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范文

如何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时代的发展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崭新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如何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如何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范文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年,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完全成熟、中国革命走向最后胜利的辉煌十三年。这一时期,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一个有着广泛群众基础,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最终由局部执政的革命党转而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回顾总结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建设什么样党”的首要任务

延安时期,毛泽东从战略高度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并将其归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延安精神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首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党”的根本问题,即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目标。

1935年12月,瓦窑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即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全民族的先锋队。1945年党的“七大”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的最高形式。刘少奇在修改党章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从它产生时起,就以无产阶级的立场去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具有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各种优良作风。所以,我们党从来就是而且现在尤其是一个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完全新式的政党。人民群众必须要有自己的坚强的先锋队,人民先锋队必须密切联系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解放才有可能。“两个先锋队”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也规定了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代表谁、为了谁的问题。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中华民族的立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这一时期,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并领导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走出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道路。所以,延安时期的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精神、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充分彰显了党的先进性。

但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样建党”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直至发展壮大,都深深植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当时,工业很不发达,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农民、小生产者和小资产阶级占了大多数。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性质与当时的基本国情和阶级构成形成了很大反差,这就必然决定了党要取得革命成功,必须实行工农联盟。因此,大批农民入党参军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党所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土地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一场农民战争。据统计,党中央到达延安之初,全国党员仅为4万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的队伍迅速壮大,“七大”时全国已有120多万党员;1949年建国前,全国党员人数更是达到448万人。在所有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了大多数,这些农民党员不可避免地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了党内,许多人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没有入党。如何保持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未遇到的新课题。

早在1920xx年,毛泽东就从国情、党情出发,明确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为我们党找到了一条既保持广泛群众基础、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途径,这是我们党关于“怎样建党”的创造性贡献。他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他强调:“必须坚决反对唯成份论和关门主义,一个人能否入党,不仅要看家庭出身、阶级成份,更要看思想上是否真正入党。”

延安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问题。首先,党要求每一名党员必须在政治上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忠诚党和人民,树立彻底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毛泽东曾说:“革命一要牺牲升官,二要牺牲发财,三可能还要牺牲生命。”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无产阶级运动不会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工联意识,而农民小生产者和小资产阶级也不会产生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武装广大党员,变成他们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1942年在延安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这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教育运动,一次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教育运动,它较好地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等突出问题,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延安时期走向成熟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体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有了一盏指路明灯。

当前,虽然我们党的队伍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一基本经验不能丢。我们要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努力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政治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自觉。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延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历经艰难困苦而不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成为领导全国人民长期执政的党,其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根本路线,把人民当作“上帝”,而把自己视为“公仆”。因此,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力量之源在于人民。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又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还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特别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我们党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脱离群众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为,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947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又科学分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胜利之本,是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之所以“得民心”,是因为“一切为了人民”;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立党为公才能立得牢,执政为民才能执得好,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是党的肌体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

延安时期,我们党把民主政治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作为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1945年7月,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里就“历史周期律”曾进行过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覆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还指出“中国抗战主要地依靠自力更生。如果过去也讲自力更生,那么,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自力更生更加重要。自力更生的主要内容,就是民主政治。”这说明,抗日和民主是互为条件的,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又促进了民主运动的蓬勃开展。在这一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并在陕甘宁边区率先试验示范,建立了以“三三制”为基础的民主政权机关边区参议会,这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它既不赞成国民党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一党专政,而是主张各党、各派、各界联合执政,是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相统一的崭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它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最为活跃和辉煌的时期,奠定了统一战线成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最主要实践基础。1935年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首先从建立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契机,全面促成了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空前广泛的大团结,使日本帝国主义陷入我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终取得了中华民族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随后,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艺事业发展、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对待爱国华侨等各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实践活动。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关头,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决心打内战的阴谋,我们党立即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成为更加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而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在延安十三年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经验,至今仍是我们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各族各界力量的根本方法和重要途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延安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1937年5月召开的党的苏区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党内的民主是必须的。党要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1938年9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在“七大”党章中,我们党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定义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同时指出,“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不是个人专制主义,党的集中制又不是没有领导的民主,不是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四条民主权利,确立了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同时探索建立了党的集体领导、党员权利保障、党内选举和党内监督等制度,为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试验和党内民主建设,为我们党开辟了一条扩大政治基础、凝聚党内外力量共克时艰、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新路。在当前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在党面临各种执政考验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党内民主,让党员充分监督党的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积极、稳妥、渐进、有序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行真正、可控、有效的民主,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的事业代代相传、永续执政。

