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导游词精选

婺源导游词(精选18篇)

婺源导游词 篇1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导游词(精选18篇)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江主席的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婺源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源头古村观光旅游,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愿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快乐。源头是一个集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红豆杉古树群、婺源水口、深山峡谷、古代书屋为一体的原生态人文景区,也是一个养生休闲度假的福地。从景观风光上来看,它称得上是一个浓缩的婺婺源婺源旅游,从源头开始!

据《吴氏宗谱》记载,源头古村始于明代洪武年间,休宁县查山吴伏阳云游到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土地肥沃,仿佛看到了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所描述的梦里老家,便决定举家迁移,在此定居,取名-------源头,这就是源头村的来由。绵延40里长的山脉有青山、绿树,更有清泉,眼前这条蜿蜒小溪,就是从40里长的山脉中流出的天然好水。这泉水清澈见底,口感甘甜、清冽。是流向婺源河流的水之源头。

【许愿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请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婺源的山川秀丽、绿树成荫、古树成群都有赖于婺源人有着热爱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意识。在婺源,村民都喜欢在水口林种植一些名贵树种,象香樟树、银杏、罗汉松、红豆杉、楠木等等。我们现在眼前看到的这棵树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树呢?对!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

别看它不是很粗大,但它却有上千年的树龄了,也不知它见证了多少代源头人的生命轮回。在婺源,老百姓相信这种能活过千年的古树都是有灵性的,被他们作为神树膜拜。俗话说的好:“树下走一走,活过九十九,树上摸一摸,活过一百多。”婺源人家中有大小事情都喜欢来这里拜拜树神,大家拜了以后用手摸着古树转三圈,第一圈求官运,第二圈求财运,第三圈求桃花运,保你全年好运连连哦。

【古树群】源头古村无一不有古树,参天古树,郁郁葱葱,树影婆娑,它们撑死这里的“长”展示这里的“茂”高擎这里的“美”使源头古村古朴与新生并存,历史与现代交融。有香枫,红豆杉,香榧、桂花树。最值得称道的是源头古村存着千年树龄的红豆杉群,其中一颗红豆杉王更是树龄上千年,直径超过一米四,需要好几个成年人才能环抱。

还有一颗更为罕见,我们都知道红豆杉是单一主干生长的植铁,而这颗却是分叉生长的,左右两根主干所生长的叶子各不相同。关于这棵奇树村民们还口口相传着一个传说:相传从前源头村居住着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但因为家境贫寒,为了让妻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婚后不久丈夫就外出独自经商去了,立志不成功便不回家。一别经年,两人过着两地相思的生活,数年后,丈夫终于有所小成,托同乡提前带话给妻子,说当年的除夕一定回家团年。一转眼,除夕便到了,一场大雪让村子显得格外的宁静,妻子在村口等着丈夫回来已经一天一夜了,天气寒冷却也不忍离去。此时的丈夫也在雪中艰苦的跋涉,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和妻子的约定,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了,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倒在雪地里的妻子,就这样,因为一场早来的大雪,夫妻两人天人永隔。后来丈夫将妻子葬在了村口她倒下的地方,并在上面栽上一棵相思树,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红豆杉。

因为这件事的发生,做丈夫的一直怨恨自己,怨自己为什么不早一些启程,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到家与妻子团聚,不久也郁郁而终,临终前他嘱托家人将自己与妻子葬在一起,希望下辈子再续未了缘。丈夫下葬不久后,留心的村民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之前栽下的那棵相思树长出了两根枝,并且还是一雄一雌的两根,我们左手边这根枝就是雄枝,是不结果的`,右手边的则是会结果的雌枝,如此雌雄同体的情况,连科学家恐怕都很难去解释它吧。

【源头水口】在源头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不容错过的,那就是古村落我们现在所处的水口。说到水口,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大家看,水口有石拱桥横跨于溪水之上,两边各有一座山头拱卫着这里,更有樟、楠、檀、红豆杉等名贵古树争奇斗艳。

水口,位于整个村落的下游出口处,既是村落的出口又是入口,古时被认为是村落的地之门户,关系着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更是村民命运前程的精神象征,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理想和追求。在婺源,几乎所有古老村落的入口处,都拥有集自然风光与人工补缺于一体的这种乡村园林,这种具有独特乡土审美韵味的景观也体现了源头人对人居环境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源头村水口在选址上极为严谨,讲究既有来龙,又有去脉,风水极佳,古桥、名木、水口林、石碣、茶亭等都是源头水口完美的组成部分,称得上是婺源水口的典范。

遥想当年,一代代源头村先民,或赴京赶考、或闯荡商海,背负家人的期望与重托离开故乡。离开水口就意味着离开了家乡,一步步走出茫茫大山,连故乡的事物也逐渐模糊在记忆里。而当这些在商海博弈的商人、赴京考取功名的子弟回乡时,看到水口就意味着家已近在咫尺。无论他是成功还是落魄、高中还是落榜,欣喜也好,悲伤也罢,故乡的那种亲切感、安全感,都会在见到水口的的一瞬间喷薄而出。水口是源头人的精神傍依,是源头人的根!

