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北京导游词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精选16篇)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

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我姓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今天我们将游览的是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将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护它的清洁。首先,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精选16篇)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前身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早在金卢元二年金主完颜亮就修建金山行宫于此,后代不断扩建,至清朝慈禧时大力重建,称“颐和园”。

颐和园的总面积为294公顷,主体是昆明湖和万寿山。因此,待会儿我们也着重参观这两个景点。园中宫殿厅轩、楼阁亭堂格调各异。整座园林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宛若天成!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饱览颐和园的景色吧!

大家请跟我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这就是有名的长廊。大家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是多么的庄重典雅,一眼望不到头。各位请随我沿着这条长廊走,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大家仔细看就可以发现每一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上面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繁花似锦。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

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 ,当时称之丁字街。明代,这里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 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20xx年,北洋政府 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 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就成了"王府井大街"。1920xx年,东安市场成立,老东安市场是北京人最爱逛的地方,1920xx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一首单说它的“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由此足以见得东安的地位。

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 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近年来,王府井发展更快,从南口北京饭店入 街北行,只见牌匾高悬,店铺森然,人头攒动,如流水一般,从早到晚,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这条大街现在已经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场、宾馆与专卖店。王府井还是国内商业旅行社联结最近的大型购物场所,国有品牌、老字号最集中之地。这条充满现代气息、高品位、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心商业街,与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结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百货大楼、外文书店、丹耀大厦、工美大楼、王府女子百货商店、穆斯林大厦、新东安市场与盛锡福、同升和、东来顺、 全聚德、四联美发、百草药店构成了这条810米商气十足的现代化商业街。府井。二十世纪初期,王府井大街的商业活动进入了新时期,并跻身于北京四大商业区。

自1996年开始对王府井进行扩建改造,如今投资10亿多元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已重新亮相,东方广场成为它的另一大景观;老北京一条街也从首层移至地下一层,营业面积由500平方米扩大到2700平方米,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筑风格设计装潢,共有自然店铺40家。这条街的一大特色是集中了一大批中华老字号名店。内联升、步瀛斋的鞋,盛锡福、马聚源的帽子,瑞蚨祥的丝绸,王麻子的剪刀,戴月轩的湖笔徽墨,汲古阁的古玩玉器,元长厚的茶叶,稻香春、桂香村、祥聚公的糕点,全聚德的烤鸭,六必居的酱菜和天福号的酱肉以及传统小吃和红螺果脯等,在老北京一条街都有店铺。

王府井就是王府井,老井如同聚宝盆,它在京城商圈的特殊位置,其他商业街无法取代。来北京还是去趟王府井吧!

像埃菲尔铁塔(景区详情 )和香榭丽舍大街一样,北京王府井商业大街早已经名声在外了。而对于众多的国人来说,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长城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日程。不知从何时起,旅游、购物都不再挤到拥挤的市中心去了,居住地附近的各种档次的商场商厦、超市,使人们享受到了物质丰富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好处。王府井大街几乎成了人们谈起物质贫乏时代的代名词,王府井大街在北京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于是,王府井大街决心改变自己的面貌了,自一九九二年起王府井就开始悄悄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而九九年的八月,在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和世人见面了。

王府井大街的整治规划,将其定性为“北京商业第一街”,商业风格以“现代”、“新潮”为主,整治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从金鱼胡同到与长安街相界的南口,八百一十米长略呈波浪型的大街两侧分布着十二个大型商场,除原有的百货大楼、工艺美术大楼、穆斯林大厦、外文书店、协和商场、新东安商场外,还新建了百货大楼新楼、东华服装、明辉大厦、好友世界、丹耀大厦、东方广场等六个大型购物娱乐商务综合性商厦,大型商场一条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们可以看到,八百一十米长的主街宽敞平坦,红色的花岗岩铺成的地面干净整洁,路面上没有了马路牙的隔断,以前空中密如蜘蛛网的电线也全部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转入了地下。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会让人感到设计者无微不至的关怀,累了,街上有独立的座椅,可以让你随时坐下来休息;想打点话,大街两侧九组十八个的IC卡电话亭会方便你与朋友联络;每隔四十米一个的垃圾桶让你可以随时处理掉手中的垃圾;想问路,街上的大小指示牌会为你指点迷津。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

您们好,欢迎您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王。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1984年11月21日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姚依林亲自为开工奠基典礼剪彩。科技馆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

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及多功能厅。让儿童和大人同在一起享受科学中的快乐,也让更多的人爱上科学。

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中国科学技术馆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还组织各种科普实践活动,并经常举办面向公众的科普讲座。

中国科学技术馆遵循科普宗旨,按照"确保安全、优质服务"的承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国家4A级旅游景点"、"首都文明旅游区"和"青年文明号"等。馆内许多主张环保的体验设备,游客可自己亲手进行体验。

中国科学技术馆目前向观众开放主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特效影院和短期展厅,其中特效影院分为巨幕、球幕、4D和动感四个影院。

中国科学技术馆设有观众餐厅,位于地下一层,提供中餐自助和比格披萨自助。餐厅总面积900平米,可同时容纳约700人就餐,就餐环境干净、明亮、整洁,空调以及各种设施齐全,顾客用餐采用方便、卫生的刷卡式消费。纪念品商店位于各层公共空间内,出售百余种精美的科技馆纪念品和科技特色纪念品。

该馆与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各国科技馆建立了定期的情报交换,并进行了人员互访,重视与国外科技馆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技馆出版不定期刊物《科技馆》,编写有《国外科技馆资料汇编》等。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工程建筑造型新颖,风格简约,整座建筑呈现为一个由鲁班锁构成的巨型魔方。

工程占地面积4。8万㎡,长228m,宽182m,总建筑面积10。23万,建筑总高度45m。地下一层,主要为动感影院、4D影院、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四层、局部五层,设有出入大厅、中央大厅、主题展厅、穹幕影院、巨幕影院、报告厅、多功能厅及办公用房等。[1]