五、弘扬延安精神,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时代要求

xx同志20xx年春节在延安视察时指出:“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牢记“两个务必”,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并把是否善于结合看作是衡量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又指出:必须使党的领导骨干都懂得,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使主观认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从而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要反对空谈,狠抓落实。正如同志指出的那样,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

要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指出:经常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思想和我们党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取得了很大成效,就是因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开展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七大”党章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反对那种自高自大、害怕承认自己错误,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努力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如何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范文二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党内生活的各种“规矩”。党的报告专门用一个部分对严明党的纪律进行部署,并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提出“纪律建设”这个概念,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加强纪律建设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我们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坚定决心。

一、党的纪律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纪律。它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必须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组织纪律。即民主集中制: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此外还有请示报告、集体领导制度等。第三,群众纪律。其核心是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随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第四,保密纪律。即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此外,还有人事纪律、宣传纪律、财经纪律、外事纪律和监督纪律等等。

二、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纪律建设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论断。他在井冈山时期就亲自为工农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

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其中第一条是管总的,既是政治纪律,又是军事纪律、组织纪律;后两条分别规定了群众工作纪律和经济工作纪律。后来发展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谱成歌曲,一直唱到现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xx同志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我们党就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xx同志在xx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无法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任务。”同志在中央党校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明确指出,“严明的纪律是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还要担负起加强纪律建设的责任,严肃查处违反纪律的行为包括各类腐败案件”。

建党90多年的历程充分证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可靠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特大型政党,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只能是一盘散沙、一事无成,就不可能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关系党的集中统一,关系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能否切实提高,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切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使全党同志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才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纪律建设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廉政纪律和群众纪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纪律修养,不断增强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坚定性。只有这样,我们党的各项事业才有可靠的保证。

一是要增强党的纪律观念,提高全党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纪律观念是否牢固,是党员、干部能否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党的纪律教育,将其纳入各级党员、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以及其他党内法规,使每个党员、干部时时刻刻想到必须按党的纪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正确执行党的纪律。要把纪律教育同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站稳政治立场,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自觉维护党的纪律,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

二是要抓好规章制度落实,靠严格的(纪律执行)来保证。有了好的制度,关键在抓好落实;光有好的制度,不认真落实,制度就形同虚设。因此,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农村有这样一句话“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足可以看出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之后,同志的广东之行,同志考察江西、湖北,落实“八项规定”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榜样。党的各级干部都要带头执行好党的纪律,以身作则,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落实规章制度的排头兵。要经常性开展对执行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和倾向,督促纠正整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健全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和其他各项纪律,增强党纪党规的统一性、权威性、稳定性,按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的要求,坚决反对和认真处理一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破坏党的纪律的行为。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党的纪律,都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和处理。

三是要严明政治纪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政治立场的行为规则,是党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只有政治纪律严明,才能保证组织、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和廉政等方面纪律的严明,才能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所以说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事关党的政治方向、党的团结统一乃至党的兴衰存亡。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有效地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但也必须看到,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极少数党员、干部对中央的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我行我素;还有的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对党和国家工作形成干扰。这些都是党的政治纪律所不允许的。我们要充分认识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努力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四是要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执行纪律情况的(监督)。 目前,群众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监督是乏力的。广大群众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党员干部侵害群众的事常常都是一些小事,就像红军战士拿了老百姓一个红薯、没有上门板的小事一样,够不上法律的惩罚和纪律处分。但是,正是这些违纪行为,破坏了党的纪律,影响了党的形象,损坏了党群关系,长期发展,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犯严重错误,正是从一些小的违纪行为开始的。一些党员干部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也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体现出来。因而,要拓展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尤其要进一步发挥信访部门在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中的作用。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大责任追究制度的力度。