在水口,可以观树影婆娑,浓荫蔽地;可以看绿水蜿蜒,桥亭吐月;可以读厚重的历史文化。源头古村的水口,是当地人在恒久的时空里创作的美丽画卷。它将人文色彩与自然山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精致地展现在时光长河中,以它亘古未变的内涵,山高水长地散放出历史的静远与幽香。

【镇火池】据说在明末清初时,当时村庄里莫名起了几场大火,正巧有个道士云游至此,给这个里算了一卦,说在对面的山上有个小火龙经常窜到村中做恶,需在此地修个镇火池来镇住小火龙,并在池底排了八卦,才得己保村庄平安无事。

【源头进村】走进源头古村,有一条顺着山势流淌下来的溪流从村中穿越而过,给这个村落带来了美景如画,数十座徽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溪水两岸。在这里不变的是老屋的飞檐翘角,是村民们随着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实生活,是先人们一代代为后照看的镇火池,仿佛感觉到时间的步履停驻在这里........

【窥月楼】这个吴中源大夫很怪,他所建的亭子,除龙泉溪谷中的路亭外,都喜好将亭子起名“月”字头,如刚才的“诗月亭”,这座“窥月楼”等。这个大夫为什么对“月”字情有独钟?原来,他小时候被父亲关在那座远离村庄的探源书屋读书时,常常夜晚对月发呆,望月出神,看月伤心。但婺源有关吴刚锲而不舍砍椤树的故事给了他立志做好人,做有用之人的极大启发。在他功成名就后,特意建了这两座以“月”命明的亭子以明志。

【润福楼】润福楼是景区重金打造在婺源环境第一的度假休闲别墅,当时也是为香港影帝周润发先生而打造的休闲别墅。别墅选址依山傍水,在竹海与溪水的环绕中,竹影摇曳,溪水潺潺,环境优雅、清净,楼内配套有会议室、KTV包房、餐饮包厢、徽派厅堂、冷水鱼塘,这里有豪华套是间两套,标准间四个,更有为两个豪华套件配套的茶亭两座,在茶亭中可以煮水品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将心情放逐于山水间……

【图片展示厅】大家在参观完润发居后,不知道想过没有,周润发为什么会在婺源的大山里面有这样壹栋度假别墅呢,这就要提到发哥的最佳摄友,也就是打造这个景区的老总…施景福。施总和发哥的缘分来自他们共同的爱好,摄影。而且这二位都是当之无愧的摄影发烧友,从摄影引出了很多的共同语言,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些年发哥一有空都会来婺源,每次都是由施总全程安排和陪同,这个施总是个从事文化产业发家的文化人,是典型的中国儒商,也是景德镇和婺源两地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他在多年的景区经营经验中锻炼出了独到的旅游景区、景观设计能力,连发哥对施总的前一幅作品“严田古樟景区”也是赞不绝口,每次来婺源都指定要住在施总打造的“六房太太屋”里。近几年随着企业经营逐渐规范化,这位董事长也能抽出时间来从事自己心爱的文化事业了,先后出版了婺源摄影画册三本,婺源风光影视DVD光盘,婺源风光扑克牌等文化产品,让各路摄友在施总的带领下能更全面的理解婺源的美、俊、秀,因此施总也被众摄影同仁尊称为施老师,台湾东森的电视台也曾与施老师合作了一期走进婺源的节目,由施老师带领海峡那边的同胞一起领略梦里老家的秀丽风光。

接下来我们即将参观的就是大家在这边看到的木屋展示厅,这里长年展示了婺源一年四季最美的风光,大家到婺源旅游的时间不过几天,但要想领略婺源山水的美,却需要转过一轮四季才能完全领略,因为婺源的美,四季都不同。特别是在一些交通很不方便的深山老林,那里才能看到最生态,最古朴的婺源,没有被半点现代文明所沾染,才成就了婺源脱尘般的美丽。就让我们随着施老师的镜头,走过婺源的四季,转过婺源的山水,领略婺源最美的一面,这里有深邃的历史遗产,古朴的民风民俗,秀丽的山水风光,一定让您美不胜收,留连忘返。