外装饰主要为铝折板幕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内装饰:室内吊顶主要为铝板、矿棉吸声板;墙面主要为铝板、涂料和木质吸声板;地面主要为石材、橡胶地板和玻化砖,地下车库地面为环氧自流平。

工程8度抗震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底板平均厚度为1。4m,基础埋深10。47m)。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钢结构(柱网间距13m,层高9。5m)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_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_年9月16日建成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中国科学技术馆还组织各种科普实践和培训实验活动,让观众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始建于20_年5月9日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及多功能厅。

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 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 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5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

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祈年殿的上下三层屋顶,均用深兰色琉璃瓦铺盖,象征天色。

坛面除中心的太极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象征九重天,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极石上,象征着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回音壁。如果说天安门城楼已成为中国的象征,那么,天坛祈年殿就是北京这座不朽名城的象征。的确,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在通高38米、直径30米的体积内,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学问。

同时,她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仅凭木榫交结,斗拱支架,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美妙绝伦之处,是奇妙的回声。站在圜丘坛的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这就是“回音壁”。这证明520xx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6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

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

(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

(胡同一词的由来)

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吞[集》中的“吞[”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的,然而二字都夹在“行”字之间,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统治者)早晚要走人的了。

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浩特即城镇,包括胡同。

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北京地区一向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词何时出现)

胡同一词既然来源于蒙古语,那么蒙古人统治北京地区的元大都时期,这个词有可能就出现了。果然,人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了“胡同”一词。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歌舞丽春室》杂剧中,就有“恰便以锦胡同”的唱词,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有类似发现,如“辞别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砖塔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砖塔胡同即现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级砖塔的那条胡同。

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换句话说是先有宣武区(古蓟城),后有内城区(元大都),所以宣武区中现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对要少,而以坊、巷、里、街等为地名的较多,如南横街、白纸坊、华康里、清泉巷等。

(有因可循的胡同名称)

一些外地朋友或外国客人对北京五花八门的胡同名称表示不可思议,耳朵眼、椅子背、豆芽菜、象鼻子坑、焖葫芦罐、石老娘、王寡妇、大脚、臭皮等,都是胡同名,令人不得要领,不如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用地名或事件作为该市地名,或称道,或称路,让人一目了然。其实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北京的这些地名都与人们的生活或社会现象有关。之所以人们觉得它们如此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主要是因为这些名称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社会现象复杂造成的。总的来说,北京的这些胡同名称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统一规划,而且是源于生活。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7

从八达岭长城往南,沿著名的“关沟”直下约5公里的中间地带,就是明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居庸关。居庸关自古就是今北京地区西北的屏障。

如果说八达岭是西北进入北京的第一道门户的话,这里就是第二道门户。居庸关两侧高山耸立,翠峰重迭,峭壁陡不可攀。中间一径相通,地势十分险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

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为“军都关”,由辽以后经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称谓“居庸关”。秦时,虽然秦始皇所修长城不经过这里,但此地已是秦军都县和居庸县的关口。到北魏时期的公元446年,这里才开始有了长城。公元555年,北齐政权所修长城也曾经过这里。此时,居庸关才真正成为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明朝建立之初,就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关城。关城两侧的长城城墙,紧接关城向两翼山上延伸,其形如大鹏展翅。城墙随山势地形而筑,在山巅平缓处的垛口为“凹”字形,墙筑在陡峭山坡,垛口为台阶式,呈锯齿状。关城设南北二门,街长二里余,南门筑有瓮城。垛口、射洞齐备,咽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它与明长城的倒马关和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居庸关云台位于居庸关城的中心,为一过街塔基座,用汉白玉砌成。建于元至元五年(公元1345年)。台上原矗立三座石制-塔,俗称“过街塔”。塔在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在台上重建寺院,名泰安寺。寺又于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_年)被焚毁。现存塔基高9.5米,下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安设有雕刻精美的石护栏及排水龙头。台座正中间南北各开一券门,券洞为八边折角式拱券,这是我国仅存的宋、元以前城关门洞的建筑形式。券面及券洞内雕有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卷叶花等。券洞内左右两壁,刻有属于-教内容的佛教图像,如四大天王像,以大鹏、鲸鱼等六种形象组成的法相饰“六〓具”等。四大天王之间,布满了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西夏六种文字刻写的佛经,以及用汉文刻写的《造塔功德记》。券洞顶部雕刻有10尊坐佛和若干小佛像,还雕刻有各种花草图案。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关的中心有一个“过街塔”基座,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一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南北长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云台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毁于元末明初。此后在台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20_年),寺遭火焚,仅存云台。现在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

居庸关附近,还有“仙枕石”、“五郎庙”、“六郎寨”、“弹琴峡”、“望京石”、“天险”、“穆桂英点将台”、“詹天佑铜像”等景点,增添了这座雄关的风采。1992年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关城附近自然景观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代沿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然而,这个汉代关始设立的开口,历尽沧桑,残损严重,渐渐失

居庸关长城(4张)去公众的关注。历时4年、耗资上亿元的居庸关长城修复工程已竣工,居庸关长城已于1998年3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游览居庸关主要是观赏那高六雄伟的关城和连锦起伏的垛口,以及云台精美石雕。

关城:明代居庸关有南北雨个外围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为八达岭口(北口),关城就设在南口北边的峡谷(关淆)中。城设南北门,南门筑有瓮城,一条困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关城两旁高山耸立,重因叠蟑,林木葱郁,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云台:在关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名为「云台」,建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 345年),原是建筑物的台基,台上先后建有过街塔、泰安寺,现仅存星座。云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雨侧到有金刚杵及各种兽类浮雕,正中刻有金翅鸟王;券洞内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汉、藏、回、蒙、梵、西夏6种文字所到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布满曼陀罗花及小佛像,雕刻极为精致。

建筑特点

1.呈圆周封闭形建筑形式;

2.宽窄、高低变化大,最宽16.7米,最窄1.2米。东山长城比河 居庸关长城

套长城高出370米左右。墙体内侧低,外侧高,外侧叫垛口墙,内侧叫女墙或宇墙,可以有效地抗击敌人;

