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湖南导游词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精选5篇)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 篇1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20xx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精选5篇)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萧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萧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第一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1934年5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24日占领大庸、桑植。12月7日,进击沅陵,17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桑植、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第三部分 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还成立了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苏区省委成立之后,即着手领导开展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和扩红等项工作,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部分 反围剿的激烈战斗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红军的主动出击,给国民党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胁,蒋介石惊恐万分,下令调集湘鄂两省的军队,集中了11个师又4个旅,共40多个团,约11万人的兵力,编成6个纵队,在地方保安团的配合下,对根据地发动“围剿”。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后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机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深,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4月12日,红军从塔卧、龙家寨向北撤退。这时,鄂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旅进驻陈家河与我军遭遇,该敌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红军抓住战机,于14日予以全歼。敌师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窜。次日红军又在桃子溪地区,将南逃之敌第五十八师师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歼,乘胜收复了桑植县城。红二、六军团因形势二转,决定放弃北撤计划,仍留原地坚持斗争。4月下旬红军主力东进,攻占江垭,红军主力又西云湖北,在咸丰忠堡歼敌第四十一师,活捉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8月3日,红军设伏于板栗园歼敌八十五师师部和两个团,击毙敌师长谢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举击溃陶广纵队10个团。至此,湘鄂敌军被迫转入防御,敌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遂以失败告终。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主动出击,先后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县城,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扩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已扩大到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阳,西北至湖北咸丰、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鹤峰,加上黔东和鄂川边两个游击区,人口约200万。红二、六军团发展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

第五部分 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我红二、六军团的节节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利用湘鄂两省敌军“围剿”红军的计划已经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以更加狠毒的手段布置新的“围剿”,于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他的职权,以便统一指挥。宜昌行辕所辖兵力,达22个师又5个旅,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30万之众。

当时,我红二、六军团主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总兵力也只有两万多人。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直插湘中,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后,再转移至敌人力量较薄弱的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了红军突围誓师大会,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牵制敌人之外,主力部队于当晚开始了突围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我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1月进入贵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也突破重围,于1月9日到贵州江口与六军团主力会合。一月下旬,二、六军主力继续西征,二月初,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从此,结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第六部分 先烈们的丰碑永存

在创建、发展、扞卫根据地和突围转战斗争中,我红二、六军团指战员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红军撤离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我革命干部、群众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其英名永垂青史,风范长励后人。牺牲在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部队团级、地方县级的干部烈士就有53名,这就是他们的英名录(介绍图片)。

第七部分 老区大庸在中央领导和革命前辈关怀下的巨大变化

60多年过去了,昔日苏区省府大庸,自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开发旅游,张家界奇山异水大放光彩,使这里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领导频频莅临视察,革命前辈纷纷故地重游,表达了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建设事业的密切关注。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 篇2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名由原来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肖克将军题写,又称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军区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中心,解放路41号。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已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行列。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始自1933年冬,迄于1936年春,以湖南的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桑植、龙山、永顺为中心,革命活动区域达31个县市,人口达200多万人,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创立的最大的根据地,也是中国红军长征以后在江南最后、最大的根据地,而这快根据地正式全面形成的标志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省委、省革委、省军委在大庸相继成立(后移址永顺、龙山)。

1934年11月24日,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后称红二方面军)一举解放大庸,11月26日,根据中共中央电示,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在此成立,任弼时任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张子意为委员。与此同时。蒋介石在中央红军长征前进的方向,设置了四道封锁线,调集了40万兵力,前堵后追,妄图一举“消灭”我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贺龙和任弼时等领导人认为:两军目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积极行动,以策应中央红军转移。,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决定继续发起“湘西攻势”,红二、六军团7000多将士12月5日由大庸南下,进击沅陵、桃源、常德,直接威胁在湘南防阻我中央红军的湘敌北侧。

在不到两个月的攻势中,我军将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进一步推广了新的根据地,牵制了敌正规军及地方保安团共约30万兵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突围长征。在,湘鄂川黔省“三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积极建立红色政权,组织地方武装,扩招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系统批判夏曦长达四年的:“左倾”路线错误,成功组织反“围剿”战斗,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迅速发展壮大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了刺入国民党反动派“心脏”的一把“利剑”,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 篇3

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欢迎来到南昌八一起义平江纪念馆参观。很高兴我能够担任此次讲解工作。

进入馆区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反映出当年南昌起义将士“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的大型铜雕。这座铜雕是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中国人民总部赠送给我馆的。 铜雕右侧是著名的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待会儿我们会进去参观。在大家正前方的陈列大楼,是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新扩建的。大楼外观是由枪的造型、八一字体组成的长城图案和印有五星图案的装饰玻璃方框构成,显得大气、庄严、肃穆。进入大楼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序厅,在这大家可以看到——正中间的一座圆雕:圆雕的底座是一些崩裂的石块,其中的一块上镌刻着1927.8.1的字样。在圆雕中崩裂这些石块的——是一支冲破地面紧扣着汉阳造扳机有力的手。它象征着:“中国党冲破白色恐怖的重重阻挠,1920xx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圆雕的上方绘有蓝天白云、背景则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人民军旗。它寓意着:“开辟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升起了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军旗两旁墙壁上环绕着一组反映南昌起义历程的浮雕,浮雕分四个部分——左侧两块是:起义部队浴血奋战、南昌民众奋力支前、右侧两块是:南昌军民欢庆胜利,起义部队南下转战井冈山会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入第一展厅。