【龙泉溪谷】现在我们即将进入的就是之前屡次提到的龙泉溪谷。各位,溪谷不同于峡谷,峡谷呈“W”字型,太陡峭、险峻,游玩太费气力。溪谷却不同了,它是呈“U”字型,平坦、舒缓,一路走来,如行云流水,似公园小径漫步;看看山,听听水,瞅瞅鸟儿,闻闻花香,太诗情画意了。还有一点很重要:城市人成天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而纠结,在源头村,人们在为能吸入多少空气负氧离子而自豪。

【枕溪亭】在这座枕溪亭,它的得名就来自于小溪对岸的那块枕溪石,大家看见它就一定体会到当时那位吴中源大夫为什么将此亭取名“枕溪”了把,一个“枕”字,不是将这龙泉溪谷的神韵都表达出来了吗?

一路走来,不知各位发现没有,这龙泉溪谷像这样拦水的石碣有许多座。源头古村像这样的石碣共有14座,其中13座都在村子上游,只有一座在村外。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村子上游建这么多石碣?

大家知道,碣,又叫堰,是用来引水灌田,防洪蓄水的。而源头村上游这13座石碣边,见到水田了么?没有!这种小石碣建在村子上游,既不是用来引水灌田,又不能防洪蓄水,那古人花那么多银子建造这么多石碣干什么?当然不会是吃饱了撑的。前面我讲过,这些石碣都是姓吴的大夫捐资建造的。吴大夫是个环保主义者,他建这么多石碣目的只有一个,过滤这龙泉溪谷的水!

大家看吧:一座石碣就是一个沉淀池,池底是起过滤作用的碎石,砂岩。你想:从大山深处流出的水,每过一座石碣就被过滤一次,到了村里,这水还有杂质吗?我想,什么瓶装矿泉水都抵不过源头村这天然水的洁净吧。您也许会担心:那什么可促进生男生女的矿物质元素会被过滤掉了。先生:矿物质只是一种元素,谁见过元素可以被石碣过滤吗?应该说,源头村上的这13座石碣的每一次过滤,都是对矿泉水的一次提纯,难怪乎村民喝了经过提纯的、拥有矿物质的山泉水,男女出生比例就严重失衡呢。

【探源书屋】一路上,我多次向大家提到一个名叫吴中源的大夫吧。这个吴大夫改村名,改方塘,建亭台楼阁,造石碣。我还说过这个吴大夫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小时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探源书屋里。

所谓探源书屋,原来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叫“耕读堂”,只是在吴中源成就功名后,村里人才这么改的。

原来,这个吴中源生于一个富殷的书香人家,在家人的期盼中,渐渐长大了,长到十来岁时,不曾想成为了一个太顽皮的孩子,经常搞得四邻不安,鸡犬不宁。眼看到自己的儿子将要成为另一个王林号或王跳鬼。于是他的父亲狠下心,在这远离村落的山里建了这栋“耕读堂”,还请了专门的私塾先生,派了专门的佣人伺候,把自己的儿子“关”在这里读书认字,学本事。这位私塾先生是个朱子理学的崇拜者。从《朱子家训》学起,先生向吴中源灌输的都是朱熹的思想,读的都是朱熹的著作,如《太极图说解》、《通书解》、《四书集注》、《八朝名臣言行录》等等。

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吴中源过着远离俗世红尘的隐士生活,潜心钻研学问。8年过去了,他终于不负众望,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考取了秀才,进而在三年后的殿试上考取了进士,被委派到江苏某县任县尉,随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提升为吏部侍郎,告老还乡时又被诰封为一品衔光禄大夫。此后,这幢“耕读堂”就被村人改叫“探源书屋”了。

这幢探源书屋在土地革命时期,还住过红军游击队。后来,在1938年吧,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党不去抗日,却把这幢探源书屋当做清剿“X匪”的临时指挥所,清剿活动在附近四十里长岗的红军游击队。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皖南游击队支队的战士,一把火将这幢“剿共”指挥所化作了废墟。今天我们看到的探源书屋,是后人在原地复建的。

大家看,二楼的左右大梁上分别雕刻了文武题材的历史故事,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吴中源父母大人对他的期望呀,希望他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有用之人。两边的门板上则分别雕刻的是八仙题材和“福、禄、寿、财”的人物画,来大家这边走,这里是吴中源上课的书斋,这里是他的书房,还有卧室。那边是私塾先生的起居卧房,还有佣人的住处。

各位朋友:源头古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欢迎下次再来源头古村。

婺源导游词 篇3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龙脉――婺源,犹如水中静女。其文化性格缘自“徽州,民间属号“龙” 江湾,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自宋至清,这里蕴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民国教育江谦等贤仕和一代伟人。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 千年古镇江湾,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聚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由东而西蜿蜒流过。这里既尚好保存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 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岳武穆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