3.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是整个长城建筑的精华,在清理基址时发现有花岗岩条石垒成的,有碎石块砌成的,有砖砌的,说明它的建筑年代不同;

4.军事防御范围广,周围面积50多公顷,南北券城相距约850米左右,东山顶至西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防御设施有南、北券城、城楼、水门、水闸、敌楼、铺房、烽隧、角楼、炮台等。长城上的敌楼、烽燧、铺房,是古代打仗时作为掩体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复了25座,这些按明代规制烧的城砖,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运送材料。高大雄伟的城楼,南北各有一座,楼为三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翦边,高21米,下面城台高10米。城楼是指挥作战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楼上,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观敌情。城台下面有券门通瓮城。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景点

券城与南北关

南关瓮城呈马蹄形,南关主城门南北走,向上有重檐歇山城楼一座,自地面计算高31.8米,瓮城西侧有瓮城城门通往关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瓮城城台上设有炮台,陈列着明代古灯,外墙有垛口,内侧墙低矮无垛口。作战时可将敌人诱入瓮城,主城关闭阻其入城,再放瓮城闸门,敌人就被困在瓮城里,只能束手就擒,有“瓮中捉鳖”之意,因此得名瓮城,在瓮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关城的关王庙。北关与南关作用相同,呈长方形的瓮城上设有炮台,瓮城城门朝向北侧,北瓮城中建有北方镇守大神真武庙,庙内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古炮

资料图片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陈列5门古炮。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米,炮口口径8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1.7米,炮口口径15厘米;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径7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径为14厘米和8厘米。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制铸和使用最兴盛时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献十支新式武器“火铳”。用火药发射铁弹丸,当时称为“火龙枪”。明朝建立以后,专门设有兵仗军器局,研制铸造大炮。大炮被称为“神威大将军”。在军队中,设有使用大炮的军机营。京城卫戎,长城关口要冲,配备神机营。明成祖时,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还“佛郎机”“神枪”“铁铳”等。《明史.兵志》记载,到了明代中叶,大炮的铸造工业逐于精良,制造出的“红夷大炮”长可二丈有余,重三千斤。发之洞裂石城,声震数十里。这种炮,有照门和准星用于瞄准,射程可达500多米。在修复居庸关北关城时,发掘出土石炮弹23枚,最大直径为15厘米,铁炮弹6枚,最大直径5厘米。

云台石刻

云台石刻堪称一绝,券门内两侧右壁及顶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动,雕刻技艺高超,六种文字的石刻经文、咒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进入券门两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躯高大,怒目圆睁,并有厉鬼在其左右,是护持佛法,镇守国家四方的尊神。据说明朝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游,夜间骑马偷偷混出居庸关时,他的坐骑见到四大天王像,吓得不敢前行。无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烟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关。

券门两壁四天王的空间处,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儿、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如来心经》经文、咒语、造塔功德记等,西夏文是纪录我国古代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创制于公元1036—1038年间,当时约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师八思巴创立的蒙古新字。它脱胎于藏文,采用拼音的方式书写,并于公元1269年颁诏推行。以上两种文字流传时间很短便废弃不用,而保存下来的石刻文字对破译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历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居庸关

居庸关券门顶部刻有五个曼荼罗,即五组圆形图案式佛像,佛界称其为坛场。坛场的设立有保护众佛修炼铁,防止魔众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罗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为: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菩萨形)、阿佛(菩萨形)、金刚手菩萨、普明菩萨。其中除释迦牟尼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萨在此显现,则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罗连同其他佛像,共197尊。

券顶两侧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围还分别刻有小佛102座,共计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这些小佛,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时,由镇守永宁(今延庆县境)的太监谷春主持补刻的。连同十方佛下的菩萨、比丘,券项两侧部共有刻像1060尊。

券门的南北券面上,雕刻着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一组造像,其中有大鹏、鲸鱼、龙子、童男、兽王、象王等等,佛界称其为“六拿具”。大鹏寓意慈悲鲸鱼为保护之相,龙子表示救护之意,童男骑在兽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资在天,而象王则有温驯善师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纹饰为交杵,又称羯魔杵、金刚杵。原本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在此为断烦恼、伏恶魔,护持佛法的法器。鉴于云台刻石造像的历史与文物价值,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云台刻石造像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真武庙(1996年修复)

明洪熙元年(1420_年)建。真武庙所祀主神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时尊为“镇天真武灵应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元朝时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神。明代对真武信仰达到鼎盛。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将其所谓修炼之地——武当山赐名“大岳太和山”。相传,洪武初大将军徐达北征“屡有真武灵助之”,因而在关内修建此庙。修复的庙内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帅、六丁六甲神将、水火二将和青龙、白虎等神像。

城隍庙

这组庙宇规模较大。城隍是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种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后两神合二为一,就成为城池之神了。道教认为城隍是剪恶除凶、护城安民之神,能应人之求,旱时降雨,涝时转晴,以保五谷丰登,百姓安泰。

最早是三国东吴时,在安徽芜湖建城隍神庙,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渐普遍,人们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开明人士死后奉为城隍神,希望他能继续福佑乡土,保护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乡。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规模宏大的城隍庙,并颁布城隍神的封号爵级,敕封京城城隍为帝,开封临濠等地的城隍为王;府级城隍为威灵公,官居二品,州级城隍为显佑伯,官居四品,并按照级别,配制服饰。另外,城隍还管领亡魂。朱元璋还为城隍组织了一套机构,设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机声称“城隍老爷”有权拘捕活人到阴间,死人的阴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庙去接受审问。新官上任必须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庙后,方得进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还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视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对大学士宋濂透露过心里话:“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说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过是震慑臣民,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居庸关的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这里建置城隍庙除为了护佑关城外,还有约束军民的用意。这次修复是1996年,庙内塑有城隍、阎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水门