五是要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遵纪守法,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对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严肃惩处,不仅会瓦解党的队伍、削弱党的战斗力,而且会严重破坏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形象,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对违纪违法人员,执纪执法部门应严格按照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的要求,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要坚决防止执纪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让违纪违法的高风险使党员、干部望而止步,不断增强纪律观念、规范用权行为。确保党的纪律建设顺利进行。人都有自由散漫的一面,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强自身修养和自制能力的培养外,还要靠纪律的约束,靠监督检查和惩处来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自上而下不断推进,中央领导出行不封路、不清场,接待不铺张浪费,为全党带了好头。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并在行动中得到认真落实。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党的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鲜明地指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党的严格纪律曾经塑造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是党所向披靡的一大法宝。党之所以有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党始终坚持不懈的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把它作为人民军队和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和标准,人民群众把它作为对党和人民军队评价和判断的标准。党员干部遵守的标准与人民群众评价和判断的标准结合起来,促进了党的建设,改善了党群关系,促进了军民的团结,形成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党风实际上是党员干部是否遵守党的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党纪不严,党风就会不正。广大群众是根据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来判断党是否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决定是否拥护和支持。党纪党风好,党群关系密切,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人心向着党,党就有力量,党所从事和领导的事业就能胜利;反之,党纪党风不好,党脱离群众,损害群众的利益,党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力量的源泉,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如何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范文三

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内外发展的新变化,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不断提升观念,努力学习学好党的工作所必需的一切新知识、新理论,提高对党的建设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通过进一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水平与综合,始终锻造好一个经得起长期执政考验的永葆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原则性

我们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为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忘我不懈奋斗的先锋队。在当前阶段,乃至今后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将是同一的。换而言之,在现阶段,自觉、积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在为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一代接一代所为之梦想、为之追求、为之奋斗的大同愿景,也就是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述的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始终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地理应成为我们做好党的建设工作的最基本的原则。当前,充分体现和始终践行这一原则的最具体而现实的行动,就是深入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来看,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将所有这些深刻的科学要求内化为全体共产党人的共同意志,落实于各级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政策,转变成每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这无疑对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就是说,我们要开展好党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围绕能够充分体现这些要求,从而始终践行好这一原则而切实展开。

二、系统性

从1920xx年建立以来的88年间,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从当初只有区区数十人为夺取政权而领导人民从事革命斗争的小党,发展到如今拥有近七千五百多万党员、在社会主义中国长期执政、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党。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这样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使得党的建设工作的复杂性空前罕见:从不断提高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进取能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能力,到稳固保证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和长期性;从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到进一步扎实做好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工作和有效提高工作水平;从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水平和提升民主状况,到进一步科学地健全设计好党内的生活准则和各项制度;从造就党内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到更加完善党内法规和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提高每个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思想水平,到永远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从加强每个党员干部的重德立德行动和清正廉洁意识,到打造始终经得起长期执政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大党。所有这些,从思想、政治、理论、制度、纪律、作风等各个方面,都对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难看出,相比以前,做好党的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党的建设工作的系统性,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制度、纪律、作风各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力地适应加强和提升党的建设工作的现实需要。

三、预见性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思想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毫无疑问,新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相应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我们要能够有预见地加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一方面,由于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规。因此,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

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这将是我们不容回避的必须解决好一个重大的基本课题。另一方面,随着更多的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年轻党员不断进入我们党内,目前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0%,党员队伍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何进一步更加切实有效地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地加强对这些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提高工作,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无比重要性和极其紧迫性,我们现在就应该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必须抓紧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尽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应对工作方案。

四、创造性

历史和实践无不充分地表明,党的事业每一步发展都呼唤着创新。而实际上,无论党的理论还是实践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党的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可以这样说,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创新工作。如今,我国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面临着突破传统难以维继的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等艰巨任务。就是说,毫无疑问,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最为坚硬的对经济、政治、社会诸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体制性障碍、理论性障碍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这样的新阶段。显然,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同样前所未有。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我们不能够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既有成就,而必须把发展的既有成就作为改革创新的新起点。这对我们创造性地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工作,积极、主动地适应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把解决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创新点,用新视角审视新变化,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制度形成新规范,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人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