婺源导游词 篇4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8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16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j主席的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婺源导游词 篇5

各位贵宾,我们现在将要从景德镇出发前往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婺源,行车时间大约需要1,5小时!小华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5年前有没有在报纸或网路上经常看到婺源这个地名呢?(微笑)应该很少有见到吧?是的,婺源是近几年才慢慢火起来的一个旅游景区,20__年之前的婺源是一个深山闺中的女子,不为人所知他的美,后来在20__年的一天,当我们的江书记某天来到婺源,无意中和随从的人员说起我终于来到了我的故乡,当时随从的人惊讶说起:“主席,你的家乡不是江苏的吗?怎么变成江西的拉!”当时我们的_笑咪咪说:“你们不知道呀,我的爷爷是从这里的江湾镇走出去的,按理说我也是这人呀”。_当时挥笔写下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随之,20__年婺源正式大肆发展旅游行业,当时打出的口号就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这一炮竟然打红,很多摄影家纷纷赶至而来,发现了这的美,特别是每年的3月份,金灿灿的油菜花衬上那特有的白墙黛瓦的马头墙以及那飞檐巧角的徽派建筑,更是变成那些爱好摄影的旅游者天堂,让游人流连忘返!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婺源的境内,大家可以看看窗外的建筑,都是徽派建筑,你们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江西的境内还有安徽的建筑?其实之前他是徽州六府一县中的一个县.民国时期,蒋先生为了"剿匪",1937年划给江西,后又划回安徽.解放前夕又归江西.婺源境内99%的水汇流到鄱阳湖.咱们婺源离安徽的屯溪也只是需要行车2小时,离浙江的衢州也只要行车2-3小时。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在古代的婺源因为山多,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用小华的一句话概括,婺源是“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古代婺源的人从小就明白穷则思变的道理!这里有这么一句话概况这里的男子的命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这个童谣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男子之前非常的苦,因为山多地少,人口多,所以只能出去经商,古代的婺源人很多都是做茶叶生意和木材生意,慢慢就形成了一帮徽商,说到商人,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自古就有3支非常著名的商派,第一只是山西的晋商,说到晋商你们应该脑海里浮现的是《乔家大院》的场景吧?他所反映的是一代晋商乔致庸的辉煌形象。那第二只商派则是我们的徽商,而徽商想必大家会想到台湾的作者向阳写了一本书《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可谓是古今中外商人的一个典范,不管是生意上或为人处事上,都是一个典范,所以如果大家经常去书店都有看到关于描写他的书。比如最近百家论坛里,一台北著名教授曾志强就写了一本《胡雪岩的启示》,由此可见胡雪岩慧眼识英才,鼎力救济穷书生王有龄,最后从一个小学徒到富甲一方红极天下的著名商人,可谓是商道上的楷模!那第三只商道则是江西的江右帮了!虽然商人很有钱,有大房子,有三妻六妾,但是其实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何等的卑微?古代的地位排列是仕--农--工--商,地位最高的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官的和读书人地位最高,其次是农民,因为他们有田,然后是有手艺的人,最后才是商人,可谓当时的商人的地位何等卑微,因此他们才努力挣钱,回到家乡娶老婆,盖大房子,捐钱修祠堂,修桥,修路,来提高自己在家乡的地位和身份。因此大家可以看下这婺源的房子做成马头墙的样子,在远处看就象古代的女子望远盼归自己的男人早日归来的样子!