居庸关地形险要两侧高山,中间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贯穿关城。长城与河道交叉之处,建有双孔圆拱水门,水门上有闸楼,内设水闸,借此控制门内外水量。洪水季节打开闸口,泻洪,枯水季节,储备河水供关城使用。水门桥墩为南北尖状,以利于减少洪水对水门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毁坏,延长使用时间的作用。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8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十景: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20_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一直称为“潭柘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潭柘寺白华松(2张)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5]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20_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这就是我们现今在寺中所见到的“金镶玉”和“玉镶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现今这四条金光闪闪的吻带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嘉庆皇帝也像其前辈一样,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进香礼佛,游玩赏景,现留有其所作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诗一首。

1920_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要修建一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陈毅副总理到潭柘寺参观视察。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国政协委员、末代皇帝溥仪到寺参观考察。

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关闭,停止开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8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复宗教活动。

20_年6月,国务院确定潭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_年夏季,潭柘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庆祝建寺1696年周年。经考证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20_年),这个考证结果得到各界认同。

20_年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_年周年庆祝活动。

在很多门头沟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忙不迭的答应,并且请张仁愿做中人。华严祖师见张仁愿答应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众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来。直直盖住了好几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景区

进香古道

潭柘寺[1]历史上游人香客云集,香火很盛。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平民百姓则更是难以胜记,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已经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厂所。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芦潭古道

芦潭古道是旧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条主要道路,原是一条山间土路,路面质量较差。从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县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为了拜谒皇陵之需,乾隆年间由朝廷出资,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展平,并将部分路段用条石铺砌,当时称为“京易御道”。芦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线,当时也得到了整修,拓宽展平,部分路段铺砌了条石或石块。芦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沙窝村、大灰厂,穿过石佛村,到达戒台寺,翻过了罗睺岭,走南村、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烨在去潭柘寺时,走的就是这条芦潭古道。

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全长20公里的路线与现今108国道门头沟段基本相吻合。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诗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游一百四十韵》,详细地记述了这条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光和见闻。这条古香道同时也是潭柘寺的一条主要运输线,奉福寺管理着属于潭柘寺的13座粮庄,并且设有粉坊、磨坊、麦坊等,是潭柘幸的总仓库和粮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每天都用骡马向潭柘寺运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这条庞潭古道。

现今门头沟永定镇的东、西辛称村,原来合称为“新城”在历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处古渡口,也是一座繁华的大集镇。新潭古道从新城开始,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过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几乎是直线,全长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条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这条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还用于商业运输。潭柘寺一带盛产煤炭,有许多小煤窑,运输煤炭的骡子、骆驼、毛驴进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断。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桥,铺砌了条石或石块。现今从万佛堂至红庙岭的一段古道仍保持着原貌。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从北京到门头沟的主要道路,从石景山区的麻峪开始,过永定河后,经大峪、东西辛房到圈门,上九龙山,经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从麻峪到圈门一段为平原,道路即宽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间,对道路进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为京门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门公路,并开通了门头沟区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阜城门到门头沟的圈门。门潭古道从圈门向南,翻越南大梁,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只有上山时为几百米长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盘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绕过两个山头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长只有三四公里。

这是指从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条古道。从潭柘寺开始,经阳坡园、赵家台、十字道到达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王平口向西经宅舍台、玉皇庙、东板桥、千军台,翻越大寒岭,过煤窝到军响,进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经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岭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县,远可达山西、内蒙等地,是西北而来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门头沟西部地区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这条古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斋堂地区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根据地的许多物资都是从这条古道运进山里去的,八路军、武工队、县大队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潭柘寺地区,打击敌人,将潭柘寺一带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并以此为依托,向永定镇一带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宛平县委和县大队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军潭柘寺地区,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区。这条古道既是一条西北部地区进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时又是一条具有革命意义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宝

宝锅

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现在寺中的石鱼为后来复制的。

潭柘十景

平原红叶

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金风过后,这里“霜草萦浅碧,霜梨落半红”,可谓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九龙戏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卫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宝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条巨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争抢、玩耍、嬉戏。由于有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为屏障,从而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和风沙,宝珠峰才能松柏苍翠,花繁草盛。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环顾四周,但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近在眼前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清代诗人王嗣槐有诗赞曰:"山足岗低夕杳冥,树蓝坐隐九峰青。含桃红点祗园树,修竹苍浮曲水亭。"就连那位遍游全国青山绿水的乾隆皇帝见到了此处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万壑堆云

夏日天气变化无常,山区尤甚。炎炎烈日西斜,凉风骤起,抬头远望西北天际,但只见乌云翻卷而来,西山爽气朝来歇,倏忽玄阴满四陲。如钱塘潮涌,如天兵布阵,滚过山坡,溢满山谷,风穿林吼,空谷传音,汹涌屡欲崩,与山相吞吐。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殿阁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卢阁,只见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烟缭绕,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透过青烟,钟馨声悠,幡幢微荡。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国的祥云慈雾之中,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民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有观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观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举目望去,只见雄伟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霭中逐渐清晰。须臾,东方渐明,一轮红日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拢的巨手将红红的太阳缓缓地托起,这种雄浑壮丽的景观,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饱眼福。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层峦架月

夜静观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驰心醉。夜幕降临,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内佛像前的香火烛光透过窗门,在星星点点地闪烁。这时候你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珠斗横斜碧汉低,夜凉风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谁留得?影在苍松翠岭西。"

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别具一格。瑞雪初霁,层峦重岭,茫茫一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尤其是南面的锦屏山更是秀美,抬头望去,恰如一幅锦绣玉雕的美丽图画。起伏的山峦宛如玉龙盘绕,又像蜡雕银铸。皑皑的白雪好似满山梨花,又像海上银波,若身处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会由内心里呼喊出来,"好一派北国风光!"

