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安徽导游词

关于安徽的导游词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安徽是个美丽的城市。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关于安徽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关于安徽的导游词

安徽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员王兵,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司机师傅以及我本人向大家表示欢迎,欢迎大家来到合肥。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大家这次文化之旅——安徽名人馆站的导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带领大家了解、认识一些安徽历史名人。在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希望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安徽名人馆位于大蜀山北麓,有23个场景布置和2个群体蜡像厅,采取了声、光、电、多媒体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向大家展示了形象逼真的50多位安徽历史名人。我们今天游览的顺序是先看一楼二楼的场景布置,再看群体蜡像厅。

好了,我们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准备下车,来,大家慢点,注意安全。

进了名人馆,我们看到的第一位名人是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那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吗?在安徽的涂山,大禹在涂山会盟,娶涂山女为妻,生下了儿子启,这边这位就是启,他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王朝的缔造者,他建立了夏朝。

请大家跟我来,这边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管仲和辅周灭商的姜子牙。与其相临的这位仙风道骨者就是庄子。他是蒙城县人,是道家鼻祖之一,(那大家知道道家的另一位鼻祖是谁吗?对了,就是老子。老子和庄子合称为“老庄”。那么看完了庄子不能不看老子了,)老子的展位是全馆最精美的。大家请看这副画面,只见一缕紫气袅袅升起,一位老人骑着青牛缓缓而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小书童,这时随着呼啸而来的风声,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而我们这位老人已经到了秦国的边境,大家有没有看到函谷关?只见这位老者沉静执着,朝函谷关迈进,看完以后,大家也应该记住这位老者了吧?他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接下来是鸿门宴的场景,请大家先安静,听一下琵琶曲,怎么样?有没有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十面埋伏。鸿门宴故事中有两位重要人物都是安徽人。一位就是亚夫范增,另一位是谋士张良。好,请大家继续往前走。这位便是豆腐鼻祖——淮南王刘安,其实他发明豆腐也纯属无意而得。本来他是为求长生不老,在淮南的八公山与八位高人一起炼丹,用大豆磨成浆,配以石膏,结果丹没炼成却意外发明了豆腐。接下来这位便是一代神医华佗。他是亳州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他还曾经用麻沸散,他还曾经用麻沸散进行剖腑手术,是世界医学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最早记载。因此他享有外科鼻祖的美誉。另外,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设计出健身体*五禽戏。来,大家请看这组浮雕,这就是五禽戏的动作。这边是一个场面恢弘的战争布景,展现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那站在船头的就是曹*,他字孟德,小名阿满,亳州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开建安文学之风,其《观沧海》、《短歌行》等作品历来为后人传诵。站在赤壁岸上的便是周瑜,字公瑾,舒城人,年轻俊郎,战功卓著,人称周郎。

下面请大家跟我上二楼,这些平台上的是一组宋代时期的安徽名人。有著名理学家—朱熹;还有人称包青天的包拯;再往前走,这位便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他是歙县人,他的对面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和新安画派的创始人渐江。他们都是休宁人。现在大家看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金銮殿。正中这位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安徽凤阳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大殿里有这些龙,这里一共有99条,而朱元璋在南京的宫殿上确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飞龙9999条,再加上朱元璋这个真龙天子,共记一万条。这一万的万既颂扬万岁,又暗喻朱明王朝万世江山。出了金銮殿接下来大家看到的就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和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以及红顶商人胡雪岩。下面我们去群体蜡像展厅,那里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甲午海战的抗日英雄丁汝昌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还有桐城派人物。来,大家看这处充满海岛风情的展位,那位站立椰树边的就是肥西人刘铭传。1885年台湾设省,他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安徽名人馆展出的最后一位历史人物,他就是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程长庚,200多年前,他率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之后徽剧又不断融合了汉调、昆腔等戏种的唱腔,逐渐演变成中国的国粹——京剧。而程长庚也被称为京剧鼻祖。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幕场景是京剧《武家坡》中的一段。

好了,今天的游览到这就结束了,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参观大家对安徽的历史名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大家指出来,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最后,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安徽导游词二: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920xx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随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爿当铺,时称36典。其母想往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现修葺一新的园林,由94岁高龄的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顾廷龙老先生于1997年4月题写了“檀干园”三字,古朴苍劲,题字数月,顾老先生即飘然仙逝,令人扼腕长叹。

园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所以有“小西湖”的美称。以“玉带桥”分外湖、内湖,形成“外西湖”、“内西湖”格局。过桥便是园内的中心“小瀛洲”(镜亭),3塘相连,宽亘10亩,灌田60亩,把“36典”也巧妙地隐喻进去了。

镜亭是全园的中心,四面环水,结构精巧。亭外留有石砌平台。亭柱有楹联曰:“春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全联格律谨严,意境高远,恰如其份地写出了“小西湖”的四时美景、山形地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18块。当中6石较短,刻朱熹、苏轼、倪云路、赵孟頫、文征明、查士标6人的行草。旁12石较长,刻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祝允明、罗洪先、罗牧、程京萼、陈亦禧、八大山人的行草书和陆岳的篆刻等,石质细腻,石刻精美,铁画银钩,龙蛇隐壁,气势恢宏。一室之内竟珍藏历代书法大家世擘之精品如此之多,简直像一个书法珍品的博物馆,可见徽商经济的繁荣和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据悉十年动乱时期,此亭发作了牛栏,才使这些无价之宝幸免于难。

檀干园边有一棵已有400多年的古树。树端下部中空,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张口凝目,电视剧《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此拍摄的。离树不远有一座“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由“沙堤亭”前行便是同胞翰林石坊,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征。

高阳桥连同建于其上的廊房现已改建成茶室,置身桥上,冲一盅黄山毛峰,边细细品茗,边浏览水街的景色,边欣赏旅游部门组织的歌舞或戏曲演唱,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杏旗飘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供人来往歇息聊天。映入眼帘的还有衣袖上卷在溪埠浣洗的村姑的倩影,以及声声入耳的捣衣槌声和她们相互用当地方言交谈的喁喁细语。“千门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于今已十分难寻,闻之真如置身明清街市之中,顿惑古韵悠悠,乡情淳浓。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

安徽导游词三:

在地势独特、风景优美的绩溪坑口村有一座古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对于胡姓儿孙来说,绩溪是他们非常辉煌的一块家园。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副主席胡进 涛……这一个个名字,使青史留芳,为胡姓生色。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绩溪全县就有30座。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成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正厅两侧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别具一格。两侧各10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更令人可爱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把整个荷群画面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色,东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也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登上台阶,来到古祠后进,这里又是一个“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可爱,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木雕简陋,另有风格。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更奇怪事的是,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还是一个“谜”。古祠的“谜”,又何止一个。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古祠选用优质木料有关,也有的说,关键是古祠地处风水宝地的缘故。此“谜”虽未解开,但没有蜘蛛网络,花雕更显风采。

大概是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之品味。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

标签:导游词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