说到婺源,这个地方就宛如这的女子小家碧玉,明朗素雅。你们可以从他的名字就看出来这个地方和女子有关系,大家看下这个“婺源”的“婺”字,下面的个女孩子的“女”这个瘦弱的女子,左肩膀抗着一个“矛”在古代“矛”可是非常锋利的兵器,而他的右肩膀是个反文旁,说明这里的女子你可惹不得?(笑),虽然弱小,但是却是文武双全的人,婺源的'女子是典型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养得了儿郎,见得了爹娘的媳妇!刚刚我们说婺源男子命苦,十三四岁就要出去经商,但是又有谁知道婺源的女子也是很苦,嫁在这里,嫁给商人,不仅要受相思之苦,而且还要学会自己打理家务,教育小孩,更要学会处理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的关系,说到这婆媳和小姑之间的关系,这可是一门学问,很大的学问,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就顶五千只鸭子”。所以这也是婺源女子的必修课!婺源的女人在结婚的时候,有着很有趣的一些习俗,比如说他们结婚当天要哭嫁,你们肯定觉得奇怪结婚大喜,哭也太不吉利了吧?但是婺源人是你一定要哭。哭得越凶代表你嫁得越好!如果没有哭出眼泪,街坊邻居会笑话说这个女子以后老公不爱他!(微笑)婺源的女子哭嫁完之后这个时候老公会从小姐楼把她背或抱下楼上上轿子,带上娘家给的嫁妆上老公家。当到老公家门口时候,新娘子会下下轿子轻轻敲老公家的门,这个是未来的婆婆会打开门“迎接”,这个迎接还会给个很大的见面礼surprise!你们猜什么?首先提示下,婺源的婆婆很“凶”,俗话说:十年媳妇熬成婆,这个时候到自己翻身的时候一定要狠一点,要不以后怎么管教媳妇呢?(笑)猜猜!恩,婆婆这个时候一打开门,啪,啪,两个很响亮的耳光!嘿嘿,婺源的媳妇这个时候也不哭也不闹,婆婆打她,她怎么办?婺源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个“书乡”一切都很含蓄,比如说婺源人洗手间不叫洗手间,叫“舒园”,以前古代舒园还要有对联,对联上写着:“百姓人家常来,皇帝老爷也到!”咱们再说到这个媳妇被打,但是这个时候她很镇定的挥手,叫人把嫁妆抬进屋里,咱们看看这嫁妆是什么?首先第一件:一个米筛子,第2件:一把剪刀,第3件:五个挖井的人,第四件:一分田地的契约,第五件:一口棺材,第六件:一个秘密武器,两个茶叶包。

那大家可能觉得奇怪,这些用来做什么呢?再猜猜?(一般客人的答案都让我笑晕)嘿嘿!告诉各位吧!首先米筛子,她是告诉婆婆,婆婆您不用打我也不用骂我,我可能结婚前有很多缺点,同样我身上也有很多优点,今天我带来米筛子,我每天都会筛选我身上的缺点和优点,不好的地方我自己改正,好的我会保留,所以您不用打我也不用骂我!

其次一把剪刀,是告诉婆婆,如果您的儿子有一天变心了,或我们的感情不好了,我们双方会自己处理我们的感情问题,也不用您老念叨,儿子你这媳妇不行,把她修了吧?我们的感情我们会处理,会象拿这剪刀一刀两断,绝对不会藕断丝连,请您放心!

第三个,五个挖井人,以前的婺源人都是喝井水的,所以娘家人帮挖好。一分田地,以及一口棺材和起来的意思是告诉婆婆,我今天虽然嫁进您家,但是我喝的水是我们娘家人挖的,吃的米是自己家的田种的,包括我死了也不用您家的棺材!所以你打我骂我我不用还口还手!嘿嘿!至于茶叶包呢?(要知答案,请听下回分解)!

婺源导游词 篇6

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前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的故乡——婺源旅游观光!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希望通过畅游览胜,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程城衢洲,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部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全县总面积3900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人口33万。县城就设在紫阳镇。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0xx年(公元740年),踞今已有1220xx年的历史。县名婺源,则是因为“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县境内有一条河流称为婺水,它的意思就是“婺水的源头”。县境内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小县。

说到婺源就一定介绍它蜚名中外的四大特产,这四大特产特别用四种颜色来代表的,分别是“红、绿、黑、白”:红指的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鱼,它肉嫩鲜美是我国淡水鱼的良种,被选入国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都品尝过婺源的荷包红鱼。我们各位团友的口福也不浅,在你们今天用餐的时候就可以品尝到这道味道鲜美的地方特色菜;绿指的是“婺源绿茶”,它在唐朝时就已经被记入《茶经》,宋朝时被称为“绝品”,明清时期曾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点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黑则是“砚国明珠”——龙尾砚,早在唐朝就以“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 名扬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是江湾雪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属于果中上品。

婺源古时属于“吴楚分源”之界。自唐代建县以后,文分风昌盛,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清代经学家江永、近代铁路工程大师詹天佑等一代名流。从宋到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