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爆发的。1920xx年初,为了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第一次建立了统一战线。同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周恩来同志当时曾在军校担任过部主任一职。参与创办黄埔军校,使中国党人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1920xx年7月,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迅速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大革命的高潮。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动摇了、封建军阀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也引起了右派的恐慌。1920xx年3月6日,指使其爪牙杀害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党员陈赞贤。这也是开始发起的第一起惨案。4月12日,在上海悍然发动了“四.一二”。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宣布分共。随后,蒋汪合流,在“宁可错杀一千,不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疯狂党员和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倒在了血泊之中,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艺术品雕塑《危难中奋起》)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艺术品雕塑是《危难中奋起》。面对右派背叛革命的严峻形势,党人、左派和革命群众开始奋起抗争。著名左派人士邓演达愤然发表宣言,毅然辞去了他在内担任的一切职务。宋庆龄以国民执行委员的身份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的背叛行径,毅然宣布同中山先生事业的叛徒彻底决裂。

这一时期,江西省地方党组织做了很多工作,领导全省人民多次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蒋斗争,工农运动一度蓬勃发展。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党人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经过充分酝酿,审时度势,决定“在南昌举行”。为了挽救革命,7月12日,根据国际的指示,改组,陈独秀停职,由张国焘、李、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常务委员会。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 篇4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历史悠久的红色英雄城——南昌。我是小导游李涵宇,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游览举世闻名南昌八一广场。

南昌八一广场环境优美,而且是禁烟区,请大家不要在广场吸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爱护广场的环境卫生。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组织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广场因此而得名。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进入南昌八一广场了,请顺着我的手往前看,那高高矗立在广场的雄伟建筑就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了。八一起义纪念塔是一九七七年为纪念南昌起义五十周年破土动工兴建,历时两年,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竣工,距今已有三十三年。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导游词

“八一起义纪念塔”塔身为长方形,总高45.5米。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塑“汉阳造”和红色花岗岩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象征武装起义;塔身“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是元帅的亲笔题词,两侧各有一面翼墙,镶嵌着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着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徽标;塔基正面,镶嵌的花岗岩石碑雕刻着“八一南昌起义简介”,其他三面分别镶嵌着“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大型花岗岩浮雕,展示了起义的过程。请游客们仔细浏览。三十分钟后在北面的旗杆下集合。

游客朋友们,请看这旗杆基座上的“军旗升起的地方”七个鎏金大字,这是在南昌视察时的亲笔手书。前面钢化玻璃地窗的文字是的建军史,有兴趣的游客认真读一读。二十分钟以后,一道亮丽的景观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游客朋友们,激动人心的音乐喷泉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将会看到一支支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彩灯的映衬下,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像鲜花绽放,时而像宝剑直射苍穹,时而像彩虹横贯长空……游客们尽情欣赏吧!二十分钟以后,仍在旗杆旁集合。

湖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导游词 篇5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1982年2月23日,西安事变旧址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成立西安事变纪念馆筹建处。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西安事变纪念馆馆址设在张学良公馆。

【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事变旧址,包括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黄楼、止园、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华清池五间厅、兵谏亭等8处。张公馆在建国路69号,建于1932年,为东西排列的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东楼是机要楼,中楼有客厅、会议室,西楼为张学良的居室。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叶剑英率中共代表团住东楼。中共代表团与张、杨会谈及与南京政府代表谈判多在中楼。西安事变指挥部位于西安新城陕西省人民政府内的杨虎城公馆,1931年建,砖木结构,宫殿式,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1936年10月8日张、杨在此密谈决定对蒋介石进行兵谏。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此与杨虎城共商救国大计。新城黄楼与杨虎城公馆相距300米,因墙为黄色得名。止园在北大街青年路,建于1933年 。主楼为传统宫殿式建筑,拱顶、飞檐、碧瓦、朱柱。西安事变前夕,张、杨在此密商发动兵谏。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在止园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高桂滋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陕西省作家协会院内,建于1933年,1936年12月14日蒋介石迁此,周恩来在此会见蒋介石,初步达成六项协议。西京招待所在解放路,为随蒋介石来陕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的住所,现为省旅游局办事处。华清池五间厅背靠骊山,西安事变发生当天蒋介石由此逃至骊山一巨石缝隙中,后来在巨石附近建亭,先后以"正气亭"、"避难亭"、"捉蒋亭" 、"兵谏亭"为名。1982年在张学良公馆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

张学良公馆旧址在西安市建国路甲字 69号(原金家 巷五号),总面积约7703平方米,四周砌筑青砖围墙,大 门北向。公馆以东、中、西 3幢砖木结构中西式楼房及20余间平房。楼的平面呈“十”字形。楼分3层,第1层为地下 室,室外有缓坡台阶通 2层大门,门向北开,小青瓦盖 顶。院内东南有警卫人员居住的平房,西南有中西餐厅。 当年张学良住在西楼。西安事变发生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西安调 停,住在公馆东楼。12月23~24日,中共代表团、张杨 两将军、南京代表团在西楼举行三方会谈,达成“六项 协议”。目前举办有“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和张学良旧居复原陈列。

1984年成立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1986年对张学良 公馆、止园、五间厅、新城大楼、杨虎城将军新城公馆 进行维修,基本恢复原貌。现在张学良公馆旧址建立了西安事变纪念馆。 杨虎城止园别墅位于西安市青年路117号,今止园饭店西侧,占地面积2331 m2,其主体为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并有平房10余间。原为杨虎城将军的别墅,又称杨虎城公馆,环境非常清幽。这座别墅现已辟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内陈设有杨虎城将军的遗物和西安事变的部分文件,在旧址内举办有“杨虎城将军生平陈列”和杨虎城旧居复原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