3

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上因为有了醉翁亭,使得这座原本普通的山闻名于世。从亭中流淌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爷爷这千古名句,成为一个传奇的旅游胜地。

今年秋季的一个双休日上午,妈妈带我去了一趟琅琊山游玩。清晨,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好像被清水洗过一样。在驶往琅琊山的旅游大巴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加上导游阿姨风趣幽默的话语,更增添车内明热闹气氛。从南京到滁州琅琊山的路途并不远,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便到达琅琊山下。下车后,导游阿姨领着我们走过古朴的山门牌时,我看见“琅琊山”三个大字苍劲而飘逸,从导游阿姨嘴中得知,这三个字和醉翁亭三个字,都是大文豪苏轼爷爷的真迹,这字真漂亮,苏爷爷不仅写了一手好文章,也写得一手好字。

我们沿看蜿蜒的石板路走着,路两旁是挺拔的参天大树,一棵棵大树像一位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守护着浓荫苍翠的琅琊山,这些大树像披了件绿色大衣,一片连着一片的绿,仿佛把四周的空气都给染绿似的。走了没一会儿,我终于看到了向往己久的醉翁亭。醉翁亭占地1000平方米,整个亭子像一只即将腾飞的白鹤,亭子依山傍水,亭台小巧别致,清澈的溪水声,树上乌儿的鸣叫声,给醉翁亭一种幽静的韵味。

导游阿姨告泝我,当年,欧阳修被朝延贬到滁州时,他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气。经常在办完公务后,他便到山上来游玩。一天,欧阳修和一位和尚下棋,突然天空下起大雨,他和老尚以及在旁边观看下棋的人,被这场大雨浇成落汤鸡。于是,有人提议在这里兴修一个亭子,这样即可以避雨,也前来该处游玩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

不久,当地人在便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好后,取个什么好名字让当地人犯了难。一天,欧阳修喝醉洒后来到这里,他醉熏熏地望着亭子沉思一会后,为这座亭子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他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我站在亭子西侧的宝宋斋,望着室内两块石碑上,镌刻的《醉翁亭记》全文。此时,我心中有种想喝酒的冲动,想知道当初欧爷爷是如何在醉酒下,写出这篇传世之作的。

回家路上,琅琊山上古树,小桥,溪水,亭阁和寺庙等,构成了一幅醉翁亭的山水画卷,留在我的记忆里。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 篇4

辛卯岁末,应常州好友增红兄之约,两个语文人自驾赴皖,至滁州醉翁亭小游。

我们由苏入皖,从宁到滁,渐近琅琊景区,便不由自主地欣然背起《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车子经琅琊古道,直至山门。只见山门楼牌高耸,飞檐斗角,门楣处有苏轼题写的“琅耶山”三字,遒劲有力,颜色斑驳,苍古深邃,远处琅琊逶迤,层峦叠嶂,寒树丛立,让我油然而添几份肃穆之感。

是日天不晴朗,满目灰暗。走进山门,不见很多游客,少熙攘,少喧哗,偶闻几处鸟鸣,感觉很静。我们很喜欢这样幽静的氛围。

首景即琅琊墨苑。琅琊墨苑建筑为苏州园林风格,亭堂飞檐翘角,色彩淡雅和谐,山上峰峦叠翠,山下亭、台、轩、廊、小桥、假山曲径相通,景色宜人。特别吸引我们的是墨苑碑廊的黑白碑刻,这里有很多关于琅琊山、醉翁亭的墨宝镶刻于此。我与增红选择在文征明书《醉翁亭记》的巨型横式碑刻下以及蔡元培书的“山水清音”碑刻前留影。