那么我们今天去婺源参观游览的主要是当地有名的古村落及徽派建筑,说到这里我们各位团友可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要用安徽的“徽”字来命名呢?这是因为在唐朝建县的时候婺源本属江西所有,但后来的改朝换代中曾被划到安徽,不过近代又重新划回了江西。地方虽然是划回来了,但不管是婺源本地人还是外省的游客还是习惯性的把这些建筑和生活习惯称为徽派建筑和徽派文化。我们要参观的这些徽派建筑的特点非常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但任何一幢宅子都遵守一个基本的风格“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白色的墙,黑色的瓦,两边是高高的封火墙,又称为“马头墙”。而这些宅子的主人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当官的”,徽州自古读书人多,地方穷就必须读书。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后多数为官者会在家乡建起官邸光宗耀祖。另一种就是商人。因为本地多山地少田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男人到了十二、三岁很多会外出谋生、经商。因婺源盛行朱子之礼,自古多名人。他们从小接受着文化、道德的熏陶,在外经商非常讲究诚信,兢兢业业,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他们发财以后,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修建房屋,并把自己多年梦想融入到房屋的建设当中。但在古时候,商人的身份很低,俗话说“人分三教九流”,商人连九流也算不上,所以他们的房屋就是建得豪华气派,与当官的房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大门口就可以让人一眼分辨出主任的身份、地位。这些我们都留到景点里再一一讲解。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各位团友了。前面说婺源自古官吏多,那么谁做的官最大呢?这个人是我们各位团友非常非常熟悉,经常从电视中看到的人——我国第三代领导人——。你们一定会很奇怪得想:不是江苏扬州人吗?这个话题还得从爷爷的爷爷说起。当时他的这位祖先考取功名后,到扬州走马上任就一直留在扬州没有回来了。但在20xx年5月29日,千里迢迢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婺源,视察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并且去了江湾,看望了许多江氏本家亲戚。

婺源导游词 篇7

各位贵宾,我们现在将要从景德镇出发前往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婺源,行车时间大约需要1,5小时!小华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5年前有没有在报纸或网路上经常看到婺源这个地名呢?(微笑)应该很少有见到吧?是的,婺源是近几年才慢慢火起来的一个旅游景区,20xx年之前的婺源是一个深山闺中的女子,不为人所知他的美,后来在20xx年的一天,当我们的江书记某天来到婺源,无意中和随从的人员说起我终于来到了我的故乡,当时随从的人惊讶说起:“主席,你的家乡不是江苏的吗?怎么变成江西的拉!”当时我们的江笑咪咪说:“你们不知道呀,我的爷爷是从这里的江湾镇走出去的,按理说我也是这人呀”。当时挥笔写下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随之,20xx年婺源正式大肆发展旅游行业,当时打出的口号就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这一炮竟然打红,很多摄影家纷纷赶至而来,发现了这的美,特别是每年的3月份,金灿灿的油菜花衬上那特有的白墙黛瓦的马头墙以及那飞檐巧角的徽派建筑,更是变成那些爱好摄影的旅游者天堂,让游人流连忘返!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婺源的境内,大家可以看看窗外的建筑,都是徽派建筑,你们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江西的境内还有安徽的建筑?其实之前他是徽州六府一县中的一个县.民国时期,蒋先生为了"剿匪",1937年划给江西,后又划回安徽.解放前夕又归江西.婺源境内99%的水汇流到鄱阳湖.咱们婺源离安徽的屯溪也只是需要行车2小时,离浙江的衢州也只要行车2-3小时。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在古代的婺源因为山多,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用小华的一句话概括,婺源是“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古代婺源的人从小就明白穷则思变的道理!这里有这么一句话概况这里的男子的命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这个童谣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男子之前非常的苦,因为山多地少,人口多,所以只能出去经商,古代的婺源人很多都是做茶叶生意和木材生意,慢慢就形成了一帮徽商,说到商人,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自古就有3支非常著名的商派,第一只是山西的晋商,说到晋商你们应该脑海里浮现的是《乔家大院》的场景吧?他所反映的是一代晋商乔致庸的辉煌形象。那第二只商派则是我们的徽商,而徽商想必大家会想到台湾的作者向阳写了一本书《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可谓是古今中外商人的一个典范,不管是生意上或为人处事上,都是一个典范,所以如果大家经常去书店都有看到关于描写他的书。比如最近百家论坛里,一台北著名教授曾志强就写了一本《胡雪岩的启示》,由此可见胡雪岩慧眼识英才,鼎力救济穷书生王有龄,最后从一个小学徒到富甲一方红极天下的著名商人,可谓是商道上的楷模!那第三只商道则是江西的江右帮了!虽然商人很有钱,有大房子,有三妻六妾,但是其实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何等的卑微?古代的地位排列是仕--农--工--商,地位最高的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官的和读书人地位最高,其次是农民,因为他们有田,然后是有手艺的人,最后才是商人,可谓当时的商人的地位何等卑微,因此他们才努力挣钱,回到家乡娶老婆,盖大房子,捐钱修祠堂,修桥,修路,来提高自己在家乡的地位和身份。因此大家可以看下这婺源的房子做成马头墙的样子,在远处看就象古代的女子望远盼归自己的男人早日归来的样子!