飞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胧,可享受仙宇神宫之妙趣。从东侧门走出寺院,顺着寺院墙边的小路漫步北行,闲步山谷,静听着淙淙流水和声声虫鸣,惬意非常。"岩峦幛开豁耳目,岚雾翠低濡衣襟。"这就是明初名臣姚广孝对这种景色的描述,当年他隐居在潭柘寺时,所居住的少师静室就在寺院的东北侧,离这道断崖很近,他经常到此来散步。正因为他亲身领略了这番意境,才会吟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9

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历史源远流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由此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现代的人文景观,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北京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在北面有军都山,西面有西山,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最高峰。境内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其他还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和汤河五大河。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季节分明:春季略有风沙,气温偏低。夏季炎热,有阵雨。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天高气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深秋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雪较少。

来北京观光旅游不能错过具有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和悠久历史的名吃。名吃有北京烤鸭、涮羊肉、宫廷菜。

北京的特产有:王麻子刀剪、安宫牛黄丸、秋梨膏、果脯蜜饯、茯苓夹饼、六必居酱菜。土产有:京白梨、盖柿、良乡板栗、山楂、核桃、密云小枣、杏。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0

晨风轻轻吹起天安门前的薄雾,又将紫荆城的面纱一并掀起。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将你我的脸庞趁的那样美丽。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城,在新世纪的曙光里,焕发着蓬勃的迷人魅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北京悠久的历史,纵跨3020xx年。相传炎黄二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各有一半天下,皇帝行道炎帝不听,炎帝因有蚩尤相助与黄帝在诼鹿和阪泉大战,结果炎帝战败。天下合一,皇帝自立为天子,并在逐鹿建都。据载琢鹿和阪泉都是北京地区。后来黄帝的孙子在幽陵建城,“幽”成为北京地区的代称。无行当中代表北方之意。

五帝之首帝喾时,北京地区为天下九州之一的冀州,到了尧时叫幽都,舜帝时叫幽州。

商代灭亡之后,周武王将北京地区的两个地方“燕”和“蓟”封给了两位功臣。后来燕国吞并了蓟国统称为燕国,燕代表黑色象征着北方。燕国传位44世,历820余年。是当时各封国中历史最长的强国。

唐代“安史之乱”后称此处为大都和燕京,金代中都,元代为大都正式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明朝朱元璋南京称帝,派大将徐达功克大都城,改称北平府。靖难之役之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从此北京才有这个响亮名字。 大家好!各位长途旅行辛苦了。

首先代表北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来到中国。来到首都北京参观游览。我们大家今天所看到的机场叫做首都国际机场,坐落在顺义县天竺村附近。距市区约20公里,机场原占地8000余亩,机场候机楼面积为1.2万平方米。跑道呈南北方向,长2500米,宽80米。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机场始建于1956年,在1975年和1995年两次进行扩建,而我们如今使用的候机楼是在1999年9月28日投入并使用的。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而特意扩建的。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了缓解首机的客流量,若干包机组在南苑机场起落。 首都机场路始建于1958年,起于东北处的三元立交桥直至首都机场,全长18.7公里,路面只有7-9米宽。近年来,首都建设有了飞速发展,首都机场旅客流量迅猛增加。于是,被誉为“国门第一路”的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于1992年7月2日正式开工,在1993年国庆前投入使用。是一条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是三元桥直至机场二号桥。而且为双辐路。三上三下双向六车道。路面总宽34.5米,大大的缩短了机场到市区的时间。大概约半小时就可抵达市区了。在此条大道上,没有很多的收费站。而最为显眼的一座但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也是整个高速公路中最大的一座。收费站用钢金筑成,仿古建筑。钢金上绘有苏式彩绘,十分漂亮。远远看去,你一个人扩展开双臂表示对世界各地的朋友热烈欢迎。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穿过收费站,是京杭大运河的上游。也是唯一一条发源于北京的水系,叫作温榆河。而在此高速公路两旁也种有很多的树。杨树,柏树,槐树等等。因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动员全市人民保护环境,让北京一年四季都拥有绿色。一年三季要有花的陪衬。使北京更加生气勃勃。更加绚丽多彩。而北京的市树是国槐和侧柏,市花是月季和菊花。因为月季,菊花以及国槐和侧柏十分适合北京的气候。北京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沙大,夏季雨水多,无酷暑但炎热,秋季秋高气爽,降温快,冬季晴朗,干燥,寒冷少雪。

北京城简介 北京最早被称为北京湾,在北京湾内最早的国家是燕国和蓟国。因此燕蓟古城是北京市内最早的城市。而北京市区的发祥地在宣武区广安门周围一带。随着历史的变革,北京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办公楼居民小区城市花园脱颖而出。使北京人也哗然惊叹。而为了迎接20xx年奥运会的到来,整个北京又有了飞的腾跃。如今的北京更加的亮丽,但在如此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当中。北京仍保持着古城的文化,历史。不仅拥有历代帝王留下的文物古迹,而且北京人原来生活的住宅,习俗还历历在目。是现化化的北京中一颗闪烁的明珠。 古城北京最为出名的是胡同。四合院。京城小吃,卖艺,杂耍,庙会等等。胡同一词的由来,众说纷云,但最为常说的是蒙古语“井”字的音译。其实,胡同二字的确是蒙古语。经考证是“Hottog”的音译,有人译成“霍多”或“忽洞”,是水井之意。因为凡居民聚集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地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已久。但在北京,宣武区叫“胡同”的地方比较少。大多数以街命名,为什么? 现在宣武区大部分地域是辽金时的旧城范围,而地名沿袭至今。未受到元代蒙古语音的影响。因此元代是北京胡同的尊基时代。而胡同名字也是千姿百态。有饮食类的(羊肉胡同,麻花胡同,烧饼胡同,茶叶胡同)等等 服务行业的 洗染业(魏染胡同)牲畜治病(陶兽医胡同,黄兽医胡同) 专管接生(石老娘胡同)等等 从所周知,北京的平民百姓是这座古老城市的典型居民,有些居民的职业,身份在地名上也能表现出来 (宋姑娘胡同 勾栏胡同 粉子胡同 演乐胡同)等,一看就是妓女所在 (刘和尚胡同 杨和尚胡同 罗道士胡同 刘师婆胡同)等看到居住者身份 还有以家族,老人等等起名的胡同,十分的有意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胡同的名字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改名。为什么?重名的,有伤大雅的等等。羊尾胡同改为杨威胡同,驴市胡同改为礼士胡同,鸡罩胡同改为吉兆胡同,臭皮胡同改为寿比胡同,驴肉胡同改为礼路胡同等等 改名也要态度谨慎,群众接受,尊重历史,谐音。因此要实现地名标准备化。而如今北京大小胡同如牛毛,但最为出名的就是位于西城区周围大大小小的胡同。因为历史悠久,保存完整,景色优美,还拥有北京市区唯一留下的四合院景区以及王府所在地。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穿梭于大小胡同,尽览北京风情。