离开琅琊墨苑,经醉翁潭,我们到了醉翁亭。只见醉翁亭前横卧一条浅浅的山涧,业已水落石出,一座窄窄的小石桥跨越山涧,联接琅琊古道与醉翁亭。一块巨石上勒刻“千古醉翁亭”五个大字,系李瑞环在醉翁亭千年之庆时所书。跨越石桥,踏四五级石阶,过一道门楣上刻有“醉翁亭”三字的窄窄方门,连过两道砌有三两级石阶的门槛,眼前便是醉翁亭。千年醉翁亭,赫然在眼前。站立在醉翁亭里,四柱之外是粉墙黛瓦的镂空围墙,透过由古图案镂空的墙窗,我看到远山邈邈,古道盘旋,古木幽森,山涧蜿蜒,我忽然有思接千古的感觉,千年之前,欧公就是在此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的吧?醉翁亭正是如欧公文章所言“有亭翼然”,我还想,千年前的欧公就是于此亭之上享用“宴酣之乐”“众宾欢也”“太守醉也”的吧? 驻足小坐,忽见几枝腊梅已开出黄灿灿的花来,且香气盈盈,我又在遐想,这香气一定发自千年之前,欧公当年就是在此闻香把盏、作文写诗的。想到此,我不由感动,我与欧公已经有了一回晤面了,我仿佛看到当年“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的情景了。逗留醉翁亭,见亭柱上有两副对联,我很是喜欢,一幅是,“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另一幅是“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谓妙绝。环绕醉翁亭的亭阁不少,比如,二贤堂,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与醉翁亭相映生辉,构成了一组古亭堂斋群,或粉墙相隔,或曲径通联,或拱门相望,别有一番风景。世称醉翁亭为“天下第一亭”,这不仅有史为证,更是以物为证的。

醉翁亭属于千年遗址,欧阳公馆则属于现代建筑。它位于醉翁亭西400米处,分东西两院,以亭廊相连,庭廊两侧镶刻了苏轼、苏唐卿、祝枝山、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置身其中,令人叹为观止。欧阳公馆即欧阳修纪念馆,由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馆内正中悬有“一代文宗”巨匾,且塑有欧阳修塑像和全面介绍欧阳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画,充分展示了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以历史本来面貌,将欧阳修的形象再现于广大游人面前。

馆内还陈列着历代收有欧阳修诗文的书籍。馆内没有他人,只有我与增红两人。我们细细阅读三十幅壁画,并站在欧阳修的塑像前,大声诵读由苏轼亲书的《醉翁亭记》,感觉到幽古豪放之气充盈我身。我特别喜欢欧公塑像两侧柱子上的一副对联:“一代文宗建名亭撰名文流芳百世,雨番宰辅树正气立正义旷典千秋”。断句诵读了好几遍以致成诵。一个语文教师,在醉翁亭下,置身欧阳公馆,立于欧公面前,大声诵读由苏轼书写的《醉翁亭记》,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想起了1997年的春天,我在武汉黄鹤楼上面对长江默念《黄鹤楼》,20xx年的夏天,我在岳阳楼上,面对浩浩汤汤的洞庭湖朗诵《岳阳楼记》的情景。现代与历史一次次地交汇,我与古人一次次地面晤。穿越时空,总会有偶然的相遇。

从欧阳公馆到深秀湖还是有段距离的。用《醉翁亭记》里的句子来说,“峰回路转”,我们“山行六七里”,过“蔚然深秀”门,眼前忽见一泓湖面,四面环山,一湖如镜。深秀湖因“蔚然而深秀”而得名,湖水源自琅琊溪,清澈透底,九曲桥、湖心亭、玉带桥与四周山色相映成趣。我禁不住快步来到湖边,俯首蹲身,用手撩拨湖水,清凉透心,水花飞溅,湖面顿时展开涟漪。

我们到深秀湖已是午后,无奈饥肠辘辘,但是,因为时至岁末,饭馆已都休业,我们只好在湖边一家小店里泡了盒快餐面充饥,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觉得心满意足,且与增红戏言:面客之意不在面,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面也。临别时,我还买了一把书有《醉翁亭记》的扇面以作纪念。

离开深秀湖,我们又是一路照相,把不少石刻摄进相机,有乔石书的“琅琊山”,沈鹏书的“与民同乐”,欧阳中石书的“千年醉翁”等。

我与增红一路下山一路聊天,慨叹此行无悔,收获颇丰。增红说:“何处无亭?何处无湖?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连声称好。晚上,我们在南京与朋友聚,席间觥筹交错,言谈甚欢,其间我自然少不了讲述小游醉翁亭所见所感,不知不觉酒多兴浓,便随口而出:“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樵夫醉也,樵夫谓谁?昆山老刘也。”

欧公从前建亭撰文雅乎千载,樵夫如今游山抒怀快哉一日。滁州归来,遂写《醉翁亭游记》以述感并备忘。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 篇5