说到婺源,这个地方就宛如这的女子小家碧玉,明朗素雅。你们可以从他的名字就看出来这个地方和女子有关系,大家看下这个“婺源”的“婺”字,下面的个女孩子的“女”这个瘦弱的女子,左肩膀抗着一个“矛”在古代“矛”可是非常锋利的兵器,而他的右肩膀是个反文旁,说明这里的女子你可惹不得?(笑),虽然弱小,但是却是文武双全的人,婺源的女子是典型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养得了儿郎,见得了爹娘的媳妇!刚刚我们说婺源男子命苦,十三四岁就要出去经商,但是又有谁知道婺源的女子也是很苦,嫁在这里,嫁给商人,不仅要受相思之苦,而且还要学会自己打理家务,教育小孩,更要学会处理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的关系,说到这婆媳和小姑之间的关系,这可是一门学问,很大的学问,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就顶五千只鸭子”。所以这也是婺源女子的必修课!婺源的女人在结婚的时候,有着很有趣的一些习俗,比如说他们结婚当天要哭嫁,你们肯定觉得奇怪结婚大喜,哭也太不吉利了吧?但是婺源人是你一定要哭。哭得越凶代表你嫁得越好!如果没有哭出眼泪,街坊邻居会笑话说这个女子以后老公不爱他!(微笑)婺源的女子哭嫁完之后这个时候老公会从小姐楼把她背或抱下楼上上轿子,带上娘家给的嫁妆上老公家。当到老公家门口时候,新娘子会下下轿子轻轻敲老公家的门,这个是未来的婆婆会打开门“迎接”,这个迎接还会给个很大的见面礼surprise! 你们猜什么?首先提示下,婺源的婆婆很“凶”,俗话说:十年媳妇熬成婆,这个时候到自己翻身的时候一定要狠一点,要不以后怎么管教媳妇呢?(笑)猜猜!恩,婆婆这个时候一打开门,啪,啪,两个很响亮的耳光!嘿嘿,婺源的媳妇这个时候也不哭也不闹,婆婆打她,她怎么办?婺源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个“书乡”一切都很含蓄,比如说婺源人洗手间不叫洗手间,叫“舒园”,以前古代舒园还要有对联,对联上写着:“百姓人家常来,皇帝老爷也到!”咱们再说到这个媳妇被打,但是这个时候她很镇定的挥手,叫人把嫁妆抬进屋里,咱们看看这嫁妆是什么?首先第一件:一个米筛子,第2件:一把剪刀,第3件:五个挖井的人,第四件:一分田地的契约,第五件:一口棺材,第六件:一个秘密武器,两个茶叶包。

那大家可能觉得奇怪,这些用来做什么呢?再猜猜?(一般客人的答案都让我笑晕)嘿嘿!告诉各位吧!首先米筛子,她是告诉婆婆,婆婆您不用打我也不用骂我,我可能结婚前有很多缺点,同样我身上也有很多优点,今天我带来米筛子,我每天都会筛选我身上的缺点和优点,不好的地方我自己改正,好的我会保留,所以您不用打我也不用骂我!

其次一把剪刀,是告诉婆婆,如果您的儿子有一天变心了,或我们的感情不好了,我们双方会自己处理我们的感情问题,也不用您老念叨,儿子你这媳妇不行,把她修了吧?我们的感情我们会处理,会象拿这剪刀一刀两断,绝对不会藕断丝连,请您放心!

第三个,五个挖井人,以前的婺源人都是喝井水的,所以娘家人帮挖好。一分田地,以及一口棺材和起来的意思是告诉婆婆,我今天虽然嫁进您家,但是我喝的水是我们娘家人挖的,吃的米是自己家的田种的,包括我死了也不用您家的棺材!所以你打我骂我我不用还口还手!嘿嘿!至于茶叶包呢?(要知答案,请听下回分解)!

婺源导游词 篇8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婺源导游词 篇9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 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婺源导游词 篇10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现在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名叫××,大家可以叫我小×。希望这次畅游揽胜,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的“婺”字使用的地方太少了,不好读,又不好写。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记住它。如今,旅游兴起,“婺源”光彩灿烂,在人们的生活里,它有着重要的位臵。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的绿色明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东临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旅游胜地黄山。南接道教三清山。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16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总人口36万。 婺源是传统的绿茶产地,被称为“茶乡”。旅游兴起,因境内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商州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 唐开元20xx年(740年)建县,原址是在清华镇,后迁至玄高镇,也是现在的紫阳镇。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古有“书乡”美誉。是中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自宋至清,全县中进士有550余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着作3100部,其中有172部选入“四库全书”。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紫阳镇,是婺源县城的所在地。紫阳镇原名是玄高镇,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风景秀丽,又称为蚺城。紫阳,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别号。朱熹的祖居就在县城的老街上,至今还留下有虹井传说,据《婺源县志》记载:宋绍圣四年1097年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的时候,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到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故而得名“虹井”,大家都觉得紫气东来是非常吉祥的兆头,所以朱熹也将紫阳作为自己的别号,而且在朱熹死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嘉定二年1209,皇帝赐朱熹的谥号为文公,嘉定五年12XX年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列为国学,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下诏,赐朱熹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所以朱熹虽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朱熹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