四合院,是北京一种传统的住宅形式。而且广受欢迎。四合院即四面有房屋的院落,在汉化趋于成熟,唐宋时期广泛使用。现在城区内四合院,大多是清朝中叶的遗物。由于四合院的卦闭性强,关起街门与世隔绝,具有防火,防盗等特点。所以极适合一个家庭的生活。四合院的房子,有正房,厢房,耳房等分别。院内还种有众多的花草和树木,但不种松柏和杨树。但现在保存的四合院所剩无几。

京城老字号 同仁堂 同仁堂药铺的创始人乐尊育,浙江绍兴人。明末来京行医。住在大栅栏的一个客栈里,清康熙八年,改串铃行医,走街串巷看点小病,为坐商兼行医。并将所住客栈取名叫同仁堂。这就是同仁堂之始。1753年,同仁堂失火。烧得片瓦无存,清宫的御药房的领班张世基乃乐尊育孙子乐礼的岳父,与乐尊育关系密切。遂出资将同仁堂重新修建。1834年,同仁堂又失火,火后同仁堂又招股重建,到了咸丰年间,由于原来供应御药房的育宁堂犯了奕泞的名讳,故改由同仁堂供应。以后同仁堂逐渐发展。1920xx年同仁堂各立门户,乐家最后一任经理是岳松生,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经营方式,达成英资双方协议,以提成活工资的方式。维持至1952年,抗美援朝后,同仁堂的营业大有起色,又改善固定工资,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而后,同仁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仁堂的药品质量很好。有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之效。同仁堂以经营丸、散、膏、丹为主。所制药品配方好,选料精,炮制细。药的配方主要来自家传,民间,清宫秘方。同仁堂在经济上曾得到过封建皇朝有支持,是了资本雄厚的“皇商”。凭借这一地位和与御药房的关系,他们在买药材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能买到最好的药材,在生产过程中,同仁堂讲究遵古炮制,一丝不苟。在贵重药材的使用上以宁缺勿滥为原则。所制几百种中成药中,以十大五牌最为有名,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再造丸等等,至此三百多年。在1992年8月成立了同仁堂集团。由20个中药厂,企业和22个中药科学研究院,医保单位组成。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1

大家好!我是郁郁葱葱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闫,请大家叫我闫导。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皇家园林——颐和园。

请大家跟着我走。这就是大殿,我们绕过大殿就可以来到长廊。长廊又叫画廊,一共有237间,长达728米。每间的槛上都有一幅画,每幅画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我们现在离开了长廊,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请大家往上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三层建筑就是佛香阁。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建筑就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万寿山的山顶了。大家看下面的景色的一大半已经呈现在眼前,有葱郁的树丛,有朱红的宫墙和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还有画舫游船缓缓游过。

下山以后,如果有需要乘坐游船的游客可以到昆明湖里荡舟。不坐船的游客请跟随我到十七孔桥上欣赏昆明湖的美。最后,我们到湖中心的小岛集合。坐船的游客请不要往湖里扔垃圾,以免污染了昆明湖的美丽景致。

现在,我们脚下踩着的就是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几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只狮子,各个惟妙惟肖,姿态不一。

下了桥,我们来到的是与十七孔桥相连的小岛。现在请两路游客汇合。我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的最后一个景点。这座小岛上有葱郁的树丛,还有华丽的宫殿。在这里,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由我带领大家回酒店休息。

今天的游览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颐和园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颐和园游玩,它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皇家园林,希望大家不要破坏园林内的建筑。这次旅游由我来当导游。

我们先来到颇有名气的长廊参观一下。那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搭配啊,多美啊!这条长廊长七百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么独特的风景,您一定没有见过吧!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现在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就可以看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屋顶上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万寿山,这里是观看颐和园美景的最佳地方。正前面,昆明湖真静啊!静的像一面镜子。这水真绿,绿的像一块碧玉。您一定也感受到了它的美了吧!那我们下山游览一番昆明湖吧!

看,昆明湖旁围着长长地堤岸。想去那个岛上游玩吗?那就得经过这长长的石桥。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很精美的小狮子,没有哪俩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的美景太多了,介绍也介绍不完,还是您自己去细细品味那美景吧!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2

"季节轮回,难耐我们回归自然之心。”不知您在这里听了这句话是否感到亲切。愿大家此时把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同我一起沐浴大自然的慷慨与激情。今天由我为大家做沿途解说,首先我代表幽谷神潭的全体员工欢迎各位的到来,如果大家在游玩过程中有什么不解的问题,请向我提出,我会尽全力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游泳池,池中水是流动的春天然矿泉水,此水全部是由山顶流下来的,山上长满了许多珍贵的野生药材,比如柴胡、山姜、百合、白芍……因此水中溶入了许多药材的汁液,所以在此游泳清凉自在、身上爽滑,且有祛病健身等功效。

各位朋友,不知当您进入峡谷,是否感觉清爽之气扑面而来,当您漫步在石筑的小路上,举头仰望两岸高岩壁立,郁郁苍苍,山石由近而远,加上谷中纵横的溪流,淙淙作响,是否让您的精神为之大振呢?