记得在中学时学过欧阳修的千古名文——《醉翁亭记》,并且还要背诵的。

醉翁亭地处安徽省的滁州市郊,坐落在琅琊山的半山腰上,是中国四大名亭之首。与北京先农坛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浙江杭州的湖心亭,共同构成了中国“四大名亭”。

去年,我们全家和我的父母一起来到安徽滁州的琅琊山,慕名来参观醉翁亭,从家出发,用了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琅琊山的半山腰上。

入得山门来,沿着琅琊古道步行。道路两旁,苍翠蓊郁的大树遮天蔽日,浓荫幽静,满目苍翠。耳边不时地传来几声鸟儿清脆的鸣叫,给静谧的古道凭添了几分生气。 记忆最深的就是那潺潺的流水声了,顿觉浑身清凉舒爽,好似清泉直落入了心头。再看身旁那葱郁的山峦,峰回雾绕,十分壮观,恍惚中进入了空灵境地,原本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女儿也屏住了呼吸,悄声细语生怕惊动了林中的生灵。

忽然我们看到一座湖。湖三面环山,拢翠叠秀,正合《醉翁亭记》里“蔚然而深秀”的意思。我们还在迟疑,于山路弯处正看见一方石刻“深秀湖”。

沿湖北行,站在一座古老的石桥上翘首望去,只见上翘的亭角掩映在苍翠之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穿过拱门进去,给人的感觉是里面很狭窄,照相都很难取景,往里走,就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塑像。“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写得多美。

亭的旁边有一整块巨石,上边刻着 “醉翁亭”三个大字,碑石顺山斜卧,有如欧公喝的烂醉后醉到之态。在它的后边,一块小的石块上刻着“二贤堂”。这“二贤”我想这二贤其中一位指醉翁欧阳修,而另一位又是谁呢?怀着仰慕的心情在碑石旁徘徊许久,不知不觉,《醉翁亭记》又在心中回荡,情不自禁轻轻地脱口而出,“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继续往上走去琅琊寺,据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无梁殿,父母进去参观了,而我们三人最后爬到了山顶一个叫南天门的寺庙,上面风很大,进去后又烧香又拜佛。下山的路上,才觉得肚子饿得咕咕叫,以最快的速度下山吃饭。

夕阳西下,听着脚下泉水叮咚,清冷悦耳。苍山、古树、曲桥、小亭,寺庙,禅音构成了一幅美伦美奂的山水画卷。醉翁亭,值得一游……

介绍醉翁亭的导游词 篇6

醉翁亭,位于滁州琅琊山。

北宋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为太守。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于是寄情山水,借酒抒怀。常约宾朋饮酒于琅琊寺。导游说是和尚智仙同情、敬爱欧阳修,特在半山腰为其造亭歇脚饮酒。对此,我不敢苟同,遂以小人之心度之,概因这位太守常带三朋四友到寺里喝酒,众僧怎能清修?其又是滁州最高长官,和尚可能是无奈之下,只好出此送神之策。

欧阳修自号“醉翁”,这亭子便题名为“醉翁亭”了。这位风流太守不但在亭中喝酒,连公事也常常了于亭中。导游说这是天下第一亭,现在称天下第一的太多,姑且听之吧。

读欧阳修《醉翁亭记》,起句“环滁皆山也”,区区五个字,以其老辣超凡笔力,写尽滁州形势,令我敬服得五体投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因我是“钓徒之意非为鱼,是为陶情怡性也。”

醉翁亭高、径皆两丈余,并无特殊之处,只是亭子东侧坐位上有两快桌子样的小木板,是欧阳修办公用的。

登亭四顾,但见远山环亭,飞檐古朴。举首沉思,若前贤就在身边,怀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心里一片空明。

醉翁亭西侧,有群建筑,皆明清所建。小巧独特,风格各异,曰“醉翁九景”。令我咤异的竟有叫解酲阁,醒园的。

想来欧阳修本意是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要的就是一个乐字,一个醉字。虽在《醉翁亭记》说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欧阳修酒量甚佳,时年未逾四十,这明明带有调侃戏谑之成份。可叹后人却在此建什么解酲阁,醒园。附庸如是,煞风景大也,可供一笑。

万幸是,当时尚无今人酒后常往的洗头房、脚浴、桑拿等,若不,“醉翁九景”壮大为“醉翁十二景”,却也非不能之事。

游琅琊山时,正值农历二月初,却听得清脆蝉鸣,以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