我们车子行驶的这条路叫婺溪路,从此处去往屯溪,黄山十分便捷,才120公里。景婺黄高速公路通车后只有74公里。这里是婺源旅游集散中心,是婺源文化旅游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78.1亩,具有旅游信息,旅游交易,旅游宣传,旅游咨询和旅游产品形象展 大家看我们左手边的这栋徽派的仿古建筑就是我们婺源县博物馆,婺源县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婺源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XX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婺源博物馆也被人们称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它的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珍贵。在中国的县级博物馆是首屈一指的,它的馆藏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等级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更不乏东汉陶权、明代鎏金百花金莲炬、钿翠象牙座屏、历代名家名人字画等诸多珍贵文物。XX年时任中共亲临婺源县博物馆视察,对馆内藏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座学校是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创办于1939年,XX年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成立分院,是一所培养旅游和茶叶方面专业人才的技术学校,说到茶,我就给大家说说我们婺源的四大特产吧,婺源的四大特产是四种颜色:绿、红、黑、白。绿说的就是婺源绿茶了,婺源绿茶唐载入《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以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优良品质,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婺源的气候条件也是绿茶优异品质形成的先决条件,婺源地处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的特点,属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为茶树提供了繁茂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茶树的生长和三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温度、水分和阳光”。1、温度:婺源的温度平均为18—30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上升慢,晚上气温下降快。而这个特点十分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 2 、水分:婺源年降水量达1821毫米,特别是4—6月份又是雨季,占了年降水量一半,这时也是采茶的季节。 3、阳光:茶树是耐阴作物,但阳光不足或者过于强烈,都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而降低品质。婺源的茶园达多分布在山谷之中,峡谷幽深,林木茂密,为茶树起了很好的遮阳作用。有效的减弱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 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6.5万亩。经过多年的努力,XX年产茶16万担,综合了以上的种种,婺源的绿茶分为三大类。一、茗眉为代表的芽茶,二、内茶,是抄青茶,俗称毛茶, 三、精品眉茶。婺源是有机茶生产大县。在种植有机茶过程中,使用天然绿肥,采用生物或物理的方法防治病害虫,以自然农耕为主,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化学添加剂。在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要完整的保留了茶的清香甘醇的特性。

红说的是婺源一种特殊的鱼,叫中华荷包红鱼,因为它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而得名,相传是明万历年间,沱川人户部右侍郎余懋学带回婺源的,红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道美味佳肴。

白指的是婺源江湾所产的江湾雪梨,因为果实皮白如雪得名,江湾盛产雪梨还和徽州的历史文化有关,古时的婺源人出外经商时,就种下一棵梨树,讨个“种梨得利”的好口彩。

说了三种特产或能吃或能喝,最后一种黑就不能吃喝了,它是一种石头,就是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就出自于婺源,因为在唐代婺源归属于歙州管辖,从而县产的物产就以州的名字来命名的,歙砚石质细腻,产于婺源的龙尾山,也被称为龙尾砚。

婺源导游词 篇11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第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大概十来分钟。现在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

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石

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铜绿坊:“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铜绿坊仿官厅建筑风格,在大门后另外设置了一座仪门,当地称“中堂门”,平时中堂门关闭不开,常人一般从两侧出入,如有达官贵人光临,则打开中堂门迎接。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铜绿”。“铜绿”的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别,用糯米蒸成饭,裹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面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着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

6、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7、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似。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8、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弟子,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张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腾云是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婺源导游词 篇12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开元20xx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婺源导游词 篇1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 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婺源导游词 篇14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的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钓.台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婺源导游词 篇15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8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16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婺源导游词 篇1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婺源导游词 篇17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婺源导游词 篇18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大概十来分钟。现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原因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十分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洁和吉祥,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人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人的富裕,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方便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鼓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美,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满欢乐的心态。我们再仔细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人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美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好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许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说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为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便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非常详细: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情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加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批评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有石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本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条案与众不同,特别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6、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用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用石础;三是隔扇很朴素,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饰。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周围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手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盛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满了灵气。

7、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涸,泉水清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说,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徒弟,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

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办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顿时缝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势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长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尾巴一扫把附近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后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