现在引入您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架在两石之上形成一个拱门,上书“通天门”,巧妙地把人文精神融化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之中。顺着我地手往上看,巨大的岩壁酷似一张山神的脸,长长的鼻梁、紧闭着的嘴、双眼一开一闭着,张开的眼关切着进入幽谷神潭的人们,守护着您的安全,闭着的眼告诉人们它并不在意您扰了山神的清净。

这条峡谷共有2.5公里的路程,涧中处处有水,而且山有多高水便有多高,有水就有鱼,让您感到大自然那充满灵动的神韵。

为了您在登山过程中,不感到疲劳和空虚,除了能感受大自然的神韵外,也能欣赏到人为艺术,所以我们请了各地有名的石匠在此雕刻了一些书法篆刻和古代岩画。这一组“渐入佳境”不正是在督促您向上走,里面的景色会更美。

在您的周围,有各式各样的石头,形象万千,独具特色,比如趴在消息里的那只小龟,正做正向上攀登的动作,传说它从谷里被冲下来,至今已有数万年之久了,悠闲自在的趴在那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被冲到这里能?请您随我一起祛寻找答案。

人有“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一言,那么景也就有“三分象,七分想”一说,大家请回头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卧虎岭”好似真的一只头向西的大老虎在那趴着,传说是玉皇大帝派遣在这里的“守山之王”。

这里有一块巨大的“探头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屋檐,由于夏天雨水过多,所以将这个圆柱立在了下面,让游客在此歇脚时有一定的安全感。

朋友们,想尝试一下“高空飞人”的感觉吗?我们景区一九九八年八月份开发了这项人工娱乐设施——“高空速滑”,其娱乐性、刺激性强,但有惊无险,如果朋友们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身体验一下。

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深约3米,宽约2米的深沟,沟里长着一些绿色的苔藓,不时从石缝里流出一股清泉。传说这里曾经是鲶鱼精的洞穴,它经常危害方圆百姓,兴风作浪,引起玉皇大帝的愤怒,于是下令雷公捕杀它,为百姓除害,鲶鱼精受了伤躲进洞穴,至今血还残留在洞穴里,那股清泉冲刷到现在,也不能冲去它的罪恶。

面前者谭不及其清澈见底,忠心希望人余人直间底情谊就象这“情深似水”潭,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请大家随我往前走,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听我讲一个感人而又悲伤的故事,这只大龟在努力向上爬的同时头却朝向谷口,而在它的保护下,她的孩子横卧着,将头藏在妈妈的脖子下,原本山下谷口那只小龟也应在妈妈身旁,只因在雷公捕杀鲶鱼精的时候,当晚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吓坏了母龟和它的两个孩子,为了躲避这场灾难,母龟便托住小龟,往山顶跑,突然,在它身边的一只小龟不留神踩到一块散的石头,便掉了下来,又随着汹涌的河水被冲到了谷底。大龟的头就这样一直冲谷口望去,望她那失散多年的孩子,眼泪掉了一遍又一遍,积成了一个潭,人们为之感动,起名为“情深似水”潭,潭里的眼泪流向谷底,冲到小龟的身体,也寄托了母亲的思念,真可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在往前走又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换了人间”四个大字刻在其上,绕过此石到清凉谷,请大家暂时溶入这自然之中,尽情享受人家最美的境界。走到这儿我们暂停脚步,这里树木茂盛且凉爽,由此梯而上,是一巨大平台,周围树荫遮掩、清风吹拂,坐在上面,望着满谷的秀美,心都醉了。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幽谷神潭的奇景之一的“飞瀑”。高百尺,上下两叠,上叠侧峰壁立之间,奔腾的山泉如蛟龙出谷,协风带雾,杂在下叠的花岗岩上,浪花飞溅,满谷轰鸣,而后由慢撒在鳞片状的崖壁上,形成一副书迷宽的水帘,飘飘洒洒一泻数丈,形成飞瀑奇观,其中最深处在3.4米,虽然没有李白那“飞流只下三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壮观,但其秀美也乐在其中了。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的是“不到神潭更遗憾”。走过这一关便是“神潭”,登天梯乐趣无穷,有惊无险,当您站在天梯顶转头向谷底了望,两侧的山峰耸立,中间那条小路就像一条卧龙向上蠕动,冲着谷口大声喊,会让您的心情更加舒畅。

现在大家看到的便是著名的“神潭”。潭方百尺,最深处达8米多,上接飞瀑,下引清流,远观上下两条瀑布如双龙含珠,更为神奇的是自上而下为一整块灰白色的天然花岗岩冲击而成的,但何以能冲成这么深的一个潭,也是令人不解的。在潭水静时,虽然有8米深,确清澈见底,潭底一闪一闪的是硬币,每一枚都代表了游客的一个心愿,潭中小鱼悠哉游哉,潭口阔而潭底小,象脸盆状,水质很高,属纯天然矿泉水。

传说这里有只神龟,是专管人间阴晴雨雪之事,所以当地百姓敬潭如神,有祈雨的仪式流传至今。在大旱时方圆几十里百姓到神潭旁的“祈雨神庙”中祈雨,人员为男性,光着上身,扛两只羊,提着一个铜酒壶,祭祀完毕,从神潭汲半壶水,这水不能动,待下雨后再把水倒回潭中,据说及其灵验,常常在归途中便有大雨。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

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谒陵耗费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民国时期,1920xx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1绷昴骨范围

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2绷昴怪兄嵯

(1)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2)大宫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门分三洞,旁连40公里围墙。门前竖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门内有数千军士守护,任何人不得闯入。当时规定"谋毁山陵者,以谋大逆论,不分首从,俱凌迟处死"。山陵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往边疆充军。

(3)碑楼

该楼为重檐顶四出陛、楼内驮巨碑,即长陵的神功圣德碑,高三丈(该碑正式建立于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为神功圣德碑文,3000余字,明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撰。碑阴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地记录了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九年(1804)清仁宗论述明亡的原因。

(4)石象生

神路两侧有一组石雕群,24兽,12人,共18对,36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象各4匹,二卧二立。武臣、文臣、勋臣各4人。

(5)棂星门

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在此处有"天门"之意,门三道之间有短垣相隔。6根门柱形似华表,三门额坊中央雕有石刻火焰珠,故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 棂星门北有7孔汉白玉神桥一座,通往长陵陵门。

(二)埋葬帝后简表

陵 名埋 葬年 号庙 号在位年代年 数享 年附葬皇后长 陵朱 棣永 乐成 祖1403~14242265徐 氏献 陵朱高炽洪 熙仁 宗1425148张 氏景 陵朱瞻基宣 德宣 宗1426~14351038孙 氏裕 陵朱祁镇正统天顺英 宗1436~1464(前后)2238钱、周氏茂 陵朱见深成 化宪 宗1465~14872341纪、王、邵氏泰 陵朱佑樘弘 治孝 宗1488~15051836张 氏康 陵朱厚照正 德武 宗1506~15211631夏 氏永 陵朱厚艏 靖世 宗1522~15664560杜、陈、方氏昭 陵朱载趼 庆穆 宗1567~1572636李、陈、李氏定 陵朱翊钧万 历神 宗1573~16204858王、王氏庆 陵朱常洛泰 昌光 宗16201月39郭、王、刘氏德 陵朱由校天 启熹 宗1621~1627723张 氏思 陵朱由检崇 祯思 宗1628~16441735田、周氏

(三)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第一陵,占地10公顷。墓主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

1绷暝捌矫娌季

陵墓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从陵门到潭髅拧A昝拍诙西侧原有神厨、神库各5间。东南角有碑亭一座,无碑文,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清顺治皇帝见过陵墓后,于顺治十六年(1659),在石碑正面用汉、满两种文字镌刻其谒陵感受。碑阴是乾隆皇帝于1785年谒陵后镌刻的谒明陵八韵。第二进院落从潭髅胖聊诤烀拧T耗邶潭鞯羁9间,深5间,重檐庑殿顶。殿内60根楠木柱,当中4根柱直径都在1米以上。该殿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殿中原有大佛龛,供成祖和徐皇后。殿两侧原有廊庑15间,现已无存。第三进院落从内红门至明楼。院内前部是二柱牌坊,依次为石五供、明楼和宝城。 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帜,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楼顶为重檐歇山式,建于方城之上,四出陛,额曰"长陵"。刻碑为万历三十二年重立。原碑刻"太宗"(朱棣原来的庙号),后来世宗嘉靖皇帝于嘉靖七年改太宗为成祖,未换石碑,只用木雕成祖之碑镶之。万历三十二年(1604)雷击起火,木雕被毁。大学士沈一贯奏请改新碑。明楼两侧连宝城,城内园丘即宝顶,周一百丈,下面即地宫。

2倍西井

长陵的陵园还辖属东西井。东井在德陵馒头山之南,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内葬着被"赐死"的殉葬宫妃。她们是皇帝的地下随侍,虽赐死但无资格入地宫。埋葬她们的坟(竖葬)叫"井"。

(四)定陵

定陵在昭陵东北大峪山(原名小峪山)下,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二位皇后。万历十一年(1583)朱翊钧借祭陵的机会勘察了陵区,最后决定在小峪山为己建陵,改小峪山为大峪山。因陵地有巨石,工程量级大,有人谏阻其不听,决定次年开工。朱翊钧时年才22岁。从万历十二年开工,至万历十八年竣工,历时6年之久。墓穴工程质量极佳。竣工后,28岁的万历皇帝,曾在自己的地宫中饮酒欢贺,然后将墓口封闭。朱翊钧是个残暴荒淫之君,在位48年不问朝政,纵饮欢乐,还巧立名目广纳民女,如选"九嫔"、"十俊"等。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4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颐和园玩。请大家注意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请不要乱冷垃圾,谢谢合作!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颐和园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里有山有水。山是万寿山,水是昆明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进了大门,看到的是彩画长廊,这长廊简直就是一幅故事传说的长卷,令人驻足留连。大家请看,长廊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长廊很长很长,有七百多米呢!每一间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缤纷的画,这些画画得栩栩如生,一共有几千幅画呢! 大家抬头看一看。很美吧。好了,大家游完长廊,我们就去谐趣园。谐趣园最具有南方水乡特色,园里柳荫夹道,回廊曲折。那飘满水面的荷叶连成一片,密密麻麻。在这茂盛的叶片中,点缀着像星星一样的荷花。大家看,有的荷花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还有的已全部绽放。从谐趣园过来,就来到了万寿山。

.从万寿山下看,一座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那就是佛香阁。我们到山顶去看看吧。从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部分都看到了。大家往左侧看,那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水很清、很静。待会儿,就去昆明湖看一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我刚才说的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河两岸还有许多柳树。湖水波光粼粼,蜿蜒飘逸的十七孔桥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湖面上。大家可以做船去玩一玩,看一看风景。一小时后,到大门口集合。

今天,我们的旅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来游赏。祝大家玩得愉快!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5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显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的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了、

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大家可能听说过“推出五门斩首”、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廷杖之所、

进入故宫的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既是明代皇帝御门听证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接下来参观的是太和殿广场及太和殿、这里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

太和殿坐落在八米多的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那些小龙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他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有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1420xx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改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康熙年间又重修第二次、才有今天的规模、它是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出处显示“第一”、那是“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

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和仙鹤、取之龟鹤延年之意、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还有日晷、嘉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和计量器具、象征皇帝公正无私、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

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坤宁宫、坤宁宫是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坤宁即是像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后来、自雍正皇帝开始坤宁宫西部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它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最北端、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中轴线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天早晨鸣钟,晚上击鼓,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们报时,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门。

好了、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个小时自由参观的时间、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保护好文化遗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最全的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6

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西二条,是建国后最旱建立的“人物传记性文学博物馆”。该馆的前身为原西三条的北京鲁迅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兴建博物馆,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日落成开放。1994年扩建后的新展厅是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与故居相邻。该馆占地1.3万平方米。

鲁迅(1881一1936),渐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居内为“鲁迅故居旧景陈列”,这是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一间,一直保持着当年先生居住时的模样,南房是会客室,北屋东西两房间分别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间一间为餐厅,北屋当中一间向北凸出一小间,面积仅8平方米,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即著名的“老虎尾巴”,先生自称“绿林书屋”,陈设十分简朴。东厢房辟为展室,举办“鲁迅在北京西三条21号”展览。  该馆在1993年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两史一情”(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国情)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